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
icon
搜索文档
IPO一周要闻丨香港上市井喷 北芯生命上会
金融界· 2025-07-20 00:22
港股IPO市场动态 - 本周共有3家公司递交上市申请,包括老乡鸡、星源材质和澜起科技 [1] - 首钢朗泽启动招股但因纠纷再度叫停并延迟港股IPO [1] - 天赐材料、星宸科技和云天励飞宣布启动赴港IPO筹备工作 [1] A股IPO动态 - 北芯生命7月18日通过科创板IPO审核,拟募资9.52亿元 [2] - 北芯生命是本月第二家采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的企业 [2] - 目前以第五套标准排队的科创板IPO企业共5家 [2] - 北芯生命专注于心血管疾病精准诊疗创新医疗器械研发 [2] 新增上市企业 维立志博-B - 7月17日港股挂牌,募资10.1亿港元 [3] - 已完成8轮融资累计10.84亿元 [3] - 专注于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新疗法研发 [3] 澜起科技 - 7月16日港股上市,募资58.9亿港元 [4] - 2024年收入36.4亿元,净利润13.4亿元 [4] - 专注于云计算和AI基础设施互连解决方案 [4] - 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59.2%至36.39亿元 [5] - 新产品贡献收入4.23亿元,为上年的8倍 [5] 星源材质 - 7月15日港股上市,募资33.1亿港元 [6] - 干法隔膜2024年全球市占率第一 [6] - 全球市场份额从2020年11.0%增至2024年14.4% [6] 老乡鸡 - 7月15日港股上市,募资15.5亿港元 [7] - 2024年中国最大中式快餐品牌 [7] - 门店总数1564家,直营911家,加盟653家 [7] - 2024年收入62.88亿元,两年增长39% [7] - 2025年前四月收入21.20亿元,同比增长9.9% [8] - 2024年净利润4.09亿元,2025年前四月1.74亿元 [8] 本周递表企业 微医控股 - 7月16日首次递表 [9] - 2024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平台收入排名第二 [9] - 2023年中国AI医疗健康解决方案最大提供商 [9] 蜂巢能源 - 7月15日首次递表 [11] - 2024年动力电池装机量全球第六,国内第三 [12] - 长城汽车为第一大客户,2025年供货占比37% [12] 市场动态 - 温多利遮阳材料拟终止北交所IPO [13] - A股IPO已过会未获批文企业共计34家 [13]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亏损且营收为0也可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7-18 13:41
科创板上市标准 - 第一套标准要求公司预计市值10亿元以上,且最近两年净利润合计5000万元以上或最近一年盈利且营收1亿元以上 [1] - 第二套标准允许亏损上市,要求预计市值15亿元以上,最近一年营收2亿元以上且近三年研发投入占比不低于15% [2][3] - 第三套标准要求预计市值20亿元以上,最近一年营收3亿元以上且近三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亿元以上 [4] - 第四套标准要求预计市值30亿元以上且最近一年营收3亿元以上,不要求现金流 [5][6] - 第五套标准不要求盈利、营收或现金流,但需预计市值40亿元以上,且产品需经国家批准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如医药企业需核心产品进入二期临床试验) [7][8] 第五套标准实施动态 - 科创板开板以来已有20家生物医药企业通过第五套标准上市 [9] - 2023年下半年暂停第五套标准审核,2025年6月重启并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 [10] - 适用领域包括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 [11] 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定义 - 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 私募基金投资的企业近五年有5家以上在科创板上市或10家境内外上市 [12] - 政府基金或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产业投资人 [13] - 持股超两年且持股比例≥3%或投资额≥5亿元,无关联关系 [14][15] 科创板行业要求 - 禁止房地产、金融、投资类企业上市 [17] - 限制金融科技(如蚂蚁金服)、模式创新企业(如滴滴)上市 [18] - 鼓励七大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及其他符合定位的领域 [19][20][21][22][23] 科创属性技术指标 - 需同时满足四项指标: - 近三年研发投入占比≥5%(软件企业≥10%)或累计研发投入≥8000万元 [25] - 研发人员占比≥10% [26] - 主营业务相关发明专利≥7项(软件企业除外) [27] - 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率≥25%或最近一年营收≥3亿元(第五套标准豁免) [27] - 替代条件包括核心技术获国家认定、参与国家级科技奖项、承担重大科技专项等 [28] 其他上市要求 - 需管理规范且股权架构合规,股权问题可能导致上市失败 [24][29] - 常见股权问题包括创始人持股、合伙人纠纷、股权转让瑕疵等 [34][35][36]
第二家未盈利IPO!通过!
