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披露违规

搜索文档
公司快评|信披违规被立案,股价大跌,嘉应制药如何赢回市场信任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9 04:42
公司违规事件 - 嘉应制药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导致5月29日股价一度跌停 [1] - 公司在关联交易方面存在不规范操作,2024年第四季度与养天和大药房及其关联公司发生1039.94万元关联交易未及时披露,直至2025年4月才补充披露 [1] - 公司资金管理存在严重漏洞,2024年9月至2025年1月期间被关联方湖南药聚能医药非经营性占用资金2.35亿元,并通过"月初转出、月末前转回"方式粉饰痕迹 [1] 高管违规行为 - 独立董事李善伟在2024年12月因隐瞒持股信息并在内幕信息敏感期违规减持股票,被广东证监局采取责令购回违规减持股份的行政监管措施 [2] - 公司出现多名高管职务异动,增加了经营不确定性 [3] 应对措施建议 - 公司应积极配合证监会调查,尽快查明违规事实并进行整改 [3] - 需加强内部治理,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确保信息真实性和透明度 [3] - 应通过及时准确的信息披露稳定投资者信心,避免市场恐慌 [3]
金花股份董事长再遭立案背后:主业造血枯竭,净利润被非经常性损益“操控”
华夏时报· 2025-05-28 00:20
公司治理问题 - 公司董事长邢雅江半年内两次因信息披露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涉及公司持股变动信息披露等违法违规行为 [3][4] - 2024年8月邢雅江因未及时报告被公安机关采取取保候审事项,被陕西证监局警告并罚款350万元 [4] - 2020至2025年公司违纪违规公告超20次,2025年1月因财报披露不准确、关联方资金占用等问题被警示函及责令整改 [5] - 董事长频繁被查暴露公司治理存在系统性缺陷,可能引发监管更严格审查及投资者信任危机 [6] 财务表现分析 - 2020至2024年归母净利润呈现"盈亏交替":3,773.80万元、-1,816.05万元、3,345.95万元、-4,289.06万元、7,461.13万元,反映核心业务造血能力不稳定 [7] - 2024年净利润扭亏主要依赖处置金花国际大酒店股权确认投资收益3,432.99万元,扣非净利润仅1,377.49万元 [7][8] - 2024年营业收入5.85亿元同比增3.55%,但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降82.07%至1,085.87万元 [9]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07亿元同比降7.31%,归母净利润121.53万元同比骤降94.93%,扣非净利润1,067.46万元同比增151.79% [13][14] 业务板块表现 - 医药工业2024年收入5.85亿元同比增4.43%,骨科类收入增9.11%为主要驱动力 [14] - 医药商业收入82.31万元同比增28.04%,但体量过小对整体贡献有限 [14] - 酒店业收入19.18万元同比降96.01%,因处置金花国际大酒店不再并表 [14] 非经常性损益依赖 - 2022年归母净利润3,345.95万元中非经常性损益贡献2,719.90万元,扣非净利润仅381.30万元 [10][11] - 2020年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1,181.55万元,占净利润比重超30% [11] - 2025年一季度非经常性损益大幅减少导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94.93% [13]
金花股份董事长再被处罚并立案,曾多次因信披违规被警示
贝壳财经· 2025-05-26 13:17
公司违规事件 - 董事长邢雅江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被中国证监会陕西监管局警告并处以350万元罚款 [1][2] - 董事长未及时报告被公安机关采取取保候审事项 导致信息披露延迟至2024年8月23日 [2] - 此次立案涉及公司持股变动信息披露违法违规 但公司表示仅针对董事长个人 不影响日常经营 [2] - 这是邢雅江第二次因信披违规被立案 去年12月21日曾因同类问题被调查 [3] 公司经营业绩 - 2019-2023年营业收入从7.55亿元降至5.65亿元 归母净利润波动明显 2023年亏损4289万元 [5] - 2024年营收5.85亿元(同比+3.55%) 净利润0.75亿元(同比+273.96%) 扭亏主要依靠处置子公司确认投资收益3432万元 [5] - 2024年一季度营收1.07亿元(同比-7.31%) 净利润121.53万元(同比-94.93%) 显示处置收益不可持续 [6] 监管处罚记录 - 2024年6月19日因2023年业绩预告不准确被上交所通报批评 实际归母净利润与预告差异近105% [7][8] - 2024年6月21日因业绩预告差异被陕西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8] - 2024年8月因隐瞒董事长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事项 被陕西证监局责令改正 并被上交所监管警示 [9][10] 公司基本情况 - 成立于1996年 1997年在上交所上市 主营骨科中成药和免疫类药品生产销售 [4] - 主要产品包括金天格胶囊 金花牌转移因子胶囊 转移因子口服液等 [4]
未披露与宜宾听花关联关系,*ST春天收到青海证监局警示函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3 11:57
