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合成生物
icon
搜索文档
东星医疗(301290) - 2025年5月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08 09:58
产品销售与技术优势 - 2024年度电动腔镜吻合器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31.92%,成为重要业绩增长点 [2] - 电动腔镜吻合器操作简单、击发省力省时、止血效果好、切割缝合平稳,优势明显,且存在较高技术壁垒,公司手动及电动腔镜吻合器完成第II类、第I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全覆盖 [2][3] - 新研发的电动肛肠套扎器、超声刀刀具、一次性组织闭合夹已获医疗器械注册证并上市销售,扩充产品矩阵 [5] 地域营收情况 - 2024年度华北地区营收增长30.11%,主要因京津冀“3 + N”联盟带量采购政策执行,通过集采协议推动区域市场覆盖,新增客户资源及市场拓展、需求增加 [3] - 华南、东北等地区营收出现下滑 [3] 合成生物领域布局 - 在科技战略规划中加快布局合成生物领域,推进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贻贝粘蛋白等产品研发;在战略重构规划中积极拓展该领域 [3] - 2025年3月与常州大学签署捐赠协议,捐赠100万元,联合开办“东星医疗 — 合成生物学创新班”,未来将通过设立奖学金、共建实验室等加速科研成果医疗场景应用落地 [3][4] 商誉与应收账款管理 - 改善商誉通过丰富子公司产品线,提高业务可持续发展动力,发挥协调作用优势互补,并重点关注和定期评估商誉减值风险点 [4] - 应收账款客户主要为下游吻合器厂商、医院及医疗器械经销商,公司建立以资金风险控制为核心的财务管理制度,对客户信用账期有效管理 [5] 品牌建设与股价恢复 - 品牌建设从加强产品创新与质量管控、拓展市场渠道、加强品牌宣传、强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加大社会责任投入几方面进行 [4] - 恢复股价将深化投资者关系,优化股东回报,加强市值管理,2025年董事会围绕“医疗新质生产力培育”战略主线,推进治理架构与战略发展双轮驱动 [5]
常州市未来产业天使基金完成工商设立
FOFWEEKLY· 2025-05-08 09:56
基金设立与规模 - 常州市未来产业天使基金合伙企业完成工商设立 总规模5亿元 [1] - 由常州投资集团牵头发起 联合省战新母基金 苏州元禾控股 常州科教城投资发展 常州龙城金谷创业投资 常州汇智源点创业投资等多方共同出资组建 [1] - 苏州元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基金管理运作 [1] 投资方向与战略定位 - 重点布局合成生物 第三代半导体 人工智能 低空经济 空天开发等常州市重点发展的未来产业领域优质项目 [1] - 围绕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1650产业体系 10+X未来产业体系进行投资 [1] - 作为省战新基金集群组成部分 发挥长期资本 耐心资本和战略资本优势 [1] 区域经济影响 - 通过省市区三级协同联动引导国有资本向前瞻性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聚 [1] - 为常州打造产业创新高地 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1] - 标志着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第二批专项基金全面完成在常落地布局 [1]
莱茵生物(002166)公司事件点评报告:营收稳健增长 合成生物持续突破
新浪财经· 2025-05-07 00:39
财务表现 - 2025Q1营收入4.44亿元,同比增长30% [1] - 归母净利润0.31亿元,同比增长15% [1] - 扣非净利润0.36亿元,同比减少9% [1] - 毛利率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至22.02%,主要因罗汉果原料价格回升及产品结构变化 [2] - 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至3.10%,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至4.46% [2] - 净利率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至7.35%,受汇兑收益下降、利息支出增加、政府补助减少等因素影响 [2] 业务进展 - 甜叶菊专业工厂产能持续爬坡,下游需求持续开发 [2] - 罗汉果原料价格回暖,终端产品售价持续爬坡有望带动收入提升 [2] - 合成生物产品酶转甜菊糖苷RebM2于2025年2月取得FDA GRAS认证,为海外客户导入奠定基础 [2] 行业与公司优势 - 公司为植物提取行业领军企业,具备研发、工艺、管理优势 [3] - 甜叶菊新工厂投产将解决中长期产能瓶颈 [3] - 合成生物领域利用主业协同优势拓展业务边界 [3]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0.29元、0.38元、0.46元 [3] - 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5倍、19倍、16倍 [3]
