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搜索文档
中共首个理工科大学旧址展馆开放 展示科技对打败日寇的贡献
新华社· 2025-07-11 02:52
自然科学院的创办与历史意义 - 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自然科学院于1940年在延安诞生,是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也是党历史上首个开展自然科学教学与研究的专门机构 [1] - 2023年7月10日,自然科学院的旧址展馆在延安对外开放,以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和北理工建校85周年 [1] - 展馆分为三个单元,展示自然科学院的创办、创建者生平和党在延安时期领导科技事业的情况 [1] 自然科学院在抗战时期的科技贡献 - 副院长陈康白带领专家改进制盐技术,使边区盐产量提高五到六倍,解决了军民食盐问题并成为边区支柱产业 [1] - 生物系师生发现南泥湾适合屯兵农垦,为开发陕北"好江南"奠定基础 [1] - 发明"马兰草纸"缓解纸张短缺,保障了根据地的报刊、书籍和钞票印刷发行 [2] - 数学专家制定延安日晷标准,促进边区的"时间统一",解决了政府工作、工农业生产和前线作战的计时问题 [2] - 科技工作者在无线通讯、医学、气象、化学等领域均有贡献,并研制出符合要求的钢材和炸药等化工产品 [2] 自然科学院的人才培养与影响 - 大批进步人士和一流科学人才汇聚在自然科学院,学院成为培养科技专家的摇篮 [2] - 一大批师生后来成为新中国科学和工业方面的领军人物,如核潜艇事业奠基人彭士禄 [2] - 自然科学院为新中国一批重要理工院校的诞生奠定基础 [2] 延安科技发展的外部支持与合作 - 宋庆龄领导的"保卫中国大同盟"等组织为自然科学院提供资金和设备 [3] - 边区政府与美国开展了气象、通讯、航空等技术合作 [3] 延安科技事业的历史启示 - 自然科学院的建设发展标志着党在延安时期已开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实践 [3] - 党领导军民克服封锁和困难创办科技事业,对今天有重要启示 [3]
港股收评:恒指收涨1.09% 加密货币概念连日上涨
快讯· 2025-07-08 08:14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收涨1 09% 恒生科技指数收涨1 84% 国企指数收涨1 16% [1] - 加密货币概念股持续上涨 国泰君安国际(01788 HK)涨幅超28% [1] - 光伏概念股走强 协鑫科技(03800 HK)涨幅超10% [1] - 互联网医疗概念股午盘异动 京东健康(06618 HK)领涨 [1] 行业板块动向 - 新消费 教育 中资券商 苹果概念股集体收涨 [1] - 港口运输 物流 环保 电力概念股逆势收跌 [1] 个股异动 - 金涌投资(01328 HK)单日涨幅达533% 市值突破30亿港元 [1]
猿渡静子推出首部中文作品《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奉劝妈妈们要情绪稳定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01 04:21
新书发布 - 猿渡静子推出首部中文写作作品《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副标题为"《窗边的小豆豆》背后的故事" [1] - 该书通过20个篇章描绘小豆豆从边缘化到"好孩子"的成长轨迹,作者以研究者和讲述者身份重走巴学园之路并查阅大量资料 [3] - 作者表示创作过程历时三四年,期间不断考证和查资料 [3] 作者背景 - 猿渡静子是知名出版人及《窗边的小豆豆》中文版重要推手,在北京生活数十年 [5] - 作者高中开始学习中文,1994年来北京后逐步开始中文写作 [5] 创作理念 - 作者与《窗边的小豆豆》相伴20年,通过新书分享对小豆豆、教育及培养"好孩子"的思考 [7] - 书中融入巴学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同伴关系等多层面教育元素,展现教育多样性和复杂性 [8] - 作者提倡教育中要"放手让孩子去做,给予舞台和肯定" [8] 行业评价 - 曹文轩评价该书为"奇书、趣书、理书",认为其考证话题奇特、趣味十足且阐释现代教育理念 [8] - 该书被认为不仅是一部中文原创作品,更是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书籍,阐释了巴学园教育理念与现代文明的关系 [8]
烟大成立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打造教育、科技、人才创新联合体
齐鲁晚报网· 2025-06-16 09:22
研究院揭牌与政府支持 - 烟台大学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于6月13日正式揭牌 由烟台大学校长郝曙光、市教育局局长郝慎强、市科技局副局长王晓智、市工信局副局长刘忠彦共同参与揭牌仪式[1] - 市教育局承诺持续发挥协调服务作用 支持烟台大学高质量发展 并协同科技局、工信局等部门为研究院建设提供保障服务[5] - 市科技局和工信局负责人现场作专题报告 解读烟台市科技创新政策与重点产业情况 为研究院对接地方需求提供政策指引[5] 研究院定位与发展目标 - 研究院以"学科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为核心 致力于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创新联合体[5] - 目标是为烟台市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打造山东省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标杆[5] - 研究院将加强与中国知名高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合作交流 并主动对接烟台市重点产业进行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3] 科研团队与领域覆盖 - 已有6支科研团队入驻研究院 包括生命与健康大数据团队、生物发酵与食品开发团队、空天海信息智能处理与应用创新团队、智能运载与高端装备创新研究团队、新能源技术研究及绿色环保制造团队、材料表面工程及特种功能材料研发团队[5] - 研究院重点服务烟台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和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建设[3]
从AI“参加”高考想到:课堂会变成被算法操控的流水线吗?
