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对外开放

搜索文档
活力中国调研行|“活力中国调研行”走进江苏,探寻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实践
搜狐财经· 2025-09-16 03:18
核心观点 - 江苏省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和稳外资稳外贸政策 经济保持强劲增长 外贸外资规模全国领先 产业体系优化升级 [3][4] 经济表现 - 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6.7万亿元 同比增长5.7% 增速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 经济增量全国第一 [3] - 1-7月外贸进出口3.31万亿元 同比增长5.2% 增速高于全国1.7个百分点 规模创历史新高 [3] - 实际使用外资124.1亿美元 规模连续7年保持全国首位 [3] 产业建设 - 聚焦"1650"产业体系建设 推进工业领域稳外贸稳外资工作 [4] - 工业企业出口规模稳定增长 工业产品出口结构优化 制造业使用外资占比提高 [4] - 骨干企业表现良好 外贸新动能加快培育 高质量外资加快集聚 [3][4] 政策举措 - 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 深化"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 [3] - 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推动外贸外资企业创新发展 [4] - 通过数智赋能提升企业竞争力 推动群链企协同集聚集群发展 [4] -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构建有利于外贸外资企业发展的生态体系 [4]
五年来北京新设外资企业超8000家
中国新闻网· 2025-09-15 11:44
五年来北京新设外资企业超8000家 中新网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 吕少威)五年来,北京新落户国际组织37家,新设外资企业超8000家,综保 区由1个扩大到4个,服贸会、中关村论坛、金融街论坛、北京文化论坛成为国家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平 台。 这是记者15日从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杨秀玲在发布会上表示,五年来,北京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强化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市场环境更加公平、企业经营更有活力。 北京要素配置更加高效,北京证券交易所开市,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备案交易金额近100亿元,全国 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在绿交所启动,城市副中心获批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北京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世界500强榜单北京上榜民营企业6家、居全国城市首位。 "北京服务"更加贴心,北京始终对标国际最佳实践,以最大程度方便企业高效办事、最大限度减少对企 业经营的干扰为目标,迭代出台改革措施1700余项,非现场监管覆盖率近70%,经营主体2021-2024年 年均增长6.2%、总量达到268.6万户。 杨秀玲说,五年来,北京大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主动为国家 ...
2025年服贸会达成各类成果超900项 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全球服务贸易描绘新图景
央广网· 2025-09-15 02:42
展会成果 - 达成900多项成果 涵盖建筑 信息技术 金融等领域[1][4] - 集中展示服务贸易重点领域最新成果190余项 其中全球全国首发服务成果超100项[3] - 主宾国澳大利亚在金融 教育等领域达成15项合作意向[4] 参展规模 - 60多个国家 20多个国际组织设展办会[3] - 31个省区市 5个计划单列市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港澳台地区全部参展[3] - 480余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线下参展 占参展商比例超25% 头部企业数量和占比均超上届[3] 展示特色 - 通过数字人 VR模拟设备等载体展示新技术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4] - 展示5G赋能的智能化 自动化未来生活场景[3] - 教育展和文化展示区吸引观众参与并产生消费行为[2][3] 平台价值 - 有效发挥扩大开放 深化合作 引领创新的平台作用[3] - 对外传递中国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3] - 凝聚深化全球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合作的重要共识[3]
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生发全球经贸合作引力
新华网· 2025-09-15 00:31
外贸表现与结构 - 前8个月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3.5% 月度出口和进口连续3个月实现双增长 [2] - 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9.2% 占出口比重超六成 其中集成电路出口增长23.3% 汽车出口增长11.9% [2] - 对东盟贸易总值同比增长9.7% 占外贸总值16.7% 对欧盟进出口增长4.3%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5.4% [2] 跨国企业投资与布局 - 截至去年底外商累计在华设立企业近124万家 实际使用外资20.6万亿元人民币 [4] - 去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近6万家 同比增长9.9% 近5年外商直接投资收益率约9% 位居全球前列 [4] - 宝马集团推出迄今中国化程度最高的电动车型iX3 将于2026年在中国推出长轴距版 [4] 国际合作与展会成果 - 第二十五届投洽会吸引超120个国家和地区代表 签约项目1154个 计划总投资6440亿元 [4] - 英国派出投洽会历史上最大规模代表团 澳大利亚组建服贸会最大规模展团 [5][6] - 超过4万家巴西企业从中国进口商品 2022年这些企业为巴西创造520万个就业岗位 [3] 市场优势与创新环境 - 中国消费市场规模稳居全球第二 过去四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5.5% 今年有望突破50万亿元 [7] - 中国供应链体系、工程能力和数字化进程使其成为研发与创新的重要支点 [7] - 跨国公司加大投资中国高端制造、医疗保健、制药等行业 将中国定位为推动创新、消费和增长的全球市场 [7] 政策开放与制度保障 - 中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持续缩减 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全部取消 [8] - 给予所有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 优化免签入境和过境免签政策 [8]