常州出先手,转动“基因魔方”产业
新华日报· 2025-05-06 21:20
□ 本报记者徐维庆通讯员周健 "中试完成后,成品推向市场的成功率可达九成。"近日,站在已建成的全省最大合成生物蛋白制造中试 平台前,江苏创健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钱松对合成生物的未来激情满满。 中间性试验,即小型生产模拟试验,是产品大规模量产前必不可少的环节。合成生物的中试,对相关企 业产品加速投向未来市场有着决定性作用。创健医疗投资1.2亿元,耗时两年时间打造了华东地区最大 的合成生物蛋白制造中试平台,集成陶瓷膜过滤、超滤、纳滤等多套纯化设备,实现酵母、大肠杆菌等 微生物发酵工艺开发与放大,同时结合AI实现全智能化生物制造,采用西门子自动化控制系统精准控 制工艺参数,每年可完成100—200批次工艺验证。 目前,创健医疗的中试平台已经开始承载核酸四面体、重组胶原蛋白等前沿项目工艺验证;同时,北京 市昌平合成生物制造技术创新中心、江南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与创健医疗联手,在常州启用部分先期科 研成果的中试,完成后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品。 创健医疗在合成生物领域加码中试战略布局,有着更深层次的考量。以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为例,在新药 开发中,基于DNA折纸技术构建,由4条单链D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自发组装形成 ...
百龙创园(605016):膳食纤维量利齐升增厚24年利润,成本端改善助力叠加阿洛酮糖放量致25Q1业绩同环比均增长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5-06 13:1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业绩符合预期,2025Q1健康甜味剂收入高增、成本端改善助力盈利提升,业绩也符合预期 公司新产能投放提升销量,阿洛酮糖有望量利双增 膳食纤维高端化转型成功,高毛利抗性糊精带动盈利增长 公司发行可转债预案,布局泰国基地,把握合成生物趋势实现产业升级 维持公司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新增2027年预测,维持增持评级 [4][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52亿元(yoy + 33%),归母净利润2.46亿元(yoy + 2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31亿元(yoy + 32%) 2024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1亿元(yoy + 54%,QoQ + 15%),归母净利润0.63亿元(yoy + 22%,QoQ - 0.0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58亿元(yoy + 38%,QoQ - 5%) [4] - 2025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3亿元(yoy + 24%,QoQ - 5%),归母净利润0.81亿元(yoy + 52%,QoQ + 2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82亿元(yoy + 60%,QoQ + 40%),毛利率39.74%(yoy + 5.99 pct,QoQ + 4.82 pct),净利率25.99%(yoy + 4.75 pct,QoQ + 6.97 pct) [6] 业绩增长原因 - 2024年业绩同比提升原因:境内外客户需求增长使产品销量增加;“年产30000吨可溶性膳食纤维项目”和“年产15000吨结晶糖项目”投产,产能释放带动销量和收入增加 [4] - 