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搜索文档
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六部门联合部署
第一财经· 2025-09-10 07:28
专项整治行动背景 - 六部门联合印发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通知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3个月的专项行动[1] 非法牟利问题整治重点 - 通过制作虚假图片视频 捏造故事 炒作和散布车企负面话题 恶意解读销量波动 攻击企业经营发展战略 赚取网络流量获取商业利益[1] - 利用话语权和影响力 以新闻监督等名义开展商测结合的虚假测评 在重要节点发布虚假信息或负面信息 胁迫企业提供保护费或商务合作[2] - 利用主板机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制造新型网络水军 产出虚假内容制造虚假热度 规避平台监测谋取非法利益[2] 夸大和虚假宣传问题整治重点 - 对汽车及动力电池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作虚假宣传 欺骗误导消费者[3] - 操纵机构或评测账号搞虚假测评 引用捏造虚假数据 选择性披露销售数据 发布各类销量榜单[3] - 借助展会论坛等行业活动及网络营销活动 制造炒作话题造成不良影响[4] 恶意诋毁攻击问题整治重点 - 以遏制打压竞争对手为目的 诋毁攻击汽车企业或产品 抹黑企业声誉或商品声誉 进行恶意投诉[5] - 组织操纵网络水军及饭圈粉丝 联动发布虚假负面信息 煽动网民情绪打口水战恶意抹黑竞争对手[5] - 汽车企业高管利用自身影响力在网上拉踩引战[5] 整治行动实施措施 - 组织企业自查 畅通举报渠道 深入分析研判 强化网络乱象处置力度[6] - 建立快速处置渠道 依法关闭并曝光参与网络乱象的媒体账号[6] - 深挖背后公关公司营销团队及购买服务的汽车企业 依法打击惩治[6] 各部门协同要求 - 各地六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联动[7] - 网络平台企业加强自查自纠 加强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网络水军的甄别管控 健全涉企侵权投诉举报功能[7] - 行业协会引导行业自律 汽车企业自觉抵制网络乱象 形成合力净化网络舆论环境[7]
2025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即将开幕
央视网· 2025-09-05 09:46
论坛背景与定位 - 第二十一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由中汽研、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及中国汽车报社联合主办,天津经开区管委会特别支持,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等8家机构联合协办,将于2025年9月11日-14日在天津滨海新区举办 [2] - 论坛持续秉持高端智库定位,搭建政企交流、行业交流及国际交流三大平台,经过20年发展已成为汇聚行业专家、释放智库观点的高端平台 [2] - 论坛自2005年创办以来始终以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为使命 [2] 年度主题与核心议题 - 本届论坛以"增动能 启新篇 向全球"为主题,聚焦"十五五"时期产业政策取向、战略布局选择及前瞻技术趋势等关键要素 [3] - 目标包括助力产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任务,并为"十五五"良好开局奠定基础 [3] - 论坛将结合产业发展新形势,在跨产业融合创新、政企对话平台搭建等四大领域呈现新亮点 [3] 组织形式与内容设计 - 以"前瞻性、引领性、实效性"为议题准则,通过18场主题会议打造高品质智库平台 [3] - 论坛将创新组织形式与内容设置,强化跨产业智慧力量的汇聚与深度研讨 [3]
长城汽车与中汽中心再度深化战略合作
经济观察报· 2025-09-05 05:19
