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产过剩
icon
搜索文档
数据背后,一个比肩楼市的红利出现了?
大胡子说房· 2025-08-30 05:59
上半年货币流向分析 - 广义货币M2余额330.29万亿元 同比增长8.3% 较上月高0.4个百分点 较上年同期高2.1个百分点 [1] - CPI通胀率回升至0.1% PPI通胀率为-3.6% 连续第3个月回落 [1] - 货币供应量增加但未推动物价及资产价格上涨 [3] 新增货币主要流向 - 居民贷款增量仅占M2增量7% 居民贷款增加1.17万亿元 M2增加16.76万亿元 [4] - 约30%新增货币通过政府债券融资流向政府 用于债务重组及产业投资 [4] - 约60%新增货币流向企业 主要用于扩大生产 [5] 资金外流现象 - 贸易顺差达5867亿美元 [7] - 外币存款规模创8248.7亿美元历史新高 前6个月增加1463.2亿美元 [8] - 非金融公司(主要为出口企业)是美元存款增加主体 [8][9] - 部分出口企业将美元留存海外投资高收益资产 [10] 香港资本市场战略定位 - 通过港股市场吸引外资及外流资金回流 [10][11] - 内地企业赴港IPO 放开人民币直接交易港股 [11] - 香港颁布稳定币法案 开放数字资产经营权以争夺资金池 [11] - 港股市场将获政策扶持 成为外汇回流首选渠道 [13] 资产配置建议 - 港股优质企业及指数资产具备长期配置价值 [13] - 需关注美联储降息及人民币升值预期带来的资金流动机会 [13]
数据背后,一个比肩楼市的红利出现了?
大胡子说房· 2025-08-16 05:11
经济数据表现 - 上半年M2余额330.29万亿元 同比增长8.3% 增速较上月提升0.4个百分点 较上年同期高2.1个百分点 显示货币供应量持续增加 [1] - CPI同比回升至0.1% 环比略有回暖 但仍处于低位 PPI同比下降3.6% 连续第三个月回落 反映物价水平疲软 [1] 货币流向分析 - 新增货币主要来自银行贷款 上半年M2增量16.76万亿元 其中居民贷款仅增加1.17万亿元 占比约7% 表明新增货币未大规模流向居民端 [4] - 约30%新增货币通过政府债券融资流向政府部门 用于债务置换和产业投资 如AI及机器人领域 [4] - 约60%新增货币流向企业 主要用于扩大生产 但需求不足导致产能过剩 引发价格竞争 压制物价上涨 [5] 外贸资金外流现象 - 上半年贸易顺差5867亿美元 但同期外币存款规模达8248.7亿美元 创历史新高 前6个月增加1463.2亿美元 主要来自出口企业 [7][8][9] - 部分出口企业将美元收入留存海外 投资高息资产或美股 形成"资金外挂"现象 导致流动性外流 [5][10] 资金回流策略 - 香港资本市场被赋予吸引外汇回流重任 内地放宽人民币直接投资港股限制 鼓励优质企业赴港IPO [11] - 香港推出稳定币法案 开放数字资产经营权 旨在构建新型资金池 增强对外部资金吸引力 [11] - 美联储降息预期及人民币升值前景 可能加速资金从美元资产转向港股等新兴市场 [13] 投资机会建议 - 港股优质企业及指数资产被视为长期配置方向 受益于政策支持及资金回流趋势 [13] - 直播课程提供全球事件解读及资产配置建议 涵盖稳定收益与增值机会资产类别 [14][15]
数据背后,一个比肩楼市的红利出现了?
大胡子说房· 2025-07-29 11:28
经济数据与货币流向 - 上半年M2余额330.29万亿元 同比增长8.3% 环比上升0.4个百分点 同比上升2.1个百分点 [1] - CPI回升至0.1% PPI为-3.6% 连续第3个月回落 [1] - 居民贷款余额增加1.17万亿元 仅占M2增量16.76万亿元的7% [2] 新增货币主要去向 - 30%新增货币通过政府债券融资流向政府 用于债务置换和产业投资 [2] - 60%新增货币流向企业 主要用于扩大生产 [2] - 企业扩大生产导致供给过剩 引发价格战 抑制物价上涨 [3] 资金外流现象 - 上半年贸易顺差5867亿美元 外币存款增加1463.2亿美元至8248.7亿美元 [4] - 出口企业将美元收入留存海外 投资美元资产 未结汇回流 [4] - 资金外流加剧国内通缩压力 [4] 香港资本市场定位 - 香港被赋予吸引外汇回流的重要角色 [4] - 内地开放人民币直接买港股 吸引宁德时代等企业赴港IPO [4] - 香港推出稳定币法案 放开数字资产经营权 打造新资金池 [4] 投资机会展望 - 美联储降息预期增强 人民币升值 资金可能转向港股 [5] - 建议关注港股优质企业及指数资产配置机会 [5]
数据背后,一个比肩楼市的红利出现了?