2025Q1业绩增长原因:健康甜味剂收入高增、成本端改善助力盈利提升;“年产15000吨结晶糖项目”投产使阿洛酮糖产品成本下降,带动毛利率提升 [6] 各产品情况 - 健康甜味剂:2024年销量7601吨(YoY + 21%),销售毛利0.30亿元(YoY - 11%),毛利率19.04%(YoY - 5.36 pct) 2025Q1健康甜味剂系列实现收入0.50亿元(yoy + 105%) “年产15000吨结晶糖项目”投产,含10000吨结晶果糖,5000吨阿洛酮糖产能,预计2024年阿洛酮糖放量显著,2025年有提升空间 国内阿洛酮糖即将获准上市,欧盟获批预计也快,公司作为国内主流企业,阿洛酮糖板块有望量利双增 [6] - 膳食纤维:2024年销量4.62万吨(YoY + 8%),销售毛利2.59亿元(YoY + 50%),毛利率41.60%(YoY + 2.64 pct) “年产30000吨可溶性膳食纤维项目”2024年投产,含抗性糊精(液体)7000吨、抗性糊精(粉体)3000吨,聚葡萄糖20000吨产能 抗性糊精消费市场潜力大,海外需求增速快,盈利能力高,公司产线可柔性化调整,抗性糊精销量或维持高增速,产品结构高端化将提升板块盈利能力 [6] 财务数据及盈利预测 | 指标 | 2024 | 2025Q1 | 2025E | 2026E | 2027E | | --- |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 | 1,152 | 313 | 1,716 | 2,005 | 2,369 | | 同比增长率(%) | 32.6 | 24.3 | 49.0 | 16.8 | 18.2 | |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 | 246 | 81 | 365 | 473 | 593 | | 同比增长率(%) | 27.3 | 52.1 | 48.7 | 29.5 | 25.4 | | 每股收益(元/股) | 0.76 | 0.25 | 1.13 | 1.46 | 1.84 | | 毛利率(%) | 33.7 | 39.7 | 34.0 | 35.4 | 36.7 | | ROE(%) | 14.6 | 4.6 | 17.9 | 18.8 | 19.1 | | 市盈率 | 28 | | 19 | 15 | 12 | [5] 公司项目布局 - 2024年9月发布可转债预案,拟募资不超过7.8亿元建设三大项目 “泰国大健康新食品原料智慧工厂项目”总投资约9.1亿元,预计2025年2 - 3季度动工 “功能糖干燥扩产与综合提升项目”总投资约2.1亿元,建成后可提升公司产品结构与附加值 [6]
股市必读:星湖科技(600866)4月30日董秘有最新回复
搜狐财经· 2025-05-05 17:21
交易数据 - 截至2025年4月30日收盘,星湖科技报收于7.56元,下跌1.05%,换手率3.45%,成交量38.24万手,成交额2.92亿元 [1] - 4月30日主力资金净流出2693.04万元,占总成交额9.21% [3] - 游资资金净流入1119.19万元,占总成交额3.83%,散户资金净流入1573.85万元,占总成交额5.38% [4] 国际市场与关税影响 - 公司产品远销欧洲、东南亚、韩国等50多个国家与地区,美国对中国的关税政策目前不会对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2] - 公司已建立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通过优化业务布局、加强成本管控、拓展多元化市场等方式应对潜在风险 [3] 业务进展与项目规划 - 尼龙56项目试产进度有序推进,公司积极开拓市场并进行培育发展 [2] - 新疆60万吨玉米深加工及配套热电联产项目详情可参考公司2024年4月23日发布的公告 [2] 信息披露与投资者关注 - 2024年度国外整体销售收入情况详见公司2025年4月22日披露的《2024年度主要经营数据公告》 [2] - 股东户数信息可查阅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 [2] - 公司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履行信息披露义务,重要经营信息或重大事项将及时披露 [2] 环保措施 - 公司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严格落实环保政策要求,相关情况在定期报告和ESG报告中披露 [3]
2025年中国大发酵行业概览:万亿级生物经济新蓝海,多元化应用场景开启行业增长第二曲线(精华版)
