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污降碳

搜索文档
北京前7个月优良天数168天,同比增加18天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13 07:07
空气质量改善成效 - 1至7月PM2.5平均浓度26.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 优良天数168天同比增加18天 [1] - 道路尘负荷同比下降22.4% 累计17个工程项目采用基坑气膜密闭技术 [3] - 新增绿色企业669家 绿色企业比率升至28.5% 其中10家获评深绿企业标杆 [2] 新能源汽车推广措施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13.5万辆 通过以旧换新和报废更新政策激励 [1] - 五环路内实施新能源物流车优先通行政策 通行证办理效率大幅提升 [1] - 非道路移动机械新能源化率升至39.5% 开展电动挖掘机试点应用 [1] 工业减排治理进展 - 528家锅炉单位完成环保绩效评级 8家评为A级推动氮氧化物减排 [2] - 实施16项VOCs专项治理措施 推广温拌沥青减少排放 [2] - 600余家餐饮企业完成治理提升 运用在线监控实施综合整治 [3] 政策标准与技术推广 - 明确2025年10月起作业机械需符合国三及以上排放标准 推荐新能源机械 [1] - 发布沥青搅拌站绿色生产标准 推动老旧机械淘汰更新 [1] - 鼓励夜间错峰加油减少VOCs挥发 多区扩大温拌沥青应用面积 [2]
在台州看见新时代美丽山海
中国环境报· 2025-08-13 01:43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 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84 全省排名第三 AQI优良率为94.0% 全省排名第四 PM2.5平均浓度为24.1微克/立方米 [3] - 国控及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3.8% 超出年度目标3.2个百分点 省控交接断面达标率100% [4] - 记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3种(含一级保护植物中华水韭、南方红豆杉)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08种(含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穿山甲等19种) [6] 污染治理创新模式 - 首创"海洋云仓"智慧治污模式 结合数字化平台"渔省心"实时监控污染物处理流程 [10] - 实施"蓝色循环"模式建立海上收集—再生利用—碳汇交易产业链 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及浙江省改革突破奖铜奖 [10][11] - 推行排污许可证"一证式管理"改革 采用"物联网+区块链"解决小微企业危废及医疗废物处置难题 [4] 减污降碳协同成效 - 医化园区实施20个绿色低碳技术改造项目及14个环境治理协同项目 实现降碳约1.25万吨 [12] - 发布全国首部海洋蓝碳标准《滨海地区碳收支核算规范》 配套数字化核算系统 将40%以上碳汇收入反哺生态保护 [10] - 入选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国家试点城市 率先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 [4] 生态价值转化成果 - 建成和美乡村示范村(未来乡村)25个 省级城乡风貌样板区21个 新时代富春山居图样板区8个 [17] - 天台县塔后村通过水生态治理发展荷塘产业链 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及浙江省美丽乡村精品村称号 [16] - 仙居县林坑村依托5A级景区资源形成民宿观光康养一体化格局 获浙江省自然保护地融合发展村等荣誉 [17]
点绿成“金”
金融时报· 2025-08-08 07:55
政策试点与绿色金融发展 - 白银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入选第一批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名单 [1] - 白银市被纳入甘肃省绿色金融创新试点名单 [1] - 全市绿色贷款余额130.21亿元 较年初增加10.33亿元 同比增长15% [1] 金融机构协同与企业融资对接 - 中国人民银行白银市分行联合多部门制定《白银市绿色金融支持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方案》 [2] - 按季开展绿色项目融资对接工作 强化长效对接机制 [2] - 推动三家银行向华实生物投放绿色贷款1.5亿元用于绿色新型除草剂研发与生产 [3] - 推动两家银行以5%和6.5%利率向阿尔法植物保护公司发放1900万元绿色贷款用于废水无磷化处理设备更新 [3] - 推动三家银行以不高于3.5%利率向丰宝农化科技公司投放1350万元贷款用于土壤调理修复剂项目 [3] 