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粉丝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采完11位时代少年团粉丝和家长后,我们发现了未成年追星的禁区
36氪· 2025-08-29 02:54
演唱会参与规模与粉丝特征 - 上海体育场连续四天吸引近20万人参与时代少年团演唱会 [1] - 大量未成年粉丝在家长陪同下参与 家长协助隐藏应援物通过安检 [1] - 上海管理机构专门设置家长等候区应对未成年粉丝群体需求 [3] 安保措施与现场冲突 - 上海实施严格交通管制和安保部署 包括提前一周管制和抽调保安执勤 [5] - 粉丝与安保发生冲突 指控包括暴力执法和性骚扰行为 [5][21] - 后援会发布联合声明列举安保违法失德行为 包括猥亵和暴力执法 [24][25] 票务市场与消费结构 - 官方票价区间480~1880元 但实际获取成本显著高于票面价值 [8] - 演唱会想看人数达622.7万 催生代抢(2000元/张)和黄牛(3000至上万元)市场 [8] - 粉丝年均会员费298元 周边产品溢价显著 如小卡从1元炒至70元 [39][40] 粉丝经济与消费行为 - 粉丝单场演唱会开销可达7000元 含交通3800元/住宿1400元/应援物400元 [14] - 周边产品设计偏向低龄化 如188元精装盒含项链手办 288元套餐含单人娃娃 [35] - 家长支持追星作为学业奖励机制 如要求成绩保持全班前五 [17] 社交媒体与粉丝文化 - 灯牌大战持续十余年 粉丝通过社交媒体换票集结 形成强攻区/主攻区划分 [29][31] - 大粉通过话术引导数据打榜和消费 未成年粉丝易受舆论引导 [32][34] - 演唱会相关话题频登热搜 如时团演唱会灯牌单日阅读量超亿次 [20] 公司运营与商业模式 - 时代峰峻全面掌控小卡设计销售 国内小卡GMV接近50亿元 [39] - 公司调整会员充值规则为实名制 但散粉仍受大粉消费指导 [42] - 演唱会结合多城巡演模式 如澳门/海口/大连等地域覆盖 [14]
乐华娱乐半年收入4.14亿,明星卡牌及潮玩助力,IP运营业务大增128%
36氪· 2025-08-28 01:34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收入达4.1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3% [1] - 归母净利润5809.9万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88.7% [1] - 期内全面收益总额5827.7万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3331万元人民币增长74.9% [2] - 毛利率为26.4%,较去年同期25.6%提升0.8个百分点 [2] 业务板块表现 - 艺人管理业务收入3.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7%,占总收入86.2% [5][6] - 音乐IP制作及运营业务收入3670.3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占总收入8.8% [5][6] - IP运营业务收入2060.6万元人民币,同比暴涨128.0%,占总收入5.0% [5][6] IP运营业务亮点 - 明星小卡业务通过策划活动及独家发行提升销售额,凸显明星IP变现能力 [7] - WAKUKU潮玩IP通过战略合作实现突破,淘宝旗舰店销量超4万+,销售额超百万元 [9][10] - 与量子之歌合作成立"与华同行"孵化平台,乐华持股51% [9] 成本与毛利率变化 - IP运营业务毛利1251.3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6%,但毛利率由74.3%下滑至60.7% [12] - 毛利率下滑主要由于艺人相关衍生品及虚拟艺人开发成本增加 [12] - 艺人管理业务毛利率跌破20%,下滑1.6个百分点 [12] 虚拟艺人业务 - 乐华全资收购虚拟女团A-SOUL,持续投入虚拟人赛道 [13] - 虚拟偶像活动需配备专业动捕设备及技术团队,成本较高 [13] - 虚拟项目尚未展现独立于真人业务的长期变现能力 [13] 海外业务 - 韩国市场收入4182.8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8%,占总收入10.1% [15] - 海外业务以内容出海为主,影视音乐作品覆盖全球多国 [15] - IP衍生品业务尚未在海外市场开展销售 [17] 战略布局 - 公司拥有62名签约艺人及51名训练生,通过自有培训中心提升艺人运营能力 [7] - 未来重点探索新的内容形式、扩大跨界别合作 [12] - 通过Apple Music、Spotify等平台推广全球中文流行文化 [17]
