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枢纽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枢纽经济走弱,“京九第一镇”如何打赢经济翻身仗
南方都市报· 2025-07-01 04:26
常平经济地位变化 - 1995年常平以"京九第一镇"登顶东莞镇街经济榜首,现退居全市第七 [1] - 从上世纪70年代全市经济实力倒数第三跃至90年代第一,现又跌至第七 [1] - 随着周边高速公路网完善和物流渠道多元化,铁路运输功能减弱导致常平专业市场影响力下降 [4] - 周边镇街如厚街、虎门、长安等已形成家具、服装、电子等产业集群 [4] 铁路交通现状与挑战 - 常平是全国唯一拥有两个大型火车客运站(东莞东站、常平站)的镇 [2] - 2019年春运常平站发送旅客37.1万人次,东莞东站85.2万人次;2023年分别降至12.4万和34.8万人次 [7] - 京九玩具城从高峰期上千家商铺到现在仅剩不到30家仍在营业 [5] - 火车站周边餐饮店节假日营业额从三四千元降至一千多元 [7] 高铁始发站改造计划 - 常平镇党委书记提出谋划常平站、东莞东站作为高铁(动车)始发站的建议 [2] - 常平站设施老化,功能定位不明确,配套设施不完善,亟待综合改造 [3] - 改造面临推进难度大的问题,建议由市级层面研究可行性 [3] - 专家认为从"过境站"转为"始发站"可提升节点地位,吸引高端人才和产业 [13] "香港城"TOD项目 - 常平站TOD"香港城"项目规划总面积783亩,是2022年东莞市政府重点工程 [9] - 项目先导工程木棆城中村改造回迁安置项目北地块今年3月才正式动工 [9] - 专家建议需明确与香港的协同机制,梳理常平近三十年发展路径 [10] - 常平提出将提速"香港城"回迁安置北地块项目建设,加快南地块土地招拍挂 [11] 专家建议与发展方向 - 常平早期依赖传统制造业与商贸物流,未能及时抓住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产业升级机遇 [12] - 建议推进轨道交通网络延伸与拓展,加强与深圳、广州等周边城市连接 [13] - 应深化莞深产业合作,承接深圳产业外溢,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 [13] - 利用中欧班列优势发展跨境电商,但需政策加持和人才等资源要素赋能 [14]
黑龙江哈尔滨获批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国家物流枢纽建设 - 哈尔滨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被纳入2025年度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1] - 采用"政府规划引导、国有企业主导、各方主体协同"模式,组建"1+10"枢纽企业联盟 [2] - 枢纽位于临空经济区起步区,占地面积21774万平方米,设置九大功能区 [2] 物流枢纽运营数据 - 2024年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1407万吨,同比增长72% [2] - 开通16条国际货运航线,包括莫斯科、首尔等 [2] - "哈尔滨-莫斯科"全货机航线货运量5018吨,占对俄航空货运量80% [3] 产业集聚与战略定位 - 吸引中邮、俄速通等龙头企业入驻,形成航空物流、跨境电商为核心的临空产业集聚区 [2] - 对俄货邮吞吐量占东北地区93%,覆盖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 [3] - 新增保税航油功能,为航司节省13%燃油成本,吸引5家航空公司加注 [3] 未来发展规划 - 重点强化国际航空货运、跨境电商通关、国际邮件互换等功能 [3] - 构建"铁陆空"三枢纽联动体系,推动物流枢纽向枢纽经济升级 [3] - 力争3~5年内实现航空货邮吞吐量突破24万吨 [4] 基础设施与配套 - 临空经济区起步区基本实现"七通一平",完善陆空衔接的综合运输体系 [4] - 形成"三纵三横"交通框架,拓展国际国内航线网络 [4] - 提升与上合组织及"一带一路"国家的空运组织效率 [4]
刘宁到郑州经开区调研
河南日报· 2025-06-28 10:48
