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型电力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上半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9491万千瓦/2.22亿千瓦时
新华网· 2025-07-31 08:33
新华社北京7月31日电(记者王悦阳、戴小河)记者31日从国家能源局获悉,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型储 能装机规模达到9491万千瓦/2.22亿千瓦时,较2024年底增长约29%,新型储能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边广琦在当日举行的国家能源局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5 年上半年,新型储能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华北、西北、南方地区是上半年新型储能主要增长区,占 全国新增装机80%以上。 "南方地区增速较快,已投运新型储能装机占全国15.4%,与2024年底相比增加3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 广西、云南等水电占比较高、调节资源相对充裕的省份,由于新能源快速发展,调节能力逐步趋紧,新 型储能发展需求不断增加。"边广琦说。 近年来,我国新型储能快速发展,在新型电力系统中作用日益凸显,有力促进新能源开发消纳,提高电 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七月份以来,我国多地出现持续高温,带动用电负荷快速增长,新型储能发 挥顶峰保供作用。其中,江苏、山东、云南先后开展全省新型储能电站用电高峰期间集中调用,最大放 电功率分别达714万千瓦、804万千瓦、474万千瓦,调用同时率达到95%以上。 此外,会上发布《 ...
国家能源局: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较2024年底增长约29%
新华财经· 2025-07-31 07:16
新华财经北京7月31日电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边广琦7月31日说,2025年上半年, 新型储能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9491万千瓦/2.22亿千瓦时,较2024年底 增长约29%。 边广琦是在当日国家能源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回答新华财经记者提问时作出上述表述的。 当前,随着新能源快速发展,电力系统调峰、电力保供压力不断增大,发展新型储能成为构建新型电力 系统的客观需要。 据边广琦介绍,从各省份发展新型储能的情况来看,上半年,内蒙古、新疆装机规模超过1000万千瓦, 山东、江苏、宁夏装机规模超过500万千瓦;河北、浙江、云南、甘肃、广东、安徽、广西、山西、湖 南、河南、湖北、青海、贵州等13省区装机规模超过200万千瓦。 分区域来看,华北、西北、南方地区是上半年新型储能主要增长区,占全国新增装机80%以上。其中, 华北、西北地区已投运新型储能装机分别占全国29.7%、25.7%,占比与2024年底相比基本保持稳定; 南方地区增速较快,已投运新型储能装机占全国15.4%,与2024年底相比增加3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 广西、云南等水电占比较高、调节资源相对充裕的省份,由于新 ...
国家能源局:上半年全国能源供需总体宽松
新华财经· 2025-07-31 05:34
新华财经北京7月31日电(记者安娜) 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邢翼腾7月31日表示,今年上半 年,全国能源供应充足,供需总体宽松,能源结构持续优化,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助力我国经 济持续回升向好。 邢翼腾当日在国家能源局新闻发布会上说,今年上半年,全国能源形势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升。上半年,原煤生产平稳增长,规上工业原煤产量同比增长5.4%。油 气生产稳定增长,规上工业原油产量同比增长1.3%,规上工业天然气产量同比增长5.8%。扣除天数原 因,规上工业发电量日均同比增长1.3%。电力大范围优化配置能力进一步增强,陇东-山东、哈密-重庆 等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产送电。迎峰度夏以来,有效应对15.08亿千瓦的历史最高用电负荷,全国未 实施有序用电。 二是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推进。新能源装机保持快速增长。继3月底全国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历史性超 过火电后,5月底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首次突破六成。今年上半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新增装 机规模较去年同期翻一番。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组织开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第一批试点,支撑新能 源高质量发展。 三是能源消费总体保持增长。全社会用电量增 ...
