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

搜索文档
68.8%!前5个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占率创历史新高,新能源车国内销量占比再次突破50%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1 10:34
每经记者|李星 每经实习编辑|余婷婷 6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5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264.9万辆和268.6万辆,环比分别增长1.1%和3.7%,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1.2%。 1月至5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2.6万辆和1274.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0.9%;产量增速较 1月至4月收窄0.2个百分点,销量增速扩大0.1个百分点。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虽然当前我国汽车行业整体运行呈现稳中向好态势,市场活力 不断释放,但行业盈利水平持续下滑,"增量不增利"的局面未有改善。"以无序'价格战'为主要表现形式 的'内卷式'竞争,是行业效益下降的重要因素。"陈士华指出。 前5个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占率达68.8% 5月,我国乘用车市场表现活跃,产销分别完成231.3万辆和235.2万辆,环比分别增长2.5%和5.8%,同 比分别增长12.8%和13.3%。"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内需消费活力加快释放,叠加企业新品密 集上市、多地车展促销活动火热开展等因素,乘用车市场延续良好态势。"陈士华解释称。 1月至5月,我国乘用车产销 ...
零公里二手车,拿捏所有车企
格隆汇· 2025-06-11 10:28
行业供需与竞争格局 - 中国汽车市场供需严重失衡 产能利用率不足50% 部分车企甚至低于40% [13] - 2024年国内汽车销量增速仅1.8% 行业利润率持续下滑 [4] - 行业结构性产能过剩明显 2025年中国总产能或达5000-6000万辆 远超全球9000万辆年销量 [22][23] - 新旧动能切换加速 比亚迪/吉利等传统车企与新势力保持增长 合资车企普遍减产裁员 [15] "零公里二手车"乱象 - 经销商通过新车上牌变"二手车"操作占比达12.7% 2024年约250万辆伪二手车交易 [11] - 操作动机包括套取厂家补贴/国家补贴 缓解库存压力 部分主机厂默许该行为 [6] - 伪二手车折扣低至7折 扰乱价格体系 冲击正规经销商 [7][10] - 该现象反映主机厂为完成销量目标虚报数据 可能涉及财务造假 [9] 价格战影响 - 2023-2024年超250款车型参与价格战 部分车型降价超40% [25] - 行业利润率降至4%以下 多数车企陷入亏损 [18] - 价格战导致产品质量风险上升 新能源车安全事故频发 [20] - 头部车企净利润总和不足丰田50% 上汽/长城等合资品牌加速去库存 [13][15] 政策与行业动向 - 商务部召集比亚迪/东风等车企研讨伪二手车问题 但缺乏执法权 [4][22] - 五部委启动2025新能源车下乡 124款车型入围 吉利/比亚迪车型数量领先 [25][26] - 吉利宣布暂停新工厂建设 转向产能整合 李书福呼吁停止内卷 [23][25] - 长安汽车预警伪二手车出口可能损害中国品牌海外形象 [10] 企业高层表态 - 长城汽车魏建军揭露行业"蒙眼狂奔"现象 批评畸形竞争 [4][6][18] - 吉利李书福反对价格战 倡导技术/品牌竞争 [18][23] - 奇瑞尹同跃称价格战属被迫参与 违背经营理念 [20] - 理想汽车将2025年销量目标从70万辆下调至64万辆 反映需求不足 [15]
政策激活市场,5月汽车产销同比增长超11%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11 10:04
汽车行业整体表现 - 5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49万辆和2686万辆 环比分别增长11%和37% 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12% [1] - 1至5月汽车产销累计完成12826万辆和12748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09% [1] - 行业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但盈利水平持续下滑 "增量不增利"局面未改善 [3] 乘用车市场 - 5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313万辆和2352万辆 环比分别增长25%和58% 同比分别增长128%和133% [1] - 1至5月乘用车产销累计完成1108万辆和10996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141%和126% [1] - SUV和MPV产销均呈小幅增长 交叉型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两位数 [1] 商用车市场 - 5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36万辆和335万辆 环比分别下降74%和88% 产量同比增长44% 销量同比下降2% [2] - 客车产销同比增长 货车产量增长但销量下降 [2] 新能源汽车 - 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7万辆和1307万辆 环比分别增长15%和67% 同比分别增长35%和369% 占新车总销量487% [2] - 1至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完成5699万辆和5608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452%和44% 占新车总销量44% [2] -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呈两位数增长 燃料电池汽车产销明显下降 [2] 行业竞争态势 - 无序"价格战"导致行业效益下降 [3] - 中汽协发布《倡议》引导企业公平竞争 坚持创新驱动 [3]
观察:星巴克放下“咖位”加入价格战?
