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内陆开放高地
icon
搜索文档
省级老同志参观调研我省内河航运建设
河南日报· 2025-09-28 23:34
9月26日至28日,省委老干部局组织省级老同志赴郑州市、开封市、周口市、郑州航空港区,围绕内河 航运建设、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等参观调研。 责任编辑: 郭栩汝 郭庚茂、任克礼、王全书等省级老同志参加活动。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守刚陪同在郑州航空港区调 研。 老同志纷纷表示,将牢记嘱托、主动作为,充分发挥政治经验威望优势,聚力献智、建言献策,更好把 各方面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 章贡献"银发力量"。(记者 赵若郡 汤传稷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时珍) 省级老同志一行先后来到郑州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黄河悬河文化展示馆、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 郑州国际陆港、比亚迪工业园、沙颍河航道、周口港、益海嘉里(周口)现代食品产业园等地,深入了 解我省在江河保护治理、水运通道建设、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进展成效,并提出意见建议。 老同志一致认为,河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围绕"1+2+4+N"目标任 务体系,在构建现代化交通运输大通道上取得显著成效。大家一路走、一路看,对规划建设贾鲁河复航 工程、推进周口港转型升级等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是构 ...
武汉国际商会第二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成功举行
搜狐财经· 2025-09-06 06:26
(记者吴婕 通讯员付钟玉) 余红会长表示,商会要紧密围绕湖北省"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和武汉市加快推动"三大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的战略定位,主动融入国家高水平对 外开放大局。一方面,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深度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维度,着力增强商会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与综合服务效能,为广大会员企业搭建 更便捷、高效、稳固的国际经贸桥梁;另一方面,要发挥商会代言工商的作用,积极反映企业诉求,为优化营商环境建言献策,助力武汉打造内陆开放高 地,不断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 武汉国际商会前身为"中国国际商会武汉商会",成立于1991年8月,是由在武汉地区从事国际贸易、商务交流、投资合作和其他工商业活动的企事业单位、 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自愿组成的全市性、联合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直接接受中国国际商会(CCOIC)的指导,并依托其广阔平台与资源网络开展各项工 作。未来,武汉国际商会将进一步团结凝聚广大会员,携手共进,为武汉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9月4日,武汉国际商会召开第二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市贸促会党组书记、会长余红主持会议。来自国际贸易、市政建设、机电、服装、法律、教 ...
动能澎湃,武汉开放枢纽功能“提能”成势
长江日报· 2025-08-26 20:24
交通枢纽建设 - 武汉成为全国第二个获批建设五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城市 汉口北作为国家商贸服务型枢纽与武汉-鄂州空港型枢纽战略联动 [5] - 天河机场和花湖机场开通国际航线65条 武汉港有集装箱直航航线33条和多式联运线路70条 中欧班列国际线路增至58条 [6] - 武汉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北段关键控制性工程跨木兰大道高架桥和凤凰山大桥实现全幅贯通 为按期通车奠定基础 [10] 多式联运体系 - 汉口北货站通过联动顺丰枢纽和湖北机场集团等运力资源 实现生鲜产品空铁联运 空陆联运和空空联运三种分销方式 [5] - 市交通运输局加快铁水公空多式联运体系建设 建强内陆开放型综合运输大通道 [6] - 2025年累计推动20余个交通项目落地 促进11项关键指标位居中部第一 [6] 外贸拓展举措 - 市商务局组织7个经贸代表团和100余家企业分赴德国等国家开展经贸交流 对接海外客户超1200家并达成经贸合作意向超1亿美元 [8] - 组建抱团出海报团组 借助海外商协会和境外经贸合作区力量帮助企业精准对接客户 [7] - 武汉花源道创意纺织通过参展接触近70家客户 有望转化实际订单 [7] 跨境电商发展 - 长江国贸跨境电商产业园获得亚马逊SPN服务商官方认证 成为华中地区首批和湖北唯一官方认证的产业园及培训服务提供商 [8] - 产业园已吸引入驻及注册企业128家 引入敦煌网华中授权服务中心等优质平台资源 [8] - 举办跨境电商主题论坛沙龙25场 覆盖超2000人次并服务超300家企业 涵盖光电智能终端和服装纺织等多个行业 [9] 区域协同推进 - 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2025年重点合作事项》72项合作事项落实落地 共同争取武咸昌和长昌武安杭高铁纳入国家规划 [10] - 襄荆高铁正式开展运行试验 湖北首条高铁大环线即将开通 [10] - 推进以武汉都市圈为中心带动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 通过多规合一统筹资源并促进研发在武汉和成果转化在周边的产业协作模式 [11]
