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

搜索文档
设上合组织开发银行是摸索非美元结算网
日经中文网· 2025-09-02 03:15
人民币国际化进展与挑战 - 2023年秋季后人民币在国际结算中份额曾达4.7% 排名第四 但2025年5月跌破3%降至第六位[2][7][9] - 2024年7月人民币国际结算份额为2.88% 落后于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和加元[2][7] - 中国通过巴西和中东资源贸易推进非美元结算 但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出现人民币交易规避现象[9] 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战略意义 -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尽快建立上合组织开发银行 旨在扩大人民币融资并构建非美元结算网络[2] - 该银行构想始于2010年11月 美国特朗普政府高关税政策加速了推进进程[4] - 通过为成员国提供开发资金 既可增强中国影响力 又能满足新兴国家稳定汇率和基建融资需求[5][6] 新兴市场货币需求与美元依赖 - 近50%国际结算使用美元 贸易领域美元占比高达80% 美国金融政策变动易引发新兴国家货币价值波动[6] - 美国加息导致新兴国家货币贬值 加剧进口成本与美元债务负担 尽管降息预期增强 降低美元依赖需求仍存[6] - 上合组织以人民币融资可缓解新兴国家汇率波动压力 但需应对可能产生的坏账风险[6][10] 人民币国际化障碍与风险 - 中国实施严格跨境资金管控 人民币与外汇兑换困难成为国际普及主要障碍[12] - "一带一路"投资额从2019年前年1000亿美元降至2020年后600-700亿美元 问题债权从2017-2019年170亿美元增至2020-2022年768亿美元[11] - 虽持有超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 但对发展中国家融资存在流动性限制 坏账增加可能引发外汇短缺担忧[11]
上合组织宣布加强数字经济发展,专家认为将有助于中国资本出海
环球网· 2025-09-02 02:41
上合组织数字经济发展合作 - 上合组织成员国发布关于加强数字经济发展的声明 旨在弥合数字鸿沟 促进经济增长和科技发展 [1] - 成员国将加强数字经济发展政策协作 定期开展对话 探讨建立相关合作机制 [1] - 深化新一代通信技术合作 构建普惠安全可持续的通信网络体系 推动采用国际标准可靠数据传输技术 [1] 多边开发性金融平台建设 - 建立上合组织多边开发性金融平台是上合组织银行联合体功能升级的重要抓手 应对全球金融重构挑战 [1] - 上合组织开发银行可成为现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 倡导多边开发性金融合作 [1] - 通过扩大本币使用和推动关键领域投融资合作 增强新兴市场国家集体议价能力和规则制定参与度 [1] 区域经济合作重点领域 - 成员国涵盖能源出口国 制造业大国和新兴市场经济体 发展阶段各异但共同需求突出 [1] - 重点合作领域包括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能源与绿色转型融资 本币结算与金融主权 [1] - 推动成立上合组织开发银行是回应区域经济发展痛点的金融安排 也是落实经济合作的重要抓手 [1] 人民币国际化推进 - 扩大人民币在中亚 南亚的支付和储备功能 支持人民币惠及更多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 [1][2] - 上合组织开发银行支持开展能源 交通 通信 农业等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投融资 [2] - 有助于支持中国资本出海 通过区域投融资合作提升人民币国际使用程度 [2]
南方东英丁晨 以金融创新架设“出海桥梁” 助力外资投资中国资产
上海证券报· 2025-09-01 19:06