公司战略合作 - 中汽中心与长城汽车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 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崭新阶段 [1] - 双方将围绕标准 政策 技术 国际化等方面加强沟通交流合作 [1] - 合作旨在助力长城汽车产品与技术不断提升 助推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1] 公司发展理念 - 长城汽车始终坚持长期主义 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和产品品质把控 [1] - 公司高层对中汽中心长期以来的支持表示感谢 [1]
C位“易主”,从成都车展透视车市三大变化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29 02:19
展会概况 - 第二十八届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于8月29日开幕 展览面积达22万平方米 吸引近120个汽车品牌参与 展出车辆超过1600辆 [1] - 小鹏P7、捷途山海L7 PLUS等多款新车展前上市 极氪9X、全新MG4、方程豹钛7、别克至境L7、宝马X家族"曜夜套装"等产品在车展期间开启预售或首秀 [1] 豪华品牌参展变化 - 保时捷、宾利、兰博基尼、劳斯莱斯和莲花跑车等豪华品牌集体缺席本届车展 展馆被小米、红旗、广汽本田、东风日产、小红书和宁德时代等品牌取代 [2] - 仅奔驰、宝马、奥迪、沃尔沃、凯迪拉克和林肯六家传统豪华品牌继续参展 宝马与沃尔沃/凯迪拉克同馆 奔驰与林肯同馆 奥迪分设两个展区 [2] - 保时捷2025年上半年全球交付量同比下滑6% 其中中国市场同比降幅达28% 已连续四年在华销量负增长 [3] - 奔驰/宝马/奥迪2025年1-7月在华销量分别同比下滑18%/20%/17% 净利润同比缩水55.8%/29%/37.5% [3] - 传统豪华品牌在华市占率从2022年1-7月的19.07%降至2025年同期的10.5% [3] 自主品牌参展表现 - 比亚迪/长安/奇瑞均以"专馆"形式亮相 比亚迪专馆展示智能驾驶动态演示与"兆瓦闪充"技术 奇瑞六大品牌集体登场 [4] - 长城占据超4000平方米核心展区 鸿蒙智行展区达3000平方米 北汽212越野车首次独立参展 蔚来增设用户共创体验区 [4][5] - 小鹏AI人形机器人Iron、宁德时代钠离子电池品牌"钠新"等创新产品亮相 体现技术与生态突破 [5] 区域性车展发展 - 粤港澳大湾区车展2025年展览面积达26万平方米(超过成都车展) 吸引112家整车品牌/1039款车型参展 观众达89万人次 [6] - 重庆车展展馆面积增至16万平方米 汇聚117个品牌/1046款车型 观众人数从2019年20万增至60万 [6] - 武汉/西安/长春等区域性车展规模持续提升 深度融合地方经济与产业生态 成为集销量与流量的重要平台 [7] 行业趋势 - 中国车展竞争格局从传统豪华"退潮"转向自主品牌"进阶" 从A级车展"独大"转向区域新势力崛起 [7] - 汽车工业迈向以技术/生态/用户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7]
理想i8碰撞争议迎圆满结局,理想、中国汽研、东风柳汽联手发布联合声明
巨潮资讯· 2025-08-06 13:33
事件背景与三方联合声明 - 理想i8与东风柳汽乘龙品牌车辆碰撞测试内容传播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涉及汽车产品测试信息发布规范性 标准执行透明度及企业品牌形象保护等议题 [2] - 理想汽车 中国汽研 东风柳汽三方于8月6日发布联合声明 旨在澄清事实 消除误解并维护良好行业生态 [2] 理想汽车声明内容 - 测试目的为验证和提升理想i8被动安全性能 不针对任何其他品牌车辆安全质量性能 [2] - 对测试导致东风柳汽乘龙品牌卷入舆情争议表示诚挚歉意 承认对品牌关联风险预估不足 造成其品牌形象损害及不良影响 [2] - 强调无意冒犯且从未刻意质疑或影射东风柳汽车辆产品质量与安全性 [2] 中国汽研声明内容 - 作为委托执行机构 未能及时清晰向公众阐明东风柳汽乘龙二手车辆仅作为符合特定标准要求的移动壁障车使用 测试不构成对其产品安全质量性能的评价 [3] - 承认流程管控未充分预判信息发布不完整带来的潜在风险 对此表示抱歉 [3] - 承诺进一步完善测试管理机制 坚守科学客观中立原则 履行检测机构维护行业公信力责任 [3] 东风柳汽声明内容 - 强调坚守企业精神与高品质可信赖质量方针 通过持续创新强化关键核心技术 [3] - 承诺踏实做好产品与服务 以更好交通运输解决方案为客户创造价值 [3] - 表明自觉抵制不正当竞争 坚守合法合规经营底线 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3] 三方共同行业倡议 - 呼吁汽车行业严格自律 在产品研发测试验证及宣传推广中恪守诚信原则与商业道德 杜绝贬损性对比等不当竞争行为 [4] - 要求检测认证机构坚守专业准则 确保测试流程科学严谨 信息发布真实准确完整 [4] - 倡导全行业聚焦车辆安全性能提升 核心技术创新突破与用户真实体验优化 以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升级 [4] 合作与发展愿景 - 三方愿与行业同仁共建以安全技术和诚信为基石的汽车产业生态 [5] - 共同推动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5]