证券时报网· 2025-06-11 09:52
星巴克降价策略分析 - 星巴克近期在中国市场对"非咖"产品进行降价调整,部分产品价格从30-40元区间下探至20-30元区间 [2] - 公司表示此次降价并非参与价格战,而是为了拓展非咖啡饮品市场,打造"上午咖啡,下午非咖"的全天候服务场景 [2] - 星巴克多数饮品单杯价格仍高于中国市场主要同行,品牌定位和成本差异导致产品价格相对偏高 [2]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茶饮咖啡行业近年来竞争加剧,部分品牌大幅调低价格,行业整体价格水平较前些年明显下降 [3] - 激烈的行业竞争促使企业在产品性价比和服务质量方面持续优化,有望提升综合竞争力 [3] - 作为行业龙头,星巴克此次调价反映出企业需要保持策略灵活性以应对市场变化 [3] 星巴克经营模式特点 - 星巴克单店面积普遍较大,注重提供"空间体验",满足客户社交、工作等多元化消费场景需求 [2] - 较大的单店面积带来较高成本,部分消费者认为产品溢价包含"茶位费"属性 [2] - 公司经营策略精准锁定目标客户群体,但运营成本高于部分同行 [2]
方正中期期货铁合金日度策略-20250611
方正中期期货· 2025-06-11 09:4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核心观点 - 锰硅需求改善程度有限,但锰矿成本支撑较强或支撑期价,短期回调后可逢低多,期权可尝试牛市价差结构,下方关注5400 - 5450元/吨支撑,上方关注5600 - 5650元/吨压力 [5] - 硅铁成本支撑不强,钢厂需求减弱且供应反弹明显,后续走势或维持区间震荡,期权回调后尝试牛市价差结构,下方关注5000 - 5050元/吨支撑,上方关注5300 - 5350元/吨压力 [7] 各部分总结 第一部分 交易策略与期现行情 - 锰硅策略以逢低多为主,下跌后可轻仓布局多单,期权尝试牛市价差结构,下方支撑5400 - 5450元/吨,上方压力5600 - 5650元/吨,价格压力在需求端,供需宽松状态有好转但需求边际走弱增加供应压力,短期维持弱势 [13] - 硅铁策略以逢低多为主,下跌后可轻仓布局多单,期权尝试牛市价差结构,下方支撑5000 - 5050元/吨,上方压力5300 - 5350元/吨,走势弱于锰硅,短期受需求压制,处于空头趋势 [13] - 6月10日锰硅开盘价5532元,最高价5590元,最低价5506元,收盘价5542元,跌10元,跌幅0.18%,成交量184800,结算价5554元,持仓量436151,持仓变动 - 5172,仓单数100048;硅铁开盘价5150元,最高价5202元,最低价5108元,收盘价5150元,涨14元,涨幅0.27%,成交量132581,结算价5166元,持仓量218102,持仓变动 - 5651,仓单数15415 [13] 第二部分 铁合金基本面 一、周度产需情况 - 涉及硅锰和硅铁的产量、开工率、需求量以及日均铁水产量(样本数247家)的当周值相关图表 [18][20][22][23] 二、铁合金库存 - 涉及硅锰和硅铁的全国期末库存及库存天数相关图表 [24][27][29] 三、铁合金生产成本 - 涉及硅锰和硅铁的现货生产成本、现货利润以及宁夏兰炭平均价、山西化工焦市场价相关图表 [32][37][40] 第三部分 期权策略 一、锰硅期权 - 6月10日,看涨期权成交量78897,变化 - 44387,持仓量167061,变化 - 44387,成交额1274,变化 - 774;看跌期权成交量50881,变化 - 45513,持仓量84677,变化3227,成交额664,变化 - 618;锰硅期权成交量129778,变化 - 89900,持仓量251738,变化2010,成交额1938,变化 - 1392,成交量PCR为0.64,持仓量PCR为0.51,成交额PCR为0.52 [41] 二、硅铁期权 - 6月10日,看涨期权成交量31060,变化 - 2299,持仓量69216,变化810,成交额480,变化 - 62;看跌期权成交量21027,变化 - 10234,持仓量38927,变化544,成交额345,变化 - 215;硅铁期权成交量52087,变化 - 12533,持仓量108143,变化1354,成交额825,变化 - 277,成交量PCR为0.68,持仓量PCR为0.56,成交额PCR为0.72 [43]
前5月商用车销175万辆 天然气车超10万 新能源出口涨2倍 | 头条
第一商用车网· 2025-06-11 08:56
