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化发展

搜索文档
高端化成为聚碳酸酯行业破局最优解
中国化工报· 2025-08-14 00:11
行业产能与需求 - 近5年聚碳酸酯产能从2019年166万吨增长至2024年381万吨 5年复合增长率达15.5% [1] - 2024年表观需求量达360万吨 占全球总需求量50% [1] - 当前产能占全球总产能48% [1] 行业结构性矛盾 - 通用级产品自给率超过100% 而医疗级、光学级等高端牌号国产化率不足30% [2] - 自2021年起产能持续超过表观消费量 过去5年平均产能利用率仅65% [2] - 2025年一季度行业平均毛利跌至负值 [2] 新兴应用领域发展 - 新能源汽车和高端医疗领域呈现井喷式发展 [2] - 聚碳酸酯性能优势结合价格走低推动新兴领域增长 [2] 行业发展战略方向 - 通过技术攻坚实现产品高端化 目标将高端牌号占比提升至40%以上 [2] - 聚焦光学级透光率≥92%、医疗级认证和生物基PC量产等核心目标 [2] - 布局回收废弃PC和生物基PC 建立全链条绿色体系 [2] - 联合下游头部企业制定应用标准 在航空航天和神经外科器械等高端领域掌握定义权 [2] 行业活动信息 - 2025聚碳酸酯行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于江苏无锡举行 [3] - 会议作为2025中国合成树脂产业发展大会分论坛 由中国合成树脂协会聚碳酸酯分会举办 [3] - 参会人数约150人 [3]
家用电冰箱能效标准将更新升级
新华网· 2025-08-12 05:49
新国家标准核心内容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新版《家用电冰箱耗电量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国家标准 将于2026年6月1日正式实施 [1] - 以500L对开门两门冰箱为例 现行一级能效综合耗电要求0.92度/天 新标准降至0.55度/天 电耗下降40% [1] 标准修订历史与范围 - 该标准自1989年制定以来进行第5次修订 [1] - 适用范围扩大至电机驱动压缩式家用电冰箱及容积≤60L的半导体制冷器具 [1] 能效指标要求变化 - 提升各能效等级指标要求及耗电量限定值准入门槛 大幅减少电冰箱耗电量 [1] - 新增容积利用率要求 规范产品有效容积 促进企业采用高性能小体积化绝热材料 [1] 智能化发展要求 - 增加智能电网信号响应能力要求 推动电冰箱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1]
博源环保塑料破碎清洗加工线投产
中国化工报· 2025-08-12 02:00
公司技术突破 - 博源环保公司智能塑料破碎清洗加工线正式投产 引入超重力分选技术实现高精度分离[1] - 采用光学识别 密度分选及AI智能算法实现自动化分选 分选纯度达99%以上[1] - 联合高校团队研发 在小家电塑料种类分析和微型塑料处理等工艺技术上取得突破[1] 产能与资源效益 - 生产线年处理废旧塑料能力达1万吨 相当于减少约4万吨二氧化碳排放[1] - 每年可节约石油资源约5万吨 破碎清洗分选后转化为高附加值再生原料[1] - 再生原料可广泛应用于纺织 汽车 电子包装等领域[1] 行业升级方向 - 技术突破助力推动废塑料资源循环产业向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发展[1] - 解决废旧家电拆解过程中废塑料资源利用效率低的行业现状[1] - 超重力分选技术显著提升产物纯净度与材料附加值 降低设备磨损风险[1]
上半年规上有色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百分之七点六
人民日报· 2025-08-11 21:41
行业表现 - 上半年规上有色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比全国规上工业增速高1.2个百分点 [1] - 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达4031.9万吨,同比增长2.9% [1] - 规上有色金属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7932.5亿元(同比增长14.9%),利润总额2178.5亿元(同比增长15.0%) [1] 政策推动 - 工信部联合多部门印发铜、铝、黄金等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2] - 政策持续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2] 技术突破 - 超薄钛材等高端材料实现产业化应用 [2] - 对新能源、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链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2] 绿色转型 - 国际先进的500千安培以上铝电解槽产能占比超40% [2] - 电解铝综合交流电耗较世界平均水平低700千瓦时 [2] - 95%以上铜、铅、锌冶炼产能采用绿色低碳生产工艺 [2] 数字化进展 - 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和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较2020年底分别提高20%、10% [2] - 已培育9家卓越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2]