评论丨需建立专业科学的汽车测试标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4 23:27
理想i8对撞测试事件 - 理想i8以50km/h速度与8吨卡车正面对撞后 SUV结构保持完好而卡车驾驶室与货厢分离倾倒 测试结果引发争议 [1] - 东风柳汽质疑测试真实性并启动法律程序 中国汽研回应称测试符合开发验证标准 非公告准入测试 [1] - 行业分析指出汽车竞争加剧导致过度营销 部分企业通过赛道成绩或辅助驾驶测试等视觉化手段获取流量 [1] 汽车产业竞争现状 - 价格战导致部分车企通过"减配"降低成本 可能影响车辆安全性及耐用性 [2] - 中国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领域具备优势 但新技术应用需配套质量安全治理体系 [2] 行业质量安全挑战 - 降成本压力与新技术迭代双重冲击汽车安全质量 检验检测环节成为产业安全发展关键 [2] - 需建立专业科学的测试评价体系 通过严格标准提升全球竞争力 消除安全后顾之忧 [2]
21评论丨需建立专业科学的汽车测试标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4 22:25
理想i8碰撞测试事件 - 理想i8以50km/h速度与8吨重卡车正面对撞后 SUV结构保持相对完好 卡车驾驶室与货厢分离倾倒[1] - 部分声音质疑测试严肃性 认为结果不符合物理规律 卡车生产商东风柳汽已启动法律程序[1] - 中国汽研回应称测试符合规定与标准 属于车辆开发验证而非公告准入测试[1] 汽车行业营销新趋势 - 行业竞争加剧导致过度设计与营销现象 "测试"正成为新型营销手段 如纽北赛道刷成绩或测辅助驾驶系统[1] - 测试营销优势在于通过直播/短视频快速获取流量 用视觉影像吸引消费者而非产品内在品质[1] 汽车产业面临挑战 - 价格战导致部分车企通过"减配"降低成本 可能影响车辆安全性/耐用性/使用价值[2] - 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技术快速应用 急需建立新的质量安全治理体系[2] 产业发展关键要素 - 严格检验检测是保障质量安全和提升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是数智时代产业安全发展的生命线[2] - 需制定专业严格的标准 确保每项技术有标准可依 建立系统性评价测试体系[2] - 需从产业和市场多方向消除安全后顾之忧 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2]
法雷奥中国CTO顾剑民:L2级辅助驾驶关键不在成本,而是不能误导消费者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18 07:24
辅助驾驶技术发展 - 辅助驾驶并非成本越低越好 而是需要提供最优成本 [1] - 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必须配备激光雷达 用于感知融合和安全冗余 [3] - L2级辅助驾驶中激光雷达属于锦上添花 并非不可或缺 [3] - 当前量产车仍处于L2级阶段 驾驶员仍是驾驶主体 传感器仅起辅助作用 [3] 行业竞争与成本策略 - 行业存在不计成本的低价竞争现象 有关部门正采取措施引导健康发展 [4] - 价格不应低于合理成本 否则会影响产品性能和安全 [4] - 企业竞争应聚焦最优价值而非价格 安全是不可突破的底线 [4] - 公司坚持不以低价赢得订单 而是提供最优价值 [4] 本土化与全球战略 - 公司在中国拥有4500名研发工程师 13个研发中心和27个生产基地 [4] - 中国市场需求领先 研发高效 供应链韧性 成为行业"健身房" [4] - 公司20款技术平台在中国开发或量产 中国已成为产品开发重要部分 [5] - 公司战略从"在中国制造"到"中国研发为中国"再到"在中国为全球"转变 [5] - 持续加大在华投资 对中国市场发展保持信心 [5]
“60天账期”!小鹏发邮件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7-12 07:19