产业创新与企业发展 - 海尔(郑州)市场创新产业园生产板块涵盖空调、热水器、压缩机等产品,2022年实现工业产值73.68亿元 [3] - 海尔集团通过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3] - 产业园区需深化资源整合、创新协同、产业联动,构建企业集聚、产业集群、要素集约的产业生态体系 [3] 项目建设与产能扩张 - 上汽集团郑州基地整车第一工厂、第二工厂已投入使用,具备每年60万台整车的产能 [3] - 上汽郑州项目加速建设中,需强化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建立"产业立题、企业出题、人才答题、科技解题"协同机制 [4] - 项目建设需严把质量关口、守牢安全红线,确保进度与投入产出效益相匹配 [4] 政策导向与产业升级 - 郑州经开区需落实"三个转变"发展理念,推进高水平开放、高能级创新和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4] - 重点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4] - 推动枢纽经济创新发展,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稳中提质态势 [4]
武汉获批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成首个集齐“五型”省会城市
长江商报· 2025-06-24 23:45
武汉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获批 - 武汉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入选国家发改委新一批建设名单,成为武汉市第六个获批的国家物流枢纽 [1] - 武汉市6年内集齐"五型"国家物流枢纽(港口型、陆港型、空港型、商贸服务型、生产服务型),成为全国首个实现这一目标的省会城市 [1][3] - 该枢纽选址武汉经开区,依托沌口工业站、江盛汽车滚装码头等核心设施,采用"政府规划引导、四级国企共建"模式 [2] 枢纽功能与规划目标 - 枢纽整合六大基本功能:干线物流组织、多式联运转运、区域分拨及配送、国际物流、物流集成服务、供应链物流服务 [2] - 延展四大延伸功能:物流金融及供应链金融、平台服务、应急物流、保税物流 [2] - 规划到2030年实现:货物吞吐量突破1000万吨,企业物流成本平均降低12%,干线运输规模占比提升至30%以上 [2] 武汉国家物流枢纽布局进展 - 武汉市自2020年起先后获批港口型(2020)、陆港型(2021)、空港型(2023)、商贸服务型(2024)和生产服务型(2024)枢纽 [3] - 武汉市是国家规划的5类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不含陆上边境口岸型),此次获批后完成全部类型布局 [3] - 武汉市成为全国第二个集齐"五型"枢纽的城市,仅次于重庆市 [3] 枢纽建设与区域经济协同 - 武汉市正加速推进中铁伊通物流中心二期、通津港及配套基础设施一期等重点项目建设 [4] - 通过优化多式联运体系、调整运输结构、拓展国内外通道,深度融入"双循环"格局 [4] - "五型"枢纽协同将构建覆盖中部、辐射全国的立体化物流网络,促进"965"产业体系与物流业融合 [4]
视频 | 国家级花都经开区启航!投资盛会签约48项目,千亿投资加速“枢纽经济”跃升
搜狐财经· 2025-06-20 08:39
大会概况 - 国家级广州花都经济技术开发区数字经济投资合作大会签约48个重点项目,涵盖数字经济、新能源与智能装备、生物医药大健康与化妆品、临空经济、时尚消费品等领域 [1] - 2024年以来花都区动竣工项目达210个,现场动工6个项目,签约及动竣工项目总投资额超千亿元 [1] - 花都区以空铁融合枢纽为引擎,加速向全球产业战略新高地跃升 [1] 招商明星项目 - 花都经开区发布2021年以来招引的"十大招商明星项目",聚焦高量级、全链条、强带动特征 [3] - 汽车产业领域落地东风日产新能源产线、采埃孚华南研发中心和电子工厂、法雷奥智能交互研发中心、滴滴共享出行大湾区运营总部及自动驾驶等项目,构建华南最完整汽车产业链 [5] - 数字经济领域落地京东大湾区智慧城、美团大湾区零售科技产业基地等项目,推动从应用场景向底层技术延伸 [5] - 新能源领域高景16GW光伏组件产业园带动上下游集聚,实现从单点突破到集群发展 [5] - 中国电建南方区域总部、中旅·阿那亚九龙湖旅游度假区、万洋智能制造城等项目入选,代表花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攻方向 [5] 数字经济与产学研合作 - 西安交通大学拟筹建广州(花都)研究院,为花都数字经济发展提供科研保障 [7] - 北京科技大学与花都联合建设大湾区绿氢产业发展研究院和绿氢应用示范基地,推动数字经济与绿色能源融合 [7] - 花都区产业基础、空间资源、政策支持等优势为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7] 产业规划与布局 - 花都经开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位"枢纽经济升级、产业创新示范" [8] - 