贸易逆差

搜索文档
印度4月贸易逆差扩大至五个月高点
快讯· 2025-05-15 16:48
印度4月贸易逆差扩大至五个月高点,原因是国内需求回暖导致进口额增加,超过了出口额的增幅。5月 15日公布的贸易数据显示,上月进出口逆差为264.2亿美元,经济学家预测205亿美元逆差,3月份贸易 逆差已扩大至215亿美元。数据显示,4月份,印度进口额同比增长19.1%,达到649.1亿美元;出口额增 长9%,达到384.9亿美元。 ...
贸易冲突的“终局”?——关税“压力测试
2025-05-15 15:05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国家 - 行业:农业、制造业、汽车、互联网、金融、科技 - 国家:美国、中国、英国、日本、越南、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斐济、莱索托、印度、加拿大、墨西哥、欧盟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美国关税现状**:2025 年 5 月 12 日美国对中国关税降级,美对中平均关税税率降至 42%,中对美降至 27%,美整体对外关税税率降至 16%,但仍处近 50 年高位,中国贡献占比 40% [1][2] - **特朗普政府贸易政策调整原因**:特朗普就职后净支持率降 14 个百分点至负 10%,经济政策支持率比第一任期低 15 个百分点,为优先考虑政绩诉求而调整策略 [3] - **美国贸易策略调整内容**:提高关税税率,如美英协定保留 10%基准关税;降低农产品、汽车及工业产品非关税壁垒;保护农业和制造业利益以降贸易逆差、促产业回流 [4][5] - **美国经济面临挑战**:2025 年 GDP 或降 0.7 个百分点,PCE 通胀或升 1.4 个百分点,中长期 GDP 或降约 0.4 个百分点,2026 年经济衰退压力扩大,年化 GDP 增长率或跌 0.7 - 1.3 个点,增速或跌至 1.1 - 1.7 区间,短期内通胀增速或抬升 1.4 - 1.7 个百分点 [6] - **关税增量对美国经济影响**:按 30%关税增量税率计算,今下半年到明上半年美国经济衰退概率显著上升,进口、消费、投资有压力,通胀或致美联储推迟降息 [7] - **关税调整对中国经济影响**:对中国国内经济影响全年或在 0.05% - 0.49%区间,冲击较过去大幅降低,因国内 PPI 低,短期内冲击低于美国,外资机构认为中国 GDP 受影响幅度低于美国 [8] - **美国与其他国家贸易谈判进展**:与约 17 - 20 个国家谈判,小型经济体谈判难度低,印度和日本进展较快但有核心分歧,美欧在汽车、农业、数字主权领域有矛盾 [9] - **美日贸易谈判关键问题**:在农业和汽车领域有核心分歧,美国提增加驻日美军军费、取消汽车贸易壁垒、采购美国农产品等要求,日本农业让步难度大 [10] - **美欧主要矛盾**:争端集中在数字服务税,欧洲对美互联网企业征 3% - 5%税,要求信息保留在欧洲本土,双方不让步,欧盟可能反制 [11] - **美印贸易谈判现状**:印度同意减免 55%美国进口商品关税,美国要求扩至 87%,还要求印度在农产品等方面让步,莫迪政府考虑放缓谈判,谈判停滞 [12] - **中美未来可能情形**:乐观是 90 天内达成综合性贸易协定,分阶段取消对等关税;中性是 90 天未达成实质协议,延长至 180 天并达成局部协议;悲观是 90 天后谈判僵局,美国重新加征 60% - 80%关税并考虑其他领域动作 [13] - **美国联合其他经济体构建针对中国贸易包围圈概率**:概率较低,因美国诉求不符他国利益,多数国家对中美出口依赖度相近,美国政策连贯性差 [14] - **美国在金融和科技领域措施**:扩大对中美投资行业审查范围至关键基础设施,考虑暂停或暂缓执行 1984 年中美所得税公约 [15] - **特朗普政府限制对华投资新动向**:将对华投资限制扩大到二级市场,可能重启对中概股调查,中概股有监管不确定性和集体退市风险,但产生系统性风险可能相对有限 [16] - **中美贸易战未来趋势**:短期内有暂缓迹象,但特朗普政府在任则贸易战冲突风险无法消除,需关注美国金融市场风险约束是否提前结束关税冲突,美国可能将贸易战延伸至金融和投资领域 [17]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日本农业由 JA 垄断,产品价格是国际市场 5 - 6 倍左右 [10] - 中概股若退市可能存在美股外资抛售、港股流动性风险以及国内市场系统性风险 [16]
美债,又崩了
搜狐财经· 2025-05-15 14:53
美债收益率飙升 - 5月15日美债收益率集体大涨,30年期逼近5%,10年期突破4.5%,反映市场抛售压力加剧[1] - 美债收益率与价格呈反向关系,收益率上升直接反映投资者减持行为[1] - 2025年4月10年期国债收益率达4.589%,较2024年9月3.6%低位显著攀升[10] 美元资产风险 - 特朗普关税政策加大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债风险,担忧实际违约可能性[1] - 美元指数2025年4月跌至97.9137,创三年新低,三个月累计跌幅超10%[10] - 美债与美元同步下跌显示市场转向非美元资产避险[10] 美国债务结构 - 2024年美国海外净债务达26万亿美元,占GDP比重超90%[7] - 美国净外债/GDP比率从1985年净债务国状态升至2023年72.5%[6] - 若当前趋势延续,美国净外债/GDP比率将趋近100%[6] 政策影响机制 - 米兰主张通过"海湖庄园协议"将外国持有美债置换为100年期不可交易零息债券[5] - 美元贬值20%可能导致CPI上升60-100基点,引发持续性通胀风险[5] - 关税政策通过抑制进口减少贸易逆差,但必然加剧通胀压力[7] 历史对比分析 - 2018-2019年对华关税提高17.9%期间,美国物价仅上升4.1%,人民币贬值13.7%[11] - 当时中国资本金融项目逆差超过经常项目顺差,外汇储备仅增218亿美元[12] - 当前环境下人民币汇率稳定成为最优政策选择[12]
这个几乎没人听过的美国法院,突然火了!
