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研共创

搜索文档
背靠医院的护肤国货,如何“叫好又叫座”
环球网· 2025-04-27 03:42
行业趋势 - 中国护肤品市场正经历变革,2024年超八成消费者经常购买国产护肤品,与国际大牌偏好形成对比[1] - 皮肤健康研究揭示皮肤屏障护理对认知功能衰退、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全身健康的保护作用[1][2] - 皮肤健康研究领域三项诺贝尔奖成果(Toll样受体、昼夜节律、辣椒素受体)凸显皮肤在感知环境和调控免疫中的核心作用[2] 产品创新 - 玉泽皮肤屏障修护身体乳被誉为中国第一个医学护肤品,多次位列平台回购率第一[1] - 产品采用植物仿生脂质(PBS)技术模拟人体皮肤脂质结构,含亚油酸-神经酰胺成分,经1386例临床验证[3] - 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并开创从临床洞察到产品转化的全链路模式[4] 合作模式 - 瑞金医院与上海家化22年医研共创,形成临床洞察-基础研究-科研突破-产品转化-回归临床闭环[5] - 合作始于2003年针对皮肤屏障受损患者痛点,联合开发修复剂解决银屑病、特应性皮炎等复发难题[3] - 模式持续迭代,当前聚焦炎症性皮肤病始动环节,覆盖全年龄段皮肤屏障受损问题(中国超60%人群存在该问题)[5] 科研转化 - 瑞金医院2022年在《eLife》发表综述首次提出皮肤健康是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三位一体稳态的观点[2] - 研究发现孕妇分娩前两个月做好屏障护理可降低新生儿特应性皮炎发生率[2] - 科研成果为玉泽产品注入科研内核,科研基因成为市场竞争硬核标签[2]
雅诗兰黛们要抢爱美客的生意
新浪财经· 2025-03-27 13:43
文章核心观点 国际大牌护肤品销售不佳,雅诗兰黛和欧莱雅等美妆集团转向医美领域;医美上游厂家竞争激烈,爱美客等面临增长瓶颈;国际美妆集团与专业医美厂商存在竞争,未来格局取决于技术成果[1][9][11] 分组1:国际美妆集团业务困境与转型 - 国际大牌护肤品难卖,雅诗兰黛和欧莱雅需转向医美领域[1] - 雅诗兰黛2024年下半年亏损超7亿美元,裁员7000人,护肤品类销售额Q3下滑8%、Q4下滑12%,雅诗兰黛和海蓝之谜销售额合计减少3亿美元[4] - 德国拜尔斯道夫旗下“莱珀妮”2023年销售额下滑15%、2024年下滑6%,中国高端护肤品市场显著下滑[4] 分组2:国际美妆集团医美布局 - 雅诗兰黛与嘉会医疗共建联合临床研究中心,旗下品牌推出二类医疗器械试水医美专业线,产品向“妆械结合”靠拢,研发采用“医研共创”模式,瞄准“术后场景”[1][5] - 韩妆爱茉莉太平洋推出高端品牌“AP嫒彬”,主打医美术后专业皮肤护理M.D系列[5] - 欧莱雅旗下修丽可推出三类医疗器械“铂研”胶原针,2020年受医美渠道推崇,构建“整全护肤”概念;2024年投资“颜术医美”,其股东之一是高德美[6][7] 分组3:医美上游厂家困境与应对 - 医美上游厂家竞争激烈,爱美客2024年业绩增速放缓,营收30.26亿元、同比增长5.45%,归母净利润19.58亿元、同比增长5.47%[1][9] - 爱美客99%营收来自医疗器械,“嗨体”和“濡白天使”占总营收超98%,但面临华熙生物、华东医药等竞品竞争[10] - 2025年爱美客近14亿元收购韩国REGEN 85%股权,押注“童颜针”巩固技术壁垒[11] 分组4:行业竞争格局 - 专业医美C端功效型和修复类产品市场被美妆集团收割,爱美客等只能向上发展;雅诗兰黛若深入轻医美与爱美客争B端客户,还有很多工作要做[2][3] - 国际美妆集团与专业医美厂商竞争是“品牌力+临床背书”与“技术壁垒+渠道控制”的较量,短期雅诗兰黛和欧莱雅难让爱美客产生危机,长期专业玩家需靠技术成果决定生态位[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