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自立自强

搜索文档
全国政协“委员科学讲堂”以“航天逐梦,材料筑基”为题举办科普讲座
人民日报· 2025-09-24 02:04
人民日报北京9月23日电 全国政协"委员科学讲堂"23日在京举办科普讲座,全国政协副主席沈跃跃、朱 永新、杨震出席。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李仲平以"航天逐梦,材料筑基"为题,阐释发展航天的意义,从航天 材料支撑航天装备发展的角度系统回顾了我国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的艰辛历程,并与现场观众 互动交流。部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有关人员、科技工作者、师生代表等600余人参加。 开展"委员科学讲堂"活动,是全国政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科普工作重要论述的实际行 动。在这个科普教育平台上,广大政协委员履职尽责、科普为民,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形成热 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不断发挥积极作用。(记者杨昊) ...
黄浦江畔,科技创新满弓劲发——跃升·“十四五”科技成就
科技日报· 2025-09-23 08:52
生物医药产业 - 英矽智能利用人工智能辅助决策自动化机器人实验室模型将抗纤维化新药研发周期从靶点发现到候选药物设计缩短至18个月较传统周期减少70% [2] - 上海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7个一类创新药和15个第三类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分别占全国份额17.5%和32.6% [3] - 海外授权许可交易15个项目金额超过5亿美元总交易额达198.3亿美元同比增长30.5%位列全国榜首 [3] - 上海汇聚64位生物医药领域两院院士28万名从业人员并拥有上海光源等大科学装置支撑研发创新 [3] 人工智能产业 - 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4000亿元同比增长超7%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 [6] - 累计完成60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大模型备案数量位居全国第二 [6] - "模速空间"辐射带动徐汇区聚集近400家大模型企业推动43个备案大模型落地 [5] - 岩思类脑人工智能研究院打造全球领先脑电大模型并计划建设全球仅两家之一的斑马鱼全脑研发平台 [5] 高端装备制造 - 外高桥造船通过使用4-8毫米薄板及激光技术解决邮轮重量控制难题并构建自主可控供应链 [7][8] - 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和"爱达·地中海号"累计服务近80万国内外宾客 [8] - 上海造船基地拥有4座大型船坞和17座舾装码头形成完整邮轮制造产业链 [7] 创新策源生态 - "上海硅巷"盘活10万平方米存量空间吸引500家科创企业入驻含42家专精特新企业 [9] - "大零号湾"汇聚1.3万家企业含4300余家硬科技企业融资总额超300亿元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12] - 上海光源为800家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服务支撑生命科学等领域研究并于2024年完成二期验收 [13] 研发资源布局 - "大零号湾"集聚2所985高校10余所科研院所及22家国家级研发机构152家市级研发机构 [12] - 上海光源建成16年来为6万人次科研人员提供实验支持位居国际先进水平 [13]
不临海也“闯”深海,武汉企业凭“光”织就海底数字网
长江日报· 2025-09-22 08:33
行业战略地位 - 海底光缆承载全球95%以上国际通信容量 是全球数字化和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 [2] - 海底光缆传输容量大 时延低 建设便利 是全球网络的主动脉 [8] - 全球海底光缆总长度达140万公里 相当于绕地球35圈 每天承载万亿级美元金融数据传输 [4] 技术突破 - 长飞公司联合相关单位成功铺设全球首条7芯光纤海底试验光缆 实现海缆扩容不增粗的革命性解决方案 [6] - 烽火通信基于AI算法实现200公里标准单模光纤上254.7Tb/s超高速传输 支持跨洲际大容量长距离传输场景 [6] - 光迅科技实现单跨距1002.75公里无中继光通信传输 打破世界纪录并具备近海渔业开发应用潜力 [7] 