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融科技
icon
搜索文档
合合信息涨2.08%,成交额5968.56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06.41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6 02:01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16日盘中股价160.20元/股,上涨2.08%,总市值224.28亿元,成交金额5968.56万元,换手率1.34%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106.41万元,特大单买入253.27万元(占比4.24%)及卖出273.23万元(占比4.58%),大单买入1192.98万元(占比19.99%)及卖出1279.43万元(占比21.44%) [1] - 年初至今股价上涨11.89%,近5日涨4.71%,近20日跌7.45%,近60日涨3.82% [1] 公司业务与财务数据 - 主营业务为智能文字识别及商业大数据技术,C端产品占比81.65%,B端产品及服务合计占比14.31% [2]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43亿元,同比增长22.51%,归母净利润2.35亿元,同比增长6.63% [2] - 上市后累计分红2.00亿元,股东户数8894户(较上期减少4.82%),人均流通股3148股(较上期增加47.08%) [2][3] 行业属性与机构持仓 - 所属申万行业为计算机-软件开发-垂直应用软件,概念板块包括数据要素、金融科技、AI训练等 [2] - 十大流通股东中泰信中小盘精选混合增持38.50万股至118.00万股(第一大股东),泰信鑫选混合A增持34.00万股至77.00万股(第三大股东) [3] - 新进股东包括大摩数字经济混合A(持股60.65万股)和博时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持股27.96万股),汇添富旗下两只基金退出十大股东 [3]
机器人们带来“新火花”
金融时报· 2025-09-16 01:42
展会概况 -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金融专题展于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首钢园举办 主题为"数智驱动 开放共赢" [1] - 金融服务展馆内机器人成为最受欢迎的表演者 包括咖啡机器人、手术机器人、智能体检机器人和机器人售货员等 吸引大量观众互动 [1] 金融机构科技展示 - 工商银行展示具身智能机器人"工小京" 具备藏头诗创作等交互功能 [1] - 工商银行展台配备x-box咖啡机器人 可为游客定制3D印花咖啡 [2] - 北京银行部署具身机器人作为银行客服 提供展厅导览和答疑服务 [2] - 建设银行推出智能初筛医疗机器人 通过生理电信号检测进行初步体检筛查 [2] - 浦发银行展示星动Q5机器人 可演绎太极功夫表演 [2] - 银河通用推出机器人售货员 通过扫码可为体验者拿取商品 [2] 科技企业产品展示 - 北京柏惠维康展示RM150睿米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 采用完全类人结构 精准度小于0.5mm 可将开颅手术转为微创 [4] - 浙江瑞宏机器人展示各类科技感机器人 体现金融服务科技企业的成果 [4] - 展会同时展示数字人、透明翻译屏、全息投影等科技产品 以及一键生成冰箱贴、无人车文创雪糕等互动体验 [4] 金融与科技融合 - 金融机构邀请科技伙伴打造"生态展中展" 通过服贸会平台展示金融服务落地成果 [3] - 机器人客服等应用展现科技重塑金融服务新形态的趋势 [4] - 科技产品背后体现金融服务科技企业的持续努力 形成金融与科技双向奔赴的良性循环 [4]
长亮科技9月15日获融资买入3245.91万元,融资余额7.93亿元
新浪证券· 2025-09-16 01:22
股价与交易表现 - 9月15日股价下跌1.43% 成交额3.54亿元[1] - 当日融资买入3245.91万元 融资偿还3161.00万元 融资净买入84.91万元[1] - 融资融券余额合计7.96亿元 融资余额7.93亿元占流通市值6.21% 超过近一年70%分位水平[1] 融券交易情况 - 9月15日融券偿还9000股 融券卖出1500股 卖出金额2.37万元[1] - 融券余量14.48万股 融券余额228.93万元 超过近一年50%分位水平[1]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10.03万户 较上期增加7.29%[2] - 人均流通股7062股 较上期减少6.78%[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6.64亿元 同比减少5.64%[2] - 归母净利润-1910.85万元 同比减少1140.18%[2] 分红历史记录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30亿元[3] - 近三年累计派现1738.92万元[3] 机构持仓变动 - 南方中证1000ETF持股750.21万股 较上期增加266.27万股[3] - 华宝中证金融科技主题ETF持股697.77万股 较上期增加176.48万股[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470.12万股 较上期减少58.10万股[3] 公司基本信息 - 主营业务为金融机构提供IT系统解决方案与服务 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开发及系统集成[1] - 收入构成:数字金融业务解决方案58.44% 大数据应用系统解决方案33.99% 全财务价值链业务管理解决方案7.57%[1]