公司违规行为 - 公司因未披露与宜宾听花酒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关联关系及关联交易情况,收到青海证监局警示函 [1] - 宜宾听花为公司酒水产品生产商,公司向宜宾听花预付款项采购产品对外销售,控股股东西藏荣恩能对宜宾听花实施重大影响,构成关联法人 [2] - 公司未及时履行关联交易审议程序,违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相关规定 [2] - 公司董事长张雪峰、实控人肖融、财务总监王林、董事会秘书陈定对违规行为负有主要责任 [2] 监管措施 - 青海证监局对公司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 [3] - 对张雪峰、肖融、王林、陈定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3] 关联交易争议 - 公司与宜宾听花的合作曾被上交所质疑存在利益输送 [4] - 公司回应称与宜宾听花自2018年3月开始合作,2020年调整经营计划加快听花酒合作,2023年11月完成产品升级定型 [4] - 公司表示宜宾听花原酒库存可覆盖预付款余额,产品具备市场竞争力,预付款流向与主业相关,不存在利益输送 [5] 合作模式分析 - 业内人士指出合作本质是产业链分工下的资源互补 [5] - 关联关系下需关注交易透明度及风险集中度问题 [5] - 双方需在合规经营、产能优化及市场拓展上协同改进 [5]
华纺股份及董事长盛守祥等人因未按规定披露年报预告被警示
搜狐财经· 2025-05-23 09:26
公司违规事件 - 华纺股份因未按规定披露2024年年度业绩预告收到山东证监局警示函 [3] - 公司董事长盛守祥、总经理闫英山、财务负责人刘水超及董秘丁泽涛被认定为主要责任人 [3] - 公司需在30日内提交书面整改报告并表示将加强信息披露合规性 [3] 公司基本信息 - 华纺股份成立于1999年注册资本62982万元实控人为滨州市国资委 [3] - 主营业务涵盖印染加工、服装、家纺成品及纺织贸易 [3] - 员工总数3116人参股17家子公司包括华纺(美国)等 [3][4]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4.89亿元、27.98亿元(-19.81%)、29.34亿元(+4.89%) [4] - 同期归母净利润为-8581万元、944万元(+111%)、-5552万元(-688%) [4] - 资产负债率维持在63%-67%区间2024年为66.94% [4] 风险概况 - 天眼查显示公司存在518条自身风险及4753条周边风险记录 [4]
华瑞股份(300626.SZ)收到宁波证监局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
智通财经网· 2025-05-23 09:03
监管措施 - 华瑞股份收到宁波证监局出具的《关于对华瑞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2025]8号)和《关于对孙瑞良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2025]9号) [1] - 公司原实际控制人、时任董事长孙瑞良为陈根辉代持300万股公司股份,2018年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后代持股份变动为540万股,截至2025年2月24日尚余180万股由孙瑞良继续代持 [1] - 代持股份事项导致公司招股说明书及2017年上市至今的定期报告中相关持股信息披露不准确 [1] 违规行为 - 公司行为违反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122号)第四条、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七条 [1] - 公司行为违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40号)第二条、第三条 [1] - 公司行为违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182号)第三条第一款的规定 [1] 监管决定 - 宁波证监局决定对公司采取责令改正的监督管理措施 [2] - 监管措施将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2]
董事长指示代理商隐匿排名?汉仪股份回应“未达披露标准”
第一财经· 2025-05-22 12:50
公司背景与业务模式 - 汉仪股份成立于1993年,是国内字体设计行业头部公司,2022年8月登陆创业板成为A股首家字库类上市公司 [2] - 字库软件授权业务是公司核心收入来源,2019年该业务收入1.23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58.02%,其中外部版权服务商贡献75.61%的收入 [5] - 公司销售渠道分为直销团队(13.22%)、版权服务商(75.61%)、客户主动合作(10.77%)和字由业务(0.40%) [7] 关联交易争议 - 2019年公司与上海鲁门签订代理协议,后经诉讼披露上海鲁门实际控制人为销售总监徐建刚婚外情人郭某,出资人甘子赫系徐建刚表妹 [7] - 徐建刚时任北京区域销售总监,同时持有公司第一大股东泰州汉仪3.3843%股份 [11] - 在IPO审计期间,董事长谢立群指示徐建刚通过"改发票"、转移订单等方式将上海鲁门从前十大代理商名单中剔除 [8] 财务操作与利益输送 - 通过代理商销售时公司需支付30%-35%代理费及1.4%提成给徐建刚,而直销模式下仅需支付8%提成,存在明显利差 [12] - 2019年上海鲁门与关联公司上海喆爵涉及64.21万元返款纠纷,最终引发758.43万元赔偿诉讼 [14] - 2019年前五大版权服务商涵盖13个主体,其中9家在2020年3-10月间注销,单个服务商最高年佣金达298.16万元 [17][19] 信息披露问题 - 招股书未披露上海鲁门及其关联交易,公司解释称徐建刚不属于需披露的高管范围 [10] - 法律人士指出未披露关联交易构成重大遗漏,可能违反《证券法》第八十五条 [9] - 公司在诉讼中改称徐建刚为"具有忠诚义务的高级管理人员",与IPO信息披露存在矛盾 [21] 行业特征与经营风险 - 字库行业上游为设计公司/设计师,下游为企业/政府/个人用户,代理商多为个体工商户或小微企业 [5][16] - 公司解释代理商采用个体户形式是因"税费控制优势",但该模式存在关联交易隐匿风险 [16] - 2019年公司前五大版权服务商中4家存续主体平均分成比例为35.62%,最高达38% [19]