花都规划构建"一核两城三港"空间布局,包括花都湖数智先锋核、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城、国际航空城、临空数智港、国际时尚智港、跨境电商国际枢纽港 [10] - 重点发展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与航空航天、新能源与新型储能、时尚消费品)和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智能装备与机器人、生物医药与健康、具身智能、细胞与基因、前沿新材料) [10] 全球资源与营商环境 - 挂牌成立法兰克福、新加坡两大海外离岸服务联络站,首批全球招商合伙人包括三大国企平台及四大投行 [11] - 花都区出台招商引资奖励办法,最高奖励引荐人300万元 [11] - 万洋集团追加200亿元投资花都,盛赞"摘牌即开工,开工即招商"的营商环境 [13] - 巴斯夫将在花都举办在华140周年纪念活动,法雷奥集团强调花都政府高效支持是企业加码核心原因 [13] - 东风日产N7纯电车型上市50天大定突破2万台 [13] 数字经济发展 - 依托京东、阿里、美团、滴滴等头部平台企业,叠加高德地图布局低空经济三维时空数字底座、哔哩哔哩BLG无畏契约战队冠名等新项目,构建数字经济新格局 [13] - 花都新型工业化数字服务平台已上线35个AI及SAAS应用,注册企业超300家,联系企业超1200家,预计年内注册企业达5000家 [13]
淮安:从“内”到“外”重塑枢纽地位
新华日报· 2025-06-10 21:23
交通基础设施现状 - 公路总里程达1.38万公里,成为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东部沿海的重要通道[1] - 铁路形成十字交叉干线网,淮安东站可直达全国120余座主要城市,确立区域高铁枢纽地位[1] - 水运航道总长1483公里,港口码头96座,内河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6年全省第一[1] - 航空方面,涟水国际机场正向长三角北翼国际航空货运中心发展,与徐州陆港、连云港海港形成物流黄金三角[1] 物流与产业协同效应 - 中天钢铁集团选址淮安后,通过水运年运输费用节省数千万元[2] - 全国快递10强企业均在淮安建立区域分拨中心,凸显区位与交通优势[2] - 智慧物流新高地建设促进交通与物流、商贸、产业深度融合[2] 区域发展战略 - 对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宁淮城际铁路开通后将实现与南京快速通达,承接产业转移[3] - 省委支持淮安利用综合交通优势发展枢纽经济,推动优势转化[4] 未来基建规划 - 陆上推进长深高速扩容、宁淮城际铁路等工程,新淮铁路、沿淮铁路等有序开展[4] - 水面实施京杭运河绿色航运、淮安港三期等工程,盐河产业带规划加速[5] - 空中扩建机场三期,新建6万平米航站楼,目标旅客吞吐750万人次、货邮25万吨[5] 经济转型与开放格局 - 交通枢纽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动能,通过物流降本增效吸引企业集聚[2] - 对外开放通道与平台协同建设,深化区域合作并拓展发展空间[2][5]
“郑州-首尔”邮政货运航线复飞,未来每周3班常态化飞行
搜狐财经· 2025-06-06 02:50
郑州国际邮件枢纽口岸发展 - 郑州成为全国第四个国际邮件枢纽口岸 助力河南实现"直通全球、辐射全国、带动中原"的战略目标 [1] - 中国邮政航空波音737-800全货机于6月5日完成"郑州-首尔"航线首飞 飞行时间为10点24分至12时15分 [1] 航线运营规划 - "郑州-首尔"航线将常态化运行 每周3班 每周2、4、6执行飞行计划 [3] - 常态化飞行标志着郑州国际邮件枢纽口岸功能持续强化 为豫韩贸易搭建高效"空中走廊" [3] 郑州航空枢纽建设 - 河南省加速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双枢纽"全球化布局 依托"空中丝绸之路"推进"买全球、卖全球"战略 [3] - 中国邮政航空枢纽项目于2024年8月26日正式签约 将巩固提升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地位 [3] 项目进展与合作 - "郑州-首尔"航线复飞标志着邮政航空枢纽项目进入实质性阶段 [3] - 公司将加强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合作 依托区位优势推进与沿线国家航空物流合作 [3] - 项目将促进河南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 带动物流产业快速发展 [3]
东方枢纽,“重量级”规划方案正式出炉!