大胡子说房· 2025-07-22 12:22
经济数据与货币流向 - 上半年M2余额330.29万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较上月提高0.4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 [1] - CPI回升至0.1%,PPI为-3.6%,连续第3个月回落,显示货币增加但物价未上涨 [1] - 新增货币主要流向政府和企业,居民贷款仅占M2增量的7%(1.17万亿/16.76万亿) [2] 新增货币的主要去向 - 约30%新增货币通过政府债券融资流向政府,用于债务置换和产业投资(如AI、机器人) [2] - 约60%新增货币流向企业,主要用于扩大生产 [2] - 企业扩大生产导致供给过剩,引发价格战,抑制物价上涨 [3] 资金外流现象 - 上半年贸易顺差5867亿美元,但外币存款增加1463.2亿美元至8248.7亿美元 [4] - 出口企业将美元收入留存海外,投资美元资产(如美股、高息资产)而非结汇 [4] - 资金外流加剧国内通缩压力,形成"制造紧缩"效应 [4] 资金回流策略 - 香港资本市场被赋予吸引外汇回流的重要角色 [4] - 内地开放人民币直接投资港股,推动企业赴港IPO(如宁德时代) [4] - 香港推出稳定币法案和数字资产经营权,打造新资金池 [4] - 预计美联储降息和人民币升值将加速资金回流港股 [5] 投资机会 - 港股优质企业及指数资产可能成为外资和回流外汇的首选 [5] - 香港数字资产领域因政策支持具有长期吸引力 [4]
数据背后,一个比肩楼市的红利出现了?
大胡子说房· 2025-07-16 12:25
经济数据与货币流向 - 上半年M2余额330.29万亿元 同比增长8.3% 环比上升0.4个百分点 同比上升2.1个百分点 [1] - CPI回升至0.1% PPI连续第3个月回落至-3.6% 显示货币增加但物价未上涨 [1] - 上半年居民贷款仅增加1.17万亿元 占M2增量16.76万亿的7% 表明新增货币未主要流向居民 [2] 新增货币主要去向 - 30%新增货币通过政府债券融资流向政府 用于债务置换和产业投资如AI、机器人等 [2] - 60%新增货币流向企业 主要用于扩大生产 但需求不足导致生产过剩和价格战 [2][3] 资金外流现象 - 上半年贸易顺差5867亿美元 但外币存款增加1463.2亿美元至8248.7亿美元 主要来自出口企业 [4] - 部分出口企业将美元留存海外 投资美元资产如高息资产和美股 导致资金外挂 [4] - 资金外流加剧国内通缩压力 因新增资金未流向消费且部分外流 [4] 香港资本市场角色 - 香港被赋予吸引外流资金回归的重任 通过做大资本市场创造财富效应 [4] - 内地放宽人民币直接买港股 吸引宁德时代等企业赴港IPO 提升港股吸引力 [4] - 香港推出稳定币法案和数字资产经营权 旨在争夺新兴数字资产资金池 [4] 港股投资机会 - 美联储降息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强 将推动资金流向港股等非美元资产 [5] - 港股优质企业股票和指数资产被视为长期投资机会 建议适当配置 [5]
接下来几年,如何保住我们手里的钱?
大胡子说房· 2025-06-17 11:10
经济周期与中产财富变化 - 工业化国家普遍经历高增长后衰退的经济周期 高增长伴随高利率 低增长伴随低利率 [1] - 经济转型期会出现挤泡沫和行业深度调整 中产因负债最多成为主要受损群体 [3] - 日本案例显示25%中产在90年代泡沫破裂后一夜返贫 美国大萧条和英国滞胀期也有类似现象 [1][3] 三低时代的财富分化机制 - 低利率、低通胀、低增长环境下财富差距扩大 仅少数资产能提供稳定收益 [4] - 日本经验表明财产性收入(股票/房产/保险)是跨越阶层的核心 高息股30年收益率达600% 跑赢日经指数6倍 [3][4] - 生产过剩和投资过剩是高增长后衰退的主因 货币流动催生资产泡沫 负债逻辑在经济下行期失效 [2] 资产配置策略 - 三低时代需配置现金流稳定的避险资产 日本高息股案例显示其能持续跑赢通胀和大盘 [4] - 避免盲目消费或高风险投资 优先选择存款及稳定生息资产 [5] - 行业选择上应关注股息率高、经营稳健的公司 这类企业在经济低迷期仍能维持分红 [4] 历史跨国比较 - 美国20世纪初工业化后经历大萧条 中产失业率激增 二战后才恢复 [1] - 英国70年代滞胀导致中产生活水平骤降 韩国97年金融风暴引发国家与个人双重破产 [1][2] - 日本80年代资产泡沫破裂后 部分中产通过优化资产结构跃升高收入群体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