国际金融报· 2025-07-18 12:03
上市进程 - 北芯生命于7月18日在上交所科创板成功过会,成为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后第二家上会企业 [1] - 同日证监会发布公告同意禾元生物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注册申请 [1][2] -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于6月18日由证监会主席吴清宣布重启,一个月内已有两家公司取得进展 [2] 融资与股权结构 - 公司自2016年至2023年几乎每年融资,共进行7次股权转让和12次增资 [7] - 实际控制人宋亮直接持股16.1530%,通过员工持股平台控制13.4140%,合计控制29.5670%股份 [8] - 主要机构股东包括红杉智盛(10.1759%)、Decheng Insight(9.6743%)和国投创合(7.1479%) [8] - 发行后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将进一步降低 [8] 财务状况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245.19万元、18397.72万元和31660.43万元,呈高速增长 [14]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30043.71万元、-15520.50万元和-5373.97万元,亏损幅度收窄 [14] - 截至2024年底合并报表累计未分配利润为-7.36亿元 [11][15] - 主营业务毛利率稳定在63%左右,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18] 产品与技术 - 核心产品包括血管内超声(IVUS)诊断系统和血流储备分数(FFR)测量系统 [12] - 2024年IVUS和FFR产品收入占比分别为68.62%和24.48% [13] - 已上市11个产品,在研6个产品,覆盖五大产品类别 [13] - 填补了国内冠状动脉疾病临床精准诊断依赖进口产品的空白 [12] 研发投入 - 2022-2024年研发投入分别为14325.14万元、13251.70万元和11285.98万元 [26]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从154.95%下降至35.65% [26] - 研发人员数量从2022年151人减少至2024年109人,减少近三成 [26][27] 费用结构 - 销售费用率从82.08%降至34.61%,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20] - 管理费用率曾高达222.68%,主要由于大额股份支付费用 [21][22] - 2019-2024年累计股份支付费用达5.8亿元 [23] 募投项目 - 拟募资9.52亿元,用于产业化基地建设(38195.25万元)、研发项目(47025.88万元)和补充流动资金(10000万元) [4][5]
科创板审核加速 北芯生命上会迎考
北京商报· 2025-07-17 16:33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IPO药企概况 - 目前共有5家采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的医药企业正在排队IPO,包括北芯生命、禾元生物、恒润达生、必贝特、思哲睿 [1][5] - 禾元生物是科创板重启第五套标准后首家过会企业,已提交注册 [1][5] - 必贝特排队时间最长,已超三年,思哲睿和禾元生物处于提交注册阶段,恒润达生处于已问询阶段 [1][5] 北芯生命IPO进展 - 北芯生命科创板IPO于2023年3月30日受理,2023年4月24日进入已问询阶段,2025年7月18日上会 [3] - 公司专注于心血管疾病精准诊疗创新医疗器械研发,报告期内营收逐年增长(2022年9245.19万元、2023年1.84亿元、2024年3.17亿元),但净利润持续亏损(2022年-2.9亿元、2023年-1.4亿元、2024年-4359.62万元) [3] - 二轮问询涉及核心产品技术及销售情况、政策影响、经销模式、销售费用等8方面问题 [4] 拟募资情况 - 5家企业拟募资总额超99亿元,恒润达生拟募资25.39亿元最高,北芯生命拟募资9.52亿元最低 [2][7] - 思哲睿、禾元生物、必贝特拟募资分别为20.29亿元、24亿元、20.05亿元 [2][7] - 北芯生命募资主要用于产业化基地建设(4.12亿元)、研发项目(2.8亿元)、营销网络建设(1.6亿元)及补充流动资金(1亿元) [7] 第五套标准政策意义 - 该标准允许未盈利但具核心技术的生物医药企业上市,重点关注技术先进性和研发能力而非短期财务指标 [8] - 适用对象包括:处于关键研发阶段的生物医药企业(需资金完成临床试验)和拥有突破性技术的医疗器械公司 [8] - 审核加速体现监管对创新药企的支持,推动医药行业转型升级和硬科技发展 [6][9] 行业动态 -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重启后审核速度加快,北芯生命从二轮问询到上会仅间隔3天 [1][3] - 禾元生物过会后3天即提交注册,其核心技术涉及重组蛋白表达平台和纯化平台 [5] - 思哲睿和恒润达生分别在2024年6月30日和2022年11月11日更新财务资料 [5]
