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财务造假
icon
搜索文档
富二代辞职接班潮:沈家雯接任力源科技董事长
搜狐财经· 2025-08-13 13:50
富二代接班现象 - 部分富二代通过高考进入名校后选择在外部机构就业并晋升至中层 但因家庭企业突发状况被迫回归接班 [2] - 富二代职业路径多样化 包括进入自家公司历练 带资进入投行或创办投资公司 以及在券商 基金等金融机构发展 [2] - 接班原因包括家族企业实控人涉及法律问题或单纯安排继承 例如力源科技和丰元股份的案例 [2][5][12] 力源科技案例 - 董事长沈万中因涉嫌违规披露重要信息被取保候审并辞职 其女沈家雯被提名为董事 [3][5] - 公司财务造假涉及2021年年度报告虚增营业收入1.04亿元(占24.71%)和利润总额2700余万元(占68.23%) 半年度和三季度报告也存在虚增 [5] - 沈家雯持有公司0.94%股份 沈万中持有32.10%股份 沈家雯拥有南加州大学经济学硕士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双学士学位 曾任汇添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规风控负责人 [4][6][9] 财务造假处罚情况 - 2025年7月有6家上市公司高管受到刑事处罚 力源科技沈万中被判14个月 因造假仅持续一年 [10] - 其他公司包括金通灵(欺诈发行和违规披露) ST起步(欺诈发行和违规披露) ST TH(操纵证券市场) 瑞斯康达(违规披露)和锦州港(违规披露) [10] - 金通灵连续造假6年 锦州港连续7年财务造假 瑞斯康达涉及900亿元隋田力专网通信大案 影响15家上市公司 [11] 丰元股份案例 - 赵晓萌于2023年9月当选董事长 为实控人赵光辉之女 此前在中泰证券担任战略客户部和质控部高级经理 [12][14] - 公司从草酸生产起家 年产量达6万吨 产品拓展至医药 稀土和电子级专用草酸 2016年上市后进入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 [15][16] - 2021年和2022年完成两轮定向增发融资超13亿元 投资者包括华夏基金 招商证券 瑞银集团等 目前正极材料产能14万吨 磷酸铁锂产能12.5万吨 预计年底扩大至30万吨 [17][18] 春立医疗案例 - 史文玲于2022年接任董事长 为实控人史春宝 岳术俊之女 此前在字节跳动用户增长部门工作 [18] - 公司为国内医疗器械领域首家"A+H"上市公司 但受集采影响髋关节和膝关节终端价格平均降幅分别达80%和84% [21] - 公司转型发展种植牙等口腔医疗产品和手术机器人 两款手术导航系统于2023年5月获批 股价自年初上涨一倍 [22][23] 行业动态与监管 - 证监会联合公安部 财政部等部委于2024年6月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综合惩防工作的意见》 强化打击财务造假 [9] - A股上市公司中有12位90后女董事长 最年轻的为27岁的史文玲 [23] - 医疗器械板块因脑机接口概念受市场热炒 手术机器人成为关注焦点 [23]
泽达易盛财务造假案余波未平 引发连环索赔诉讼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3 12:26
核心事件 -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东兴证券、康达律所三家泽达易盛IPO中介机构向上海金融法院起诉格尔软件等37家公司及2名自然人,追偿因其财务造假导致的损失 [2][3] - 三家中介机构分别索赔本金及利息1.23亿元、2.15亿元和0.33亿元,并要求部分主体承担连带责任 [3] - 泽达易盛因虚增营业收入5.65亿元、虚增利润2.96亿元于2023年7月从科创板退市,中介机构已向投资者赔付及向证监会缴纳款项合计4.93亿元 [2][3] 格尔软件回应 - 公司声称2018年和2020年与泽达易盛的交易"不具有商业实质",且对2018-2021年财务报表影响较小无需追溯调整 [2][4] - 历史公告显示公司2018-2020年虚增归母净利润274.78万元、250.67万元和77.38万元,2021年虚减190.37万元,2018年和2020年分别虚增营业收入1119.81万元和216.98万元 [5] - 公司表示将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诉,并通过加强内控体系和学习法规来防范未来风险 [5][8] 法律依据 - 追偿权法律依据为《民法典》第178条,需满足被追偿方存在过错且行为与损害有直接因果关系 [6] - 法院裁判考量因素包括过错程度、行为关联性和损失诱因,根据《虚假陈述侵权民事赔偿规定》第22条可追究配合造假的第三方责任 [6] - 仅证明"无商业实质业务"不足构成追偿依据,需进一步证明上下游方存在主观过错行为 [7] 行业影响 - 本案体现"全链条追责"机制突破,中介机构需完善底稿管理和穿透核查,独立验证交易真实性 [7] - 上市公司需建立内部追责机制规范关联交易,投资者应关注信息披露异常并及时参与集体诉讼 [7]
