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转移
icon
搜索文档
看见·活力河南丨从坐面包车到乘货轮——窗帘出海闯出新天地
河南日报· 2025-08-27 23:39
产业转型背景 - 宝丰县赵庄镇白店村窗帘产业从面包车销售模式转向海外市场 首次实现2000余套窗帘出口西非[1] - 该地区拥有1万多辆面包车的商品销售大军 但家庭作坊式生产导致产业短板 低端市场竞争加剧[2] - 当地窗帘企业曾使用300多辆面包车进行销售 但近年受消费升级冲击需转型升级[1][2] 转型驱动因素 - 通过与浙江绍兴摩格纺织品有限公司合资引入自动化设备 包括裁布机/电动缝纫机/熨烫定型机等[3] - 产业转移带来成本优势 综合成本较沿海地区降低50% 政府支持促成投资合作[3] - 合资企业带来设备技术/销售网络/经营理念等多维度资源输入[4] 市场拓展成果 - 汇源窗帘厂销售持续增长 产品覆盖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市场 订单量显著提升[5] - 在宝丰县窗帘加工产业园建设新工厂 目前正处于设备安装调试阶段[6] - 产业园推动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形成豫浙两地企业协同发展格局[7]
贺州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广西日报· 2025-08-27 02:04
交通扩能 - 构建水陆空并进、多式联运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快补齐铁、公、机、水短板,实施一批重大互联互通项目 [1] - 开工建设连贺等6条高速公路,“十四五”期间实现5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1] - 目前有3条高速公路直连大湾区,每天往返大湾区的高铁动车超100趟次,是全区第4个高铁直达香港的设区市,实现高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经济圈 [1] 产业振兴 - 积极开展精准招商,推动重点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培育高端碳酸钙新材料等7条循环产业链 [1] - 承接大湾区黄金珠宝、电子信息等产业组团落户,打造大湾区产业转移承接地、协同发展新高地 [1] - 2021年至今年上半年,全市新签约项目864个,计划投资总额近2780亿元,其中大湾区项目数量占比52.43%、计划投资总额占比48.76% [1] 创新驱动 - 与大湾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打造创新平台、培优创新主体,推动大湾区科研成果在贺州转化应用 [2] - 新增认定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5家、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平台27家,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较“十三五”期末增长66.7% [2] - 17项科技成果获广西科学技术奖,累计登记科技成果877项 [2] 环境优化 - 以大湾区一流标准为标杆,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实施并联审批、容缺受理、一窗通办等创新举措 [2] - 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上可办率达99.58% [2] 绿色发展 -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加强生态保护 [2] 人文交流 - 推动两地人员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互鉴,在全区率先开展粤桂跨区域协同立法 [2] - 携手肇庆共建“粤桂一家亲·肇贺好邻里”省际睦邻廊道 [2] - 来自大湾区的游客占区外游客比重常年保持七成左右,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康养旅游首选地 [2] 经济表现 - 2021—2024年GDP年均增长6.2%,今年上半年增长7.2%,增速排全区第2 [2]
濉溪5宗地块成交!河西新区崛起,产城融合加速!