公司概况与业务规模 - 公司是首批出海的公募基金机构 2008年在香港成立 资产管理总规模约200亿美元 在香港和新加坡市场共发行45只ETF产品和3只互惠基金 [1] - 在沙特阿拉伯交易所上市当地首只港股ETF 资产规模接近14亿美元 [1] - 公司运用金融创新工具连接境内外资本市场 促进资金双向流动 吸引外资投资中国资产 [3] 产品创新与跨境布局 - 公司参与沪港ETF互挂 深港ETF互挂 中国-新加坡ETF互挂项目 将中证太阳能产业ETF 工银南方东英富时中国国债指数ETF 中国港股ETF等引入全球市场 [2] - 产品深受东南亚 中东地区主权财富基金 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欢迎 [2] - 公司参与基金互认 跨境理财通等创新项目 促进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双向开放 [3] 核心产品表现与市场认可 - 南方东英恒生科技ETF成为全球投资者中国投资组合核心标的 2024年9月24日规模为306.8亿港元 截至2025年8月11日突破百亿份额 规模达到536.81亿港元 [4] - 该ETF在香港市场ETF份额中排名首位 资产规模排名靠前 [4] - 全球投资者倾向于买入指数ETF增加中国资产仓位 中国科技企业在数字经济 半导体 新能源等领域展现强劲动力 [4] 全球投资者需求与战略方向 - 中东地区投资者对中国科技资产兴趣快速升温 沙特阿拉伯机构投资者主动联系公司寻求定制化产品方案 [5] - 公司围绕中国科创核心叙事逻辑 持续优化跨境投资产品体系 为全球资本布局中国资产提供工具 [5] - 公司坚持"中国资产 全球配置"核心战略 开发聚焦中国科技 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的主题产品 [6] 国际合作与能力建设 - 公司与MSCI 富时罗素等国际指数公司建立定期研讨机制 与高盛 摩根士丹利等国际投行保持紧密联系 [1] - 公司强化全球投研能力 优化中国主题指数编制 加强成熟市场 新兴市场 大宗商品等全品类资产配置能力 [6] - 公司探索在东南亚 中东等市场发行人民币计价产品 助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6]
美联储宣布投降,特朗普逼宫成功,人民币却成最大赢家
搜狐财经· 2025-09-01 14:46
美联储政策转向 - 美联储在杰克逊霍尔会议后释放降息信号 旧金山联储主席戴利暗示需重新校准政策[3] - 市场对9月降息概率预期升至86.9% 反映政策转向确定性增强[5] - 政策转变源于政治压力 特朗普通过解雇美联储理事库克等方式施压[7] 美国经济与债务压力 - 美国政府债务规模达37万亿美元 高利率环境下利息负担沉重[9] - 若利率降至1% 政府年利息支出可减少1万亿美元[9] - 就业数据走弱提供政策调整依据 7月就业表现疲软[9] 汇率市场变动 - 美元指数从110.17大幅下跌至97.77 显示美元明显走弱[11] -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7.42升至7.12 升值幅度显著[11] - 中美利差倒挂缓解 美国利率此前高于中国2.44个百分点[15] 资本流动趋势 - 外资上半年净增持中国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 扭转此前净减持态势[20] - 全球30%央行计划增加人民币资产配置 包括此前谨慎的欧洲央行[20] - A股吸引外资持续流入 反映资本转向高收益资产趋势[17] 中国经济基本面 - 1-7月出口累计增速达6.1% 对欧盟/拉美/非洲出口增长对冲对美下滑[22] - 政府债新增额度同比多增2.5万亿元 财政支出前置增强经济动力[24] - 单位劳动力GDP(购买力平价)2018-2023年累计增长28% 远超全球7%和发达国家4%的平均水平[24] 政策与制度环境 - 中国央行通过中间价引导有效调控市场预期 展现政策专业性[26] - 降息降准政策空间扩大 资本外流担忧缓解[28] - 政策重点支持制造业/小微企业/科技创新领域融资成本降低[29] 行业影响与机遇 - 人民币升值减轻美元负债企业压力 但可能削弱传统制造业出口竞争力[31] - 出口结构向高附加值产品升级 降低对汇率敏感度[33] - 美元走弱推高大宗商品价格 适度通胀压力或刺激消费投资[35] 政策调控方向 - 通过外汇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和跨境资本流动管理引导汇率双向波动[37] - 扩大金融市场开放吸引长期外资 防范短期投机资本冲击[37] - 人民币国际化机遇显现 多国央行增配推动储备地位提升[39]
工商银行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271亿元 行长刘珺:永远与市场同频共振 不追求超常增长率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1 12:40
