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内部控制
icon
搜索文档
欣龙控股: 2024年度监事会工作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4-02 10:18
监事会会议情况 - 以现场结合视频表决方式审议通过《公司2024年半年度报告全文及摘要》[1] - 以现场结合视频表决方式审议通过《公司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1] - 报告期内召开3次监事会会议,全体监事亲自参与,并积极列席董事会及股东大会[1] 监事履职情况 - 监事会对董事会召开程序、决议事项及股东大会审议内容无异议[1] - 监督股东大会决议执行情况,确认决议均得到履行且未损害公司及股东权益[1] - 未发现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存在违法违规行为[2] 2024年重点工作监督 - 全面监督公司依法运作、财务状况、关联交易、对外担保、内部控制等事项[1] - 审议《关于未弥补亏损达实收股本三分之一的议案》,督促公司弥补亏损,2024年度不进行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转增[5] - 公司对外担保仅针对子公司,无违规担保及关联方资金占用情形[5] 财务及会计处理 - 会计差错更正:将部分贸易业务收入确认方法由"总额法"调整为"净额法",追溯调整相关财报数据[2] - 更正后财务信息更客观公允,不影响总资产、净利润等关键指标[4] - 资产减值计提符合会计准则,财务报表真实反映财务状况[7]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 公司内控体系基本满足经营管理需求,《2023年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获监事会认可[6][7] - 持续关注深圳前海红棉基金投资损失风险及关联诉讼进展[7] - 2024年未发生内幕交易或损害少数股东权益事件[7] 2025年工作目标 - 重点监督公司依法运作、财务状况、关联交易等常规事项[7] - 持续关注重大事项进展,完善法人治理架构,防范经营风险[8] - 严格履行监事会职能,维护股东权益及公司稳定发展[8]
耐普矿机: 内部审计制度
证券之星· 2025-04-02 09:15
内部审计制度总则 - 公司制定内部审计制度旨在规范审计工作、提升审计质量、保护投资者权益并促进持续健康发展,依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公司章程》等法规[1] - 内部审计定义为对公司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财务信息真实性及经营活动效率的系统性评价活动[2] - 董事会承担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与实施的责任,重要制度需经董事会审议,并确保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3] 审计机构设置与独立性 - 公司设立独立审计部,禁止与财务部门合并办公或受其领导,审计部直接向董事会负责[6] - 审计委员会负责指导监督审计工作,需每季度审议审计报告并评估结果,重大事项需直接上报[7] - 审计部负责人由审计委员会提名、董事会任免,其背景信息需披露并报交易所备案[8] 审计职责与权限 - 审计部需评估子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审计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及财务数据真实性,包括财务报告和预测性信息[15] - 审计人员有权调取经营资料、现场勘查、检查电子数据,并可对阻碍审计的行为采取封存资料等措施[16] - 发现重大舞弊或违规时,审计部需提出处理意见,涉及犯罪的移交执法机关[16] 审计实施范围与程序 - 审计覆盖全业务流程,包括销售收款、采购付款、资金管理等关键环节,可根据行业特点调整范围[19] - 审计需建立工作底稿和档案管理制度,证据需满足充分性、相关性、可靠性要求[21] - 每半年需检查高风险事项如募集资金使用、关联交易等,并向交易所报告异常情况[24] 内部控制评价与披露 - 董事会需出具年度内部控制自评报告,包含缺陷整改、有效性结论等内容,与年报同步披露[25][27] - 若保荐机构或会计师事务所指出内控重大缺陷,董事会需专项说明整改措施[28] - 发现内控重大风险时需及时披露缺陷内容、后果及应对方案[29] 审计工作流程 - 审计以现场为主,需提前5日通知被审计单位(突击审计除外),实施时采用抽样、分析等方法取证[30] - 审计报告需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3日内未提出异议视为认可,重要项目需后续跟踪整改[30] 审计人员要求与奖惩 - 专职审计人员需具备注册会计师或中级会计师资格,执行回避制度并遵守职业道德[31] - 对发现重大违规的审计人员给予奖励,对徇私舞弊者依规处分或移交司法[36][37] - 打击报复审计人员的行为将上报董事长处理,涉嫌犯罪则移送司法机关[35] 制度执行与修订 - 制度由董事会审议通过并负责解释修订,与法规冲突时以法律法规为准[39][40] - 审计档案需分类保存,包括审计文书、取证材料等[32]
锦江酒店: 锦江酒店2024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4-01 14:12
内部控制评价结论 - 公司于2024年12月31日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不存在重大缺陷,且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有效性 [2] - 公司未发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2] - 自评价基准日至报告发出日未发生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结论的因素 [2] 内部控制评价范围 - 评价范围覆盖酒店运营及管理业务分部(含12家分公司和9家子公司)及食品餐饮业务分部(含5家子公司) [3][4] - 纳入评价范围的单位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占比均达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100% [4] - 关键控制领域包括资金管理、采购管理、销售与收款管理、信息系统与数据管理等19项业务模块 [4][5]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 财务报告缺陷定量标准:重大缺陷为税前利润错报≥5%(2024年税前利润为人民币16.45亿元),重要缺陷为2%-5% [5] - 非财务报告缺陷定量标准:重大缺陷包括业务损失影响企业存亡、财产损失≥资产总额5%或安全事故致人员死亡 [7] - 定性标准中,重大缺陷涵盖高管舞弊、环境重大损害、核心员工流失等情形 [7][8] 内部控制缺陷整改情况 - 报告期内未发现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或重要缺陷 [8] - 报告期内未发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或重要缺陷 [8]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 公司通过风险排查、合规评估和内部审计等机制深化内控体系,实现董事会既定目标 [9] - 强化境外领域风险管理,推动内控合规体系向"风险管控"升级 [9]