汽车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5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4.9万辆和268.6万辆,环比增长1.1%和3.7%,同比增长11.6%和11.2% [1] - 2025年1-5月汽车产销累计完成1282.6万辆和1274.8万辆,同比增长12.7%和10.9% [1] - 行业呈现稳中向好态势,但盈利水平持续下滑,"增量不增利"局面未改善 [29] 商用车市场 - 2025年5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3.6万辆和33.5万辆,环比下降7.4%和8.8%,产量同比增长4.4%,销量同比下降2% [4] - 2025年1-5月商用车产销累计完成174.6万辆和175.3万辆,同比增长4.2%和1.2% [6] - 天然气商用车销量10.2万辆,同比下降7.8% [6] 货车细分市场 - 2025年5月货车产销均完成29.2万辆,环比下降7.9%和9.6%,产量同比增长4.7%,销量同比下降2.4% [8] - 重型货车销量8.9万辆,环比增长1.3%,同比增长13.6% [8] - 2025年1-5月货车产销分别完成153.4万辆和154万辆,同比增长4%和0.6% [11] 客车细分市场 - 2025年5月客车产销分别完成4.4万辆和4.3万辆,环比下降3.8%和3.2%,同比增长3%和1.1% [13] - 轻型客车销量3.4万辆,环比下降4.5%,同比增长2.3% [13] - 2025年1-5月客车产销均完成21.2万辆,同比增长5.4%和5.7% [15] 商用车国内销售 - 2025年5月商用车国内销量25.1万辆,环比下降10.7%,同比下降2.5% [16] - 2025年1-5月商用车国内销量134.2万辆,同比下降1.3% [18] 商用车出口 - 2025年5月商用车出口8.3万辆,环比下降2.8%,同比下降0.5% [20] - 2025年1-5月商用车出口41.1万辆,同比增长10.5% [22] 新能源商用车 - 2025年5月新能源商用车国内销量6.5万辆,环比下降6.7%,同比增长58.8% [23] - 2025年1-5月新能源商用车出口4.1万辆,同比增长2.3倍 [26] 行业动态 - 日野汽车和三菱扶桑宣布合并 [32] - 解放狂签大单,福田/东风等属地化布局 [32] - 玉柴多款发动机亮相乘龙品牌日 [32] - 商用车氢动力系统工厂投产 [32]
半导体“老兵”交出控制权,中颖电子将进入“无主”时代
华夏时报· 2025-06-11 08:43
控制权变更 - 中颖电子控股股东威朗国际及股东WinChannel与致能工电签署股份转让协议,转让14.2%股份,交易总价12.45亿元,转让价格25.677元/股较停牌前收盘价溢价21.5% [2][3] - 交易完成后致能工电将持有14.2%股份并通过表决权委托控制9.2%股份,合计控制23.4%股份,公司实控人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状态 [3] - 致能工电承诺18个月内不转让受让股份,其成立于2020年12月,注册资本24.46亿元,2024年末总资产51.7亿元,净资产51.02亿元,资产负债率1.32%,2024年营收2.06亿元,净利润935万元 [4] 市场反应与股东背景 - 公告后中颖电子股价6月10日最高涨幅14.99%,收盘涨7.43%至23元/股,次日下跌1.83%至22.58元/股 [2] - 致能工电股东包括上海科创投资集团引导基金、武岳峰科创及徐州市政府出资平台,国资背景有望为公司带来资金与政策支持 [4] - 原实控人傅启明间接持有18.49%股份,公司2012-2024年累计净利润19.7亿元,分红11亿元,分红比例超50% [5] 公司业绩与业务结构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6.02亿元、13亿元、13.43亿元,2023年下滑18.83%,2024年未恢复至2022年水平 [6] - 同期归属净利润连续三年下滑,分别为3.23亿元、1.86亿元、1.34亿元,同比降幅12.86%、42.32%、28.01% [6] - 公司主营工规MCU(营收占比近60%)、电池管理芯片(30%)、AMOLED显示驱动芯片及车规MCU,采用Fabless模式 [6] 行业竞争与市场趋势 - 2024年家电MCU终端需求微增但新竞争对手涌入导致价格承压,行业处于低端产能过剩、高端替代不足的结构性失衡状态 [6][8] - MCU市场从2021年缺芯潮转向供过于求,价格战加剧,车规级MCU国产替代率仍低,技术突破是关键机会 [8] - 行业处于主动去库存尾声,需求端依赖局部刚需,复苏需消费电子回暖及汽车/工业需求回升 [8][9] 公司未来策略 - 公司预期2025年集成电路行业受AI需求带动健康发展,芯片售价下行压力减缓,晶圆代工成本仍有下降空间 [9] - 2024年底存货偏高,目标2025年底降至5个月周转水平,计划从第二季度起加速去库存 [9]
星巴克中国最大幅度价格下调 范围涉及数十款产品