环球网· 2025-05-14 15:44
案件背景 - 美国国际贸易法院正在审理一起关于美国政府4月2日对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征收"对等关税"是否合法的案件 [1] - 案件由五家依赖外国进口产品的美国本土企业于4月中旬提起 [1] - 原告方认为加征关税违反美国宪法 因宪法未明确赋予总统对外加征关税的权力 该权力应属国会 [1] - 原告还指出《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未明确授权总统加征关税 且贸易逆差不属于"不寻常与特别的威胁" [1] 诉讼双方主张 - 原告方希望法院叫停4月2日实施的关税 并要求政府用已征关税补偿受损企业 [2] - 美国政府律师坚持法律授予总统加征关税权力 并称贸易逆差导致供应链依赖外国 构成国家安全威胁 [2] - 原告律师在听证中强调白宫行为是总统权力的无限扩大和违宪 [3] - 政府律师通过将不利问题定性为"政治问题"来回避法院审查 [3] 庭审动态 - 三名法官对双方举证进行详细询问 对原告方关于法律未明确授权总统加征关税的说法提出疑问 [2] - 法官质疑政府关于"不寻常与特别的威胁"主张的说服力 [2] - 法学教授认为庭审走向不利政府 因法官对贸易赤字构成重大威胁的观点存疑 [4] - 媒体报道显示法官更不认可政府律师的说辞 [5] 后续案件 - 美国国际贸易法院将于5月21日审理另一起类似案件 原告为12个州司法部长组成的诉讼团 [7] - 12个州已就关税问题起诉特朗普政府 [8]
韩国拟以互惠交换策略推动关税谈判
经济日报· 2025-05-13 21:49
美英关税协议内容 - 英国成功争取对美国出口汽车关税从27 5%降至10% 钢铁和铝关税从25%降至零 优惠适用于10万辆英国汽车 覆盖去年英国对美出口的全部数量 [1] - 作为交换 英国承诺开放农产品 乙醇和机械等市场 预计为美国商品提供50亿美元出口机会 并计划购买价值100亿美元的波音飞机 [1] 韩国对美贸易现状 - 2024年韩国对美国汽车出口额达342亿美元 占对美出口总额的26 8% 贡献对美贸易顺差的60% [2] - 2024年韩国向美国出口汽车总量高达143万辆 远超英国的10万辆 [3] 韩国可能的谈判策略 - 韩国可借鉴英国"有条件的互惠"策略 利用美国在造船和阿拉斯加LNG项目上的合作需求 换取汽车和半导体等核心领域的关税让步 [2] - 韩国政府研究是否通过类似英国的低关税配额机制 为韩国汽车争取10%的优惠关税 [2] 韩国面临的谈判挑战 - 美国可能要求韩国在农产品进口 数字贸易和其他非关税壁垒领域作出更多让步 [3] - 美国希望通过保持10%的基本关税 同时削减非关税壁垒来降低对韩贸易逆差 [3] - 韩国大规模汽车出口使其难以享受与英国同等的关税优惠 [3] 韩国政府应对措施 - 韩国政府将继续跟踪美国谈判策略 在新政府上台后确定最终谈判方案 [3] - 韩国希望通过灵活谈判 在确保核心产业利益基础上争取关税减免 [3]
未来中美关税谈判可能情景及应对
诚通证券· 2025-05-13 11:36
中美达成阶段性关税协议 - 美国取消91%报复性关税,暂停24%关税90天,保留10%关税;中国取消125%反制关税,仅保留10%关税;双方暂停或取消非关税反制措施[11] - 2025年以来美国对中国商品新增145%关税将降至30%,特定商品仍适用25%关税[11] - 合并2018年约20%关税,美国目前对中国整体进口关税约50%,后续24%关税或成谈判重点[12] 美国愿意达成协议原因 - 美国经济滞胀预期增加,经济增速从2%下调至1%,通胀率从2.5%上调至4.5%,一季度GDP下滑0.3%,4月中国对美出口同比降21%[14] - 对等关税引起美国商界、社会不满,特朗普豁免个别行业关税无法缓解普遍影响[15] - 中国加强稀土出口管制等非关税反制措施影响巨大,中国在全球稀土冶炼和分离产能占比88%,永磁体产能占比92%[15] 未来谈判可能情景 - 乐观情景:2025年美国对中国新增关税率10%-30%,总关税率30%-50%[22] - 基准情景:2025年美国对中国加征54%关税,总关税率74%左右[23] - 悲观情景:中美再次互相加征关税[24] 中国应对策略 - 真谈模式:利用非关税条件讨价还价,研究关税影响增加谈判筹码[27] - 假谈模式:坚持底线思维,扩大内需,分散出口风险,加强国际合作[28]
选中国还是美国?石破茂刚直言“非常遗憾”,日本爆出重大丑闻
