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气候变化
icon
搜索文档
西方石油公司:预计原油价格将回落至以色列与伊朗之间爆发最新一轮冲突之前的水平。如果以伊冲突维持现状,预计油价将走低。油价(至少)需要达到55美元/桶,才能支持产量略微增长。相比埃克森美孚或雪佛龙,本公司能坚持更长时间。绝对相信正在发生气候变化。我们(化石燃料行业/美国)正在影响到气候。模块化核反应堆技术的安全系数正在(不断)提高。
快讯· 2025-06-16 17:45
原油价格预测 - 预计原油价格将回落至以色列与伊朗之间爆发最新一轮冲突之前的水平 [1] - 如果以伊冲突维持现状,预计油价将走低 [1] - 油价至少需要达到55美元/桶才能支持产量略微增长 [1] 公司竞争力 - 相比埃克森美孚或雪佛龙,公司能坚持更长时间 [1] 气候变化观点 - 绝对相信正在发生气候变化 [1] - 化石燃料行业/美国正在影响到气候 [1] 核能技术发展 - 模块化核反应堆技术的安全系数正在不断提高 [1]
西方石油公司:如果以伊冲突维持现状 预计油价将走低
快讯· 2025-06-16 17:41
油价预测 - 预计原油价格将回落至以色列与伊朗之间爆发最新一轮冲突之前的水平 [1] - 如果以伊冲突维持现状 预计油价将走低 [1] 气候变化观点 - 绝对相信正在发生气候变化 [1]
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在法国尼斯召开
中国新闻网· 2025-06-16 07:06
新浪财经ESG服务 - 新浪财经ESG评级中心提供包括资讯、报告、培训、咨询等在内的14项ESG服务 助力上市公司传播ESG理念并提升ESG可持续发展表现 [1] - 新浪财经ESG评级中心是业内首个中文ESG专业资讯和评级聚合平台 致力于宣传和推广可持续发展、责任投资与ESG价值理念 [3] - 新浪财经发布多只ESG创新指数 为关注企业ESG表现的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 同时成立中国ESG领导者组织论坛以推动建立适合中国时代特征的ESG评价标准体系 [3] 联合国海洋大会 - 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于6月9日在法国尼斯开幕 大会是2025年联合国支持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14"的高级别会议 由法国和哥斯达黎加共同主办 [1] - 大会总主题为"加快行动 动员所有行动者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在气候变化、粮食系统和可持续发展议题中加入海洋事务优先事项 [1] - 古特雷斯指出"可持续发展目标14"是获得资金支持最少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 敦促所有国家通过增加公共财政和解锁私人资本等方式解决问题 [1] 大会参与及议程 - 法国总统马克龙与哥斯达黎加总统查韦斯共同担任大会主席 马克龙强调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已影响数以亿计民众生活 并呼吁国际社会积极采取行动 [2] - 大会主要活动包括开幕式、十次全体会议、十次海洋行动专题小组讨论会和闭幕式 将通过协商一致方式推出"尼斯海洋行动计划"宣言和自愿承诺清单 [2]
当“万年难遇”的气候事件,成为日常的一部分 | 红杉爱科学
红杉汇· 2025-06-15 09:01
气候危机现象与科学研究 - 北半球城市热浪、工业污染引发降雪、撒哈拉沙漠洪水等矛盾现象显示气候规律被人类活动改写[2] - 2020年后出生群体经历极端天气概率是父辈数倍 世界气象组织数据显示过去十年为史上最热十年[2][3] 空气污染与降雪机制 - 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研究发现工业气溶胶使过冷云短波反射率降14% 长波辐射增4% 云量减8% 日降雪量达15毫米[5] - 污染颗粒作为凝结核促进过冷水凝结 67处污染源下风处云层空洞最大引发2200平方公里区域降雪[6][7][9] - 核电站附近观测到类似现象 可能因暖空气抬升携带气溶胶 云量减少进一步影响太阳辐射反射[9][12] 沙漠洪水与气候关联 - 2023年利比亚洪水由地中海飓风"丹尼尔"引发 24小时降水400毫米为当地9月均值267倍 致5898人死亡[14][15] - 研究显示气候变暖使飓风强度增30% 同时干旱加剧导致地表吸水能力下降 面蚀现象使洪水破坏力倍增[16] 代际气候暴露差异 - 2020年出生儿童经历极端气候事件次数为1960年出生者的2-7倍 升温3.5°C时92%将遭遇万年一遇热浪[18] - 热带国家儿童承受最重气候负担 布鲁塞尔儿童在2.5°C情景下预计经历18次热浪 柏林仅9次[19] 全球温控目标挑战 - 当前距1.5°C阈值仅差0.2°C 现有减排路径下2100年或升温2.7°C 需加速可再生能源转型与国际合作[21]
减污和降碳 找到“连接点” 清华SIGS团队最新发现登上《自然》
深圳商报· 2025-06-14 16:54
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关联研究 - 清华大学团队在《自然》期刊发表研究,揭示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通过甲烷损耗路径存在直接关联,提出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新视角 [1][3] - 研究发现空气污染物(如臭氧)通过影响OH自由基的生成与损耗,间接调控甲烷浓度变化,需在政策制定中统筹考虑协同效应 [3][5] 甲烷收支机制 - 甲烷浓度变化受排放源(湿地、能源、农业等)和损耗过程(90%由OH自由基介导)双重驱动,OH自由基是大气甲烷的关键"清除剂" [2] - 团队突破传统研究局限,首次系统量化全球空气污染物对甲烷损耗速度的影响,发现污染物减少可能意外导致甲烷浓度上升 [3][5] 研究历程与拓展 - 研究灵感源于2023年《科学》期刊发表的野火碳排放成果,但后续发现2021年野火对甲烷影响微弱,转而探索更广泛的大气活性成分作用 [4][5] - 团队转向全球尺度研究,建立20年跨度的OH自由基综合评估模型,开发新工具监测OH浓度对甲烷汇的影响 [5] 政策启示 - 研究为气候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强调需同步评估空气质量改善措施对甲烷收支的潜在连锁反应 [3][5] - 成果提出"减污降碳"融合治理路径,避免单一环境政策可能引发的反效果 [1][3]
美媒爆料:美国与其他成员国分歧巨大,G7峰会或“不发联合公报”
快讯· 2025-06-12 22:23
G7峰会动态 - 第51届七国集团(G7)峰会将于15日至17日在加拿大艾伯塔省举行 [1] - 加拿大总理卡尼将首次以东道主身份主持多边外交活动 [1] - 美国总统特朗普将参加其第二任期内的首场G7峰会 [1] - G7领导人预计不会就联合公报达成共识 [1] - 美国与其他成员国在乌克兰冲突和气候变化问题上存在重大分歧 [1]
欧佩克秘书长阿尔盖斯:欧佩克高度重视气候变化,但必须专注于减少排放,而非挑选能源来源。
快讯· 2025-06-10 16:47
欧佩克秘书长阿尔盖斯:欧佩克高度重视气候变化,但必须专注于减少排放,而非挑选能源来源。 ...