重点项目融资与绿色技术升级 - 推动银石中科纳米氧化锌项目纳入甘肃省绿色项目库清单 [4] - 建设银行与银石中科达成1.15亿元绿色融资意向 已投放7720万元贷款 利率3.6% 期限10年 [4] - 工商银行白银分行为白银有色集团、靖煤集团技术改造项目发放贷款10.2亿元 [4] - 甘肃银行向宏源开发有限公司投放5.86亿元贷款用于水质净化及污水处理 [7] - 农业银行完成118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全额授信审批 投放贷款2743.45万元 [7] - 中国银行投放3.6亿元中长期固定资产贷款支持"光伏+废石场"项目 利率3.2% 期限20年 [7] - 农发行投放6022万元贷款支持4.5万千瓦牧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 [7] - 金融机构为新能源企业批复项目贷款36.79亿元 [7] - 累计发放碳减排支持工具贷款3笔1.91亿元支持风电和牧光互补项目 [7] 金融产品创新与服务模式 - 农发行推出"水资源特许经营+"模式 发放4600万元贷款支持灌区改造 [8] - 兰州银行推出"碳排放权配额质押贷款"产品 筛选2户符合条件企业 [8] - 靖远农商银行通过担保公司向汇勤生物科技投放790万元绿色贷款 给予180基点利率优惠 支持修复治理沙化土地1.3万亩 [8] - 农发行景泰县支行推出"可再生能源补贴确权贷" 授信8000万元 已发放2300万元 [8] - 会宁农商银行投放2000万元绿色信贷支持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 [8] 转型金融与产业升级 - 联合多部门制定《白银市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协同机制方案》 [11] - 制定《铜行业转型实施指南》明确转型项目认定标准 [11][12] - 靖远农商银行为五环运输公司发放620万元绿色信用贷款 累计下调利率160基点 节省融资成本10万元 [12] - 转型金融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支持民营企业"自发自用 余电上网"模式 [12] - 兰州银行累计发放2.57亿元贷款支持靖远高能环境公司危废处理项目 实现CO2年排放量减少12万吨 年处理危废30万吨 [13]
“吃”的是垃圾,产出的是绿电 | 技术创新看长沙
长沙晚报· 2025-08-07 23:32
垃圾焚烧发电技术 - 公司创新研制"顺推干燥+逆推燃烧燃烬"分段驱动垃圾焚烧炉排炉,集成烟气再循环烘干式工艺等多项技术,焚烧热灼减率达1.26%,远优于国家标准5% [2] - 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均处理生活垃圾1500吨,焚烧发电量超60万度,年处置垃圾近百万吨,发电量超3亿度,实现碳减排30万吨 [2][3] - 相比传统填埋方式,垃圾焚烧发电减少土地占用,避免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同时提供电力缓解用电紧张 [2][3] 研发实力与专利技术 - 研发中心汇集200余名中、美、加等国专家,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在烟气治理、土壤修复、固废资源化等领域获专利授权300余件 [4] - 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场地污染治理"专项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1项 [4] - "水土环境跨介质调控关键技术"国际领先,为南水北调工程和雄安新区生态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4] 技术应用与项目布局 - 研发成果应用于国际石油湖污染治理、国家重点生态治理、"无废城市"建设等重大标志项目,辐射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 [4] - 公司在湖南和江西等多地布局垃圾发电项目,技术输出覆盖固废处理、清洁能源等领域 [3][5] - 入选长沙市领军企业研发中心名单,聚焦固废智慧收转运、半导体超纯水技术、清洁能源等关键领域攻关 [5] 环保技术突破 - 垃圾焚烧工艺实现渗滤液循环利用、残渣变建材、烟气达欧盟排放标准、飞灰无害化填埋的全流程处理 [2] - 实验室具备检测砷、汞、铅、铬等污染因子的能力,技术团队被称为"重金属捕手" [4] - 研发中心定位"生态环境+先进能源"双轮驱动,打造减污降碳领域全球化创新平台 [4][5]
江南水务:积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证券日报· 2025-07-31 13:09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 公司积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2] - 公司深化智慧水务2.0管理系统建设 构建全方位的智慧水务管理系统[2] - 在污水处理业务中采用智慧排水系统 通过传感器技术、网络和移动应用与水务信息系统结合实现数据化监控和智慧化管理[2] 绿色低碳发展 - 公司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着力打造零碳水厂等示范项目[2] - 加快企业生产运营标准体系建设 推进标杆水厂建设[2] - 支持厂站向绿色低碳转型[2]