公司造假?董秘敲诈?安靠智电“吹哨人”疑案始末
凤凰网财经· 2025-08-13 10:19
案件核心进展 - 安靠智电时任董秘黄节根因敲诈勒索罪名成立被判刑,刑期未公开但计划上诉[1] - 案件源于2022年8月黄节根质疑公司财务造假并拒绝签字,后因索要《绩效协议》股权奖励被指控[1] - 案件历经三次开庭及补充侦查,双方对事件描述存在根本分歧[1] 财务造假争议 - 黄节根指控公司通过篡改曹山项目收入确认方法虚增利润:2021年半年报虚增44%、年报虚增64.5%、2022年半年报虚增37%[18][21] - 公司辩称曹山项目采用时段法确认收入合理,因产品具不可替代性且客户认可工程量[23] - 江苏证监局2024年11月认定公司存在收入确认政策披露不准确等问题,但未明确判定财务造假[22] 绩效协议纠纷 - 《绩效协议》约定黄节根需分三阶段完成市值目标(150亿/185亿/210亿),达标后可获210600股奖励[9] - 协议争议焦点在于黄节根私自添加"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0%"条款,公司称未发现该修改[10] - 黄节根主张800万元股权奖励系履约义务,公司则认为属敲诈勒索[9][10] 谈判过程与指控 - 三轮谈判中黄节根先后提出:赔偿券商损失2-3亿元、转岗投资者关系管理、兑现绩效奖励[12][13] - 公司指控黄节根以签字权为筹码索要财物,证据包括其手写便条提及"合作基础谈好,中报签字好谈"[25] - 法律专家认为黄节根行为属劳动纠纷范畴,缺乏敲诈勒索罪构成要件[26] 市场影响 - 安靠智电股价较2021年高点下跌60%,公募基金持仓比例从15.3%骤降至2.1%[30] - 公司2021年业绩呈现断崖式下滑:Q2-Q4利润同比降幅分别为12.7%、44.3%、86.22%[28] - 黄节根引进的投资机构因业绩变脸面临亏损,其个人职业声誉与经济状况严重受损[28][29] 公司背景与事件脉络 - 安靠智电2017年上市,主营电缆连接件/GIL系统,实控人为陈氏三兄弟[16] - 黄节根2022年3月入职,因发现财报三版利润数据异常(1.03亿→1.18亿→1.24亿)启动调查[17] - 公司总经理陈晓凌在录音中承认授意提前确认收入以"倒逼政府推进项目"[18]
卷入3.7亿元索赔官司,格尔软件否认故意配合泽达易盛造假
华夏时报· 2025-08-13 09:57
泽达易盛财务造假案核心事件 - 泽达易盛在2016至2021年间通过编造虚假内容、隐瞒事实等手段虚增营业收入5.65亿元、虚增利润2.96亿元,其中虚增利润占当年利润比例最高达104.72% [3] - 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被证监会处以总计1.51亿元罚款(公司8600万元、实控人3800万元、其他责任人2700万元),并于2023年7月被终止上市 [3] - 案件涉及7195名投资者通过特别代表人诉讼获赔2.85亿元,人均获赔3.89万元,创下科创板首例集体诉讼和解案例 [4] 中介机构追偿行动 - 东兴证券、天健所、康达律所三家机构先行赔付投资者及缴纳监管款项合计4.93亿元后,现向39名被告追偿约3.7亿元 [2][5] - 具体追偿金额:东兴证券2.15亿元(含1.13亿元赔偿款+1.02亿元承诺金)、天健所1.2亿元、康达律所3345万元 [6] - 追偿对象包括格尔软件等37家公司和2名自然人,指控其参与无商业实质交易 [6] 格尔软件涉案情况 - 被上海证监局认定2018-2020年与泽达易盛等公司开展无商业实质交易,导致年报财务数据不准确,三年虚增归母净利润合计602.83万元 [6] - 公司否认故意配合造假,称交易基于业务协同初衷,已自查整改并委托律师团队应诉 [7] - 目前无法评估诉讼对利润影响,但强调将采取积极措施维护股东利益 [7] 监管政策动向 - 证监会强化"追首恶"与"打帮凶"并举策略,首次对越博动力案配合造假方同步追责 [8] - 将建立行政、民事、刑事立体化追责体系,重点打击财务造假利益链和"生态圈" [8] - 对主动整改配合调查者实施宽严相济政策,可能从轻或减轻处罚 [8]
华熙生物前高管45万字手撕“玻尿酸女王”,“财务造假”内幕曝光