搜狐财经· 2025-08-26 15:51
土地成交概况 - 濉溪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5年8月22日成交5宗国有土地使用权 总成交面积超22公顷 涵盖住宅和工业用地类型 [1] - 总成交金额中住宅用地部分超1.7亿元 由淮北市乡村振兴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竞得河西新区两宗住宅用地 [2] - 工业用地分别由淮北中裕智慧能源竞得百善镇地块 宝路钢结构竞得经开区10公顷地块 [4] 土地供应结构 - 2025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总量5800亩 其中商住用地2000亩 工业用地3200亩 [2] - 住宅用地聚焦河西新区核心板块 工业用地向经开区及韩村煤化工基地集中 符合集约集聚原则 [2][4][5] - 工业用地严格匹配"三基两大一新"产业布局 包括氢基能源和铝基新材料产业链 [4][5] 产业发展规划 - 濉溪定位为国家重要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和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 [5] - 韩村煤化工基地2025年已供应超2000亩工业用地 引入煤-焦-化-电一体化项目 [5] - 经开区推动"标准地"出让 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逐年下降 [5] 城市配套建设 - 规划到2035年提升城镇化率 通过"15分钟生活圈"补齐公共服务短板 [7] - 2025年启动县体育馆改造 口子博物馆扩建 乾隆湖片区新增3处商业用地打造文旅商综合体 [7] - 淮宿蚌城际铁路濉溪西站年内动工 将串联长三角城市群 [7] 区域协同发展 - 濉溪作为大运河文化带重要节点 规划"一带一镇多点"保护体系 [8] - 临涣古镇保护提升工程启动 结合凤栖湖湿地构建城水共生风貌 [8] - 徐淮宿一体化推进强化濉溪在淮河生态经济区的枢纽地位 [8]
美盈森(002303) - 2025年8月2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8-25 15:42
海外业务发展 - 海外收入占比约30% [3] - 海外业务是公司重要增长点,致力于加快拓展和业绩较快增长 [3] - 海外业务增长较快,主要因产业转移及海外竞争格局等因素 [2] - 海外业务主要以消费电子、家具家居、家用电器等为主 [3] - 海外业务毛利率较为稳定,国内出口业务毛利率下降因高附加值订单减少及部分订单价格调整 [3] - 海外市场包装价格水平整体较高,预计短期保持相对稳定,长期可能下降 [6] 产能与投资 - 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和墨西哥四个国家拥有五个工厂,大部分还有一定产能空间 [3] - 墨西哥新工厂计划2025年内投产 [3] - 根据下游市场需求和增量订单区域针对性安排产能扩张,并根据客户需求逐步投资 [3] - 海外投资较为谨慎,主要采取租赁厂房、调配现有空余设备等产能扩建模式,资本开支不会太大 [6] - 海外建厂主要跟随客户,有明确就近客户需求才会投资,不贸然投资 [8] 竞争优势与壁垒 - 在产品品质、服务、研发设计及客户资源等方面具备较强竞争优势 [3] - 因在中国、越南、泰国、墨西哥等多地布局,具备集团化服务能力,更好满足客户全球供应链需求 [4] - 多区域布局的包装企业在配套上具有较为明显优势 [4] - 包装行业壁垒整体较小,但行业领先企业在研发设计、产品品质、客户资源及客户服务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优势 [5] - 大型高端包装工厂资本开支较大,对中小企业是挑战,在海外没有较强客户基础投资会面临较大市场压力 [5] 经营策略与财务 - 国内业务是持续健康发展基础,目标是保持稳健发展 [2] - 相对于规模,公司更看重经营质量和盈利 [8] - 公司近年来经营比较稳健,现金流不错,每年都有较好经营性现金流入,为持续分红奠定良好基础 [8] - 未来会继续重视分红,但分红金额和比例需根据经营情况、资金情况和资本性开支等综合确定 [8] - 海外业务正处在快速发展的上升期,工作重心在业务开拓和海外工厂发展,目前不具备大幅降本空间 [7][8]