搜狐财经· 2025-05-13 10:38
石破茂(资料图) 据海外网报道,日本首相石破茂表示,对美国当天开始对关键汽车零部件加征25%关税非常遗憾,将继 续要求美国重新审视相关关税措施。据日本广播协会报道,石破茂当天与日本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正会 面,听取第二轮日美关税谈判详情汇报。赤泽亮正刚刚结束第二轮日美关税谈判返日。石破茂在会面后 对媒体表示,日本正与美国就包含汽车、钢铁和铝等产品的关税措施进行谈判。日美两国的立场存在分 歧,尚未找到共识。 汽车产业是日本经济的支柱之一,对美出口在日本汽车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美国征收关税将直接打击 日企,增加经营负担。以丰田汽车为例,因关税产生的负担预计将超过1万亿日元,其他如本田、日产 等日本车企也预计将承受数千亿日元的影响。立场支撑与回应:石破茂在谈判中强调日本不会为了短期 利益而牺牲长期竞争力,同时表示日本将考虑所有选项以应对美国的关税政策。他暗示,在必要时日本 不排除做出强硬回应,以维护本国汽车产业的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全球最大的美国国债海外持有者,日本的公共和私营部门共持有超过1万亿美元的 美国国债。一段时间以来,日本会否利用美债问题向美施压备受外界关注。尽管现在一切未知,但日本 财务大臣加藤胜信 ...
日本财长:将寻求在G7会议期间与贝森特继续商讨外汇问题
金十数据· 2025-05-13 09:04
外汇政策与G7会议 - 日本财务大臣加藤胜信计划在5月20日至22日加拿大G7财政部长会议期间寻求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会面,重点讨论外汇问题 [1] - 日美双方已同意将汇率问题与直接贸易谈判分离,留作财政部长级谈判内容 [1] - 加藤胜信表示若会面成行,外汇问题将作为日美关税谈判的组成部分进行讨论 [1] - 双方4月24日在华盛顿的会晤中同意保持货币政策"建设性"对话,但未涉及汇率目标框架 [1] 市场汇率动态 - 中美达成暂时削减关税协议推动美元大幅上涨,美元兑日元周二触及148.66,创4月3日以来新高 [2] - 风险情绪回升导致日元等避险货币承压 [2] - 日本政府表示将密切关注中美协议进展并评估影响,但拒绝对具体汇率走势置评 [4] 政治经济背景 - 美国总统特朗普持续关注贸易逆差问题,曾公开批评日本的弱日元政策 [1] - 市场担忧东京可能面临来自美国的日元升值压力 [1]
爱沙尼亚3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2.4%
商务部网站· 2025-05-13 04:14
贸易总额 - 2025年3月爱沙尼亚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36.3亿欧元,同比增长12.4% [1] - 2025年1-3月累计贸易总额达102.2亿欧元,同比增长13.8% [2] 出口表现 - 2025年3月出口额17亿欧元,同比增长16.5% [1] - 1-3月累计出口总额46.8亿欧元,同比增长13.8% [2] - 电气设备占出口总额13%,木材和木制品占12%,农产品和食品占12% [1] - 运输设备出口增幅最大,同比增长27%,占比10% [1] 进口表现 - 2025年3月进口额19.3亿欧元,同比增长13.4% [1] - 1-3月累计进口总额55.4亿欧元,同比增长13.8% [2] - 运输设备占进口总额14%,农产品和食品占12%,电气设备占12% [1] - 木材和木制品进口增幅最大,增长36%,占比4% [1] 贸易差额 - 2025年3月贸易逆差2.3亿欧元,同比减少1200万欧元 [1] - 1-3月累计贸易逆差8.6亿欧元,同比增加1.07亿欧元 [2] 贸易伙伴 - 2025年3月对欧盟成员国出口12.2亿欧元,同比增长20%,占出口总额72% [1] - 最大出口伙伴为芬兰(占16%),其次拉脱维亚(9%),瑞典和立陶宛(各8%) [1] - 自欧盟成员国进口16.2亿欧元,同比增长14%,占进口总额84% [1] - 主要进口来源为拉脱维亚(13%)、德国(11%)、芬兰(1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