茶咖日报|香飘飘2025上半年业绩出炉,冲泡业务承压,即饮逆势增长
观察者网· 2025-08-27 11:59
香飘飘2025上半年业绩 -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10.35亿元,同比下滑12.21%,净利润亏损0.97亿元,同比下跌230.13% [1] - 冲泡业务收入4.23亿元,同比减少31.04%,主要受消费习惯向即饮现制转移及春节提前压缩销售旺季影响 [1] - 即饮业务收入5.91亿元,同比增长8.03%,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58.27%,首次超越冲泡业务 [2][6] 香飘飘产品与战略动态 - 公司新增"丛兰玉露""新会陈皮月光白"口味及"特级明前龙井"限量款产品,但因上市时间短尚未形成业绩拉动效应 [1] - Meco果茶冠名青春芒果晚会并签约时代少年团代言,通过粉丝互动和多媒体曝光强化年轻消费群体触达 [5][6] - Meco果茶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20.69%,累计销量绕地球6.55圈,成为即饮业务重要增长引擎 [6] 同业公司业绩表现 - 皇氏集团上半年营收9.05亿元,同比下滑13.07%,净利润亏损576.72万元,主因行业竞争加剧及成本压力 [4] - 佳禾食品上半年营收11.85亿元,同比增长10.43%,但归母净利润1243万元同比下降82.10%,受原材料涨价及营销费用增加影响 [8] - 佳禾食品咖啡业务收入1.90亿元同比增长66.80%,植物基业务收入6078万元同比增长48.87% [8] 行业合作与转型趋势 - 均瑶健康味动力品牌与知名连锁即饮咖啡品牌展开合作,旨在突破益生菌应用局限 [3] - 即饮茶饮市场通过顶流偶像代言和粉丝经济运营强化年轻消费群体渗透,行业竞争持续加剧 [6][7]
泡泡玛特半年狂揽138亿,毛利率超LV!下一个Labubu已被炒至千元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8-27 05:28
核心观点 - 公司市值站上4300亿港元 体现市场对其IP运营+情感消费+跨界破圈商业模式的认可[15]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38.8亿元同比增长204.4% 归母净利润45.74亿元同比增长396.5%[10] - 毛利率提升至70.3% 超越LVMH集团并逼近爱马仕水平[12] - 明星联名系列创销售纪录 周深合作系列3秒售罄超14万人参与[10] - 毛绒品类收入61.4亿元同比增1276.2% 首次成为第一大品类[39] - 海外市场收入55.9亿元同比增439.6% 美洲区增速达1142.3%[40][41][43] 产品与IP运营 - 推出Mini版LABUBU系列 可挂在手机上拓展使用场景[3] - 同时发布四大热门IP新品 包括Mokoko/周深联名/星星人/Skullpanda[5] - 周深联名系列以专辑《反深代词》为主题 含6款常规+1款隐藏(1/72概率)[8][25] - 星星人IP首次涉足毛绒品类 隐藏款溢价超6倍达478元[22] - MOKOKO官方定价199元 二级市场价格飙升至1300元以上[19] - Mini Labubu分A/B两款 隐藏款概率低至1/168[2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38.76亿元(13,876,276千元)同比增204.4%[10][12] - 归母净利润45.74亿元(4,574,368千元)同比增396.5%[10][12] - 毛利率70.3%较去年同期64%提升6.3个百分点[12] - 基本每股盈利344.17分同比增395.3%[12] - 2024年全年营收130亿元 2025年仅用半年即完成去年全年业绩[13] 海外拓展 - 美洲区收入22.65亿元同比增1142.3% 占比提升至16.3%[40][41] - 海外门店达140家 计划年底突破200家(平均每周新开3家)[43] - 在泰国曼谷开设766平方米全球最大旗舰店[43] - 德国首店开业排队长达6小时 欧洲仍处市场初期[43] - 进行全球组织架构调整 设立大中华/美洲/亚太/欧洲区总部[42] 产能与供应链 - 每月可生产3000万只毛绒玩偶 单月产能接近2024年全年总量[39] - 七八月产量较一季度有超过10倍增幅[39] - 存在品控问题 LABUBU 3.0产品出现歪头/掉漆/开线等缺陷[46] 行业趋势 - 明星IP开发成为新潮流 周深个人IP"周可可"店铺618成交额破千万[30] - 阿信IP"卜卜"与星巴克联名马克杯首周销量突破1.2万件[35] - 粉丝经济向IP品牌化演进 构建情感-符号-商业闭环体系[32] - 国际明星如Lisa/蕾哈娜带火Labubu形象[37]
壹快评|出狱行长当网红?对“毁三观”的流量经济坚决说不!