国家能源局2025年三季度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国家能源局· 2025-07-31 05:22
能源供应与结构优化 - 上半年原煤产量同比增长5.4%至24亿吨,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增长1.3%和5.8%,电力日均发电量增长1.3% [2] - 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性增长,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首次超60%,风电和太阳能新增装机同比翻倍至2.68亿千瓦 [2][5] -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17993亿千瓦时,占比39.7%,其中风电和光伏发电量合计114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4% [6] 电力市场与政策动态 - 绿证市场快速发展,上半年核发绿证13.71亿个,交易量3.48亿个,价格回升至6.5元/个 [21][22] -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加速,跨经营区交易机制启动,南方区域市场实现多省统一优化配置 [23][24] - 电力市场化交易电量达2.95万亿千瓦时,市场主体数量增至97.3万家,同比增长23.8% [25] 新型储能发展 -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9491万千瓦/2.22亿千瓦时,较2024年底增长29%,内蒙古、新疆装机超1000万千瓦 [31] - 新型储能调用效率提升,上半年等效利用小时数570小时,浙江、广东等地超600小时,高峰放电功率达804万千瓦 [32] - 政策支持持续加码,发布56个试点项目涵盖多种技术路线,12个项目入选重大技术装备工程 [12] 电力保供与基础设施 - 迎峰度夏期间最大电力负荷达15.08亿千瓦,新增跨区输电通道提升互济能力1600万千瓦 [14][15] - 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发展,充电枪总数达1610万个,县域覆盖率97.08%,上半年充电量549亿千瓦时 [27] - 能源重点项目投资超1.5万亿元,同比增长21.6%,新能源发电投资占比显著提升 [29][30] 煤炭与能源安全 - 电煤库存超2亿吨可用30天,秦皇岛港现货价格稳定在646元/吨,进口煤炭维持3700万吨/月高位 [34][35] - 五大煤炭基地建设推进,核准大型现代化煤矿项目以提升供给弹性,严禁超能力生产 [36] - 电力可靠性提升,供电可靠率99.948%,用户平均停电时间降至2.25小时/户 [37][38]
明阳氢燃30MW级纯氢燃机交付用于氢储能示范工程
势银能链· 2025-07-31 03:42
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动态 - 明阳氢燃自主研制全球首台30MW级纯氢燃气轮机"木星一号"成功发运 应用于鄂托克旗风光制氢一体化合成绿氨项目配套工程 [2] - 该机组是目前全球容量最大的纯氢燃气轮机 已完成燃烧室部件研制、整机点火及全速空载测试 [4] - 项目制氢规模达48000Nm³/h 配套500MW风电和15万吨/年合成氨装置 采用12台1875m³储氢球罐 [5] 纯氢燃气轮机技术特性 - 具备零碳排放、单位千瓦投资低、快速启停响应等优势 可实现深度无功补偿且不受区位限制 [4] - 通过"电-氢-电"模式实现制氢、储氢及燃氢发电全产业链协同 支撑可再生能源高渗透率消纳 [5] - 国家能源局6月发布政策明确提出开展燃气轮机掺氢/氨/纯氢发电试点 [4] 项目规划与战略意义 - 30MW级氢储能示范工程预计2025年底建成 将成为全球最大容量纯氢燃气轮机试验项目 [5] - 项目配套工程包括风电-制氢-储氢-合成氨全链条 形成跨时间尺度电力存储调节能力 [5] - 明阳智能加速"风光储氢燃"战略布局 此次突破标志着我国在纯氢发电领域实现重大技术跨越 [5] 行业活动与数据服务 - 势银(TrendBank)提供氢能产业月度分析报告及数据咨询服务 工商注册实体为宁波膜智信息科技 [1] - 2025势银绿氢产业大会将于8月27-28日在无锡举行 [1]
电力负荷屡创新高,中电联详解原因
第一财经· 2025-07-31 01:36
电力消费增长趋势 - 2025年上半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4.8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其中一、二季度分别增长2.5%、4.9% [1] - 预计2025年全年用电量增速5%-6%,下半年增速高于上半年,主要受高温及低基数因素影响 [1] - 2030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预计达13万亿千瓦时以上,电力供需平衡难度持续增加 [1] 分行业用电表现 - 第二产业用电量逐季回升,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增速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 [2] - 第三产业用电量上半年同比增长7.1%,二季度增速达9.0%,较一季度提升3.8个百分点 [3] - 信息传输业、充换电服务业二季度用电量增速分别较一季度提高4.6和3.3个百分点 [3] 电力供需与负荷 - 2025年7月全国最高用电负荷达15.08亿千瓦,同比增加0.57亿千瓦,预计夏季峰值可能达15.7亿千瓦 [4] - 迎峰度夏期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华东、华中等地个别省份短时紧张但可通过跨省互济解决 [4] - 人工智能、新能源等行业用电高速增长,6月互联网数据服务用电量同比增44.6%,新能源汽车制造用电量增13.0% [4] 新能源发电发展 - 上半年全国电力投资6546亿元,同比增长9.6%,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达36.5亿千瓦,同比增18.7% [5] -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2.636亿千瓦,占新增总装机89.9%,太阳能、核电、风电发电量分别增长20.0%、11.3%、10.6% [6] "十五五"电力行业展望 - 新能源预计年均新增装机2-3亿千瓦,但高比例消纳压力加大,利用率可能下降 [8] - 算力基础设施、电解水制氢等新业态将成为用电需求新动能 [8] -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突破核心技术瓶颈,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 [9]
电力负荷屡创新高,中电联详解原因
第一财经· 2025-07-31 01:16