工信部:近两年纺织服装行业平均碳排放强度降幅超过14%
新华财经· 2025-07-18 08:17
消费品工业整体表现 - 上半年规上消费品工业增加值占全部规上工业的27 1% 出口交货值占比25 1% 在消费需求满足 经济增长拉动和外贸出口扩大方面作用显著[1] 高端化发展进展 - 规上轻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工具普及率达86 2% 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达82 3% 技术融合与柔性制造能力提升支撑高附加值产品规模化生产[1] - 国产智能马桶全球销量占比超60% 卫浴行业实现从"海淘"到"外销"的转型[1] 智能化转型成果 - 医药工业应用AI 大数据等技术建成智能药厂和药品智造生产线 AI制药企业将研发周期从"试错式"转为"精准攻关"[1] 绿色化发展成效 - 规上纺织行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65 6% 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84 3%[2] - 近两年纺织服装行业碳排放强度降幅超14% 节能降碳力度持续加大[2] 数字化转型政策支持 - 工信部联合多部门发布纺织 轻工 食品 医药等行业数字化转型方案 明确82个典型应用场景[2] - 未来将重点推广示范性解决方案 培育数字化转型服务商 加快新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推动中国标准全球化[2]
近一年成功签约十三个项目,其中五个项目院士领衔
南京日报· 2025-07-14 02:25
中试基地建设进展 - 中试基地自去年立项以来坚持建设与招商同步推进战略,已储备60余个中试项目 [1] - 基地规划占地156亩,建设16栋甲类中试厂房、1887平方米仓库及配套功能区域 [1] - 目前已完成桩基施工,7月底启动主体结构施工,计划10月建成投运 [4] 项目签约与入驻情况 - 已成功签约13个项目,其中5个为院士领衔项目 [2] - 蓝星安迪苏与郑裕国院士团队合作共建合成生物产业创新研究院 [2] - 南京格物研究院由唐勇院士领衔开发化工新材料颠覆性技术 [2] - 南京宜凯瑞新材料作为首批入驻企业,为华为小米供应电致变色材料 [2] 中试基地运营特色 - 组建专家委员会对拟入驻项目进行技术、安全环保、市场金融等多维度论证 [2] - 环评安评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加速项目落地 [3] - 全国首创有机废气治理"绿岛"模式,实现污染物统一收集处理 [3] 产业定位与发展规划 - 基地聚焦化工新材料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关键中试环节 [1] - 一期投运后将启动二期建设,瞄准化工新材料、合成生物制造等新兴产业 [4] - 目标打造原创技术首发地、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地和产业创新策源地 [4]
开源证券:BOPET膜国内产需高增 行业自律有望助力格局优化、盈利改善
智通财经网· 2025-07-10 08:03
行业现状与挑战 - BOPET行业2014-2024年产能从247万吨扩张至695万吨,CAGR达10.9%,产量从161万吨增长至459万吨,CAGR达11.0%,但表观消费量增速仅9.3%,呈现"低端过剩、高端不足"结构性矛盾 [3] - 2024年行业产能648.2万吨/年,前10大企业产能占比63.0%,5万吨/年以下小产能占比14.4%,集中度较低 [3] - 供需失衡导致BOPET价格自2022年震荡下跌,行业毛利持续为负,上市公司2023-2024年由盈转亏 [1][3][4] 供需结构分析 - 供给端:规划在建产能87.2万吨/年,预计2025-2027年投放,但盈利压力或延缓实际落地进度 [1][3] - 需求端:2024年包装印刷占比45.8%,离保膜14.7%,太阳能背板4.9%,光学膜10.2% [3] - 进出口:中国为净出口国但年进口20-30万吨高端产品,进口单价是出口2倍以上,显示高端产品依赖进口 [3] 行业发展趋势 - 短期:《中国BOPET行业自律倡议书》推动供给优化,2025Q1多数上市公司减亏 [2] - 中长期:市场资源向成本/技术优势企业集中,高端聚酯薄膜研发能力提升,进口替代加速 [1][2] - 发展方向:行业向高端化、绿色化转型,切片法成本高于直熔法,价格与原油走势趋同 [1][4] 企业动态 - 2023年以来板块资本开支及在建工程缩减,反映企业扩张意愿减弱 [4] - 行业前10大企业已占据63%产能,小产能出清将进一步提升集中度 [3]