第一财经· 2025-08-26 14:59
事件概述 - 前银行管理人员肖某因金融犯罪入狱9年后 通过社交媒体发布犯罪经历内容一周内增长粉丝2.2万[1] 该账号因违反平台内容规则被处置禁言[1] - 肖某涉及的金融诈骗案造成147名被害人损失共计27.46亿元人民币[1] 其内容商业化行为被视作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1] 行业现象分析 - 流量经济中出现通过造假摆拍 恶意蹭热点实现粉丝变现的普遍现象[2] 包括假冒知名人士账号及AI技术滥用案例[2] - 算法驱动机制使平台倾向于呈现猎奇内容 为"带病"流量提供传播空间[2] 此类乱象损害平台公信力与长期生态健康[2] 平台治理措施 - 社交媒体平台需建立预警机制与内容准入门槛[3] 提前识别不良信息并阻断传播渠道[3] - 平台作为流量经济主要受益方 应当主动抵制违规内容[2] 此次禁言操作体现事后监管有效性[3] 用户行为影响 - 用户点击 关注 评论及消费行为实质形成内容投票机制[3] 肖某案例中非常规涨粉2.2万反映用户端监管缺失[3] - 理性看待网红文化需用户拒绝为低俗违法内容贡献流量[3]
线下演出旺季,撑起八大衍生消费场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5 08:58
线下演出市场总体表现 - 2025年7月演出市场总票房超34亿元 同比增长近60% 直追电影市场规模 [4] - 线下演出市场持续火爆 演唱会、音乐节、话剧等各类演出数量呈井喷态势 衍生消费场景不断丰富 [2] - 观演人群对线下演出体验的需求升级解锁了越来越多的细分消费市场 成为激活消费的新动能 [2] 摆摊经济 - 热门演出吸引数万人参与 在入场前等待和散场后疏导过程中形成两个明显消费高峰时段 [4] - 摊主聚焦观众即时需求:冰镇饮品、便携小吃、折叠坐垫、便携雨衣、手机支架等实用物品 [5] - 结合演出主题设计特色商品如应援扇、迷你手幅等低成本纪念物 增强参与感和仪式感 [5] - 摆摊启动成本低 回报周期极短 单场演出就能看到实际收益 社交媒体分享日入四位数经历 [4][7] 商场歌友会 - 商圈通过策划艺人歌友会、专辑签售会、粉丝见面会等活动 将偶像流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客流与销售额 [9] - 采取低门槛策略联动场内商户推出粉丝专属套餐或折扣 通过赠送明星小型周边礼增加会员转化 [12] - 粉丝活动能在短时间内为商业体带来大量精准客流 增强商业体年轻化与时尚感标签 [12] 约妆服务 - 粉丝对演唱会的期待演变成包含情感表达的综合体验 妆容成为粉丝群体内的"社交货币" [15] - 消费需求高度集中在演出前2-3小时 化妆师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高密度服务 [15] - 线上预约模式打破传统服务业地域局限 实现供需两端高效匹配 [15] 约拍跟拍 - 专业摄影器材价格高昂且日常使用率低 手机拍摄难以应对复杂光线变化和远距离拍摄问题 [19] - 跟拍约拍服务与专业设备租赁市场兴起 花几百元就能得到远超手机拍摄的效果 [19] - 轻资产模式吸引不少人试水 有摄影基础的人买一套二手专业设备就能接单 [21] 住宿市场 - 观众参与演唱会产生的额外消费有61.3%集中在住宿上 [24] - 演唱会期间周边3公里范围内酒店出现3-5倍价格上浮 基础房型在演出前一个半月就会被预订一空 [26] - 酒店通过精准运营突出区位优势 打造演唱会主题场景、提供穿梭巴士和应援礼品等特色服务 [24] 餐饮消费 - 演出开始时间固定导致吃饭时间集中在散场前后几个小时 场馆周边餐饮店铺用餐人数比平时多好几倍 [29] - 餐饮商家优化流程推出线上点单、精简菜单 或直接在场馆外设点招揽客人 [29] - 演出后的"宵夜"环节满足情感需求 餐厅成为延续看演出仪式感的场所 [31] 明星周边 - 周边产品从单一纪念意义升级为消费+体验双重载体 重塑演唱会经济的盈利结构与情感连接方式 [33] - 实体快闪店精心设计互动场景 将艺人等身立牌、主题打卡墙、沉浸式音效装置等元素加入 [33] - "限时限量"策略强化稀缺感 刺激粉丝在短时间内做出消费决策 [33] 演出+文旅 - "为一场演出赴一座城"成为新的旅行动机 演出门票比景点门票更能决定目的地选择 [40] - 多地政府通过筹办大型演艺活动吸引游客 打造城市品牌 带动文旅消费 [41] - 刀郎武汉演唱会带动武汉体育中心周边酒店预订环比增长4倍 周杰伦三亚演唱会带动综合消费超11亿元 [41]