北芯生命冲刺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业绩扭亏与隐忧并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7 13:46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影响 - 证监会主席吴清宣布自2025年6月18日起重启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 为未盈利但具备创新潜力的药械企业打开资本市场大门 [1] - 北芯生命成为该标准重启后第二家上会药械企业 拟募资9.52亿元 较原计划12.74亿元下调规模并取消营销网络建设项目投入 [1] - 禾元生物作为首家适用该标准企业已顺利过会 目前处于等待注册批文阶段 [1] 行业政策环境与发展趋势 - 近年来我国对创新药械企业扶持力度加大 体现在融资多元化 税收政策利好 产学研融合及人才回流等方面 [2] - 行业分析师指出上市并非最终目标 未来IPO市场将更关注企业自身价值 [2] - 心血管诊疗技术持续创新 不断解决临床未满足需求 推动行业技术变革 [3] 公司核心产品与财务表现 - 公司专注心血管疾病精准诊疗器械 拥有9款商业化产品 核心为IVUS系统和FFR系统 [3] - 2022-2024年营收从9245.19万元增长至3.17亿元 2025Q1营收同比上涨104.9%达1.28亿元 [3][4] - IVUS系统营收从2022年0.09亿元激增至2024年2.17亿元 取代FFR系统成为新营收核心 [4] - 2025Q1实现净利润1867.98万元 同比增长184.28% 但累计未弥补亏损仍达7.36亿元 [4] 产品结构与市场动态 - FFR系统平均单价约3000元 营收占比从87.31%降至24.48% [4] - IVUS系统进入集采后单价从6496.62元降至2696.36元 但销量大幅增长 [4] - 国内IVUS市场现有10个获批产品 多数已进入医保目录 部分纳入集采 [5][6] - 国产FFR厂商通过创新设计提升产品性能 预计未来市场份额将提升 [6] 研发体系与人才状况 - 研发投入从2022年1.43亿元(占营收154.95%)降至2024年1.13亿元(占营收35.65%) [7] - 研发人员从151人缩减至109人 高学历人才流失明显 博士从8人减至3人 [7] - 核心技术人员李恒伟离职 其曾主持开发国内首个直接测量FFR系统 [8] 销售模式与费用控制 - 销售费用从2022年7588.23万元(占营收82.08%)增至2024年1.1亿元(占营收34.61%) [8] - 销售费用率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0%-26%) 公司预计将逐步下降至25%-30% [8] - 采用经销为主模式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在62.28%-82.06%之间 客户集中度高 [9] 市场竞争格局 - 国际品牌如波士顿科学 雅培 飞利浦凭借先发优势占据全球市场主要份额 [5] - 国产品牌处于成长期 远大医药 微创踪影 英美达等已推出竞争产品 [5][6] - 直接测量FFR领域 雅培 飞利浦临床教育基础深厚 但国产产品渗透率预计提升 [6]
科创板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落地
金融时报· 2025-07-17 01:39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改革 - 上交所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明确界定范围、持股要求及独立性标准 [1] - 制度旨在提升科创板包容性,平衡风险防控,引导长期资本聚焦硬科技早期投资 [1] - 证监会拟借鉴境外市场做法,借助专业机构判断增强对企业科创属性和商业前景的评估 [2] 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定义 - 范围包括私募基金、政府基金、链主企业投资机构,需具备健全治理结构和大规模资产管理能力 [4] - 要求近5年投资5家以上科创板上市企业或10家以上境内外主要交易所上市科技企业 [4] - 需在IPO申报前24个月入股,持股不低于3%或投资金额超5亿元,且保持独立性 [4] 境外市场经验参考 - 港交所2018年针对生物科技和特专科技公司设立资深投资者制度,67家18A规则公司平均每家获3名投资者持股21% [3] - 适用18A规则公司上市后3年营收大幅增长,净利润显著减亏 [3] 市场机制与政策协同 - 资深机构投资者通过市场化机制识别优质科技企业,弥补审核机构专业判断不足 [2][5] - 制度鼓励创投机构投早投小,私募股权基金规模达10.96万亿元,创业基金规模3.41万亿元 [6] - 科创板已上市企业中90%曾获私募股权基金投资 [6] 创投行业影响 - 头部机构凭借行业洞察力和成熟筛选机制占据优势,中小私募或转向细分领域差异化竞争 [7] - 产业链核心企业因技术理解深入,成为重要投资主体 [6] - 改革拓宽创投退出渠道,优化资源配置,激励创新创业 [7]
AI景气扩张+双创并购重组双线催化!科创50指数ETF(588870)午后拉升,溢价坚挺,资金连续4日涌入
搜狐财经· 2025-07-15 07:36
科创50指数ETF(588870)标的指数成分股涨跌互现:金山办公涨超3%,澜起科技涨超2%,海光信息、九号公司、石头科技微涨。 下跌方面,寒武纪跌超2%,联影医疗、传音控股跌超1%,中芯国际、中微公司微跌。 | 序号 | 代码 | 名称 | 涨跌幅 | | --- | --- | --- | --- | | 1 | 688981 | 中古国际 | -0.61% | | 2 | 688041 | 海光信息 | 0.06% | | 3 | 688256 | 疾武纪-U | -2.61% | | ব | 688008 | 澜起科技 | 2.19% | | 5 | 688012 | 中微公司 | -0.13% | | 6 | 688111 | 金山办公 | 3.14% | | 7 | 688271 | 联影医疗 | -1.42% | | 8 | 689009 | 九号公司-WD | 0.82% | | a | 688036 | 传音控股 | -1.62% | | 10 | 688169 | 石头科技 | 0.68% | 【科技的双线叙事:AI景气扩张+双创并购重组】 今日(7.15),A股多数飘绿,科创50指数ET ...
