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省人大常委会召开审议意见交办会和代表建议督办会
新华日报· 2025-08-27 22:47
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 以基层为重点强化支持保障 提升服务能力和推进医共体建设[1] - 加快建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 提升基层群众就医用药获得感[1] - 坚持问题导向提高基层卫生条例贯彻落实的针对性和有效性[1]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抢占新质生产力制高点的必由之路[1] - 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1] - 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1] 战略科技力量建设 - 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战略科技力量建设[1] - 发挥重大平台领军带动作用 健全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1] - 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承担"打头阵"角色[1]
上海颁出重磅科技大奖,瞄准哪些重点方向
第一财经· 2025-08-26 15:03
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进展 - 2024年上海基础研究投入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比重达11% 显著高于全国6.91%的平均水平 [3] - 2024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共授奖206项 其中191个获奖项目中自然科学奖占比29% 创2006年设立该奖项以来新高 [3] - 高等级获奖项目中近半数与三大产业相关 54%的项目名称直接提及"应用" 主要集中于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 [3] 基础研究突破与转化 - 18项自然科学一等奖项目中有22篇论文发表于《Cell》《Nature》《Science》正刊或子刊 占论文总数1/4 [6] - 复旦大学鲁伯埙团队研究成果技术转让许可达3.7亿元 中国科学院王二涛团队获中国发明专利并申请国际专利 [6] - 科技功臣奖获得者吕西林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国内50多栋复杂高层建筑 马大为发展的"乌尔曼-马"反应在全球制药界广泛应用 [7] 产业创新与关键技术突破 - 技术发明奖项目中电子信息领域占比20% 先进制造领域占比17% 航空航天和新材料领域各占13% 生物医药领域占比10% [11] - 15项技术发明高等级奖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646项 平均每个成果有43项原创性发明得到专利保护 [11] - 上海交通大学朱新远团队荣获科技进步特等奖 其超支化聚合物涂层技术应用于10型运载火箭和4型运载火箭首飞 [12] 生物医药创新成果 - 和记黄埔医药"呋喹替尼"项目获科技进步一等奖 该药物为全球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领域十余年来首个获批的VEGFR选择性抑制剂 [15] - 呋喹替尼已达成逾80亿元海外技术许可收入 2024年全球销售额突破29亿元 其中海外市场占比71% [15] - 该药物于2018年在中国获批 2023-2024年相继在美国、欧盟和日本获批 预计三年内形成超百亿规模 [15] 青年科技人才发展 - 2024年度获奖完成人中45岁以下中青年占比65% 较2023年61%有所提升 第一完成人中45岁以下占比43% [17] - 10名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获得者中有7位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支持 在量子科技、绿色低碳等前沿领域取得成就 [17] - 年龄最小的获奖者为1993年出生的复旦大学助理研究员胡凤鸣 获自然科学二等奖 [17]
李强: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鲍威尔为美联储降息打开大门|每周金融评论(2025.8.18-2025.8.24)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8-25 11:44
热点聚焦 - 国务院强调提升宏观政策效能,增强政策针对性和有效性以稳定市场预期,并着力做强国内大循环以对冲国际不确定性 [6] - 系统清理消费限制措施,加快培育服务消费和新型消费,加力扩大有效投资,发挥重大工程引领作用,促进民间投资 [6] - 采取有力措施巩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态势,结合城市更新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释放改善性需求 [6] 重大政策 - 个人养老金领取新增三种情形:医疗费用负担超人均可支配收入、领取失业保险金满12个月、正在领取低保,9月1日起实施 [10] - 央行进一步简化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投资流程,优化投资便利性 [4] - 育儿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每孩每年发放3600元补贴,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11][12] 重要数字 - 2025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预计增长超40%,算力基础设施进入规模化协同发展新阶段 [12] - 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企业机械设备采购金额同比增长7.3%(2024年4月至2025年7月),信息传输和科技服务业设备采购增长超27% [7] - 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超1.6万亿元,家电和通信器材零售额同比增幅达22%-30%,乘用车零售量增长10.8% [7] 重大事件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暗示降息可能性,市场预计9月降息概率超90%,2025年累计降息75-100个基点 [8][9] - 美股三大指数全线收高:道琼斯指数涨1.89%,标普500指数涨1.52%,纳斯达克指数涨1.88%,科技股和中概股普遍上涨 [9] -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COMEX黄金期货涨1.05%至3417.20美元/盎司,白银期货涨2.10%至38.88美元/盎司,比特币和以太坊分别涨超1%和7% [9] 政策成效 - “两新”政策在稳投资、扩消费、促转型和惠民生方面成效显著,设备更新带动总投资超1万亿元 [4][7] - 超长期特别国债1880亿元支持设备更新资金已下达,民营企业设备采购增长9.3% [7] - 全国2.8亿人次申领以旧换新补贴,个人消费贷款贴息等政策降低居民消费成本 [7]