减污降碳协同绿色发展 AI大数据赋能我国工业水处理
央广网· 2025-07-31 08:47
行业转型趋势 - 污水处理行业正从单一污染治理向减污降碳协同绿色发展转变 [1] - 政策推动行业绿色转型 技术创新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5] - 过去为追求高出水标准导致能耗与碳排放增加 执行一级A标准的污水处理厂单位电耗强度比一级B标准高1.5倍 间接碳排放占比超过50% [5] 技术创新与应用 - 采用优化生物处理工艺 设备节能改造和光伏发电耦合实现场内能源自给 [6] - 大数据和AI技术在工业水处理领域取得显著应用成果 [1][6] - 通过源头控制 分质处理 分质回用和资源循环确保出水水质达标 [2] 标杆项目分析 - 鄂尔多斯蒙苏经开区水资源再生厂是全国最大光伏废水零排项目 日处理能力10万吨 回用率达95% [2] - 项目采用"敞开空间+光伏电站"池体组合设计 年提供约600万度绿色清洁电能 相当于年节约标准煤1968吨 减排二氧化碳5983吨 [2][3] - 浓盐水通过蒸发结晶工艺产出氯化钠 硫酸钠等工业盐进行二次销售 [2] 项目扩展与效益 - 鄂尔多斯高新区新建水处理厂服务光伏 云计算产业 处理规模达7.2万立方米/天 其中工业废水处理规模3.7万立方米/天 净水处理规模3.6万立方米/天 [3] - 高新水厂投运后可使零碳产业园工业用水再生重复利用率达94%以上 实现近零排放和场区水资源自平衡 [3] - 项目作为新能源产业升级重点配套保障工程 预计今年9月30日投运 [3]
工厂烟囱装上“超级净化器”
科技日报· 2025-07-16 01:20
核心观点 - 浙江大学等多家单位联合研发的"智能化烟气碳污协同减排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入选2024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 [1][2] - 该技术通过AI赋能实现碳污协同治理,在提升处理效率的同时显著降低能耗,达到高效减排 [1][3] - 技术已在多个行业推广应用,取得良好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11] 技术原理 - 研发多参量联控的源头碳污减排智能调控技术,建立锅炉风-燃比等关键参数优化梯度的动态辨识方法 [7] - 开发知识与数据协同驱动的烟气治理过程精准建模及智能调控技术,建立智能调控大模型 [10] - 首创"源头-末端全流程智能化碳污协同减排系统",解决多行业燃用复杂燃料、多变工况下烟气多污染物高效精准治理协同降碳难题 [11] 技术优势 - 能实时监测燃料变化并自动调整最优风量和燃料比例,适应不同燃料混合和负荷波动 [8] - 智能调控大模型可提前至少90秒精准预测污染物浓度变化,为调控留出充足时间 [10] - 实现对氮氧化物、粉尘、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精准控制,确保超低排放要求 [10] - 显著降低污染治理过程的能源消耗,提升经济效益 [10] 行业应用 - 电力、热力、钢铁等重点耗煤行业排放全国30%以上大气污染物和60%以上二氧化碳 [3] - 我国燃煤电厂排放限值显著严于美国和欧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限值分别不超过35、50、10毫克/立方米 [3] - 碳排放双控约束下燃料复杂多变,负荷波动频繁,传统治理系统难以适应 [4] - 该技术解决了燃料/负荷波动带来的污染物排放浓度波动大、瞬时超标及能耗物耗高等问题 [4][5]
济南起步区目前已建在建绿色建筑约1400万平方米
齐鲁晚报网· 2025-07-12 02:10
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成效 - 济南起步区入选国家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 经过一年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1] - 建材行业企业组团清洁生产审核实现年氮氧化物减排15.8% 温室气体减排18.6% [3] - 济南达利食品35蒸吨燃气锅炉实现绿色蒸汽全替代 济南光大能源开展垃圾焚烧炉减污降碳深度治理试点 济南比亚迪全链条深度减排达环保绩效A级标准 [3] 能源体系低碳转型 - 全区光伏装机容量37.1MW 年减排温室气体3.5万吨 [5] - 投入40辆氢能重卡和16辆氢能环卫车 年减排温室气体2600吨 [5] - 浅层地热能冷热联供项目年减排温室气体3800吨 建成国内首座全要素绿色低碳车网互动充换电示范站 [5] 绿色建筑发展 - 新建建筑要求达到绿建二星以上标准 已建在建绿色建筑1400万平方米 其中高星级占比78%(1090万平方米) [5] - 超低能耗建筑22万平方米 国际标准地招商产业园零碳智慧运营中心获全球奖项 年发电量95万度 [5] 绿色低碳产业布局 - 爱旭10GW高效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线投产 山东能源建成全省首条百兆瓦钙钛矿光伏电池中试线 [7] - 济南绿动氢能公司"氢腾"燃料电池应用于南极秦岭站 推动氢能技术国际化 [7]