专访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创院院长海闻:纵深推进“双循环”战略,进一步发展壮大民营经济
证券时报· 2025-09-15 00:26
双循环战略纵深推进 - 双循环战略是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已成为经济战略转型核心方向 对内有效需求不足制约经济增长 对外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使外循环面临不确定性 [1] - 双循环面临难题本质是微观机制不畅 破解之道在于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让民营企业有信心、有能力、有空间 才能打通内需梗阻、突破外部挑战 [1] 民营经济对内需和就业的作用 - 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消费率长期偏低、有效需求不足是经济运行突出矛盾 根本原因是民营企业投资意愿不强、发展信心不足 导致就业承压、收入预期不稳 最终抑制消费能力 [3] - 消费取决于当下收入和未来收入预期 扩大内需提振消费核心是就业 增加就业必须发展壮大民营企业 民营经济贡献80%以上城镇劳动就业 是吸纳就业绝对主力 特别是在服务业领域提供大量灵活多元岗位 [3] - 只有让民营企业能投、敢投、愿投 才能实现稳就业、稳收入 让老百姓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 [3] 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 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意愿不足是内循环不畅微观体现 原因包括民营企业家对未来发展信心和预期不够强 个别地方政府存在乱罚款等破坏法制和营商环境行为 民营企业在行业准入和市场竞争上未依法享有平等地位 [3] 支持民营经济的顶层设计建议 - 继续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宣传教育 推动全社会特别是各级政府部门形成尊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4] - 加强依法治理 坚决制止任何缺乏法律支撑的行政决策或执法行为 [4] - 清晰界定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经济职能和行业布局上的边界 在竞争领域给予民营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待遇 [4] 产业升级与就业优先的统筹 - 经济发展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时期 人工智能、自动化等新兴技术提升生产效率但存在对中低端重复性岗位替代风险 十五五期间需统筹就业优先战略与产业升级进程 [4] - 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应以企业为主导 政府在产业规划上避免一哄而上加剧新兴产业泡沫 [4] - 政府需加强劳动力再教育与再培训 帮助受技术冲击劳动者实现更充分就业 [4] 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与创新 - 经济面临部分行业供给过剩、另一部分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 部分行业价格战形式的内卷式竞争愈演愈烈 企业利润被压缩、创新动力不足 [6] - 消费者对高品质个性化产品和服务需求未能充分满足 供需存在错配现象 [6] 民营经济对破解内卷和优化供给的作用 - 破解困境关键在于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发展壮大民营经济 民营企业能敏锐感知市场、灵活调整供给 面临市场竞争压力和扩大盈利动力 驱使进行源源不断创新、有效投资、生产更满足市场需求产品 推动产业升级和供给优化 [7] - 服务消费已成为消费扩容升级重要方向 蕴藏广阔内需潜能 2024年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6.2% 增速高于商品零售额3个百分点 [7] - 医疗、教育、养老、精神文化等领域服务消费潜力大 但发展受限于准入壁垒高、市场主体不足等问题 [7] 服务业发展建议 - 十五五期间应重点推进服务业负面清单管理 明确除清单外领域均可依法平等进入 [8] - 放宽医疗、教育、养老、文化等领域市场准入 允许更多民营企业参与公共服务供给 通过竞争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 弥补公共资源不足 [8] - 医疗领域鼓励民营资本和全科医生开办西医诊所、康复中心等 教育领域在保证公益属性前提下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办学办校满足市场需求 [8] 民营企业在外循环中的作用 - 全球贸易环境日趋复杂 美国特朗普政府对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 推动去风险化构建排他性供应链联盟 对全球贸易体系构成系统性冲击 对中国外向型经济构成严峻挑战 [10] - 民营企业在外循环中具有独特优势与积极作用 2024年民营企业进出口24.33万亿元 同比增长8.8% 占外贸总值比重提升至55.5% 连续6年稳居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 [10] - 民营企业市场化属性更易被国际社会认可 更好规避国际贸易规则争议 是应对贸易保护主义、拓展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力量 [10] 民营企业出海策略 - 十五五期间应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的作用 支持拓展海外市场 民营企业加速出海 海外业务规模持续增长 [10] - 在美国加征对等关税背景下 民营企业需重视全球市场多元化布局 注重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新兴市场合作 [10] - 民营企业因高度市场化运营机制能根据海外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策略 已在市场多元化布局方面做得很好 [11] - 未来企业出海需兼顾和平衡当地利益 通过技术转让、管理经验分享、雇用本地劳动力等方式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和税收 形成互利共赢发展共同体 实现可持续发展 [11]