金融监管总局一周开出近2.7亿元罚单,广发、恒丰两家银行“占比”超四成
新浪财经· 2025-09-16 00:53
处罚规模与范围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在九月初连续公布两批罚单 多家金融机构因各类违规行为合计被处罚约2.69亿元[1] - 9月12日公布的行政处罚涉及11家金融机构 合计被罚1.629亿元[1] - 加上9月5日公布的罚单 金融监管总局在一周内对17家机构开出近2.7亿元罚单[1] 银行机构处罚详情 - 八家全国性银行合计被罚1.487亿元 其中广发银行和恒丰银行领巨额罚单[2] - 广发银行因贷款、票据、保理等业务管理不审慎及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被罚6670万元 相关责任人李工凡、陈卉被警告并合计罚款10万元[3][4] - 恒丰银行因贷款、票据、理财等业务管理不审慎及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被罚6150万元 相关责任人王洋等四人被警告并罚款合计25万元 李勇等两人被警告[4][5] - 民生银行因系统使用管控不到位、基础软件版本管理不足等问题被罚590万元[6][7] - 光大银行因信息科技外包管理不足及监管数据错报被罚430万元[7][8] - 建设银行因信息系统开发测试不充分及信息科技外包管理不足被罚290万元[8][9] - 招商银行因数据安全管理不到位被警告并罚款60万元[9] - 进出口银行因国别风险管理不到位及薪酬支付管理不到位被罚130万元[10][11] 理财与投资业务处罚 - 中信银行因理财回表资产风险分类不准确及同业投资投后管理不到位被罚550万元[13][14] - 信银理财因理财产品名称不规范及投资比例不符合监管要求被罚220万元[13][14] - 华夏理财因投资运作不规范、系统管控不到位及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被罚1200万元 相关责任人王涛、张志涛被警告并合计罚款10万元[14][15] 保险机构与人员追责 - 恒大人寿20名相关人员因保险资金运用严重不合规、向关联方输送利益等问题合计被罚款282.5万元[16][17] - 恒大人寿原董事长梁栋被禁止终身进入保险业 陈堃被禁止10年进入保险业 朱加麟等三人被禁止5年进入保险业[16][17] - 深圳金融监管局因股东股权及印章管理违规对恒大人寿警告并罚款41万元 对赵冬梅等8人分别警告并罚款10万元 对熊秋秋警告并罚款1万元[18][19] 监管趋势与行业影响 - 监管机构强化机构和人员"双罚"原则 实行责任到人的穿透式监管[16] - 信贷、票据业务合规仍是监管重点 银行集团下属理财子公司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资金运作是处罚重灾区[21] - 监管数据报送合规性问题突出 多家机构因数据错报、报送不合规被追责[21] - 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初期面临技术投入不足、系统衔接不畅、合规意识滞后等挑战[22] - 监管科技水平成为衡量金融机构合规能力的重要指标 数据报送质量直接反映风险管理基础[22] - 金融监管部门保持严监管、强问责的高压态势 监管维度更趋精细深入[22] - 金融机构需加强技术合规能力建设 从被动罚单转向主动治理[22][23] - 数字化转型核心逻辑转向业务与技术深度融合 追求效率、合规、普惠三者平衡[23]
银行业绩分化实录:“大象”转身慢,“小船”浪中驰
新浪财经· 2025-09-15 22:41
股份行分化较为明显。 营收方面,除了 浦发银行 、 民生银行 外,其余7家银行皆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同比降幅最高的是 平 安银行 ,达10.04%;其次为 华夏银行 ,同比降幅为5.86%。净利润方面,也有四家银行出现同比下 滑。如平安银行同比降幅为3.9%;民生银行同比降幅为5.43%,华夏银行同比降幅为7.64%。其中,民 生银行为"增收不增利", 招商银行 、 兴业银行 、 中信银行 等则为营收有所下滑,但利润保持增长。 | 公司全称 : | | 利润表 | | | | --- | --- | --- | --- | --- | | | 富亚收入 # | 营业收入园比(%) = | 净利润 > | 净利润可比(%) = | |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1,699,69 | -1.72 | 754.05 | 0.03 | | 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1,104,58 | -2.29 | 433.61 | 0.77 | |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1,057,62 | -2.99 | 370.74 | 3.35 | |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毅份有限公司 | 905.59 | 2.62 | 298.94 | ...