我市出台五方面15条措施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南京日报· 2025-06-30 02:55
核心观点 - 市政府印发《关于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五个方面推出15条支持政策,有效期至2028年12月31日 [1][4] 支持提升创新能力 - 对承担国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给予最高1000万元资助 [1] - 支持研发载体升级为国家级、省级研发机构,按建设投入给予最高200万元资助 [1] - 鼓励高校、科研院所采取"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授权企业使用科技成果 [1] - 支持企业主导和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最高给予50万元奖励 [1] - 支持申报首台(套)重大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及创新产品 [1] 加强财税金融支持 - 对首次获评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给予300万元、100万元奖励 [2] - 设立"融资白名单",引导银行为企业开辟快速审批"绿色通道" [2] 推动数字化绿色化发展 - 推动1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 [2] - 发放"算力券"支持企业购买智算服务进行AI技术开发 [2] - 支持建设绿色工厂,创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鼓励开发绿色产品并开展ESG评价 [2] 支持企业开拓市场 - 分行业组织企业参加"宁工品推"拓市场供需对接活动 [2] - 支持通过江苏中亚中心、跨境电商平台等载体开拓国际市场 [2] 强化要素资源保障 - 支持试点开展中级以上职称自主评审 [3] - 将企业技术研发负责人、管理核心成员列为C类人才 [3] - 实施"数据得地"预评审机制,多渠道筹措低价气源,降低企业购气价格 [3] - 支持直接参与电力批发市场交易和数据资产登记交易 [3] - 健全防范拖欠账款长效机制,降低信用风险低企业的监管抽查比例 [3]
研判2025!中国精对苯二甲酸(PAT)行业产业链图谱、市场现状、进出口及未来趋势分析:国内PAT新增产能陆续投产,行业产量不断增长[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19 01:24
行业概况 - 精对苯二甲酸(PAT)化学式为C₈H₆O₄,纯度≥99.5%,是大宗有机原料,通过对二甲苯(PX)催化氧化生成 [1][2] - 产业链上游为原油、PX等原材料,中游为PAT生产(恒力石化、荣盛石化等为代表),下游97%用于聚酯生产,终端涉及纺织、包装等领域 [2][4] - 2024年中国PAT产量达7180万吨,同比增长11.8%,全球产能占比超60%,主导全球供应 [1][8] 产业上游 - 每吨聚酯消耗0.855吨PTA,聚酯占PTA下游消费结构的97%,直接驱动PTA需求 [4] - 2024年中国聚酯产能8634万吨(+6.11%)、产量7307万吨(+11.71%),支撑PTA需求增长 [4] 产业现状 - 2024年中国PTA产能8601.5万吨,较2018年增长88%,但增速放缓至6.7%(近6年最低) [6] - 2024年新增产能750万吨,淘汰落后产能210万吨,行业加速出清低效装置 [6] - 产量增长主因新装置投产及聚酯开工率高,需求稳健减少检修,推动产量增至7180万吨(+11.8%) [8] 进出口 - 2024年PTA进口量降至1.83万吨(历史低位),实现完全自给;出口量441.76万吨,2020-2024年CAGR达51.13% [10] - 出口扩张驱动力:国内技术/成本突破、国际企业退出(如乐天化学等累计退出176.5万吨产能)、国内产能释放需消化 [10] 企业格局 - 恒逸石化、荣盛石化、恒力石化、桐昆股份四大企业产能合计占50%,形成寡头垄断 [12] - 龙头企业通过"原油-PX-PTA-聚酯"全产业链布局降低成本,中小型企业因技术/规模劣势加速淘汰(2024年单套<100万吨装置停车) [12] - 恒力石化PTA产能1660万吨/年(行业技术/成本领先),2024年PAT销售收入681.22亿元(-6.18%) [13][15] - 桐昆控股2024年PAT销售收入63.04亿元(+20.85%),总营收1013.07亿元(+22.59%) [13] 未来趋势 - 预计2026年PTA总产能近1亿吨/年,恒力石化、逸盛石化等龙头产能占比超75%,行业集中度提升 [17] - 新兴市场需求增长(如新能源汽车、医疗等领域聚酯应用),聚酯薄膜在锂电池包装中开辟新空间 [18] - 环保政策趋严推动绿色化改造(废水处理、废气回收技术等),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