真抓实干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丨创新驱动天津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新浪财经· 2025-08-24 21:10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天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通过搭建平台和健全体制机制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新动能 [2] - 建立17个产业链创新联合体 涵盖60多家重点企业和30多家高校及科研院所 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对接 [4] - 发布43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 制定重点产业关键卡点技术和产品清单 依托创新联合体进行科研突破 [7] 产业发展与产能建设 - 天津滨海高新区投产玻璃基板新材料全流程智能化生产线 可批量生产大尺寸高铜厚玻璃基板 应用于高清显示领域 [2] - 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 其中车联网和生物医药产业链增加值均超过10% [6] - 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 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筑牢产业发展基础 [4][7]
生物制造进入产业化加速关键期,专家建议更多耐心资本进入
第一财经· 2025-08-22 02:11
行业政策与战略方向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并培育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 [3] - 行业需从核心技术攻关、要素配置提升、应用环境构建三方面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1][3] - 中国发酵产能占全球70% 显示传统生物制造产业规模庞大 [1] 技术发展与产业需求 - 生物制造需突破自主知识产权核心菌种、新型基因编辑技术、高性能生物反应器制造技术等关键领域 [3] - 技术发展需经历基础研发、中试放大到规模化生产的多阶段协同推进 [3] - 产业具有知识密集型特点 需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搭建创新研发及成果转化平台 [3] 资本投入与区域发展 - 常德市设立50亿元合成生物制造产业投资母基金和10亿元科创引导基金 [4] - 常德市与多家机构合作搭建直投基金 参与及合作基金规模超400亿元 [4] - 2024年1-7月常德市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链产值增速达23.5% [4] 产业生态与制度创新 - 需完善新产品安全评价和市场准入标准 营造宽容政策环境加速创新成果市场化 [4] - 常德市出台中国首部促进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 [4] - 2025年9月将在湖南常德举办中国生物制造科技创新论坛以促进行业交流 [1]
“一府两院”工作报告会上详解“两新”融合与民生发展关键事
杭州日报· 2025-08-20 03:09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杭州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建设科技强市、人才强市、教育强市"三个强市",持续完善科技创新大投入机制 [2] - "3+N"杭州产业基金集群累计投资杭州项目超过1600个,投资金额超600亿元,服务科技创新、产业培育和高质量发展 [3] - 打造科创、创新、并购三支千亿母基金,建立四项管理机制,强化与国家基金、央企基金等五大方面合作,推动政府投资基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3] 产业空间布局 - 通过保障空间规模、优化空间布局、精准空间配置、推动存量盘活,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空间支撑 [3] - 划定全市工业用地控制线,布局25个创新圈、打造15分钟产业社区,近3年累计盘活工业用地5万余亩 [3] 青年人才与创新创业 - 实施"春雨计划",优化"青荷礼包"发放机制,通过创业赛事活动汇聚全球青年人才来杭创新创业 [4] - 推出"就业创业一张图",建立创业陪跑空间,吸引青年人来杭、留杭,去年新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超40万人,今年1至7月底已引进25万 [4] 农业新质生产力 - 推动智慧农业发展,做到"五良一新"(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现代新农人) [5] - 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深化"农业双强"行动,建设"百名英才、千名头雁、万名农创客、十万名新农人"的乡村人才矩阵 [5]
畅通经济循环 凝聚创新合力——看中国经济之“融”
人民日报· 2025-08-16 07:22