专访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创院院长海闻:纵深推进“双循环”战略,进一步发展壮大民营经济
证券时报· 2025-09-15 00:02
核心观点 - 通过强化民营经济支持破解双循环战略的微观机制障碍 激发民营企业活力以打通内需梗阻并应对外部挑战 实现高质量发展 [1] 民营经济对内需和就业的作用 - 民营经济贡献80%以上城镇劳动就业 是吸纳就业绝对主力 尤其在服务业提供大量灵活多元岗位 [3] - 民营企业投资意愿不足导致就业承压和收入预期不稳 进而抑制消费能力 当前居民储蓄率高企而消费率偏低形成突出矛盾 [3] - 只有让民营企业能投敢投愿投 才能实现稳就业稳收入 最终推动老百姓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 [3] 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障碍 - 民营企业家对未来发展信心不足 个别地方政府存在缺乏法律支撑的乱罚款等行为 [3] - 民营企业在行业准入和市场竞争中未依法享有平等地位 [3] - 服务业领域准入壁垒高 市场主体不足 限制医疗教育养老文化等服务消费潜力释放 [7] 政策建议 - 加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宣传教育 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 [4] - 坚决制止缺乏法律支撑的行政决策或执法行为 加强依法治理 [4] - 清晰界定国企与民企经济职能和行业布局边界 在竞争领域给予民企平等待遇 [4] - 推进服务业负面清单管理 放宽医疗教育养老文化等领域市场准入 允许更多民企参与公共服务供给 [7] - 鼓励民营资本和全科医生开办西医诊所及康复中心 在保证公益属性前提下支持民企办学办校 [7] 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与破解路径 - 部分行业供给过剩引发价格战式内卷竞争 压缩企业利润并抑制创新动力 同时高品质个性化产品服务供给不足 [6] - 通过发展民营经济驱动创新和有效投资 利用其市场敏感性和调整灵活性优化供给并推动产业升级 [6] - 2024年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6.2% 增速高于商品零售额3个百分点 服务消费成为内需扩容升级重要方向 [7] 民营经济在外循环中的作用 - 2024年民营企业进出口24.33万亿元 同比增长8.8% 占外贸总值比重提升至55.5% 连续6年稳居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 [10] - 民营企业市场化属性更易被国际社会认可 能更好规避国际贸易规则争议 是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和拓展国际市场的重要力量 [10] - 需重视全球市场多元化布局 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和新兴市场合作 同时通过技术转让、管理经验分享和雇用本地劳动力实现互利共赢 [10][11]
畅通国际大通道 拓展合作新空间 云南向南,开放大门更宽
人民日报· 2025-09-14 22:54
中老铁路货运表现 - 中老铁路前7月运输榴莲27万吨 进口量位居全国前列[1] - 铁路跨境商品种类扩展至3000余种 累计运输货物6470万吨 其中跨境货物1500万吨[1] - 线路运输木薯淀粉 咖啡豆 橡胶等农产品与新能源公交车 机电产品实现双向流通[1] 国际物流通道建设 - 郑和号多式联运班列开通后 运输距离缩短1000公里 时间节约17天[2] - 构建辐射19个国家地区的交通 能源 数字多维通道网络[3] - 建成中越 中老 中缅国际大通道高速公路国内段 创建7个国家物流枢纽[3] 贸易合作成果 - 上半年与RCEP成员国进出口额672.1亿元 占全省贸易额52.8%[4] - 前8月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额1538亿元 占比85.9%[4] - 通过云企出海联盟连接31个驻外商务代表处及53家商协会[4]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 建成14条跨境电力联网通道 中老500千伏联网工程开工[3] - 昆明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即将投用 实现数据直传目标国家[3] - 昆明与南亚东南亚区域通航城市数量居全国前列[3] 跨境服务与人文交流 - 边互通应用实现秒级通关办理 大幅提升口岸效率[4] - 高校开设72个南亚东南亚语种专业点 推进跨境人才培养[6] - 与37个国家建立116对友好城市关系 开展国际医疗与农业合作[5]
云南向南,开放大门更宽
人民日报· 2025-09-14 22:03
卸货、转运、装箱……中铁联集昆明中心站格外忙碌,搭乘中老铁路而来的新鲜榴莲从这里发往各地。 今年前7月,云南进口鲜榴莲27万吨,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搭乘中老铁路跨境运输的货物,远不止榴莲。"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木薯淀粉、咖啡豆、橡胶等农特产 品,与云南蔬菜、'中国造'新能源公交车和机电产品等在这条铁路上'双向奔赴'。"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 有限公司货运部副主任陶樯介绍,中老铁路跨境商品种类已扩展至3000余种,累计运输货物6470万吨, 其中跨境货物约1500万吨。 202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云南区位条件独特,要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 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云南构建起辐射19个国家和地区的交通、能源、数字等多维通道网络,互联互通加快推进: 车辆疾驰,中越、中老、中缅国际大通道高速公路国内段全部建成; 航线密布,昆明与南亚东南亚区域通航城市数量居全国前列; 电网飞架,云南建成14条跨境电力联网通道,中老500千伏联网工程开工建设; 数据联通,昆明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即将建成投用,实现数据直传目标国家或地区…… 加速释放中老铁路"黄金线路"效应,云南加快完善物流体系,已创建7个国家物流 ...