发布智能投研平台“鑫i” 华鑫证券落笔“数字金融”大文章
中国证券报· 2025-09-15 22:28
公司战略与产品发布 - 华鑫证券于9月15日在上海召开"先机——金融业'人工智能+'跃升计划暨华鑫证券智能投研平台'鑫i'新品发布会" 汇聚公募、私募基金及研究机构等百余位行业人士 [1] - 公司发布"鑫i"智能投研平台 作为"人工智能+"跃升计划的关键举措 通过构建全链路智能投研垂直赋能体系实现投研效能跨越式升级 [1] - 公司定位"科技创新型券商" 未来将持续以金融科技服务专业投资者和中小投资者 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 [1][7] 平台功能与技术优势 - "鑫i"平台基于多模态解析技术与高精度知识库 实现智能信息检索、投资辅助及企业深度分析三大功能 [2] - 平台具备精准度高(多模态智能解析准确理解用户意图)、可信度强(数据权威性排序机制确保可溯源)、实用性好(从投研实际需求设计场景功能)三大核心优势 [2] - 平台将研究解读年报处理时间从数小时缩短至5分钟 显著提升投研效率 [3] 数据规模与行业应用 - 平台构建31个行业分类私域金融矢量知识库 整合近三年A股、港股及精选美股数据 覆盖主要资本市场 [3] - 实现17亿条高质量数据资产沉淀 率先达成亿级数据规模的行业应用 形成差异化技术壁垒 [3] - 未来可延伸至资管、投顾等领域 打造全链条智能化服务能力 培育"数据+AI"双轮驱动的核心竞争力 [3] 金融科技体系构建 - 公司形成以"特色系统、特色策略、速度优势"为标签的品牌优势 旗下拥有N视界、极星、灯塔等持续迭代的金融科技产品 [4] - 在财富管理业务中推动精细化管理释放金融科技应用效能 在自营业务中加速建设金融科技系统优化投资研究流程 在资管业务中分阶段建设特色业务系统 [5] - 公司构建"N+1+1+1"数智化能力体系 即赋能前台N个业务场景的智能化应用 打造统一数字基石、数据中台和智能化引擎 [5] 行业趋势与战略规划 - 人工智能将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 推动金融竞争核心从产品主导升级为技术加持下的场景与生态竞争 [4][6] - 大模型是推动金融业务模式重构、运营效率提升和服务体验优化的重要引擎 将重构业务流程和组织管理架构 [6] - 公司积极推进AI大模型在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合规风控等领域的垂类应用探索 实现"AI大模型+金融"新突破 [6]
Why Top Investors Are Buying FISERV INC (FI)
Acquirersmultiple· 2025-09-15 22:17
机构持仓变动 - Baupost Group LLC/MA (Seth Klarman) 新建头寸 持股895,000股 价值1.5亿美元 [1][9] - Point72 Asset Management (Steve Cohen) 新建头寸 持股455,811股 价值0.08亿美元 [2][9] - Ariel Appreciation Fund (John W. Rogers Jr.) 新建头寸 持股97,884股 价值0.02亿美元 [3][9] - Bridgewater Associates (Ray Dalio) 增持98,525股至1,261,873股 价值2.2亿美元 [4][9] - Gotham Asset Management (Joel Greenblatt) 增持25,128股至99,802股 价值0.02亿美元 [5][9] - Giverny Capital (Francois Rochon) 增持18,941股至648,574股 价值1.1亿美元 [6][9] - Olstein Capital Management 增持12,500股至31,500股 [7][9] - Leon Cooperman 增持10,000股至390,000股 价值0.07亿美元 [8][9][10] - AQR Capital Management 增持5,863股至394,555股 价值0.07亿美元 [11][16] - Fisher Asset Management 增持882股至2,086股 [12][16] - GAMCO Investors 增持350股至5,200股 [13][16] 投资逻辑分析 - 多家知名对冲基金新建Fiserv头寸 体现对金融科技长期增长价值的认可 [1][2][3] - 机构投资者普遍增持 反映对支付处理及数字银行解决方案领域的信心 [4][5][6] - 价值投资机构将公司纳入核心持仓 看好其现金流韧性和估值前景 [5][7][10] - 系统性投资策略维持持仓 显示公司在多元化投资组合中的配置价值 [11]
聚焦“专而精”特色化发展道路构建“N+1+1+1”数智化能力体系
中国证券报· 2025-09-15 20:22
● 本报记者 林倩 "我们始终认为科技之于金融,不再是简单的工具辅助,而是业务生态的重构者、服务模式的革新者、 价值创造的赋能者。"俞洋补充道。 推进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 一直以来,华鑫证券系统推进技术能力与业务价值的深度融合。俞洋表示,公司聚焦技术突破,深耕极 致性能与智能应用,以自研"奇点"交易系统为代表,在量化交易领域树立技术标杆。同时积极布局AI大 模型、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推进智能投研、智能风控等重点场景落地。 9月15日,由华鑫证券主办的"先机——金融业'人工智能+'跃升计划 暨华鑫证券智能投研平台'鑫i'新品 发布会"在上海召开。华鑫证券董事长俞洋在致辞中表示,人工智能与金融深度融合,必将为中国资本 市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为强劲的动力。近年来,华鑫证券以科技为翼、以金融为根,走出了一条契合中 小券商资源禀赋的"换道超车"之路,未来仍将聚焦"专而精"的特色化发展道路,集中资源构建独具华鑫 特色的"N+1+1+1"数智化能力体系。 根据俞洋介绍,本次发布的"鑫i"智能投研平台是华鑫证券"人工智能+"跃升计划的关键落子,是智能化 引擎能力的集中体现,标志着华鑫证券在赋能专业投资、深化智能金融服务方面 ...