小鹏汽车缩短供应商付款账期 - 小鹏汽车7月11日向供应商发出邮件,宣布将付款账期缩短至60天以内 [2] - 此举距离公司6月11日公开承诺仅过去一个月 [4] - 公司表示此举旨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构建稳定共赢的供应链合作关系 [4] 行业背景与承诺情况 - 6月10日起,包括一汽、东风、广汽集团、赛力斯等17家重点车企陆续承诺不超过60天账期 [2] - 广汽集团表示其账期一直未超过60天,并强调供应链资金高效周转的重要性 [7] - 部分车企尚未兑现承诺,也有车企表示此前已符合60天账期要求 [7] 政策监管与行业影响 - 工信部在"全国违约拖欠中小企业款项投诉平台"开设专门窗口,受理车企账期承诺相关问题 [7] - 监管部门计划研究制定汽车行业结算支付规范,推行合同范本,规范货款支付流程 [7] - 行业人士认为60天账期承诺对汽车行业是明显利好,有助于行业有序竞争 [5] 企业高层表态 -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6月曾表示公司将快速落实60天账期承诺 [5] - 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强调合理账期对保障供应商生存和产品质量的重要性 [7]
车企缩短账期,供应链有何影响
人民日报· 2025-07-02 23:01
车企缩短供应商账期政策 - 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出汽车产业存在供应商货款支付账期加长现象,不利于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1] - 约20家车企宣布自6月10日起将供应商账期统一至60天内,包括中国一汽、上汽集团、广汽集团等传统车企及小米、蔚来、零跑等新势力品牌 [2] - 该政策响应了6月1日实施的修订版《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规定大型企业应在60日内支付中小企业款项 [2] 供应商反馈 - 珠海冠宇表示缩短账期有利于缓解应收账款压力,释放现金流,减少融资成本与财务费用 [3] - 海泰科认为60天账期政策对优化汽车产业链生态、改善现金流具有积极作用 [3] - 安车检测指出这将改善产业链公司资金周转状况,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表示缩短账期能缓解供应商资金压力,提升经营韧性和创新能力 [3] - 远东传动强调公司营收主要受汽车产销量影响,不会因账期缩短有明显变化 [4] 国内车企账期现状及原因 - 2024年我国车企平均账期为170-200天,显著长于丰田、奔驰等海外车企 [5] - 汽车产业链长且复杂,从零部件采购到最终销售需要很长时间 [7] - 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车企需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发、生产和营销 [7] - 车企广泛使用票据和应收账款电子凭证等供应链金融工具,导致账期延长 [7] 政策影响分析 - 缩短账期将使供应商资金周转加快,降低财务成本 [8] - 供应商可将更多资金用于采购原材料、更新设备、扩大生产规模 [8] - 增强供应商对汽车产业的信心,稳定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关系 [8]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1-5月汽车累计产销同比增长12.7%和10.9% [9] - 2024年汽车制造业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较上年度下降8% [9] 政策实施挑战 - 实际付款过程复杂,需缩短"验收-开票-支付"全流程时间 [10] - 当前许多车企使用承兑汇票结算,增加了供应商资金占用成本 [10] - 《条例》规定不得强制中小企业接受商业汇票等非现金支付方式 [10] - 需要政府部门联合监管及产业链各主体配合确保政策落实 [12] 行业建议 - 加强供应链数字化建设,如中国一汽使用数字化云工作台监控付款流程 [2] - 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强化上下游协同合作 [12] - 提升品牌影响力,提高产业链整体效率和竞争力 [12] - 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