重庆水务: 重庆水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审计委员会2024年度履职情况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4-01 12:00
审计委员会基本情况 - 第五届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由石慧女士、代伟先生、傅达清先生组成,其中石慧女士和傅达清先生为独立董事,代伟先生为公司董事,石慧女士为会计专业人士及审计委员会召集人,原定任期至2024年3月8日止 [2] - 第六届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仍由石慧女士、代伟先生、傅达清先生组成,石慧女士继续担任会计专业人士及审计委员会召集人 [2] 审计委员会会议召开情况 - 2024年1月12日会议听取公司2023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及内控审计情况汇报 [2] - 2024年3月8日会议审议通过《公司2023年度财务决算报告》《公司2023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等多项议案,并通报内部审计工作检查报告 [2] - 2024年4月19日会议审议通过《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 [3] - 2024年5月10日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公司财务总监人选的议案》 [3] - 2024年8月23日会议审议通过《公司2024年半年度报告》,并通报半年度内部审计及对外担保专项检查报告 [3] - 2024年10月25日会议审议通过《公司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并通报第三季度内部审计工作报告 [3] - 2024年11月22日会议审议通过聘任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为公司2024年年报及内控审计机构的议案 [3][5] - 2024年12月7日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公司财务总监人选的议案》 [3] - 2024年12月28日会议讨论通过2024年年报和内控审计工作计划 [3] 审计委员会履职情况 - 对外部审计机构进行审核,重点关注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专业性及审计费用,并就审计范围、计划、方法等事项进行沟通交流 [5] - 对财务报告进行审核,重点关注重大会计和审计问题,审阅公司财务报表及定期报告,特别关注是否存在欺诈、舞弊及重大错报可能性,认为财务报告真实、公允反映公司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5] - 对内部控制和治理情况进行审查,审阅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及内控审计报告,认为公司已建立规范、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实际运作符合上市公司治理规范要求 [6] 总体评价 - 审计委员会在2024年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等规定,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充分发挥指导、协调、监督作用,促进公司内控和财务规范,推动公司治理水平持续提高 [6]
重庆水务: 重庆水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4-01 12:00
内部控制评价结论 - 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于评价基准日不存在重大缺陷 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有效 [2] - 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未发现重大缺陷 [2] - 自评价基准日至报告发出日未发生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结论的因素 [2] 内部控制评价范围 - 纳入评价范围的单位资产总额占比92.12% 营业收入占比72.54% [3] - 覆盖公司治理层面(组织结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等)和业务流程层面(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等16项) [3] - 重点领域包括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关联交易等10个高风险环节 [3][4]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 财务报告缺陷定量标准: - 利润总额错报≥10%或2亿元为重大缺陷 5%-10%为重要缺陷 [4] - 资产总额错报≥1%为重大缺陷 0.5%-1%为重要缺陷 [4] - 非财务报告缺陷定量标准: - 直接财产损失≥2亿元为重大缺陷 1-2亿元为重要缺陷 [5] - 定性标准包含舞弊行为/整改情况/外部处罚等维度 [5][6] 内部控制实施情况 - 报告期内未发现财务报告和非财务报告的重大/重要缺陷 [6] - 日常运行中发现的一般缺陷通过双重监督机制(自评+内审)及时整改 [6] - 2024年通过优化管理/强化风控/持续改进等措施完善内控体系 [7]
中国卫通: 中国卫通关于航天科技财务有限责任公司的风险评估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4-01 10:23