头豹研究院· 2025-04-30 12: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大发酵技术凭借绿色生产、成本优势及技术创新,成为合成生物学的核心应用方向 [3] - 政策支持、生物药市场扩容及技术突破共同推动中国大发酵行业高速发展 [4] - 中国大发酵行业未来发展需突破技术瓶颈并加速跨领域应用渗透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合成生物与大发酵 - 合成生物技术包括大发酵、化学结合生物学合成技术、基因技术等,大发酵技术是目前使用最多、最成熟的技术,占合成生物总体市场的80%-90% [8][9] - 大发酵借助微生物生长代谢转化原料,可应用于食品、制药、生物燃料领域,但存在产物浓度与纯度受限、易受杂菌干扰、菌株筛选培育较难等问题,当前生产成本高、产品种类少 [9] - 化学结合生物学合成技术可精准设计合成复杂生物活性分子,但反应条件苛刻、设备技术要求高,且有环境问题和合成步骤复杂的困扰 [9] - 基因技术能根本改变生物特性、生产特殊生物制品,但面临伦理争议,对生态平衡有潜在风险,技术难度大且存在脱靶隐患 [9] 大发酵技术优势 - 大发酵技术在二氧化碳、能耗、成本方面具备优势,相较传统化工生产工艺,碳排放量降低了63%-100%,符合“碳中和”发展宗旨 [14] - 大发酵技术是目前L -缬氨酸生产的主要技术,其原材料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易于实现大规模生产,已实现商业化 [16] - 大发酵法为L -丙氨酸生产的较优选择,其原料可再生、成本相对较低、工艺路线简洁、环境友好度高,符合可持续发展需求 [22] 发展现状——全球最大的大发酵市场 -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发酵市场,得益于技术与市场的双重优势 [29] - 中国在生物发酵技术领域全球领先,率先突破多项核心技术,多家企业研发出重组白蛋白产品,研发进程全球领先 [26][29] - 中国大发酵潜在市场庞大,拥有庞大消费群体,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需求旺盛,未来有望实现现有产品替代,存在千亿乃至万亿市场空间潜力 [29] 驱动因素——中国生物制药市场 - 中国生物药市场快速扩张,2017年占比约15%,2024年占比增长至32%,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为8,075亿元,占比将达37% [33] - 大发酵技术是生物药的重要制备技术,生物药市场扩容刺激产能需求,推动大发酵技术升级和创新,形成正向驱动循环 [33] 大发酵行业产业链 - 大发酵上游为原材料与生产设备,技术门槛较高,以龙头企业为主,设备领域依赖专业技术厂商,格局较为集中 [35] - 中游为大发酵产品的生产制造与加工,规模化生产与工艺优化由头部企业主导,集中度较高,部分细分领域存在分散竞争 [35] - 下游为大发酵应用领域,目前医疗为主要细分市场,占比达80%,随着技术成熟,其余市场占比将逐渐提升 [35] 中游——大发酵市场竞争情况 - 国际大发酵企业先发优势显著,部分已上市,下游应用广泛;中国企业中凯赛生物工业领域领先,恩和生物、蓝晶微生物覆盖领域广,获资本支持,发展势头强劲 [38][39] - 大发酵市场竞争格局呈现梯队化、多元化特征,海外企业Ginkgo、Zymergen与中国恩和生物构成第一梯队,Amyris、弈柯莱生物、蓝晶微生物等组成第二梯队 [45] - 企业竞争布局各有侧重,未来竞争聚焦技术商业化转型,头部企业向“下游产品型”发展,市场竞争核心围绕技术创新力、产品线丰富度展开 [45] 大发酵市场规模 - 2024年全球及中国大发酵市场规模分别为198.3亿元、148.8亿元,预计2030年将分别超1,600亿元、1,200亿元,2024 - 2030年复合增长率为42.5% [53] - 目前中国大发酵以医疗市场为主,未来食品保健品、农业等市场占比将逐渐增长,预计2030年医疗与食品保健品市场占比分别为44.0%和35.0% [53]
瑞德林刘建:重病之后,开启全新人生
证券时报网· 2025-04-30 12:10
(原标题:瑞德林刘建:重病之后,开启全新人生) 由"云上天泉"冠名播出的《Hi,老板》,最新一期约到了瑞德林董事长刘建。38岁那年,他的事业因为 重病按下暂停键。病愈后,带着对生命的全新敬畏,刘建选择创业,用6年的时间,带领瑞德林穿越死 亡谷,让公司成为合成生物领域的佼佼者。 点击观看视频:瑞德林刘建:重病之后,开启全新人生 以下是我们的对话,更多内容请关注"证券时报"官方视频号、抖音号《Hi,老板》专辑。 凌晨5点钟:属于自己的思考时间 刘建:我天性比较乐观,对生死看得比较开。 于德江:已经到生死这个维度了吗? 刘建:当然,那叫恶性癌症。 于德江:2002年在兰大毕业之后,就来到了深圳,在一家药企工作,一路也做到了高层,什么原因要毅 然决然地去辞职创业? 刘建:其实我是喜欢挑战的人,在上市公司,我也负责过一个公司,我们当初花十多个亿,收了一家公 司。我做总经理来做投后管理,它的企业在西北。相对来说,管理比较落后,把这样的一个企业,融入 到这种相对来说节奏比较快、管理要求比较高的一个体系,其实难度很大,所以那时候压力也大、应酬 也多,加上作息不规律、睡眠的时间不够,所以后来到了2015年、2016年的时候就生 ...