商业洞察· 2025-08-13 09:24
举报事件核心争议 - 举报人李某指控华熙昕宇投资有限公司存在财务造假行为,包括隐瞒代持锦州银行3000万股、欺诈发债及虚增收入等问题[3] - 举报材料显示华熙昕宇2017年上半年营收从2016年全年的25万暴增至2.78亿,营业成本增至2.19亿,销售费用从8.7万增长至6225万,但2017年报数据又大幅回落[11][12] - 举报人称2017年上半年财务数据异常与减持金隅股份获利3.83亿元有关,并通过税务筹划将部分获利转化为成本进行避税[14][16] 财务数据异常情况 - 2017年上半年华熙昕宇管理费用从993万暴增至9643万,财务费用从-2.4万增至5929万,研发费用显示为970万,均明显异于2014-2016年平均水平[11] - 2017年报显示营业收入回落为303万,营业成本回落至312万,销售费用回落至209万,研发费用一栏消失[12] - 2017年半年报营业收入是全年数据的91倍,营业成本是70倍,销售费用是近30倍[13] 公司回应与监管情况 - 华熙生物回应称李某为前员工,曾因职务侵占罪被报案,2019年IPO时已核查过相关举报内容并确认不实[3] - 2020年1月证监局对华熙昕宇发债成本数据披露不准确出具警示函[4][29] - 公司解释2017年财务数据波动是因下半年终止执行部分协议导致冲回原确认的成本费用[17] 历史员工纠纷 - 2022年11月有前员工举报董事长强制低价回收员工股票[34] - 2022年华熙集团联合创始人崔广平曝光与赵燕的分红权纠纷[34] - 2024年6月夸迪前产品运营总监控诉遭遇职场霸凌[35] 公司经营现状 - 2024年华熙生物营收下降11.6%至53.71亿元,净利润跌70.6%至1.74亿元[35] - 2025年一季度继续下滑,营收同比下滑20%,净利润同比下跌58%[35] - 近期与巨子生物爆发"玻尿酸VS重组胶原蛋白"的舆论战[35]
重生之95后在金融圈奋斗到中层,爹不争气害我辞职回家当董事长
搜狐财经· 2025-08-13 06:00
富二代接班现象 - 部分富二代通过高考进入名校后选择独立职业发展 在券商、基金等金融机构任职并晋升至中层管理岗位[2][3] - 因家庭企业突发变故 如实际控制人涉及法律诉讼或财务造假 被迫中断原有职业路径回归家族企业接管运营[2][3][6] - 典型案例包括力源科技沈家雯辞去汇添富风控负责人职务接任董事长 以及丰元股份赵晓萌从中泰证券离职回归担任董事长[10][13][15] 力源科技财务造假事件 - 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虚增营业收入1.04亿元 占当期披露金额24.71% 虚增利润总额2700余万元 占比68.23%[6] - 2021年半年度报告虚增营业收入1540万元(占比13.42%) 虚增利润总额420万元(占比34.01%)[6] - 实际控制人沈万中因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 并处罚金330万元[6] 上市公司高管刑事责任趋势 - 2025年7月共有6家上市公司高管收到刑事处罚 涉及罪名包括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欺诈发行证券罪等[11] - 力源科技因造假持续时间仅一年判罚相对较轻 其他公司如金通灵连续造假6年 锦州港连续7年财务造假 瑞斯康达涉及900亿元专网通信大案[11][12] - 监管层加强财务造假惩防 证监会联合公安部等部门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综合惩防工作的意见》[10] 企业战略转型与业务发展 - 丰元股份从草酸生产商转型锂电池正极材料领域 建成正极材料产能14万吨 其中磷酸铁锂产能12.5万吨 预计年底扩大至30万吨[16][17][19] - 公司通过两轮定向增发融资超13亿元 投资机构包括华夏基金、招商证券、瑞银集团等知名机构[18] - 春立医疗应对集采压力拓展新业务领域 开发种植牙产品及手术机器人 两款膝关节和髋关节置换手术导航系统于2024年5月获批[22][23] 年轻女性高管群体特征 - A股市场90后女性董事长共12位 最年轻为春立医疗27岁的史文玲[24][25] - 该群体普遍拥有海外名校教育背景 如南加州大学经济学硕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双学位、清华大学硕士等[7][15][19] - 职业路径多集中于金融机构(券商、基金)或互联网企业(字节跳动) 具备战略客户管理、风控合规、用户增长等专业经验[10][15][19]
负债超2万亿中国恒大将在8月25日从港交所退市 ,这些钱去哪了?