投降美国恶果来了!日本关键数据全面披露,损失高达3.5万亿日元
搜狐财经· 2025-08-22 05:58
贸易协议条款影响 - 美国对日本汽车关税从历史2.5%大幅提升至15% [1] - 日本需向美国强制投资5500亿美元并将90%投资利润归还美国 [1] - 42家日本主要企业2025财年预计因关税损失3.5万亿日元(约238亿美元) [3] 行业冲击分析 - 汽车 电机 机械等核心工业成为关税政策主要受影响行业 [3] - 日企在美贸易顺差受政策控制 利润空间被压缩至可能亏损 [3] - 日本产品在美竞争力因长期关税政策持续下降 [5] 产业转移趋势 - 美国重振制造业战略迫使日企考虑将产业链转移至美国 [5] - 5500亿美元投资要求加速日本产业外移进程 [5] - 高附加值工业产业转移将动摇日本经济基石 [7] 宏观经济影响 - 日经指数重要企业面临巨大经济压力 [3] - 中小企业营商环境恶化程度超过大型企业 [3] - 产业转移可能导致日本经济急剧下滑 [7]
服装电商为何在内陆异军突起
经济日报· 2025-08-22 02:04
产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服装电商交易额达513亿元 总销量6.2亿件 同比增长25% [1] - 2021年交易额70亿元 三年间增长超7倍 2025年目标700亿元 [10] - 纺织服装类经营主体达7000家 电商平台注册店铺超1.3万家 [7] 产业链建设 - 构建织造—面辅料—成衣加工—电商营销—跨境物流全链条产业体系 [1] - 化纤纺织产业园一期总投资50亿元 10个月建成投产解决无布之困 [2] - 永昌新材料年产10万吨锦纶长丝项目总投资10亿元 满产年销售额20亿元 [2] 数字化转型 - 永佳服饰智能车间通过物联网与数字孪生系统将生产周期从3天压缩至4小时 [3] - 天门指数成为全国首个电商行业景气指数 [3] - 供应链信息平台吸纳用户2.5万名 认证主体4000家 撮合交易额超4000万元 [6] 跨境出海布局 - 日均发件量超300万件 其中跨境电商超60万件 [10] - 东盟(曼谷)和北美(洛杉矶)海外仓投入运营 累计出口20万件至多国 [9][10] - 产品销往150多个国家 在SHEIN、TEMU平台份额居湖北省首位 [10] 直播电商生态 - 通天传媒公司2024年下半年销售额1.16亿元 月产能15万套服装 [8] - 采用理论+实战模式孵化主播超千人 形成家家触网户户带货生态 [3][8] - 头部企业莱依窕服饰2023年日均出货10万单 销售额13亿元 [6] 人才与就业 - 累计回流从业者约10万人 带动16万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7][11] - 实施服装电商千人培训计划 年培训近3000名专业人才 [11] - 返乡人员月工资达0.6-1.3万元 与沿海地区收入持平 [11] 品牌战略升级 - 发布天门衣尚区域公用品牌 涵盖童装、男女装及跨境业务 [13][14] - 品牌馆采用线上引流+线下体验双轨模式 面积600平方米 [13] - 目标推动授权企业增至100家 原创设计占比提升至30% [14]
湖南山区里有个电机之城:承接广东产业转移,延伸国际化布局
第一财经· 2025-08-20 10:49
产业转移趋势 - 中国电机产业从沿海向内陆转移目前仅有10%的企业参与,未来内迁趋势将持续[1][20] - 湖南省江华县承接珠三角电机产业转移,形成产业集群,2017年仅3-4家电机企业,2025年增至31家电机企业和130家配套企业[5][20] - 产业转移主要驱动因素包括劳动力充裕(江华工人月薪4000元比东莞低20%-30%)、土地成本低(10万元/亩)和政府扶持政策[4][6][7] 企业发展案例 - 国梦科技从东莞转移至江华,五年内业务规模增长五倍,2024年园区产值6亿元,预计2025年达10亿元[5][6][15] - 龙德晟电机从江门转移至江华,员工从300人增至1000人,成为美的等家电龙头供应商[9][10] - 