犀牛财经· 2025-06-11 08:33
价格调整 - 星巴克中国自6月10日起对星冰乐、冰摇茶和茶拿铁三大品类数十款产品实施价格调整,平均降幅约5元,调价后大杯产品最低仅需23元 [1] - 此次调价覆盖数十款饮品,是公司近年来幅度最大的单次价格调整 [4] - 调价决策旨在发力非咖啡饮品市场,打造"上午咖啡,下午非咖"的全天候服务场景 [4] 市场策略 - 调价后留出的价格空间将鼓励消费者探索客制化饮品,解锁更多"隐藏菜单"玩法 [4] - 公司将于6月17日联合迪士尼"疯狂动物城"IP推出3款联名冰摇茶,覆盖饮品、食品和周边产品线 [4] - 茶拿铁系列近期将迎来多款新口味 [4] 行业背景 - 2024年全国咖啡店总数突破20万家,年新增7万家,同时有5.3万家门店消失,门店净增长仅1.7万家 [4] - 茶饮品牌纷纷上市,"价格战"已成为行业常态 [4] - 端午节期间瑞幸咖啡将大部分产品最低价从9.9元降至6.9元,库迪咖啡宣布9.9元促销将是未来3年的"长期战役" [4] 公司定位 - 星巴克中国区联席首席执行官去年8月曾表示"避免打价格战",强调精准定价策略与高端定位一致 [4] - 但近两年美团、大众点评等平台上的星巴克促销价已低至19.9元/杯 [4]
星巴克的“降价策”丨消费参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1 06:18
星巴克中国降价策略 - 公司于6月10日起对星冰乐、冰摇茶、茶拿铁等数十款产品实施降价 大杯平均降幅达5元 最低价格降至23元[3] - 降价目标为拓展茶饮市场 中国现制茶饮2023年市场规模达2585亿元 超过现磨咖啡的1721亿元[4] - 公司供应链和产品研发能力构成优势 如星冰乐等明星产品已验证市场接受度[5] 茶饮市场竞争格局 - 行业价格战激烈 喜茶客单价降至17.44元 奈雪的茶降至19.32元 均低于星巴克23元定价[6] - 公司差异化优势在于门店体验 运营体系支持员工服务标准化[6][7] - 计划推出"疯狂动物城"联名茶饮产品 显示对茶饮业务的重视[10] 咖啡市场价格战影响 - 库迪咖啡通过9.9元策略实现盈利 外卖最低价达5.9元 京东平台订单量破亿[11] - 瑞幸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1.2%至88.7亿元 部分产品定价9.9元[12] - 星巴克中国一季度客单价同比下滑4% 通过活动隐性降价应对竞争[13] 中国区经营策略调整 - 本土团队获更大决策权 包括价格策略、联名营销(如签约五月天、史努比合作)[14][15] - 推出首款由中国团队主导开发的咖啡豆产品[16] - 一季度中国营收同比增长5%至7.4亿美元 同店交易量增长4%[18] 成本与盈利支撑 - 规模效应使中国供应链成本优化 一季度利润率实现同比增长[13] - 降价可能导致门店拥挤度上升 影响部分消费体验[9]
产业运行 | 2025年5月汽车工业产销情况
中汽协会数据· 2025-06-11 06:07
汽车行业整体运行态势 - 5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4.9万辆和268.6万辆,环比增长1.1%和3.7%,同比增长11.6%和11.2% [7] - 1-5月累计产销1282.6万辆和1274.8万辆,同比增长12.7%和10.9% [7] - 行业呈现"增量不增利"特征,无序价格战导致效益下滑 [2] 乘用车市场表现 - 5月乘用车产销231.3万辆和235.2万辆,环比增长2.5%和5.8%,同比增长12.8%和13.3% [25] - 中国品牌乘用车5月销量162.2万辆,同比增长22.6%,市占率达69% [26] - 新能源乘用车1-5月销量528.4万辆,同比增长42.8%,15-20万价格区间占比最高 [32][33] 商用车市场现状 - 5月商用车产销33.6万辆和33.5万辆,产量同比增长4.4%,销量同比下降2% [44] - 1-5月货车销量154万辆,同比增长0.6%,其中重型货车增长1.9% [49] - 客车1-5月销量21.2万辆,同比增长5.7%,轻型客车增长7.5% [50] 新能源汽车发展 - 5月新能源汽车销量130.7万辆,同比增长36.9%,渗透率达48.7% [56] - 纯电动车1-5月销量355.6万辆,同比增长47.7% [57] - 新能源出口85.5万辆,同比增长64.6%,插混车型出口增长2倍 [63] 重点企业表现 - 比亚迪1-5月销量176.3万辆,同比增长38.7%,市占率13.8% [66] - 新能源汽车销量前十五企业合计533.7万辆,同比增长46.9% [68] - 奇瑞1-5月出口44.2万辆,同比增长1.6%,占行业出口17.7%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