搜狐财经· 2025-08-13 01:25
退市安排 - 公司将于2025年8月25日从港交所退市 因未满足复牌指引且股份未在2025年7月28日前恢复买卖 [1] - 股份最后上市日为2025年8月22日 退市后股份不再受上市规则规管且不可买卖 [2] - 公司明确表示不申请覆核退市决定 [2] 财务造假与欺诈发行 - 2019-2020年累计虚增收入5641.46亿元人民币 其中2019年虚增2139.89亿元(占当期收入50.14%)2020年虚增3501.57亿元(占当期收入78.54%)[13][18] - 两年虚增利润920.11亿元人民币 其中2019年虚增407.22亿元(占利润总额63.31%)2020年虚增512.89亿元(占利润总额86.88%)[13][18] - 2020-2021年发行公司债券时引用虚假财务数据 构成欺诈发行行为 [13] 债务与资产状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总负债2.39万亿元人民币 总资产1.74万亿元人民币 净资产为-6442亿元人民币 [12][18] - 恒大地产现存590条被执行人信息 被执行总金额超592亿元人民币 [7] - 1533笔重大诉讼仲裁未及时披露(每笔涉案金额超5000万元)涉及金额4312.59亿元人民币 [13] - 2983笔到期债务未清偿未披露 涉及金额2785.31亿元人民币 [13] 清盘进展 - 清盘人已掌控公司逾100家实体 直接管控资产价值约270亿港元 但可变现金额无法估计 [10] - 资产变现金额累计约20亿港元(2.55亿美元)其中仅1.67亿美元实际回笼 [10] - 清盘人认为整体重组难以实现 正专注于资产变现和法律诉讼 [10] - 拟向股东提供2024年1月29日至2025年7月31日期间的清盘进度报告 [2] 高管与股东行为 - 前主席许家印及次子、前CEO夏海钧、前执行董事潘大荣均被采取强制措施 [12][19] - 夏海钧2008-2020年从公司获得收入16.38亿元人民币 2021年减持恒大系股票套现1.16亿港元 [17] - 许家印家族通过2009-2021年分红套现近540亿元人民币 其中许家印个人套现499.81亿元 [14] - 前妻丁玉梅2022年9月斥资4980万英镑购入伦敦房产 另有价值600亿港元资产被冻结(含500亿金融资产及100亿不动产)[16][20] 行业动态 - 2023年7月多家房企债务重组获批 包括时代中国、世茂集团境外债及龙光21笔境内债 十多家房企重组方案涉及债务总额约万亿元 [11]
恒大,突传大消息!