产业创新融合 -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实现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增值的价值跃升[2] - 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3] - 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 26兆瓦级海上风机刷新全球单机容量纪录[4] - 科技成果转化加速 北京工业大学创新区入驻企业197家 拥有专利1160项[6] 市场体系改革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纵深推进 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降至14%[7][9] - 市场基础制度持续健全 公布《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8] - 基础设施加快联通 新疆快递运输成本下降30% 时效提升35%[9] - 要素流动更加顺畅 跨电网经营区电力交易机制建立[10] 内外贸一体化 - 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春雪食品出口调理禽肉1.3万吨 国内销售超1.6万吨[12] - 高标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 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启动[14] - 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清零 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16] - 给予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16]
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李杰走进“在线访谈”节目“知产”是金,“卷价格”不如“拼专利”
新华日报· 2025-08-13 23:28
知识产权创造与保护 - 江苏省有效发明专利量达67.19万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78.81件,连续9年全国省区第一 [2] - 企业专利授权量占全省89.8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42个百分点 [2] - "1650"现代化产业体系发明专利授权量3.43万件,全国第三,其中高端纺织、半导体、高端装备领域全国第一 [2] 知识产权制度作用 - 专利制度通过20年专有权保障创新者收益,例如新药研发平均投入超10亿美元、周期10年,专利到期后价格大幅下降(如糖尿病药物从158元/盒降至32元/盒) [3] - 专利文献覆盖90%以上新技术信息,利用其可缩短60%科研周期、节约40%科研经费 [3] 科技成果转化与金融支持 - 知识产权连接创新与市场,通过专利转化专项行动推动高校专利产业化 [4] - 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银企对接"等活动,促进企业"知产"变"资产" [4] - 发展知识产权运营、金融、评估等新业态,培育创新生态 [4] 行业竞争与知识产权布局 - 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从"拼价格"转向"拼专利",支持头部企业打造商标品牌优势 [5] - 引导行业组建知识产权联盟,构建专利池降低使用成本,避免低效重复建设 [5] 快速协同保护体系 - 建成"1+13+N"保护体系,发明专利授权周期从22个月缩短至3个月,实用新型从12个月缩至6个月,外观设计从6个月缩至2周 [6] - 2024年处理知识产权案件超1万件,平均办理时间不足2周 [6] 涉外知识产权保护 - 拥有国际专利的企业超7000家,建设14家国家级海外纠纷应对指导分中心,专家库超200名 [7] - 加强技术调查官队伍建设,利用"江苏微解纷"平台提升纠纷处理效率 [7] 提质增效行动 - 启动"十大提质增效行动",包括全链条保护"微改革"、涉外护航、智慧监管等十项举措 [8]
我省召开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会议
辽宁日报· 2025-08-13 01:06
会议要求,省科技厅与省工信厅要坚持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开展党支部联学联建等方式,在业务职 能、为企服务、人员联系、工作理念等方面进行深度融合,推动两厅之间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凝心聚 力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协同赋能,为坚决打好打赢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胜之年决胜之战作出新的 更大贡献。 副省长王利波出席会议并讲话。 为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强省科技厅与省工信厅工作联动,打通"科技强— 产业强—经济强"的转化通道,8月12日,我省召开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会议。 会议指出,科技创新是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产业创新则为科技创新提供广阔应用场景和市场空 间,两者深度融合不仅能够有效提升产业竞争力,还能够有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升级,推动高质量发 展。省科技厅和省工信厅要着力打通体制机制障碍,加强工作联动,通过深度合作,促进科技创新与产 业创新深度融合、双螺旋式发展,更好地催生新质生产力。 ...
大型全媒体访谈节目“中国经济圆桌会”第二十期即将上线
新华网· 2025-08-12 06:20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纠错】 【责任编辑:王頔】 你的关切我们来回应,这里有中国经济的权威声音、真实画像,敬请关注"中国经济圆桌会"。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关系新质生产力发展,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今年上半年创新中 国活力如何?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还有哪些堵点或卡点?下一步,国家还将出台哪些措 施,让创新力更好转化为生产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