专访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创院院长海闻: 纵深推进“双循环”战略进一步发展壮大民营经济
证券时报· 2025-09-14 18:01
双循环战略与民营经济作用 -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中国经济战略转型核心方向 但面临内需不足和外部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的挑战 [1] - 民营经济是破解双循环难题的关键 需激发其活力以打通内需梗阻和应对外部冲击 [1] 民营经济与内需提振 - 民营经济贡献80%以上城镇劳动就业 是吸纳就业绝对主力 特别是在服务业领域提供大量灵活多元岗位 [2] - 民营企业投资意愿不足导致就业承压和收入预期不稳 进而抑制消费能力 当前居民储蓄率高、消费率低、有效需求不足是经济运行突出矛盾 [2] - 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意愿不足是内循环不畅的微观体现 原因包括发展信心不足、地方政府破坏营商环境行为以及行业准入不平等 [3] 民营经济发展支持措施 - 需从顶层设计强化对民营经济支持 包括加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宣传教育、依法治理制止违法行政决策、界定国企与民企经济职能边界并给予平等待遇 [3] - 需推进服务业"负面清单"管理 放宽医疗教育养老文化等领域市场准入 允许更多民营企业参与公共服务供给 [7] 创新与供给优化 - 部分行业存在供给过剩与优质产品服务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 内卷式价格战压缩企业利润并抑制创新动力 [5] - 民营企业作为最敏锐感知市场的主体 通过创新和有效投资推动产业升级和供给优化 破解内卷式竞争 [6] - 服务消费是内需扩容升级重要方向 2024年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6.2% 增速高于商品零售额3个百分点 但发展受限于准入壁垒高和市场主体不足 [6] 民营经济与对外开放 - 民营企业在外循环中具有独特优势 2024年进出口额24.33万亿元 同比增长8.8% 占外贸总值比重提升至55.5% 连续6年稳居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 [8] - 民营企业市场化属性更易被国际社会认可 能更好规避国际贸易规则争议 是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和拓展国际市场的重要力量 [8] - 民营企业需注重全球市场多元化布局 例如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新兴市场合作 并通过技术转让、管理分享和雇用本地劳动力实现互利共赢 [8][9] 产业升级与就业统筹 - 经济发展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时期 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提升生产效率但可能替代中低端岗位 [4] - 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应以企业为主导 政府避免"一哄而上"加剧新兴产业泡沫 并加强劳动力再教育与再培训帮助劳动者实现更充分就业 [4]
国际观察丨活力涌动 向东而行——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生发全球经贸合作引力
新华社· 2025-09-14 12:41
新华社北京9月14日电 题:活力涌动 向东而行——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生发全球经贸合作引力 新华社记者邓茜 闫洁 于荣 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纵观国际经贸发展进程,这一规律被深刻验证。在当前全球经济低迷、 保护主义加剧背景下,中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保持发展活力、展现经济韧性。无论是日前公布 的中国外贸数据,还是近期国际展会上外商对中国市场的青睐程度,都充分印证中国经济底气与市场引 力。开放发展的中国,正吸引更多国家携手开展经贸投资合作,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同应对全球风 险挑战。 本月德国慕尼黑国际车展期间,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主席、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 席康林松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更深入地扎根中国、"更中国化"是企业20年来深耕中国市场的 初心,也是其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中把握主动、面向未来的战略选择。 车展前夕,德国宝马"新世代"电动车型iX3迎来全球首发,并将于2026年在中国推出长轴距版。宝 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表示,这是迄今"中国化"程度最高的宝马车型,"它不仅回应了中国消费者的需 求,也释放出宝马长期深耕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号"。 量增质优 中国外贸"朋友圈"彰显活力 英国《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