电力供需形势 - 8月进入电力保供关键期 迎峰度夏期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 华东 华中 西南 南方个别省份短时紧张但可通过跨省互济实现平衡 [1][3] - 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4 84万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3 7% 一 二季度分别增长2 5% 4 9% 预计下半年增速高于上半年 2025年全年用电量增速5%-6% [1][2] - 7月全国最高用电负荷达15 08亿千瓦 较去年增加0 57亿千瓦 若夏季气温创新高 最高负荷或达15 7亿千瓦 [3] 用电结构分析 - 第二产业用电量逐季回升 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增速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1 7个百分点 二季度比一季度提高0 3个百分点 [2] - 第三产业用电量上半年增长7 1% 二季度增速达9 0% 信息传输业 充换电服务业二季度用电增速比一季度分别提高4 6和3 3个百分点 [2] - 人工智能 新能源等赛道拉动行业用电高增长 6月互联网数据服务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用电量分别增长44 6% 17 4% 13 0% [3] 电力投资与装机 - 上半年电力完成投资6546亿元 同比增长9 6% 截至6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36 5亿千瓦 同比增长18 7% [5] -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26360万千瓦 占新增总装机89 9% 上半年太阳能 核电 风电发电量分别增长20 0% 11 3% 10 6% [5] 中长期发展趋势 - 预计2030年全国用电量达13万亿千瓦时以上 "十五五"期间新能源年均新增装机2-3亿千瓦 新能源利用率将呈下降态势 [1][6] -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面临高比例新能源消纳压力 需提升系统调节能力 算力基础设施 电解水制氢等新业态成为用电增长新动能 [6][7] - 电力科技创新需突破"无人区"技术 打造自主可控装备集合 构建现代化电力产业链 [7]
刘宁王凯会见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张智刚总经理庞骁刚
河南日报· 2025-07-30 23:10
省领导安伟、陈星、李涛,国家电网公司党组副书记邵国勇参加会见。(记者 刘婵 张笑闻) 责任编辑: 王靖 刘宁、王凯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张智刚、庞骁刚一行表示欢迎,感谢国家电网公司在稳定经济增长、服 务经营主体、建设美丽乡村等方面给予河南的大力支持。刘宁说,当前,全省上下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 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重要要求,持续加大电网投入,加快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着力推进全面绿色转型,积极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河南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电力能源的有力保障,希望国家 电网公司继续发挥资金、人才、技术等优势,进一步加大在豫投资力度,在农村和城市配电网改造升 级、打造外电入豫通道、智能化电网建设、降低用电成本、关键技术研究转化和先进电力设备制造等方 面深化合作,助推河南更好融入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能源支撑。我们 将持续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强化各类要素保障,为企业在豫发展提供更优服务、创造良好条件。 张智刚、庞骁刚感谢河南省委、省政府长期以来对国家电网公司工作的关心支持。张智刚表示,河南是 人口大 ...
我国牵头制定的两项高压直流开关设备领域国际标准发布
新华财经· 2025-07-30 13:48
国际标准发布 - 我国牵头制定的两项高压直流开关设备国际标准正式发布,包括《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13部分:直流断路器》和《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15部分:直流转换开关》[1] - 两项标准规定了高压直流断路器与高压直流转换开关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为全球高压直流开关设备提供统一技术规范[1] 行业影响 - 高压直流开关设备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核心关键组件,对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推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与跨区域输送具有重要作用[1] - 我国通过张北柔直工程、白鹤滩—江苏特高压直流工程等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研发与工程经验[1] 技术领先地位 - 两项国际标准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高压直流开关设备技术方案成为国际规则,巩固了我国在高压直流输电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1] - 标准将助力高压直流输电装备和技术开展国际贸易及交流合作[1] 国际合作 - 两项标准由我国专家牵头,与来自德国、美国、法国、意大利、日本、挪威、西班牙等9国专家组成工作组,历时5年协同合作完成[1]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之钒电池专题报告:深峡锁钒成碧玉裂谷熔钛化金桥
东莞证券· 2025-07-30 12:28
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超配"评级 [2] 核心观点 - 中国着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2024年太阳能和风电装机容量占比达42%,较2023年提升6个百分点 [5][45] - 钒电池凭借安全性高(水系电解液无燃爆风险)、循环寿命长(1.5万-2万次)及扩容灵活等特点,成为风光配套储能的重要选项 [14][15] - 2024年中国液流电池新增装机0.81GW/3.23GWh,同比增10倍,其中全钒液流电池占比96.67%,中标金额超34.85亿元 [17][73] - 预计2026年中国全钒液流电池市场规模将达144.6亿元,2024-2026年复合增长率显著 [68][71] 产业链分析 上游资源 - 2024年中国钒产量16.5万吨(折五氧化二钒),需求总量同比增4.2%,电解液成本占钒电池总成本50% [18][23] - 钒钛股份2024年向大连融科销售五氧化二钒1.48万吨,2025年协议供应量增至2万吨 [75][77] 中游制造 - 电堆成本占比约25%,关键材料离子交换膜、电极等已实现国产化,大连融科为产业链领军企业 [22][38] - 4小时储能系统度电成本2181元/kWh,8小时可降至1627元/kWh,长时储能经济性凸显 [27][31] 下游应用 - 电源侧(新能源配储)、电网侧(调峰调频)和用户侧(工商业储能)构成三大场景 [31] - 新疆吉木萨尔建成全国最大全钒液流储能项目(1GW/1GWh),总投资38亿元 [64][67] 政策与市场空间 - 国家层面明确支持液流电池技术研发,四川等地出台专项政策打造产业集群 [34][35] - 中性预测2030年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规模达263.7GW,2025-2030年CAGR为17.2% [65][66] - 2024年液流电池在新型储能中渗透率仅0.7%,技术成熟度提升将驱动份额增长 [56][68] 投资建议 - 重点关注钒电池供应链头部企业,如钒钛股份(000629)具备资源+电解液一体化优势 [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