文章核心观点 卫通公司对财务公司的经营资质、业务和风险状况进行评估,认为其有完善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能较好控制风险,各项监管指标符合要求,业务风险可控 [1][20] 财务公司基本情况 - 2001 年成立,由集团公司及十六家成员单位共十七方出资设立,注册资本 65 亿元,是集团唯一现代金融企业 [1][2] - 注册地址为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 31 号 - 01 至 03 层,07 至 09 层,法定代表人是史伟国 [2] - 股东包括集团公司等十七家,集团公司出资占比 34.20% [2] - 业务包括本外币业务和经金融监管机构批准的本外币业务,如吸收成员单位存款、办理贷款等 [3] 内部控制情况 控制环境 - 以“强内控、防风险、促合规”为目标,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体系,提升内控与全面风险管理水平 [4] - 建立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内部控制体系,覆盖各部门、岗位和业务环节,包括五个方面,各部门职责明确 [5] 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 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和风险管理体系,各层级对风险管理负责,相关部门分工协作制衡,覆盖各类风险 [5] 控制活动 - 聚焦主要业务领域风险和反馈问题,推进规章制度审查评估,深化内控监督评价,落实缺陷整改 [6] - 落实党对内控体系建设与监督工作的领导,完善运行机制,统筹安排相关工作 [7] - 制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监督工作实施方案》,推进内部控制与合规、风险管理融合 [7] - 推进规章制度体系建设,完善重要业务领域内控制度,强化信息系统关键节点控制 [8] - 加强党委对整改工作的领导协调,强化“关键少数”内控监督约束,形成监督合力,推动整改落实 [9] 总体评价 - 报告期内内部控制设计总体有效,与经营规模等相适应,实现内部控制目标,核心是控制业务风险 [9][10] 经营管理及风险管理情况 2024 年度经营情况 - 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资产总额 1722.93 亿元,负债总额 1588.96 亿元,全年营业收入 37.13 亿元 [10][11] 风险管理情况 - 经济环境带来压力挑战,公司践行金融初心,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确保合规稳健运行 [11] - 健全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制定业务风险管控政策,加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等,完成监管数据报送 [12] - 信用风险管控:细化信贷业务标准,防控高风险客户,加强审查提示,优化评级模型,管理综合授信和同业对手风险 [13][14] - 市场风险管控:限定投资业务品类和审批权限,监测存贷款利率,修订管理办法,开展压力测试 [14] - 流动性风险管控:加大指标预测频率,评估储备情况,优化测算模型,开展限额监测和压力测试 [15] - 操作风险管理:完善内控和规章制度体系,落实集团要求,推进制度建设,做好外规内化 [15] - 信息科技风险管控:开展评估,制定整改计划,建立监控指标体系,优化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 [16] - 法律合规:推进合同管理系统应用,规范文本管理,加强债权追索和合法合规审查 [16][17] - 征信、案件及反洗钱风险管控:加强反洗钱等工作管理,开展评估、宣传培训和排查,未发生相关风险事件 [18] - 表外业务风险管控: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差异化管理,未发生表外业务风险 [19] - 截至 12 月末,资产规模等稳定,关键监管指标合规 [19] 卫通公司在财务公司的存贷情况 - 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存款余额 11.26 亿元,占卫通公司存款 17.35%,贷款峰值 0.29 亿元,余额 0 亿元 [20] - 存款安全性和流动性良好,卫通公司制定了金融业务风险处置预案 [20]
中国卫通: 中国卫通2024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4-01 10:23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对2024年12月31日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认为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未发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且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升规范运营和风险防范能力 [1][2][7] 分组1:重要声明 - 建立健全和实施内部控制、评价有效性及披露报告是董事会责任,监事会监督,经理层负责日常运行 [1] - 公司内部控制目标是合理保证经营管理合法合规等,但存在固有局限性 [1] 分组2:内部控制评价结论 - 基准日不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公司保持了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2] - 基准日未发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2] - 评价报告基准日至发出日未发生影响评价结论的因素 [2] 分组3: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情况 内部控制评价范围 - 纳入评价范围单位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占比均为100% [3] - 评价范围涵盖组织架构、发展战略等多方面及部分方面的内部控制设计及运行情况 [3] 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依据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 依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及公司相关办法开展评价工作 [3][4] - 董事会结合多因素确定适用于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具体认定标准,与以前年度一致 [4] -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有定量和定性标准 [4][5] - 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有定量和定性标准 [5]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整改情况 - 报告期内不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重要、一般缺陷 [5] - 报告期内未发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重要缺陷,针对一般缺陷制定整改计划并落实 [5] 分组4:其他内部控制相关重大事项说明 - 上一年度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一般缺陷整改措施落实到位,效果良好 [7] - 报告期围绕发展战略和重点工作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升规范运营和风险防范能力 [7] - 现有内部控制与公司多方面相适应,实现重大风险可控 [7]