凯赛生物一季度营收7.76亿元,同比上升13.3%!长链二元酸产品持续放量
synbio新材料· 2025-04-30 09:30
凯赛生物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7.76亿元,同比增长13.3% [2][3] - 归母净利润1.37亿元,同比上升30.1% [2][3] - 扣非归母净利润1.35亿元,同比上升31.4% [2][3] - 研发投入6055.06万元,同比增长35.21%,占营业收入比例7.81% [2][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8748.94万元,同比下降59.36% [3] - 基本每股收益0.23元/股,同比增长27.78% [3] - 总资产246.90亿元,同比增长29.80%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175.64亿元,同比增长52.64% [3]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净利润增长主要系长链二元酸持续放量,销售收入及销售毛利增长 [4]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29.58亿元,同比增长39.91%,营业利润5.52亿元,同比增长21.41% [6]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9亿元,同比增长33.41% [6] 长链二元酸行业与产品 - 长链二元酸(LCDA)指碳链上含十个以上碳原子的脂肪族二元羧酸 [5] - 不同碳原子数的二元酸下游用途不同:十碳癸二酸用于聚酰胺610、医药等行业;十二碳DC12用于聚酰胺612、高级香料等 [5] - 生物制造法长链二元酸因经济性及环保优势逐步主导市场,替代传统化学法产品 [5] - 公司为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的全球主导供应商 [5] 产能布局 - 现有生物法长链二元酸(DC10~DC18)产能11.5万吨/年 [7] - 戊二胺产能5万吨/年 [7] - 乌苏材料产能10万吨/年生物基聚酰胺 [7] - 乌苏技术产能2万吨/年生物基长链聚酰胺 [7] - 万吨级生物基哌啶于2024年底投产并开始销售 [7]
安琪酵母下周迎276.5万股解禁,市值9848.93万元,全球酵母市场占比超18%
搜狐财经· 2025-04-30 08:50
文章核心观点 安琪酵母下周将迎来276.5万股解禁,解禁市值约9848.93万元,占解禁前流通市值比例为0.32%,同时介绍了公司基本情况、产品应用、产能规模、技术实力及所获荣誉等信息 [1][2] 解禁信息 - 解禁数量为276.5万股,解禁市值约9848.93万元,占解禁前流通市值比例为0.32% [1] - 解禁日期为2025年5月7日,限售类型为股权激励限售股份 [1] - 解禁股东包括核心技术人员、管理骨干(270.78万股)及吴朝晖等个人 [1] 股价与市值 - 截至发稿,安琪酵母报35.24元,下跌1.07%,流通市值301.12亿元,总市值306.11亿元 [1] 所属概念板块 - 安琪酵母所属概念板块包括食品饮料、湖北板块等多个板块 [1] 公司概况 - 公司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始创于1986年,主导产品为酵母及深加工产品 [2] - 产品广泛应用于烘焙与发酵面食等多个领域 [2] - 在国内11个城市及埃及、俄罗斯建有工厂,发酵总产能达40万吨 [2] - 国内市场占比55%,全球占比超18%,酵母系列产品规模居全球第二 [2] 技术与标准 - 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检测中心通过CNAS实验室认可 [2] - 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00余项,主导和参与制定酵母行业所有国家和行业标准 [2] 所获荣誉 - 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近年来获多项荣誉,如被工信部评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