36氪· 2025-06-16 08:51
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 - AI在高考中表现优异 高考数学题正确率非常高 作文写作标准无可挑剔 [1] - AI已渗透教育全环节 包括批改作业 整理错题 智能出题 个性化辅导 VR沉浸式课堂 [2] - 2023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2628亿元 人工智能贡献率约7% 预计2027年将达16% [4] AI教育的技术赋能 - 智能批阅机使教师批改效率提升300% 从40分钟缩短至十几分钟 并自动生成数据报告 [2] - AI实现个性化教学 通过分析错题数据 帮助教师从"一刀切"转向"因材施教" [2] - AI打破教育资源地域限制 只要有网络和智能设备 即可获取优质教育资源 [4] AI教育的潜在问题 - 过度依赖AI可能导致课堂固化 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 智能文本无法替代有温度的互动 [5] - AI简化学习过程 缺失师生互动中的思维碰撞和情感交流 [6] - 技术鸿沟可能加剧教育不平等 部分偏远地区缺乏基本网络和AI设备 [4] 行业发展趋势 - 教育部将AI视为教育改革重大机遇 类比历次科技革命对教育的影响 [2] - 上海正在推进AI校园建设 从小学到大学全面应用AI技术 [2] - 未来AI教育需平衡标准化与个性化 保留学习过程中的"非标准"成长痕迹 [7]
广东省常务副省长张虎:支持深圳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立一批高水平高校
快讯· 2025-06-12 02:28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支持政策 - 广东省将全力以赴支持深圳改革探索 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 [1] - 支持深圳统筹推进教育 科技 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 [1] -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1] - 支持深圳建立一批高水平高校 [1] -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 [1] - 创新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模式 [1]
加快形成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高效运行机制
人民日报· 2025-06-04 21:48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三者形成"教育奠基-科技转化-人才驱动"的共生逻辑 [1][3] - 教育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储备和知识基础,科技发展为教育创新注入活力,人才是协同作用的核心载体 [3] - 全球科技创新密集活跃期使三者耦合效应显著增强,需统筹推进形成"三位一体"协同机制 [3] 历史规律与内在逻辑 - 教育发达-科技进步-经济振兴是相辅相成的统一过程,其基础在于教育 [2] - 大国崛起往往与教育兴盛、科技发展、人才涌现直接相关 [2] - 知识生产、应用与再生产的循环体系构成三者关系的实质 [2] 当前实践与存在问题 - 北京通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试点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打通产学研用最后一公里 [4] - 长沙构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政策体系,建立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4] - 管理体制分割导致协同不足,优质教育资源区域分布不均制约整体效能 [4] 体制机制改革方向 - 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构建跨部门统筹机制,推动教育链与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5] - 基础教育需前移创新素养培育,高等教育要强化基础学科与前沿领域布局 [6] - 科研管理需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支配权,提升创新活力 [6] - 人才评价体系需分类实施,基础研究突出原创导向,应用技术注重成果转化指标 [7] 重点领域布局 - 优化国家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和科技领军企业的职能定位,形成高效协同创新体系 [6] - 强化基础研究、交叉前沿领域及重点领域的前瞻性布局 [6] - 将科技成果转化和产教融合成效纳入高校考核,破除唯论文倾向 [6]