长城科技: 审计委员会履职情况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4-01 09:18
审计委员会基本情况 - 审计委员会由3名委员组成,包括独立董事褚松水、卢再志和董事范先华,其中褚松水担任主任委员[1] 审计委员会会议召开情况 - 四届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于2024年4月24日召开,审议通过7项议案,包括2023年年度报告、财务决算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续聘会计师事务所、利润分配预案、审计委员会履职情况报告和会计政策变更[1] - 五届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2024年8月8日召开,审议通过2024年半年度报告[2] - 五届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2024年10月30日召开,审议通过2024年三季度报告[3] 审计委员会的主要工作内容 - 审计委员会与天健会计师事务所沟通确定2024年度财务报告审计计划,协调管理层配合审计工作[4] - 审计委员会监督评估外部审计工作,与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就审计范围、计划和方法进行充分沟通[4] - 审计委员会定期审议公司财务报告,重点关注重大会计和审计问题,未发现重大会计差错、政策变更或舞弊行为[4] - 审计委员会督促内部审计计划实施,并对内部审计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4] - 审计委员会推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评估制度设计的适当性,督促完善内控体系[4] 总体评价 - 审计委员会充分发挥专业知识和经验,为董事会提供专业意见,较好履行了职责[5] - 审计委员会将继续强化监督审查职能,在健全内控体系、提升内部审计质量、强化风险管理等方面履行职责[5]
中国国贸: 中国国贸2024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3-31 12:17
内部控制评价结论 - 公司于2024年12月31日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不存在重大缺陷,且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有效性 [2] - 公司未发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2] - 自评价基准日至报告发出日之间未发生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结论的因素 [2] 内部控制评价范围 - 纳入评价范围的单位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均占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100% [3] - 评价范围涵盖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事项,涉及组织架构、财务管理、运营管理等主要业务 [3] - 报告期内重点关注运营管理、消防及治安安全管理等高风险领域 [3]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定量标准:重大缺陷(潜在错报≥利润总额5%)、重要缺陷(3%≤错报<5%)、一般缺陷(错报<3%) [4] -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定性标准:重大缺陷包括董事/高管舞弊或财报重大错报未被发现;重要缺陷涉及会计政策违规或关键岗位人员流失 [4] - 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定量标准:重大缺陷(财产损失≥利润总额5%)、重要缺陷(3%≤损失<5%)、一般缺陷(损失<3%) [5] - 非财务报告定性标准:重大缺陷包括违反法律法规或重大决策失误;重要缺陷涉及决策程序一般失误 [6] 内部控制缺陷整改情况 - 报告期内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存在一般缺陷,但通过双重监督机制及时整改,风险可控 [5] - 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同样存在一般缺陷,已通过审计机制实现风险控制 [7] 其他说明 - 公司未披露其他需说明的内部控制重大事项 [8]
友讯达: 2024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3-31 12:17
公司内部控制评价 - 公司根据《公司法》《证券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要求,对2024年度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与评价 [1] - 内部控制目标包括确保经营合规、资产安全、财务信息真实完整,并提升经营效率以支持发展战略 [2] - 评价范围覆盖公司及全部控股子公司(资产和收入占比均为100%),涵盖组织架构、采购销售、资产管理等核心业务 [2][3] 内部控制体系架构 - 公司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三会治理结构,并制定独立董事制度及专门委员会工作细则 [4][11] - 管理层通过审计委员会监督会计政策及内外部审计,设立审计部作为执行机构 [4][21] - 控制程序包括交易授权、责任分工、凭证记录等六大机制,区分一般授权与特别授权审批层级 [8][9] 关键业务控制措施 - 采购环节实施《采购控制程序》动态管理库存,销售端采用CRM系统管控合同及应收账款 [13] - 生产环节通过流程单签字确认实现质量追溯,存货管理执行定期盘点与账实核对 [14][18] - 质量管理体系通过ISO9001认证,覆盖原材料检验到成品出库全流程 [15] 财务与资产管理 - 资金管理实行集中归口制度,规范收支审批权限及报销标准 [17] - 固定资产按用途分类管理,验收、维修等流程执行有效 [17][18] - 无形资产通过《专利管理办法》保护,对外投资及担保需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批 [18][19] 信息系统与监督机制 - 采用金蝶K3系统实现财务核算自动化,物控部门通过K3系统优化采购与生产计划 [13] - 审计委员会与监事会双重监督,定期审核销售采购等关键环节 [21] - 缺陷认定标准量化:财务报告重大缺陷阈值设为资产总额2% [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