产业能力建设 - 烽火通信海洋通信产业园具备年产1万公里海底光缆和1000个中继器能力 [10] - 烽火通信成为全球唯一自主打通芯片器件 岸基及水下设备 光棒海纤海缆 海洋工程装备四大核心技术领域的企业 [10] - 长飞公司完成对海缆制造平台长飞海洋科技的收购 业务直接向海洋工程延伸 [10] 市场竞争格局 - 海底光缆技术与市场长期被美 法 日企业垄断 [4] - 美国违反国际规则在海缆领域对中国构筑小院高墙 [4] - 武汉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突破国际遏制态势 提升中国方案在国际市场竞争力 [6] 产业生态构建 - 武汉形成从核心材料 关键器件到系统集成的完整产业生态 成为国家深海技术创新的非典型高地 [10] - 武汉光谷形成从基础研究 中试到产业化的完整创新链 [10] - 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加速技术突破向产业能力转化 [10] 应用场景价值 - 跨洋光纤保障油气平台千米井下参数实时回传 [8] - 国际量子通信密钥生成速率依赖跨洋光通信传输保障数据安全 [8] - 洲际数字毛细血管实现北京患者医疗影像与大西洋彼岸医院分钟级传输 [8] - 海底高速通道支持一带一路国家港口与海关系统秒级同步 [8]
“0”→“1”,突破!中国“智造”凭硬核科技赢得话语权
央视网· 2025-09-21 05:58
央视网消息:在关键技术领域长期受制的背景下,民营企业成为了打破技术瓶颈、推动创新突破的中坚力量。记者深入苏州、上海、杭州等民 营企业高地,亲眼见证了硬核科技的现实攻坚,推动创新成果深度融入实际应用场景,让更多人共享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的红利。 空芯光纤如同精密的"光子围栏"一样,将光牢牢约束在空气纤芯内。这种"空气导光"的设计优势就是超低传输损耗、极低非线性效应、近乎光 速的传输以及超宽的传输带宽。 国产PET/CT精准助力肿瘤治疗 许人东表示,国家大力提倡科技自立自强。作为一家民营企业,他们一定要有担当。到目前为止,他们在全球已经铺设了11万多公里的海底光 缆,十几亿的人口都享受到全球互联互通的通信便利。 企业负责人许人东介绍,海底光缆实际上承载了全球95%以上国际间通信的容量,是全球数字化信息化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存在的一些卡脖 子的技术难题,第一个就是超长距离光电传输的技术难题,第二个是万米水深的水密氢密技术难题,第三个是超高可靠性技术难题。在海底通 信系统里,一般要保证25年的长期可靠运行。 光纤是一种利用光信号进行信息传输的介质,随着传统玻芯光纤逼近物理极限,传输介质上的瓶颈成为了一个新的挑战。前不久 ...
国泰海通证券计算机行业首席分析师杨林:AI应用步入爆发临界点 三大方向值得关注
上海证券报· 2025-09-19 18:25
AI技术发展驱动因素 - 计算机行业大行情均由技术驱动 2013年互联网 2018-2020年云计算 当前为AI [3] - AI发展经历算力投资—模型迭代—应用落地—数据反哺的正向飞轮 算力端已率先发力 应用端将逐步兑现价值 [3] - AI发展正从算力驱动转向应用驱动 从技术突破迈向产业落地 [3] AI应用爆发领域 - 创意生成 数字营销 代码编程 客服接待成为AI技术落地最快 应用最成熟的赛道 [4] - 重复性劳动和封闭工业场景是AI应用未来重点领域 海外头部车企工厂在搬运 分拣 质检等环节仍有替代空间 [4] - 判断应用爆发关键指标包括容错率 技术成熟度 场景封闭性与开放性 以及ROI回报 [4] 具身智能发展路径 - 具身智能终局是走入家庭 但需较长周期 应优先在工业或商业场景以单一岗位切入落地 [5] - 通过执行真实任务产生商业价值并规模化部署 积累物理世界数据 能力从单岗位扩展至多岗位协同 [5] - 特斯拉机器人已能完成家务劳动 陪伴互动及复杂决策 量产可能改变消费者认知并点燃服务机器人消费市场 [6] 数据挑战与投资机会 - 高质量数据缺失制约具身智能技术迭代与商业化 物理世界数据高度复杂且难以大规模获取 [7] - 行业积极推进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建设 提供实际高质量异构物理数据 推动数据标准统一与跨企业共享 [7] - 数据生产 处理与交易企业迎来机遇 地方政府针对性扶持数据企业 大数据交易所推动高质量AI数据标准化流通 [8] 后市投资三大方向 - 人工智能方向包括AI算力与AI应用 海外厂商资本开支超预期 国内巨头加大投入带动算力需求爆发 [9] - 科技自立自强围绕信创展开 OA 门户 邮箱等通用软件已全面替代 ERP等工业软件替代加速 [9] - 金融IT作为计算机板块情绪先行指标 每轮牛市率先活跃 [9] 科技产业发展特性 - 科技创新伴随高风险高投入及适度泡沫 行业过热需谨慎 低潮需坚定信心 [10] - 科技发展是持续向上客观过程 只有耐心资本能捕捉机遇 服务机器人五年内从无到有实现场景普及 [10]
数览“十四五”成绩单|“创新引擎”全速开启!科技自立自强迈上新台阶