富创精密财务总监离职 叠加业绩疲弱与信披违规带来股价压力
新浪证券· 2025-05-22 10:31
高管变动 - 富创精密财务总监崔静因个人原因辞职 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未持有公司股份 [1] - 崔静任职财务总监仅9个月 加入公司刚满一年 在财务管理和战略规划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 - 总经理张璇将暂代财务总监职责 张璇去年8月上任 加入公司一年半 无财务工作经验 [1] 财务表现 - 2025年Q1营业总收入7.62亿元 同比增长8.62% 但归母净利润亏损2215.69万元 上年同期盈利6042.96万元 [2] - 公司面临经营压力 业绩由盈转亏 [2] 监管问题 - 2025年2月因未及时披露关联交易 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被辽宁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2] - 违规行为涉及董事长郑广文 总经理张璇 时任财务总监杨爽 现任财务总监崔静 董事会秘书梁倩倩 [2] 市场反应 - 高管离职叠加信披违规导致股价表现低迷 [2] - 公司承诺尽快选聘新财务总监 但投资者仍持谨慎态度 [2] 后续重点 - 需稳定投资者信心 加强财务管理和战略规划 [3] - 需尽快填补财务总监空缺 确保财务管理连续性 [3] - 需加强与投资者沟通 及时披露经营和财务状况 [3]
从被动信披滞后到主动对抗监管,四次被立案的*ST紫天违规升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2 08:56
监管立案与处罚 - 公司因未按规定期限披露定期报告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1] - 福建证监局责令公司30日内更正存在虚假记载的财务会计报告并全面审计[1] - 公司未在整改期限内完成整改导致股票自2025年3月17日起停牌[1] - 控股股东安常投资3350万股股份被冻结占总股本20.67%[1] - 公司及控股股东未及时披露股份冻结情况导致信息披露滞后[1] - 公司因未及时披露股份冻结违规行为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1] 财务造假与信息披露违规 - 2022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涉及8.97亿元预付账款异常[2] - 子公司8.12亿元预付款对方未收到且缺乏原始单据和进项税发票[2] - 2022-2023年通过无实质业务虚增营业收入[2] - 公司涉及超3亿元合同纠纷及民间借贷纠纷未及时披露[2] - 2023年净利润-12.1亿元与2022年1.7亿元形成大幅反差[3] - 公司未按规定在2024年1月31日前披露业绩预告[3] 公司治理问题 - 公司在监管检查中拒绝提供资料且高管未配合监管[2] - 董事长宋庆、财务总监LIXIANG等对违规问题负有主要责任[3]
又一上市公司爆雷!连续6年财务造假将被强制退市!
梧桐树下V· 2025-05-22 07:33
公司财务造假及处罚情况 - 公司2017年至2022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涉及菲律宾风光一体化项目和印度尼西亚矿权相关财务数据 [3] - 2017年至2021年五年间虚增利润总额7.76亿元,虚减利润总额5.67亿元 [1] - 2017年度虚增营业收入14.03亿元(占当期92.18%),虚增利润总额5.53亿元(占当期136.17%) [4] - 2018年度虚增营业收入4.68亿元(占当期36.00%),虚增利润总额2.18亿元(占当期94.92%) [4] - 2020年至2022年虚增印度尼西亚矿权无形资产,2020年度虚增无形资产3.00亿元(占当期总资产6.53%) [4] 公司高管责任 - JIA XIAOYU组织参与菲律宾项目财务造假,管理矿权事项但未及时处理,被处以650万元罚款及10年市场禁入 [5][7] - 邱岳知悉财务造假及矿权问题但未正确会计处理,被处以200万元罚款 [5][7] - 李向罡作为项目负责人未有效管控,被处以150万元罚款 [5][7] - 刘涛、于秀成、陈荣东等财务高管因参与造假或未勤勉尽责,分别被处以100万元罚款 [6][7] 公司上市及审计问题 - 公司因2023年净资产为负值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4年财报被出具保留意见及内控否定意见,深交所拟终止上市 [8] - 公司股票自2025年5月6日起停牌 [8] - 连续3年被审计机构出具保留意见,2024年审计机构认为无法确认4.46亿元光伏项目合同对价的充分证据 [11][12] - 公司董事会质疑审计机构未履行充分审计程序,认为其推卸责任 [12] 重大诉讼事项 - 2023年印度尼西亚子公司涉案金额6.27亿元(占2022年末净资产57.47%),但未及时披露 [7] - JIA XIAOYU隐瞒诉讼事项,时任董事长杨纪国、董秘赵子明未及时履行信披义务,分别被处以30万元、20万元罚款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