锐毅马达从顺德转移至江华,2024年产值8.8亿元,预计2025年突破10亿元,并在越南设厂[11][12][16] 转型升级举措 - 企业加速自动化转型:国梦投入6000万元自动化设备,生产线工人从36人减至6-10人;龙德晟投入300-400万元改造生产线,小时产量从450台提升至550台[14][15] - 数字化管理升级:龙德晟建设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国梦上线MES系统,锐毅马达实现供应链数字化[12][14][15] - 产品线扩展:国梦从清洁电器电机延伸至汽车/机器人电机;锐毅马达新增风扇/净化器电机;丰辉电机研发新能源汽车按摩座椅电机[15][16][20] 产业集群发展 - 江华电机产业2025年目标千亿规模,目前有5家企业年产值超5亿元,20多家超1亿元[21] - 产业链完善度30%,计划向下游小家电整机延伸,美的探讨在江华生产小家电,锐毅马达已推出自有品牌洗地机[22] - 三家企业有上市规划:丰辉电机拟北交所上市,国梦科技和锐毅马达也有上市计划[21] 国际化布局 - 锐毅马达在越南同奈省设厂,预计产能占比20%,2024年出货量翻倍[16] - 国梦科技计划越南胡志明设厂,预计产能占比10%,同时保留江华工厂70-80%产能[17] - 龙德晟和丰辉电机专注国内市场,丰辉电机70%产品用于按摩椅,其中50%出口[18][20] 行业竞争态势 - 电机行业面临"内卷",企业通过自动化降本增效,国梦电机产量从2023年3000万台增至2024年5000万台[15] - 市场格局:广东占50%份额,浙江30%,湖南江华等华中地区20%,预计未来十年行业洗牌[15][20] - 高端化趋势明显:家电智能化带动电机需求,高端扫地机器人需28个电机,电机成本占整机10%-30%[15]
广州服装产业外迁,下一站湖北天门?
虎嗅· 2025-08-20 06:44
产业承接能力 - 天门本地劳动力中30-40岁女性群体80%以上具备制衣相关工作经验,部分曾在广州务工5-10年掌握核心技能[4] - 头部工厂90%工人为本地人,70%有广州工作经历,仅需1-2周培训即可上岗[5] - 产业配套覆盖辅料-生产-物流生态:辅料企业日均生产60万个包装袋满足3000家微型加工厂需求,物流实现广州-天门24小时直达[6][8] 技术与管理升级 - 头部企业引入"小单快返"技术将订单交付周期从15天压缩至3天,支持500件以下小批量生产[9] - 技术外溢使合作加工厂产品合格率从60%提升至90%以上[10] - 数字化管理系统降低订单差错率并提升生产效率[11] 社会动力驱动 - 80%回流工人因子女教育需求返乡,公办学校资源提升家庭稳定性[13][14] - 40岁以上工人中50%因赡养父母返乡,70%回流家庭采用夫妻共同就业模式增强稳定性[16][17] - 熟人网络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口头约定完成交易,招聘成本比广州降低50%,生产效率提升15%[19] 经济成本优势 - 厂房租金仅10元/平方米/月,比广州低3-4倍,电商城实行"五年免三"租金政策[22] - 工人月工资8000-10000元与广州接近,但生活成本低30%-50%,企业人均用工成本降低15%[23] - 70%基础辅料本地采购价格比广州低10%-15%,批量采购面料使物流成本从15元/吨降至12元/吨[24][25] 能力与动力协同 - 制衣基础能力解决"能否生产"问题,低成本优势解决"为何转移"问题,形成良性闭环[28] - 劳动力既能获得稳定收入又能兼顾家庭需求,实现"就业-家庭-稳定"状态[29]
服装电商为何在内陆异军突起——来自湖北天门市的调查
经济日报· 2025-08-19 22:07