济南起步区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工作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11 09:56
降碳减污举措 - 组织20余家建材行业企业组团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实现年氮氧化物减排15.8%、温室气体减排18.6% [1] - 济南达利食品35蒸吨燃气锅炉实现绿色蒸汽全替代,济南光大能源开展垃圾焚烧炉减污降碳深度治理试点,济南比亚迪全链条深度减排达到环保绩效A级企业标准 [1] - 全区叉车电气化比率达到60%以上,淘汰77辆国三以下排放标准非运营车辆 [1] 能源转型进展 - 全区光伏装机容量达到37.1MW,每年可减排温室气体3.5万吨 [2] - 投入40辆氢能重卡和16辆氢能环卫车,每年可减排温室气体2600吨 [2] - 起步区创新中心、山大二院北院区实现浅层地热能冷热联供,每年可减排温室气体3800吨 [2] - 建成国内首座全要素绿色低碳车网互动充换电示范站,实现全绿电、零碳排 [2] 绿色建筑发展 - 新建建筑要求达到绿建二星以上标准,已建在建绿色建筑约1400万平方米,其中高星级绿色建筑占比78%(1090万平方米),超低能耗建筑约22万平方米 [2] - 国际标准地招商产业园零碳智慧运营中心获"全球人居环境规划设计奖",建成运营后年可发电95万度 [2] 绿色低碳产业 - 济南比亚迪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进入千家万户 [3] - 爱旭10GW高效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线建成投产,山东能源全省首条百兆瓦钙钛矿光伏电池中试生产线建成投产 [3] - 济南绿动氢能公司生产的"氢腾"燃料电池点亮南极秦岭站 [3]
杭州深入践行绿色低碳理念 奋力打造美丽中国建设样本
杭州日报· 2025-06-24 02:26
杭州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 连续9年获美丽浙江考核优秀 连续18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10] - 2022年9月被列为全国首个现代化国际大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 [10] - 2023年7月国家低碳城市试点评估获评优良且排名靠前 [10] - 2024年10月成为全国首个C40中国零排放施工机械试点城市 [11] 碳达峰碳中和行动 - 出台《杭州市现代化国际大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实施方案》 形成15项量化指标和79项任务 [12] - 实施7项碳达峰重点工程 相关做法在全国现场会作典型交流 [13] - 实施7大类91个双碳重大项目 总投资1200多亿元 [13] - 2024年新增光伏并网137.34万千瓦 新增新型储能53.87万千瓦 [13] - 2024年单位GDP能耗水平全省第一 全国领先 [13] 绿色交通建设 - 主城区公交车100%新能源化 出租车新能源化比例达89% [14]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102.5万辆 全国第五 [14] - 绿色出行分担率达74.5% [14] - 2025年出台新能源工程渣土车补贴政策 单车最高补贴21.2万元 [14] - 已投用新能源渣土车110辆 建成首座新能源渣土车换电站 [14] 能源领域发展 - 2024年全市光伏发电量33.8亿千瓦时 较试点前增长53.5% [15] - 形成青山湖科技城综合能源中心 医药港综合能源站等典型案例 [16] - 首座氢能利用站正式启用 [16] 绿色建筑推进 - 2024年实施绿色建筑面积4041万平方米 高星级占比81.7% [16] - 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数全省首位 [16] - 创建绿色建筑示范项目51个 [16] 低碳治理创新 - 《杭州四季青街道低碳楼宇经济》入选C40绿色繁荣社区全球案例库 [17] - 建成全国领先碳监测网络 含6个高精度温室气体站点和24个中精度站点 [17] - 完成全省首个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融合清单 [17] 产业绿色转型 - 创建国家级绿色低碳工厂11家 省级绿色低碳工业园区2个 [18] - 减污降碳标杆项目41个 [18] - 新奥能源-贝达药业有机废气协同治理模式被推广 预计年减排CO₂约6600吨 [18] 数字技术应用 - 创新打造余杭碳眼减污降碳协同管理平台 [20] - 实现30分钟自动生成环评报告 15分钟完成审核 [20] - 推动29项双碳科技成果转化 4项入围国家绿色低碳技术示范工程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