市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外贸工作 全力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 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长江日报· 2025-08-26 01:11
外贸发展战略 - 坚持"短期应对、中期拓新、长期转型"策略 统筹规模扩大和质量提升 在稳的基础上进一步育新质 [2] - 稳定出口增长良好态势 坚持内外贸一体化 落实外贸领域政策 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并稳订单拓市场 [2] - 积极主动扩大进口 发挥超大城市市场规模优势 结合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并开展经贸交流活动 扩大全球优质消费品和服务进口 [2] 外贸主体培育 - 持续培育壮大外贸经营主体 大力培育引进龙头企业 推动长江国贸等供应链平台企业做优做强 [2] - 支持民营企业发挥主力军作用 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抱团出海的局面 [2] 新业态发展 - 加快壮大外贸新动能 深化外贸体制改革 顺应国际贸易新趋势 大力发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和绿色贸易 [2] - 加快探索跨境电商、保税维修、海外仓等新业态新模式 [2] 产业竞争力提升 -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塑造 [2] - 扩大新能源汽车、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低空经济、机器人等产品和服务出口 [2] - 提升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2] 制度型开放 - 积极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提升外贸发展韧性 [2] -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为外贸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3] 工作保障机制 - 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3] - 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扩展国际视野 提升外贸工作能力本领 [3]
武汉内需外贸比翼齐飞
搜狐财经· 2025-08-22 02:12
武汉SKP商业表现 - 武汉SKP累计引进1000多个国际品牌 是华中地区国际品牌最全的商业综合体 [4] - 开业一年间累计吸引客流近2000万人次 多次实现单日销售额破亿元 [4] - 采用"盒子+K大道"商业模式 42家独栋门店中已有29家开业 占比三分之二 [5] 消费政策支持 - 湖北离境退税政策于7月1日启动 武汉SKP 恒隆广场 武商MALL等商业综合体被纳入指定商店 [5] - 消费市场"让利"境外旅客有利于实现"来鄂旅游热"到"来鄂消费热"的转化 [6] 跨境电商发展 - 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跨境电商产业园去年落户武汉 帮助湖北企业完成进出口贸易额10多亿元 [8] - 园区已汇集38家跨境电商企业 聚拢数千家供应链企业 [9] - 今年1-7月园区帮助湖北企业完成进出口贸易额34亿元 是去年全年水平的3倍有余 [9] 外贸整体表现 - 今年上半年武汉市进出口总值2142.7亿元 同比增长22.3% [9] - 进出口总值占同期湖北省进出口总值的53.3% 增速高于去年同期13.6个百分点 [9] 商业创新模式 - K大道由楚河汉街二街区改造而来 分布42家国内外大牌独栋门店 [3][5] - "盒子+K大道"商业模式在华中地区绝无仅有 全国乃至全世界也很少见 [5]
中共武汉市委十四届十一次全体会议举行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 努力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
长江日报· 2025-08-19 13:33
经济发展态势 - 全市经济稳中向好、进中提质,主要经济指标在副省级城市中位居前列,发展能级、发展速度、发展质效、发展后劲整体提升 [3] - 多措并举稳工业、扩投资、促消费、稳外贸,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3] - 上半年进出口总额增速在副省级及以上城市中保持领先 [4]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持续加强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3] -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创新策源功能进一步增强,科技成果转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3] - 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齐头并进 [3] - 汽车、钢铁、化工产业持续转型,光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不断壮大 [3] - 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工业母机等新兴产业加速成长,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质增效 [3][4] - 加快构建体现武汉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3][6] 开放枢纽与物流建设 - 持续提升枢纽链接能力,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重,加快建设铁路、航空客货运双枢纽和长江中游航运中心 [4] - 壮大长江国贸等供应链平台,大力发展外贸新业态 [4] - 武汉成为全国第二个获批建设"五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城市 [4] - 系统提升开放枢纽功能,建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6] 区域协调发展 - 大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围绕加快打造支撑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 [4] - 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加快推动武汉都市圈同城一体化发展、汉襄宜"金三角"协同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 [4] - 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4] 绿色转型与生态建设 - 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大保护,深化生态环境治理修复,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4] - 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城市生态品质稳步提升 [4] -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6] 文化旅游产业 - 加快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4] -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持续繁荣文旅市场,加快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4] - 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 [6][7] 科技创新高地建设 - 加快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6] - 持续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加快建设全国科技金融中心 [6] - 积极探索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6] - 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3][6]
武汉这44%增长是怎么做到的
长江日报· 2025-07-07 09:00
出入境数据与政策 - 2025年上半年武汉机场口岸入境外国人达6万余人次,同比增长44% [1] - 2024年武汉口岸入境外国人飙升至近10万人次,其中34%享受免签政策 [4] - 2025年上半年54%入境外国人享受免签政策 [4] - 中国将过境免签停留时间延长至240小时,武汉作为中部枢纽提供跨区域通行便利 [3][4] 国际活动与展会 - 2025年"进博会走进湖北"活动吸引116家参展商,含80家世界500强及龙头企业 [5] - 武汉交易团在第七届进博会累计成交金额达98亿美元 [5] - 2025九峰山论坛吸引全球近300家化合物半导体领军企业参展 [5] - 第20届"光博会"吸引10多国400家企业参展,含33家国际知名企业 [5] - 第三届"链博会"武汉推介会覆盖光电子、汽车、AI等产业领域 [6] 消费与城市开放 - 湖北省7月1日起实施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 [7] - 武汉加速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2025年举办国际友城交流活动吸引12国13城代表 [7][9] 文旅发展 - 武汉提出三年行动方案打造中部入境旅游枢纽,连续多年上榜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 [11][13] - 2025年"樱花季"免签入境外国人达6800人次,同比增长16098% [13] - 武汉马拉松吸引67国4万名选手参赛,外籍选手国别数创新高 [14] - 国际旅行者大会吸引数十国旅游达人采风,通过社交媒体全球推广武汉 [13]
提升开放能级 培育发展优势
人民日报· 2025-05-21 22:12