核心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末资产总额突破52万亿元 客户贷款超3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8万亿元 客户存款近3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1万亿元 [2] - 上半年营业收入4271亿元同比增长1.6% 净利润1688亿元保持境内同业领先 年化平均总资产回报率0.67% 年化加权平均权益回报率8.82% 成本收入比24.10% [3] - 集团不良贷款率1.33%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 拨备覆盖率217.71%较上年末提升2.8个百分点 全口径拨备余额首次突破1万亿元 [3] 分红政策与投资价值 - 2024年派发现金股息1098亿元人民币 2025年继续实施中期分红预计现金派息504亿元 [5] - 股息率与理财产品相比具备竞争力 [5] 国际化战略进展 - 境外机构网络覆盖全球69个国家和地区 境外机构总资产近4600亿美元 税前利润集团占比9.5% [6] - 新获准担任土耳其人民币清算行 人民币清算行网络覆盖12个国家 境外机构在37个国家和地区担任中资商会会长或副会长单位 [6] - 上半年跨境人民币业务量突破5万亿元同比增长6% 境外清算行人民币清算量60万亿元同比增长23% [7] 综合化经营成果 - 境内主要综合化子公司合计净利润超83亿元同比增长25% [7] - 发挥基金、金融租赁、保险、债转股、理财等牌照优势 加快向全面金融解决方案转变 [6] 战略定位与发展理念 - 坚持与国民经济同频共振 发挥金融主力军、压舱石、稳定器作用 [2] - 不追求超常增长率 通过持续调优战略实现稳健发展 [4] - 境内分行为主根据地提供稳定动能 国际化与综合化作为新增长曲线提供增量贡献 [5]
程实:人民币未现系统性偏离,内核稳定支撑走势稳健丨实话世经
第一财经· 2025-09-01 12:25
人民币均衡汇率模型构建 - 研究采用行为均衡汇率(BEER)框架并引入时间可变参数(TVP),构建TVP-BEER动态均衡测算模型,用于评估2010–2025年人民币均衡汇率 [1][4] - 模型纳入多维基本面与金融变量,包括相对生产率差异、贸易条件、净对外资产、中美利差、财政支出、境外投资回报及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指数,以全面刻画长期均衡水平 [4][6] - TVP设定使解释变量对汇率的边际作用随时间动态演化,增强模型在结构突变与高不确定性情境下的适应性与前瞻性 [4] 模型变量与经济含义 - 实际有效汇率(REER)采用BIS指数,衡量人民币相对一篮子货币的综合实际汇率水平 [6] - 生产率差异(PRD)反映可贸易部门相对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差异,用于刻画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 [6] - 贸易条件(TOT)为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反映国际贸易对汇率的长期影响 [6] - 净对外资产(NFA)以占GDP比重衡量,体现对外债务状况的约束作用 [6] - 中美利差(ID)为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减美国同期收益率,衡量利率差异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 [6] - 广义财政支出(FISC)以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刻画政策取向对均衡的作用 [6] - 境外投资回报(RP)以纳斯达克指数季度收益率作为代理变量 [6] -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指数(TPU)衡量政策不确定性对汇率的冲击 [6]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走势分析 - 2010年前后在生产率差异和贸易条件改善推动下,REER显著升值;2015年"8·11汇改"后短期承压但长期趋势稳定;2018年贸易摩擦期间REER一度高于均衡水平;2020年疫情冲击下因出口韧性和经济率先复苏支撑走强;2022年以来受美联储加息和美元走强影响出现回调 [7] - 