线下演出旺季,撑起八大衍生消费场景
36氪· 2025-08-25 04:07
线下演出市场总体表现 - 线下演出市场持续火爆 演唱会、音乐节、话剧等各类演出数量呈井喷态势[1] - 2025年7月演出市场总票房超34亿元 同比增长近60% 直追电影市场规模[2] - 观演人群对线下演出体验的需求升级解锁了越来越多细分消费市场 成为激活消费的新动能[1] 摆摊经济 - 演唱会期间场馆周边形成摆摊经济 单场热门演出可吸引数万人参与 创造两个明显消费高峰时段[2] - 摆摊启动成本较低 回报周期极短 单场演出就能看到实际收益[2] - 摊主聚焦观众即时需求 夏季提供冰镇饮品、便携小吃、折叠坐垫等实用物品[4] - 结合演出主题设计应援扇、迷你手幅等特色商品 增强参与感和仪式感 社交媒体分享日入四位数的摆摊经历[4] 商场歌友会 - 商圈通过策划歌友会、签售会等粉丝活动将偶像流量转化为实际客流与销售额[6] - 采取低门槛策略联动商户推出粉丝专属套餐或折扣 通过赠送明星周边礼增加会员转化[9] - 粉丝活动能在短时间内带来大量精准客流 增强商业体年轻化与时尚感标签[9] 约妆服务 - 演唱会约妆服务成为粉丝情感表达的综合体验 用应援色打造眼妆、脸部贴纸等形成"社交货币"[11] - 需求高度集中在演出前2-3小时 化妆师需在短时间内完成高密度服务[13] - 线上平台展示妆容案例、标注价格、预留预约通道 实现供需高效匹配[11] 约拍跟拍 - 催生专业摄影器材租赁市场 花几百元租赁设备可获得远超手机拍摄的效果[14] - 启动门槛较低 有摄影基础者购买二手设备即可接单 时间灵活成本压力小[16] - 服务改变观演方式 让记录演出现场成为难忘经历 提升观演体验[16] 住宿市场 - 跨区域观演人群集中涌入 61.3%的额外消费集中在住宿上[17] - 演唱会期间场馆周边3公里内酒店出现3-5倍价格上浮 基础房型在演出前一个半月被订空[19] - 酒店通过打造演唱会主题场景、提供穿梭巴士和应援礼品等特色服务提升吸引力[17] 餐饮消费 - 演出散场前后几小时形成用餐高峰 场馆周边餐饮店铺用餐人数比平时多好几倍[21] - 餐饮商家优化流程推出线上点单、精简菜单 或直接在场馆外设点招揽客人[21] - 演出后"宵夜"环节满足情感需求 餐厅加入艺人形象产品、应援主题装修等元素[23] 明星周边 - 周边产品从单一纪念意义升级为消费+体验双重载体 重塑演唱会盈利结构[24] - 实体快闪店加入等身立牌、主题打卡墙等互动场景 将购物过程变成粉丝聚会[24] - "限时限量"策略强化稀缺感 刺激粉丝集中消费 通过社交平台扩散热度[24] 演出+文旅融合 - "为一场演出赴一座城"成为新旅行动机 演出门票比景点门票更能决定目的地选择[27] - 多地政府通过演艺活动吸引游客 如包头演唱会凭票根可免费游览四大景点[29] - 刀郎武汉演唱会带动武汉体育中心周边酒店预订环比增长4倍 周杰伦三亚演唱会带动综合消费超11亿元[29]
这家店来上海了!有粉丝排队9小时扫货
第一财经· 2025-08-23 14:40
公司业务与活动 - 创意潮流品牌STAYREAL由五月天阿信与艺术家不二良于2007年成立 品牌名称寓意坚持初衷和梦想 [3] - STAYREAL PARK为潮趣主题游牧店 已游历北京 杭州 成都 深圳等十多个城市 本次快闪以"遇见公园飞驰上海"为主题落地长宁来福士百年钟楼 [3] - 公园店销售限定版新品需排队进入 普通常驻门店可随时购物 商品包括挂饰 T恤 玩偶等 大部分价格在100多元至300多元区间 [3][4] 粉丝经济表现 - 大量五月天粉丝从白天到夜晚排队购物 排队时间达2~3小时 有上海本地及外地粉丝 甚至有粉丝单日排队总时长约9小时 [6] - 粉丝存在代购行为但不加价 通过快递发送货品 体现纯热爱属性 其他城市开店时也存在类似互助代购模式 [6][8] - 星巴克与五月天联名STAYREAL系列周边开售即爆 顾客早晨5~6点抢购 热门单品被二手市场炒至4倍溢价 [8] 行业消费逻辑 - 粉丝经济基本逻辑基于对明星或IP的内心认同 通过获得情绪价值驱动对演出及周边商品的消费 [8]