新华社· 2025-09-18 08:27
科技投入持续增加 - 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 较2020年增长48% [5] - 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8% 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 [5] - 研发人员总量达75万人 [5][6] 基础研究水平提升 - 基础研究水平进一步提升 [7] 科技创新成果应用 - 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95% 支撑农业强国建设 [12] - 上市国产创新药数量达"十三五"时期20倍 [13] - 全数字PET-CT等高端医疗装备实现中国制造 [13]
港股跟随A股脚步上行 | 每日晨报(2025.9.18)
中国能源网· 2025-09-18 02:15
A股市场走势 - 周三A股市场开盘后呈现震荡态势 盘中一度出现小幅回落 但随后在多元金融及人行机器人等板块强势引领下逐步走高[1][8][11] - 午后深成指及创业板指数再度刷新年内新高 创业板指数上涨60.31点 涨幅1.95%至3147.35点[4][8][11] - 两市成交额达23767亿元 上证指数上涨14.47点至3876.34点 涨幅0.37% 深证成指上涨151.49点至13215.46点 涨幅1.16%[4] 港股市场表现 - 此前表现相对落后的港股近期迎来明显发力迹象 周三出现加速上涨行情 呈现追赶A股趋势[1][8][11] 行业板块表现 - 风电设备板块大涨 多元金融 电子化学品 电机 光学光电子 消费电子等板块涨幅居前[4][5] - 贵金属 商业百货 旅游酒店 化肥 珠宝首饰等板块跌幅居前[4] - 概念股方面MLCC 高宽带内存 柔性屏 麒麟电池 机器人执行器 人行机器人 光刻机等涨幅居前[4] 新能源赛道分析 - 2022至2024年新能源赛道调整较为充分 2025年下半年仍有技术性反弹需求[5] - 全球持续推进"双碳"目标 锂电 光伏 风电 储能需求持续 工信部推动制定固态电池 电动汽车换电等标准[5] - 光伏供给侧改革政策陆续出台 改革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并蔓延至其他行业[5] - 具备核心技术储备的新能源龙头企业有望享受估值修复与业绩增长双重红利[2][8] 机器人行业分析 - 人行机器人概念板块自1月7日至阶段性高点涨幅约60% 机器人执行器概念板块涨幅超60% 机器人行业涨幅超30%[6] - 行业内生增长动能强劲 全球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增长较快 政策层面"十四五"规划要求行业年均营收增速超20%[7] - 人形机器人被认为是AI应用落地重要载体 2025年有望进入量产阶段[7] -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科技自立自强"与"扩大内需"双轮驱动 大力发展智能机器人[7] 后市投资策略 - 预计A股大概率延续震荡上行态势 但板块方面或难有特别明晰主线[2][8] - 科技板块连续上涨后可能出现内部分化[2][8] - 顺周期板块与高端制造领域作为经济复苏核心受益者有机会[2][8] - 券商板块受益于市场活跃度提升 经纪 两融业务直接获利[2][8] - 长期调整后的低价股形成估值洼地 成为资金兼具避险与逐利诉求的优选[2][8] - 操作上建议持仓基本面良好优质公司 减少涨幅过大板块配置 关注科技二线龙头 新能源 顺周期及券商板块回调机会 控制仓位保留机动资金[2][9]
港股跟随A股脚步上行
英大证券· 2025-09-18 02:00
核心观点 - 预计A股大概率延续震荡上行态势 港股呈现追赶A股趋势 [3][9][11] - 新能源赛道中具备核心技术储备的龙头企业仍可逢低关注 [3][7][9] - 机器人行业是值得长期配置的方向 短期建议逢低关注不追高 [8][9] 市场表现 - 周三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 深成指涨1.16%报13215.46点 创指涨1.95%报3147.35点 上证指数涨0.37%报3876.34点 [6] - 两市成交额23767亿元 其中上证成交10066.79亿 深证成交13700.67亿 创业板成交6682.82亿 科创50成交922.29亿 [6] - 行业板块方面 多元金融 风电设备 电子化学品 电机 光学光电子 消费电子等涨幅居前 [5] - 概念板块方面 MLCC 高宽带内存 柔性屏 麒麟电池 机器人执行器 人行机器人 光刻机等表现强势 [5] 板块机会分析 - 新能源赛道2022-2024年调整较充分 2025年下半年仍有技术性反弹需求 全球双碳目标推动锂电 光伏 风电 储能需求持续 [7] - 机器人行业自1月7日以来涨幅显著 人行机器人概念板块涨幅60% 机器人执行器概念板块涨幅超60% 机器人行业涨幅超30% [8] - 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增长较快 十四五规划要求行业年均营收增速超20% 人形机器人2025年有望进入量产阶段 [8] - 顺周期板块与高端制造领域作为经济复苏核心受益者有机会 [4][10] - 券商板块受益于市场活跃度提升 经纪 两融业务直接获利 [4][10] - 低价股形成明确估值洼地 成为资金兼具避险与逐利诉求的优选 [4][10] 操作策略 - 对基本面良好 行业前景明确的优质公司建议持仓待涨 [4][10] - 适当减少前期涨幅过大 估值过高板块的配置 [4][10] - 关注业绩确定性强的科技二线龙头 新能源 顺周期及券商板块的回调机会 [4][10] - 控制仓位水平 保留机动资金以灵活应对市场变化 [4][10]