静态BEER模型能捕捉长期趋势,但在结构性转折与外部冲击时期存在偏差:2018–2019年贸易摩擦期间静态模型高估幅度超4%,而TVP-BEER偏差不足1%;2020年疫情冲击下静态模型显示低估,TVP-BEER与市场走势基本重合 [7][8] - 2025年上半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基本维持在均衡区间内,实际值与均衡值偏差不足0.5%,未出现系统性高估或低估 [8] 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走势 - 2011–2014年人民币持续升值,USD/CNY从6.6降至6.1附近;2015年"8·11汇改"后从6.3升至6.6–6.8区间;2018–2019年贸易摩擦期间承压至6.9–7.0;2020年疫情冲击下先贬后升;2022年美联储加息推动USD/CNY上行至7.2–7.3 [10] - 在结构性转折期,静态BEER模型出现1%–2%偏离,而TVP-BEER均衡估计与实际走势差异控制在0.5%以内 [10] - 当前人民币对美元均衡汇率区间位于6.9–7.2,截至8月22日USD/CNY报7.17,处于区间中枢,未出现系统性高估或低估 [13] 模型结果与经济变量作用 - 静态BEER模型中除境外投资回报外,其余变量均统计显著:生产率差异和贸易条件对均衡汇率有显著正向作用,验证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净对外资产和财政支出系数为负,反映市场关注风险溢出;中美利差系数接近零,在多边REER框架下解释力有限 [12] - TVP-BEER揭示变量作用的动态演进:2010–2012年生产率差异正向作用显著,随经济成熟效应边际减弱,但人民币在外部动荡中仍保持均衡运行 [12] - 人民币韧性源于中国经济内核稳健(产业结构升级、新质生产力培育、国际收支平衡)以及外部环境复杂导致单一变量解释力下降 [13] 未来展望与支撑因素 - 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持续深化,消费升级、科技创新和绿色转型孕育新增长动能,为国际收支与资本市场提供支撑 [14] - 政策协同发力下中国资产具备相对吸引力,有助于稳定跨境资金流动;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合作和区域一体化提升其全球支付与储备地位 [14] - 尽管外部不确定性存在,人民币大幅偏离均衡风险有限,未来更可能在均衡中枢下保持稳健,中期呈现温和升值趋势 [14]
美国霸权并非无解!专家:世界可以离开美元,但却离不开中国制造
搜狐财经· 2025-09-01 03:01
美元霸权动摇背景 - 美国经济高度金融化与制造业外流削弱美元全球吸引力 [1] - 美国通过印钞换取全球资源导致商品贸易逆差逐年扩大 其中超过三分之一来自对中国进口 [3] - 制造业空心化动摇美元信用 霸权地位需坚实产业与信誉支撑 [3] 美元霸权三大缺陷 - 美联储货币政策外溢效应引发全球金融动荡 [5] - 美元武器化干扰国际结算体系 [5] - 美元储备货币地位使美国可转嫁危机给他国 [5] - 美国冻结俄罗斯资产加速去美元化趋势 [5] 人民币国际化进展 - 中国CIPS系统覆盖109个国家地区 处理全球约38%人民币跨境支付 [7] - 金砖国家筹建新货币篮子减少美元依赖 [7] - 中国与37个国家建立本币结算机制 [11] - 人民币国际化旨在提供多样化选择而非取代美元 [11] 去美元化具体表现 - 沙特考虑人民币结算石油 印度与伊朗尝试易货贸易 [7] - 欧洲国家降低美元储备比例 亚洲国家加速去美元化 [7] - 2025年上半年黄金价格突破3500美元/盎司反映美元信心下降 [9] - 全球南方国家构建"制成品-资源"平等交换新模式 [11] 中国制造业核心地位 - 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核心大国 出口工业制成品遍布全球 [1] - 美国超市货架上中国制造消费品占据主导地位 [7] - 中国制造业完整链条牢不可破 全球依赖程度日益加深 [12] - 货币真正价值依赖实业支撑 持续提供产品才能获得货币青睐 [7][12] 美国经济结构矛盾 - 美国推动再工业化与依赖低成本进口存在矛盾 [7] - 债务驱动增长模式动摇美元物质根基 [7] - 美国财政赤字持续攀升 国债规模创历史新高 [9] - 利息支出压力不断增加 [9] 地缘政治影响 - 俄乌冲突中俄罗斯卢布结算天然气反制措施收效显著 [9] - 特朗普时期退群外交与滥用制裁使盟友怀疑美国信誉 [7] - 西方对俄制裁引发欧洲能源危机与通胀飙升 [9] - 美国霸权依赖军事部署和盟友支持 条件动摇时美元信用受挫 [9]
人民币升值:外资FOMO还是事件催化?