产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服装电商交易额达513亿元,总销量6.2亿件,同比增长25% [1][10] - 2021年交易额70亿元,2024年增长至513亿元,目标2025年达700亿元 [10] - 日均发件量超300万件,其中跨境电商平台发出超60万件 [10] 产业链布局 - 构建"织造—面辅料—成衣加工—电商营销—跨境物流"全链条产业体系 [1] - 上游以化纤纺织产业园为核心,中游聚集服装电商城等园区,下游依托抖音、拼多多等平台实现"卖全球" [1][2] - 永昌新材料年产10万吨锦纶长丝项目总投资10亿元,满产后年销售额可达20亿元 [2] 政策与生态支持 - 实施"归雁工程"吸引10万从业者返乡,配套职工宿舍、智能云仓等基础设施 [2][3][7] - 创新"天服贷"金融产品,设立专项资金降低物流成本,采用"理论+实战"模式孵化主播超千人 [3] - 发布全国首个电商行业景气指数"天门指数"及区域公用品牌"天门衣尚" [3][6] 数字化转型与效率提升 - 永佳服饰智能车间通过物联网芯片传输200余项生产参数,生产周期从3天压缩至4小时 [3] - "天门衣尚"供应链平台运行4个月吸纳用户超2.5万名,认证经营主体4000家,撮合交易金额超4000万元 [6] - 莱依窕服饰日均出货量达10万单,2023年销售额13亿元,2024年目标20亿元 [6] 跨境电商与海外扩张 - 东盟(曼谷)和北美(洛杉矶)海外仓投入运营,累计出口20万件服装至泰国、马来西亚等国 [9][10] - 服装销往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希音、TEMU等平台份额稳居湖北省第一 [10] - 筹划在日本、匈牙利等地建设5个海外仓,助力中小微企业降低出海门槛 [10] 人才培育与就业带动 - 服装电商从业者达16万人,通过"服装电商千人培训计划"年均培训近3000名专业人才 [11][12] - 校企合作对接武汉纺织大学等高校,为重点企业提供"一企一策"专班服务 [3][12] - 返乡人员月工资可达1.3万元,本地就业成为新潮流 [11] 品牌建设与升级 - "天门衣尚"品牌馆占地面积600平方米,结合线上直播与线下实体销售 [13] - 计划推动授权企业增至100家,原创设计占比提升至30%,培育10家年销售额超30亿元的自主品牌 [14] - 2023年发布区域公用品牌,建立全流程品控体系,覆盖童装、跨境电商业态 [6][13][14]
海丰国际(01308):量价齐升,业绩超预期,关注四季度旺季情况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18 07:45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8]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业绩超预期:营收16.645亿美元(同比增长28%),归母净利润6.3亿美元(同比增长79.7%),高于前瞻预测的5亿美元 [8] - 量价齐升驱动增长:货运量183万TEU(同比增长7.3%),单箱运费776美元/TEU(同比增长22.77%),运力同比增长9%至18.58万TEU [8] - 成本控制良好:单箱成本544美元/TEU(同比仅增长3.3%),环比持平 [8] - 高股息率:上半年派息1.30港元,分红比例73%,过去12个月股息率达11.5% [8] 财务数据 - 2025年盈利预测上调:归母净利润从10.42亿美元上调至11.30亿美元,2026-2027年维持8.59亿/7.90亿美元预测 [8] - 历史财务表现:2024年归母净利润1.028亿美元(同比增长94%),2025E EPS 0.42美元/股,ROE达42.12% [7][8] - 估值水平:当前PE 8.2倍,低于历史10-20倍区间 [8] 行业供需分析 需求端 - 东南亚贸易强劲:中国出口东盟金额同比增长13%,美国自东盟进口增长20% [8] - 产业转移推动需求:美国关税政策加速中国产业链外迁,贸易碎片化增加运输需求 [8] 供给端 - 运力约束显著:3k TEU以下船舶手持订单占比仅5.4%,老龄化严重(25年以上船龄占比11%) [8] - 拆解加速:2025年拆解9艘均为3k TEU以下船舶,预计2025/2026年运力增长2.0%/-0.3% [8] 运价与航线表现 - 亚洲航线领涨:SCFI中国-东南亚运价同比+20%(综合指数-27%),CCFI中国-东南亚同比+28%(综合指数-8%) [8] - 期租价格攀升:2000TEU船期租价达29,000美元/天(较年初+21%),二手船价格涨幅15-23% [8] - 航线模式优化:双子星联盟推动钟摆式向轴辐射式转型,小船需求替代大船干线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