物流与贸易网络建设 - 重庆首趟图定中亚班列开通运行,标志着物流运输能力提升 [1] - 西部陆海新通道使重庆到广西钦州港的物流时间从20天缩减至10天以内,每年节省物流成本超百万元 [2] - 2024年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货物25.2万标箱(同比+41%),货值467亿元(同比+67%),覆盖全球127个国家和地区的555个港口 [3] - 果园港成为四川多地集装箱的中转枢纽,鱼嘴货运站2024年分拨超40万辆商品车至全球 [2] 外贸与产业升级 - 2024年一季度重庆外贸进出口总值1651.4亿元(同比+4.1%) [4] - 重庆峻驰摩托车公司2024年销售额超4000万元,订单排至6月 [5] - 重庆推动"渝车出海"和"新三样"出口,升级"百团千企"国际市场开拓计划 [5] - 重庆雨翔智能科技进口1080个汽车变速箱控制模块旧件投入保税再制造生产 [5] 外资与企业落地 - 重庆累计落户30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 [6] - 两江新区迈特光电光掩膜版项目投产(总投资22亿元),安道拓中国技术中心扩建落成 [6] - 璧山区落地重庆新世界酒店、东南亚风情小镇、砂之船奥特莱斯等项目 [6] 消费与城市国际化 - 江北区2021年以来引进品牌首店432家,举办首发、首秀、首展超300场 [8] - 两江新区引入莱佛士国际医院、哈罗礼德学校、新加坡国立大学重庆研究院等国际资源 [8] - 重庆利用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促进入境旅游,"五一"期间入境游订单同比+193% [1][8] 区域合作与产业集聚 - 四川自贡沿滩高新区与重庆铜梁高新区召开新型储能产业链对接会,涉及39项供需清单(金额约11亿元) [9] - 南川区重庆市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区吸引46个优质项目落地 [9] - 江津区依托珞璜港、小南垭铁路物流枢纽等平台吸引物流、服务、制造业企业 [9]
湖北“5+5”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力争2027年开放型经济中部领先
长江商报· 2025-04-30 00:01
文章核心观点 湖北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加快推进开放支点建设,《关于实施枢纽提能战略整体提升支点开放辐射力的行动方案》提出实施五大行动、打造五大高地的具体举措,明确不同阶段开放型经济发展目标,且湖北近年来开放型经济发展成果显著 [1] 五大方面打造“开放湖北” - 实施市场主体培育行动,打造开放型经济高地,湖北将实施四大计划加强市场主体培育,提升产业集群外向度,发挥武汉牵引作用推动全域协同发展 [2] - 实施平台能级跃升行动,打造制度创新高地,湖北已形成开放平台体系,将加快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等发挥平台示范引领作用 [3] - 实施国际物流通道提升行动,打造开放枢纽辐射高地,《方案》提出建设航空客货运“双枢纽”等构建多式联运网络体系提升开放枢纽功能 [3] - 实施惠企发展便利化行动,打造开放环境高地,《方案》从三方面实施惠企举措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3] - 实施“开放湖北”全球影响力提升行动,打造开放要素集聚高地,湖北将发挥自身优势深化全方位开放合作,打造高能级平台办好品牌活动提升全球影响力 [4] 以枢纽提能扩大开放辐射力 - 2024年湖北省进出口突破7000亿元大关,增长9.6%,今年一季度进出口总值达1743.1亿元,同比增长16.6%,高于全国15.3个百分点 [1][5] - 武汉海关出台80余条措施,增强湖北国际物流通道辐射能力,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提升外贸发展质量 [6] - 2014年至今年一季度末中欧班列(武汉)累计开行5166列,累计承运货值超1100亿元,下一步将围绕集结中心建设等为支点建设提供开放通道支撑 [6] - 今年截至4月27日,鄂州花湖国际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42.3万吨,新开多条国内外货运航线,累计开通98条,下一步将提升枢纽能级助力提升开放辐射力 [7] -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着力构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为全省加快支点建设提供交通运输保障 [7]
湖北支点战略行动丨一季度湖北进出口规模再进位,力争2035年全面建成内陆开放高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9 07:35
湖北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 - 湖北省出台《关于实施枢纽提能战略 整体提升支点开放辐射力的行动方案》,目标到2027年开放型经济中部领先,2030年走在全国前列,2035年全面建成内陆开放高地 [1] - 实施五大行动:市场主体培育、平台能级跃升、国际物流通道提升、惠企便利化和"开放湖北"全球影响力 [1] - 2024年湖北省有进出口实绩企业达9570家,一季度进出口实绩企业数创历史同期最高 [1] 市场主体培育与产业升级 - 重点培育光电子信息、汽车、化工等"51020"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外向度,加快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绿色贸易新动能 [2] - 打造"投资中国·优选湖北"品牌,支持企业优化海外投资布局,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2] - 形成3大自贸片区、5个跨境电商综试区、7个开放口岸、6个综合保税区、9个国家级经开区的开放平台体系 [2] 国际物流与多式联运体系 - 建设天河机场、花湖机场航空客货运"双枢纽",提升中欧班列武汉集结中心枢纽能力 [2] - 打造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构建多式联运网络体系,形成国内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现代物流体系 [2] 惠企政策与贸易表现 - 从口岸通关、企业出海、金融服务三方面提升便利化水平,优化营商环境 [3] - 2024年全省进出口总额突破7000亿元,增长9.6%,增速中部领先 [3] - 2024年一季度进出口同比增长16.6%,增速高于全国15.3个百分点,规模排名上升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