2025-09-01 02:01
人民币升值:外资 FOMO 还是事件催化?20250831 摘要 人民币汇率受国债收益率利差、通胀水平和风险溢价三大因素影响。中 美利差收窄,中国通胀较低而美国通胀反弹,美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增 加,均支撑人民币升值。 购买力评价显示人民币被低估约 50%,当前汇率约为 7.1 到 7.2,而实 际汇率应为 3.5 到 4。资本账未完全放开及房地产风险是主要原因。 中国经济和政策的稳定性,出口企业市场份额提升,以及 2024 年三中 全会后资本市场和宏观经济的稳定,降低了人民币风险溢价,吸引外资 流入。 人民币国际化与中国综合国力、军事影响力和地缘政治能力增强密切相 关,推动更多国家在贸易和结算中使用人民币,促进离岸人民币市场发 展。 年初以来美元走弱,美联储降息预期强化,以及企业结汇意愿提升,是 近期人民币升值的重要因素。CFETS 人民币汇率指数年初至 6 月底降至 95.3。 Q&A 近期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趋势是什么样的? 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三波升值。第一波发生在年初,主要由于美元指 数从高点 110 开始走弱,人民币汇率随之出现幅度不大的升值。然而,这一波 升值在关税发酵后结束。第二波升值发生在 ...
8月金价猛涨4.8%,背后或藏国际金融博弈大阴谋!
搜狐财经· 2025-08-31 10:50
金价表现 - 2025年8月纽约现货黄金价格报收3447.96美元/盎司,单日上涨0.90%,全月累计涨幅达4.80% [3] - 费城金银指数当月显著增长21.97% [3] - 金价在月初强势上涨后进入窄幅震荡,月底加速攀升 [3] 驱动因素 - 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推升避险需求,中东冲突升级促使资金流向黄金市场 [3][5] - 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支撑金价上行,疲软通胀数据强化这一预期 [8] - 历史类比显示危机时期黄金作为避风港属性强化,类似1970年代石油危机金价暴涨40%及2008年金融危机美联储降息引发金价暴涨25% [5][8] 国际金融格局 - 多国调整金融布局,俄罗斯持续增持黄金储备并减少美元资产依赖 [10] - 美元霸权逐渐松动,黄金储备成为对冲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 [6][10] - 当前局势与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前的市场动向存在相似性 [10] 中国战略布局 - 中国黄金储备量攀升至2076吨,为全球最大黄金消费国之一 [3] - 增持黄金是构建金融安全网的重要一环,增强国家经济抗压能力和国际话语权 [6][10][12] - 通过"以柔克刚"策略对冲外部风险,结合人民币国际化提升全球金融地位 [8][12]
一张人民币的环球旅行
吴晓波频道· 2025-08-31 00:30
全球跨境支付市场概况 - 2024年全球跨境支付市场规模达2125.5亿美元 预计2030年增长至3207.3亿美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7.1% [5] - 传统跨境支付存在效率低、成本高、易被政治化问题 地缘博弈加剧背景下新兴结算方式加速涌现 [27][34] 传统跨境支付体系运作机制 - 跨境支付依赖中间行充当桥梁 大型跨国银行如花旗、摩根大通提供清算网络并收取费用 [12] - SWIFT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服务超1.1万家机构 负责银行间信息传递但不参与资金清算 [19] - CHIPS日均处理1.8万亿美元支付 占全球美元交易额95% 承担实际资金划转功能 [19] - 汇率波动带来额外成本 银行通过锁汇服务和外汇期货工具帮助企业规避风险 [24][25] 新兴支付方式发展 - 加密货币实现点对点跨境转账 具备去中介化优势但存在价格波动和法律保障缺失问题 [35] - 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通过mBridge项目实现秒级清算 显著降低时间与手续费成本 [45] - 香港通过《稳定币条例》 京东、阿里等企业计划发行离岸人民币稳定币 目标降低支付成本90% [45]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建设 - CIPS系统集支付清算于一体 较SWIFT路径简化流程 支持直接人民币结算 [39][40] - CIPS 2.0实现秒级到账 跨境支付成本降低近90% 首笔1.2亿元交易7.2秒完成跨境转移 [41] - 截至2025年5月 CIPS直接参与者达174家 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累计处理业务175.5万亿元 [43] - 东盟计划2025年90%贸易使用数字人民币 沙特阿美原油合约65%以数字人民币计价 [41] 政策与基础设施支持 - 中国人民银行推动CIPS迭代升级 发布《跨境金融便利化行动方案》优化人民币跨境投融资环境 [44] - 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实现实时高效清算 记录不可更改特性提升支付安全性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