国际金融报· 2025-05-27 10:05
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规划获批 - 《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正式获批 标志着该区域建设进入新阶段 [1] - 作为全国首家全新特殊类型区域 承载国家深化制度型开放的重要使命 [3] 枢纽优势与交通规划 - 依托东方枢纽世界级航运枢纽优势 打造"临空经济+枢纽经济"世界级示范区 [4] - 与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错位发展 协同推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能级跃升 [4] - 加强多模式交通系统集成创新 实现与浦东机场和上海东站高品质衔接 [4] - 内部构建高架/地面/地下多层次交通网络 适时启动"两桥一隧"项目促进东西片区融合 [4] 创新空间设计 - 采用"模块化网格系统" 空间单元可灵活重组适应产业演变需求 [5] - 形成"一链七星三环"独特布局:"一链"契合客流动线 "七星"为关键建筑节点 "三环"实现功能形态动态平衡 [5] 核心应用场景 - 全球商务交流中心:配备多语种翻译系统与智能会议终端 支持跨境并购等高阶商务活动 [6] - 国际人才培训高地:联合顶尖高校搭建生物医药/数字贸易/AI跨境培训平台 [6] - 世界级会展目的地:支持生物医药/消费电子专业会展 配套智能系统与快速通关服务 [7] 服务配套体系 - 商业服务:集成五星酒店/购物中心/文化剧场/主题餐饮街区 [8] - 专业服务:引入法律/金融/会计/咨询机构 提供跨境结算/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 [8] - 公共服务:布局先进网络/交通/能源基础设施 建设高效联检场所 [8] 发展前景 - 有望成为制度型开放重要窗口和全球资源集聚高地 [9]
牢记嘱托 奋勇争先丨开放河南向未来
河南日报· 2025-05-19 23:54
开放河南发展现状 - 郑州机场货机起降频率达每2分钟一架,显示物流枢纽繁忙 [1] - 洛阳北方易初摩托车有限公司全力生产非洲订单 [1] - 热带水果进口同步上市带动中部消费市场 [1] - 河南成为"五一"假期入境游热门目的地 [1] 外贸与招商引资成果 - 广交会期间575家豫企对15国出口成交超1000万美元 [2] - 前4个月外贸进出口总值2700亿元,同比增长29.5%创同期新高 [2] - 新设外资企业148家同比增长38.3% [2] - 巴西BRF公司投资6亿元建中国首家工厂 [2] - 全球豫商大会促成52个项目签约,总投资510.4亿元 [2] 枢纽经济建设 - 京东/菜鸟/唯品会等电商在新郑综保区建立大型仓储 [4] - 郑州航空物流已对接全球主要经济体 [4] - 高铁网络与长三角/京津冀/成渝/粤港澳实现互联 [5] - 中欧班列辐射40多国,跨境电商覆盖180多国 [6] - 内河航运通过淮河/沙颍河航道建设补足短板 [6] 制度创新突破 - 首创"跨境电商9610+TIR"创新监管模式 [8] - 河南自贸区累计形成615项制度创新成果,25项全国推广 [8] - 出台全国首个自贸区制度创新省政府规章 [8] - 在多式联运/商事制度改革领域创新领先全国 [8] 开放战略定位 - 通过"空陆数海"四维通道建设实现内外联通 [4][6] - 从内陆"腹地"向开放"前沿"转型的战略路径 [9] - 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支点的明确发展目标 [1][9]
小籽粒走向大世界 外国记者聚焦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的“内蒙古引擎”
环球网· 2025-05-18 02:10
物流枢纽建设 - 乌兰察布·二连浩特国家物流枢纽园区是内蒙古唯一跨盟市开发区,包含6个功能片区,定位为中欧班列集散中心和特色农畜产品进出口加工产业集群 [3] - 七苏木国际物流园片区通过标准化厂房项目引入多家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进出口加工产业集群 [3] - 园区作为中蒙俄国际物流大通道前沿,联动京津冀市场与国际口岸,具备"南联北开、东进西出"的枢纽优势 [11] 中欧班列运营 - 乌兰察布中欧班列通达7个国家16个城市,常态化运行6条线路,最远可达德国杜伊斯堡(全程10000公里,时效25天) [5][7] - 班列运输较公路安全性更高,已形成中通道、东通道、西通道及天津海铁联运的全方位物流网络 [5][13] - 南瓜籽加工产业因区位优势较黑龙江、新疆节省2800公里运输距离,每吨物流成本降低600元 [13] 特色农产品产业 - 依托北纬40°黄金产业带资源,形成南瓜籽、葵花子、玉米等出口加工与亚麻籽、燕麦等进口加工的双向产业集群 [9] - 农产品以绿色有机特性闻名,肉类、马铃薯、果蔬等加工产业同步发展 [9] - 物流成本优势为产业奠定基础,例如南瓜籽加工每吨运费节省600元 [13] 国际合作与影响 - 伊朗媒体评价园区为"一带一路"下欧亚贸易关键节点,强化内蒙古作为中国与世界桥梁的地位 [14] - 国际记者关注班列对本国覆盖可能性,认可中国通过基建和文化交流推动全球合作的努力 [5][7][14] - 内陆城市通过物流网络优化激活经济,为沿线国家创造合作机遇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