现场直击:STAYREAL PARK来了,五月天粉丝排队9小时扫货
第一财经· 2025-08-23 13:38
公司业务与运营 - STAYREAL PARK为创意潮流品牌STAYREAL打造的潮趣主题游牧店 以"遇见公园飞驰上海"为主题落地长宁来福士百年钟楼 [1] - 品牌由五月天阿信与艺术家不二良于2007年成立 品牌名称寓意坚持初衷与梦想 [1] - 游牧店模式已覆盖北京 杭州 成都 深圳等十多个城市 [1] - 公园店设置限定版新品需排队进入购物 普通常驻门店可随时进入 [4] - 商品品类包括挂饰 T恤 玩偶等 大部分商品定价区间为100多元至300多元 [4] 消费者行为与粉丝经济 - 现场从白天到夜晚持续有大量粉丝排队购物 粉丝需排队2-3小时 极端案例单日排队总时长约9小时 [4][7] - 粉丝群体包含上海本地及外地消费者 存在单日多次排队行为(如进店两轮)因限定新品限购1件/次 [7] - 出现大量代购及快递现象 粉丝通过手推车批量打包快递货品 代购行为不加价纯属粉丝互助 [8][11] - 粉丝排队秩序良好且保持耐心 [11] - 历史联名案例显示星巴克与五月天联名STAYREAL系列周边开售即爆 顾客清晨5-6点排队抢购 热门单品被二手市场炒至4倍溢价 [12] 行业特征与商业模式 - 粉丝经济基于对明星或IP的内心认同获得情绪价值 驱动消费者对演出及周边商品的购买行为 [12] - 游牧店(快闪店)模式通过城市巡回与限定商品制造稀缺性 激发消费者购买热情 [1][4] - 跨界联名(如星巴克)有效提升品牌曝光与产品溢价能力 [12]
粉丝灯牌藏丝袜、电池塞内衣:我看不懂的时代少年团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8-23 04:48
演唱会规模与观众特征 - 时代少年团在上海体育场连续举办四场演唱会,吸引超过30万人次观众,规模空前[2] - 观众以年轻女性为主,25岁以下占比超过80%,其中超过四分之一为未成年人[7] - 演唱会首次设置外围家长等候区,出现场内粉丝云集、场外父母扎堆的现象[7] 票务与安保措施 - 演唱会门票开售后5秒内全面售罄,据传500万人争抢18万张门票[9] - 主办方采取严格实名制措施,观众需通过人证核验与电子票核销双重验证关卡[11] - 上海警方全力护航安保工作,徐家汇体育公园实施分阶段封闭管理及交通调整[11] - 安检禁止携带灯牌、旗帜等应援物品,部分粉丝将电池、旗杆藏在内衣和丝袜中试图蒙混过关[14] 交通与商业影响 - 地铁11号线上海游泳馆站客流突破2023年周杰伦演唱会数据,创开站以来最高纪录[14] - 演唱会期间上海体育场周边酒店订单量环比增长266%,上海全市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66%[24] - 宜家商场推出持门票用餐享8.8折优惠,文旅部门联动演出、酒店和展览资源推广[24][26] - 大连演唱会期间周边酒店房价部分房型涨幅高达88倍,显示粉丝经济巨大能量[28] 粉丝经济模式与行为 - 时代少年团采用"养成系"模式,粉丝从偶像出道初期深度参与成长过程[19] - 男子偶像团体更能吸引女性观众,形成"唯粉"与"团粉"双重粉丝结构叠加效应[21] - 52.8%的青少年每月追星花费超过100元,2.7%曾通过借款或贷款支持追星支出[29] - 活跃粉丝每日需完成多达14项打投任务,包括投票、签到、搜索等[33] 行业运营与商业化 - 运营方通过综艺、影视剧、演唱会等多渠道推出偶像,为成员量身定制发展道路[23] - 团体代言覆盖消费类等多个领域,合作包括来伊份、名创优品、香飘飘、李宁等上市公司[23] - 全国演唱会票房达120亿元,同比增长85%,市场热度持续攀升[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