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效
经济日报· 2025-05-22 22:08
行业人才需求与挑战 - 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工程等技术迭代周期缩短至12-18个月,对人才能力要求显著提升 [1] - 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领域人才缺口达1900万人,传统产业人才过剩率超35% [1] - 生成式人工智能和"黑灯工厂"模式加速替代低技能岗位,数据科学家等新型岗位需求激增 [1] 国际竞争与人才流动 - 发达国家加大STEM人才培养力度,限制敏感学科领域对华交流 [2] - 全球科技人才流动呈现"马太效应",顶尖人才向创新生态完善区域集聚度提升27% [2] - 汽车制造行业反映高校教学内容滞后,部分装备知识已淘汰10年 [2] 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 - 动态调整高校学科专业设置,支持建设未来技术学院和交叉学科中心 [3] - 深化工科硕博培养改革,推进"天才少年"书院制试点和"大师带徒"定制培养机制 [3] - 推广清华"姚班"模式,建立青年人才与国家重大项目结合开发体系 [3] 产教融合机制创新 - 搭建政府-企业-院校协作平台,实现培养方案、教材编写、实训基地深度整合 [4] - 建立校企"旋转门"机制,吸引产业人才任教,改革科研院所人事制度 [4] - 构建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衔接的资历框架,发挥头部企业和创投机构作用 [4] 政策协同与资源配置 - 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对接机制,创新资源配置方式 [5] - 推动教育政策、科技政策、人才政策整体协同,形成精准政策体系 [5] - 统筹战略规划,实现资源通盘部署和一体化配置 [5]
理想之光永恒
人民日报· 2025-05-22 22:02
教育行业发展 - 新千年伊始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 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 其子女教育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2] - 流动儿童群体规模庞大 但缺乏稳定的教育资源和城市接纳 存在明显的教育机会不平等现象 [2] - 民办教育机构尝试通过特殊项目选拔天赋异禀的流动儿童 提供因材施教的环境以改变其命运轨迹 [1][3] 教育实践案例 - 北京市凌云实验学校作为虚构案例 展示了在极端简陋的硬件条件下(漏雨校舍/纸板窗/自制旗台)仍能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创造教育奇迹 [1] - 教育模式强调人格培养与心灵沟通 通过集体生活调和心性 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1][3] - 成功案例显示 流动儿童在获得稳定教育支持后 能够突破原生家庭限制 实现阶层跨越 [3] 社会影响 - 文学作品中流动儿童形象(如《余宝的世界》《上铺的兄弟》)引发社会共情 有读者因情节产生强烈情感共鸣并主动传播 [2][3] - 教育工作者通过特殊项目改变学生命运 体现了教育在精神层面的成功 这种模式具有社会示范效应 [3] - 社会对流动儿童问题的持续关注 反映出对教育公平和下一代成长的普遍期待 [2][3]
集体下跌
第一财经· 2025-05-19 04:06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早间窄幅震荡 沪指报3364 44点跌0 09% 深成指报10142 78点跌0 36% 创业板指报2028 66点跌0 53% [3] - 全市场近3000只个股上涨 [5] - PEEK材料 机器人 生物医药 消费电子板块跌幅居前 港口航运 房地产板块走强 旅游及酒店 可控核聚变 教育 化纤板块涨幅居前 并购重组概念活跃 ST板块延续涨势 [7] 政策动态 - 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 简化审核程序 创新交易工具 提升监管包容度 [7] - 并购重组政策放松有望增加项目数量 配套融资业务增长 券商作为财务顾问将受益 同时利好一级市场私募基金退出及券商直投业务 [7] 机构观点 - 华泰证券认为A股处于库存周期弱企稳阶段 政策支撑风险偏好 建议维持红利+内需+科技的哑铃型配置 [9] - 中泰证券指出银行股红利属性凸显 高股息性价比提升 建议关注大行 招行和优质城农商行 [10] - 国泰海通证券看好A/H指数缓步推高 认为无风险利率下降 资本市场改革提速 贴现率下降是股市上升动力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