(国际观察)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直面艰巨挑战
中国新闻网· 2025-06-10 08:23
会议概况 - 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于6月9日在法国尼斯开幕 为期5天 聚焦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14"的落实[1][3] - 大会计划通过题为"我们的海洋、我们的未来:团结一致采取紧急行动"的8页宣言草案 措辞温和[3] 核心目标与进展 - 推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养护和可持续利用协定》生效 需60国批准 目前50国提交批准 15国承诺批准[3] - 法国总统马克龙强调海洋保护议题需基于科学实证 并对特朗普政府削减美国海洋科研资金表示遗憾[3][4] 海洋保护挑战 - 气候行动不足加剧海洋健康恶化 生境破坏和生物多样性丧失[3] -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因政府裁员受冲击 高级别官员缺席大会引发对多边主义承诺的疑虑[4][5] 资金筹措议题 - "可持续发展目标14"是获得资金支持最少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改变现状[5] - 蓝色经济与金融论坛探讨通过金融机构募资 私人基金 蓝色债券和贷款等渠道筹集资金[7] - 海洋行动专题小组讨论会将聚焦支持"可持续发展目标14"的资金筹集问题[7] 经济背景与行动 - 经合组织报告指出美国关税政策拖累全球经济增长 包括美国自身 增加海洋保护资金调拨难度[7] - 大会最终宣言"尼斯海洋行动计划"预计回应资金筹措 海洋捕捞 深海开发等关键问题[8]
英国新研究证实奇特地震信号成因
新华社· 2025-06-09 10:29
气候变化与极端事件 - 气候变化引发前所未见的极端事件 这些极端事件在北极等偏远地区引发的变化最为显著 [1] - 气候变暖导致格陵兰岛无名冰川发生两次大规模山体滑坡 进而引发两次巨型海啸 [1] 地震信号成因 - 2023年9月至10月出现奇特全球性地震信号 每隔90秒出现一次 持续时间长达9天 [1] - 格陵兰岛东部迪克松峡湾的两次巨型海啸是奇异地震信号的成因 海浪在峡湾系统内形成驻波产生地震信号 [1] - 牛津大学研究团队通过SWOT卫星数据绘制水位变化图 证实海啸与地震信号的关联 [1] 研究方法与发现 - 研究人员将观测结果与数千公里外的地壳微小运动联系 重建卫星未观测时段的海浪特征 [2] - 排除天气和潮汐因素影响 确认观测结果由海啸引起 [2] - 新一代地球观测卫星展示了对偏远地区极端事件的监测能力 [2]
新研究:气候变化速度远超珊瑚礁迁移能力
新华社· 2025-06-09 09:26
珊瑚礁迁移研究 - 新西兰和美国研究人员构建全球模拟模型,包含约5万处珊瑚礁分布点,整合珊瑚生长、扩散、进化及耐热适应等关键生态过程 [1] - 研究测试3种未来全球变暖情景:低温室气体排放(升温约2摄氏度)、中等排放(升温约3摄氏度)和高排放(升温超4摄氏度) [1] - 结果显示到本世纪末即便只升温1.5到2摄氏度,珊瑚礁数量就将减少三分之一,恢复需耗时数百年 [1] 珊瑚礁生存前景 - 珊瑚礁向高纬度海域迁移的速度远不及气候变暖的破坏速度,很多珊瑚礁的生存窗口期可能不足80年 [1] - 此前研究认为热带珊瑚可能通过扩张在亚热带和温带海域建立新的高纬度珊瑚礁"避难所",但此次研究证实新的珊瑚礁在高纬度海域形成得不够快 [1] - 未来50年将出现最严重的珊瑚消亡,美国佛罗里达北部、澳大利亚南部和日本南部等区域未来也许会出现新珊瑚礁,但其形成速度不够快 [1] 应对措施 - 任何程度的温室气体减排都将对珊瑚礁及其依存生态系统的未来产生关键影响 [2] - 需加强治理海洋污染等非气候因素,以提升现有和未来珊瑚栖息地的生态韧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