中国经营报· 2025-08-12 23:47
上市地位取消 - 公司收到联交所信函,因未满足复牌指引要求且股份未在2025年7月28日前恢复买卖,上市委员会决定取消其上市地位 [2] - 股份最后上市日期为2025年8月22日,8月25日上午9时起正式取消上市地位 [6] - 公司明确表示不申请复核该决定 [2] 清盘进展 - 公司自2024年1月29日起由清盘人接管,股票同日停牌并持续至退市 [7] - 清盘人拟在退市前向持份者提交报告,涵盖2024年1月29日至2025年7月31日的清盘进度 [6] - 香港高等法院2024年1月已颁令清盘,公司负债高达2.4万亿元 [11] 财务与法律事件 - 创始人许家印2023年9月因涉嫌违法犯罪被采取强制措施,多名前高管因财务造假、欺诈发行被证监会罚款4700万至300万元不等 [10] - 许家印与前妻丁玉梅通过"技术性离婚"分割财务,清盘人追讨两人及前高管约60亿美元股息及酬金 [11] - 丁玉梅全球资产遭冻结,包括伦敦豪宅、温哥华房产等总值约600亿港元,法院允许其每月支取2万英镑生活费 [12] 历史背景 - 公司2009年11月5日在港交所上市,曾以高杠杆扩张模式成为头部房企,2021年爆发流动性危机 [9] - 停牌前股价报0.163港元/股,总市值22亿港元 [7]
*ST富润虚增7亿营收如今黯然退市 受损股民可索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15:13
公司退市及财务造假事件 - 浙江富润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T富润)因连续2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市值不足5亿元于2025年4月正式退市 [1] - 公司全资子公司泰一指尚在2020年1月至2022年上半年通过"空转交易"虚构广告代理业务,累计虚增营业收入7.17亿元、营业成本7.16亿元 [1] - 2023年公司通过会计差错更正追溯调减相关数据,但造假行为已导致2020-2022年多份财报存在严重虚假记载 [1] 监管处罚及责任追究 - 公司被监管部门责令改正并罚款550万元 [1] - 时任董事长赵林中、副董事长江有归分别被处以250万元罚款 [1] - 时任董秘张玉兰、财务总监王燕各被罚70万元 [1] 财务风险及审计问题 - 截至2024年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15.96亿元中坏账准备高达14.49亿元,其中泰一指尚公司14.49亿元应收账款对应14.47亿元坏账准备 [2] - 审计机构无法核实账款性质及交易真实性,引发财务真实性质疑 [2] - 关联方通过泰一指尚公司供应商及投资公司违规占用资金,截至2024年底尚未归还 [2] 股价表现及退市过程 - 公司股价持续暴跌,2025年4月10日因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市值低于5亿元触及退市条件 [2] - 上交所出具终止上市告知书并最终退市 [2] 投资者索赔情况 - 在2021年4月27日至2023年4月27日之间买入并在2023年4月28日之后卖出或仍持有*ST富润的投资者可能符合索赔条件 [3] - 已有多名投资者向法院起诉要求公司赔偿损失 [3]
对近200亿元财务造假、欺诈发行竟没有察觉甚至“打保票” 国新证券是否勤勉尽责待考
新浪证券· 2025-08-12 10:20
公司财务造假事件 - *ST高鸿2015-2023年连续9年财务造假 虚增营收总额198.76亿元 虚增利润总额7622.59万元 [1][3] - 造假方式为通过虚假贸易业务虚增收入和利润 包括笔记本电脑虚假贸易及IT系统产品虚假贸易 无实际货物流转 [3][12] - 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构成欺诈发行 引用2018-2020年虚假数据 募资12.5亿元 [1][3][4] 监管处罚与法律后果 - 证监会拟对*ST高鸿及相关当事人合计罚款超1.6亿元 其中公司被罚1.35亿元 [4] - 可能涉及犯罪线索将移送公安机关 首要责任人面临巨额罚款及刑事责任 [4][5] 中介机构责任问题 - 国新证券作为保荐人及持续督导券商 在2015-2021年未发现187.47亿元造假 占造假总额94.32% [1][2][6] - 2022年持续督导券商变更为中国银河后 造假金额降至两年合计11.29亿元 [2][7] - 国新证券在保荐文件及持续督导报告中多次作出无虚假记载承诺 [8][9][10] 财务异常指标 - 2019年3G-IT连锁销售业务收入90.18亿元(占比79%) 毛利率仅1.41% 较2018年2.88%腰斩 [13][14][15] - 业务营收同比增长58.53%但毛利率大幅下降 存在异常交易特征 [13][14][15] 关联方交易线索 - 造假主体南京庆亚实控人江庆与*ST高鸿董事曹秉蛟为配偶关系 [7][12][13] - 多家供应商/客户与曹秉蛟关联 包括亲属控制的安纳佳电子及朋友控制的南京柏晁 [12][13] 行业赔付机制案例 - 中信建投在紫晶存储案中设立10.86亿元先行赔付基金 [16] - 东兴证券在泽达易盛案中出资3.4亿元赔付专项资金 [16] - 五矿证券为*ST广道设立2.2亿元赔付基金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