第二家!采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本周上会
券商中国· 2025-07-14 08:17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动态 - 上交所将于2025年7月18日审议北芯生命科创板IPO申请 这是2025年第二家采用第五套标准上会的企业[1][3] -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重启后首家企业禾元生物已过会 其IPO注册申请于7月4日获证监会受理[5] - 证监会宣布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标准上市 并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6] 北芯生命公司概况 - 公司2023年3月申报科创板IPO 主营业务为心血管疾病精准诊疗创新医疗器械研发生产销售[3] - 符合第五套上市标准要求:预计市值不低于40亿元 产品获国家批准且市场空间大 医疗器械企业满足技术优势条件[3] - 核心产品为血管内超声(IVUS)诊断系统和血流储备分数(FFR)测量系统 是国内首家拥有该产品组合的国产企业[4] 北芯生命财务与研发数据 - 2022-2024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9亿元 -1.64亿元 -0.63亿元 累计未分配利润-7.36亿元[4] - FFR系统2021年占据国内30.6%市场份额 截至2025年6月拥有86项发明专利和14项PCT国际专利申请[4] - 持续亏损主因包括收入规模小无法覆盖成本 研发销售费用及股份支付费用较高[4] 科创板改革进展 - 7月13日起深化科创板改革配套业务规则正式实施 新上市未盈利企业直接进入科创成长层[2][6] - 改革未设置额外上市门槛 存量32家未盈利企业自7月13日起进入科创成长层[6] - 科创成长层股票简称后加"U"标识 新注册企业标"成" 存量企业标"成1"[7] 科创板历史数据 - 六年来54家未盈利企业登陆科创板 2024年合计营收1744.79亿元 其中26家营收超10亿元[6] - 54家企业中22家已实现盈利 累计研发投入1639.25亿元[6] - 20家按第五套标准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中有19家实现核心产品上市[6]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重启凸显制度包容性 生物医药企业踊跃申报
证券日报· 2025-07-07 16:07
恒润达生科创板上市申请 - 恒润达生符合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 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 主要业务需国家批准且市场空间大 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1] - 公司产品尚未上市销售 处于未盈利状态并预计持续亏损 [1] - 采用第五套标准有利于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融资 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技术 [1]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政策 - 第五套标准不对企业营收和净利润设限 强调核心技术产品需国家批准且市场空间大 [2] - 科创板开板6年来已有20家生物医药企业采用该标准上市 其中19家已实现核心产品上市 [2] - 2018-2025Q1期间 第五套标准企业推出17款1类新药 占同期国产创新药总数的12% [2] 政策优化与行业影响 - 《科创板意见》将第五套标准覆盖范围扩大至人工智能 商业航天 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 [3] - 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 解决未盈利企业估值难题 [3] - 该政策有助于吸引社会资本注入创新领域 形成良性循环 促进产业链升级 [2][3] 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 - 重启第五套标准提升资本市场包容性 为硬科技企业开辟上市通道 [1] - 政策有利于深化资本与科技融合 优化资源配置 推动科技产业可持续发展 [1] - 资本市场对未盈利硬科技企业的支持稳步落地 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 [1][3]
第二家来了!采用第五套标准申报科创板
券商中国· 2025-07-05 08:45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申报情况 - 恒润达生成为继禾元生物之后又一家采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申报上市的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 [1][2][4] - 公司产品尚未上市销售且持续亏损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4亿元、-2.84亿元和-1.88亿元 累计未分配利润达-9.04亿元 [5][6] -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要求预计市值不低于40亿元 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进入二期临床试验 [5] 公司研发及募资规划 - 恒润达生专注CAR-T、CAR-NK等免疫细胞治疗产品研发 管线包含10个主要产品对应的11个在研项目 [6] - 计划募集资金25.37亿元 其中13.37亿元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研发 6亿元用于产业化基地建设 6亿元补充流动资金 [6] 行业政策动态 - 2025年6月证监会宣布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 增强对科技型企业的制度包容性 [3][8] - 科创板设立六年来已有54家未盈利企业上市 其中22家实现盈利 生物医药领域20家采用第五套标准的企业中19家核心产品已上市 [9] 可比公司案例 - 首家采用重启后第五套标准的禾元生物已于7月1日过会 其核心产品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完成Ⅲ期临床并进入优先审评 [7] - 生物医药领域企业成为第五套标准主要受益者 该标准适用于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的技术密集型企业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