沪深三大指数震荡上行,低价股出现逆势突围迹象
英大证券· 2025-09-17 02:21
核心观点 - A股市场整体维持震荡上行格局 短期缺乏大幅上行或深度调整的动力 中长期向好的基础未变 预计后市大概率延续震荡上行态势[3][9] - 市场呈现板块轮动特征 缺乏持续性主线 机器人 统一大市场等概念板块表现突出 低价股出现逆势突围迹象[4][5][9] - 操作策略建议持仓优质公司 减少高估值板块配置 关注回调中的结构性机会 并控制仓位保留机动资金[4][10] 市场表现 - 周二沪深三大指数集体收涨 上证指数报3861.87点 上涨1.37点 涨幅0.04% 深证成指报13063.97点 上涨58.20点 涨幅0.45% 创业板指报3087.04点 上涨20.86点 涨幅0.68% 科创50指数报1358.05点 上涨17.65点 涨幅1.32%[6] - 两市成交额23414亿元 其中上证成交额9807.86亿元 深证成交额13516.36亿元 创业板成交额6419.03亿元 科创50成交额1.32亿元[6] - 行业板块中电机 汽车零部件 房地产服务 物流 计算机设备等涨幅居前 保险 小金属 能源金属 农牧饲渔 采掘 银行等跌幅居前[5] - 概念板块中机器人执行器 人行机器人 减速器 统一大市场等涨幅居前 猪肉 鸡肉 钛白粉等跌幅居前[5] 板块分析 - 机器人行业表现突出 人行机器人概念板块自1月7日以来至阶段性高点涨幅约60% 机器人执行器概念板块涨幅超60% 机器人行业整体涨幅超30%[7] - 统一大市场概念股大涨 受政策层面推动 《求是》杂志发表文章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提出"五统一 一开放"的基本要求[8] - 科技板块仍被看好但可能出现分化 新能源赛道可逢低关注 顺周期板块与高端制造领域作为经济复苏核心受益者有机会 券商板块受益于市场活跃度提升[4][9] - 低价股出现逆势突围迹象 长期调整后形成估值洼地 成为资金兼具避险与逐利诉求的优选[4][9] 投资机会 - 机器人行业值得长期配置 全球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增长较快 政策支持"十四五"规划机器人行业年均营收增速超20% 人形机器人被认为是AI应用落地重要载体 2025年有望进入量产阶段[7] - 具备核心技术储备的新能源龙头企业有望享受估值修复与业绩增长的双重红利[4][9] - 业绩确定性强的科技二线龙头 新能源 顺周期及券商板块在回调过程中出现结构性机会[4][10]
藏粤直流工程“9毫秒闪送”,其意义不止于快|羊晚快评
搜狐财经· 2025-09-16 12:18
工程概况 - 藏粤直流输电工程于9月16日启动建设 实现西藏清洁电能9毫秒输送至粤港澳大湾区 [1] - 工程线路全长2681公里 跨越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和华南丘陵三级地理阶梯 [3][4] - 线路全线近90%为山地 30%为高山大岭 面临4300米超高海拔直流输电技术挑战 [3] 技术创新 - 工程突破2000万千瓦级新能源并入弱电网与直流送出核心技术 自主研制适用于超高海拔的大功率半导体器件 [3] - 建设过程全面推广机器代人 应用全状态感知 数字孪生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装备 [3] - 技术突破巩固扩大中国在国际电力工业领域的领先优势 [3] 能源协同效应 - 工程每年为粤港澳大湾区输送超430亿千瓦时清洁电能 相当于广东省年用电量的显著补充 [4] - 带动西藏水能 风能 太阳能资源开发 预计创造直接就业10万余人 [4] - 打破西电东送传统模式 实现资源与市场 保护与发展的精准对接 [4] 区域经济影响 - 解决西藏清洁能源送出瓶颈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 [4] - 保障广东用电需求(用电量常年全国第一)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引擎 [4] - 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新模式 把区域差异转化为协同增量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