华鑫证券落笔“数字金融”大文章
中国证券报· 2025-09-15 20:22
9月15日,由华鑫证券主办的"先机——金融业'人工智能+'跃升计划暨华鑫证券智能投研平台'鑫i'新品 发布会"在上海召开。本次活动汇聚来自公募、私募基金,专业研究机构等百余位行业人士,共同探讨 人工智能变革金融业、AI赋能投研的高质量发展路径,见证华鑫证券智能投研平台"鑫i"亮相。 当前,人工智能浪潮正在重塑金融生态。华鑫证券发布"鑫i"智能投研平台,为公司"人工智能+"跃升计 划落下关键一子。据了解,"鑫i"平台以业务痛点为技术落地抓手,通过构建全链路智能投研垂直赋能 体系,实现投研效能跨越式升级,重构投研服务,增强机构客户黏性。 华鑫证券表示,未来公司将瞄准"科技创新型券商"的定位,持续以金融科技服务好专业投资者和中小投 资者,不断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以专业金融之力落笔"数字金融"大文章。 ● 林倩 葛瑶 谭丁豪 "在数字化转型层面,'鑫i'平台可将研究解读年报处理时间从数小时缩短至5分钟,显著提升效率。"华 鑫证券研究所所长谭倩在演讲中表示,"鑫i"平台深度重构投研服务范式,依托平台沉淀的亿级数据资 产及智能化工具矩阵,为投研赋能。 此外,"鑫i"平台的31个行业分类私域金融矢量知识库,通过整合近三 ...
人工智能+”跃升计划再落一子!华鑫证券发布智能投研平台“鑫i
中国证券报· 2025-09-15 13:29
华鑫证券"鑫i"智能投研平台发布 - 华鑫证券于9月15日在上海召开"先机——金融业'人工智能+'跃升计划暨华鑫证券智能投研平台'鑫i'新品发布会" 汇聚公募、私募基金及专业研究机构的百余位行业人士[1] - "鑫i"平台以业务痛点为技术落地抓手 通过构建全链路智能投研垂直赋能体系实现投研效能跨越式升级 重构投研服务并提高机构客户粘性[1] - 公司定位为"科技创新型券商" 持续以金融科技服务专业投资者和中小投资者 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1] 平台技术优势与功能特点 - 平台基于自主研发多模态解析技术与高精度知识库 实现智能信息检索、投资辅助及企业深度分析[2] - 具备三大核心优势:精准度高(多模态智能解析技术准确理解用户意图)、可信度强(数据权威性排序机制强化答案可溯源)、实用性好(从投研实际需求设计场景功能)[2] - 研究解读年报处理时间从数小时缩短至5分钟 显著提升效率[3] - 整合近三年A股、港股及精选美股数据 构建31个行业分类私域金融矢量知识库 覆盖主要资本市场并沉淀17亿条高质量数据资产[3] 公司金融科技战略与业务应用 - 公司自2017年确立金融科技引领业务发展核心战略 形成"特色系统、特色策略、速度优势"品牌优势[4][5] - 财富管理业务通过金融科技推动精细化管理 提供差异化专业服务 实现运营效率和管理效能双提升[5] - 自营业务组建IT团队建设金融科技系统 优化投资研究流程并提高交易执行效率[5] - 资管业务分阶段建设特色业务系统 通过金融科技赋能打造核心竞争力[5] - 构建"N+1+1+1"数智化能力体系:赋能前台N个业务场景智能化应用 打造统一数字基石、数据中台和智能化引擎[5] 行业背景与政策支持 - "人工智能+"行动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2] -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2024年3月写入政府工作报告[6] - 大模型是推动金融业务模式重构、运营效率提升和服务体验优化的重要引擎 将重构业务流程和组织管理架构[6]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积极推进AI大模型在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合规风控等领域应用探索 实现"AI大模型+金融"新突破[7] - 加强信息技术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提升风险管理专业化水平[7] - 通过金融科技之力落实"五篇大文章"政策要求[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