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化

搜索文档
以“创新驱动发展新动能”锻造能源新标杆——黄陵矿业的“智”“绿”革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2 01:19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煤炭产量逆势增长8.7% [1] - 发电量突破百亿度 [1] - 吨煤成本同比下降近23元/吨 [1] - 实现煤矿智能化开采极薄、薄、中、厚煤层全覆盖 [1] 智能化转型 - 生产线无人化率突破80% [2] - 2024年取得专利84项、软件著作权8项 [2] - 立项团标3项、行标2项 [2] - 5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 - 双龙煤业极薄煤层开采效率提升4倍 [2] - 智能巡检机器人应用大幅降低井下风险隐患 [2] 绿色化发展 - 构建"矸石循环链"实现"矸石不升井、固废零排放" [3] - 年产40万立方煤矸石制陶粒项目预计年产值约9千万元 [3] - 推进生态修复和绿色矿山建设 [3] 人才队伍建设 - 聘任专业技术人员545名 [3] - 46人取得高级以上职称 [3] - 12人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 [3] - 711人通过技能等级认定 [3] - 2024年选拔任用"80后"干部占比61.5% [3] - "90后"干部占比23.6% [3] 产业生态重构 - 电力板块总装机容量达到6320MW [4] - 年发电量将超过300亿度 [4] - 年产值超过100亿元 [4] - 建成2×660MW燃煤电厂、6MW分布式光伏项目和300MW农光互补发电项目 [4] 数字化建设 - 搭建"4G+5G+Wi-Fi+万兆工业环网"高速通道 [5] - 建成基于4DGIS的公司决策和矿井管控"两朵云"平台 [5] - 集成"产、供、销"系统实现智慧决策 [5]
13国驻华使节点赞辽宁石化“绿智”升级
中国新闻网· 2025-06-11 07:43
辽宁石化产业概况 - 辽宁省是中国重要石化产业基地,2024年规模以上石化企业营业收入连续第四年突破万亿元人民币 [1] - 辽宁省是中国唯一可同时加工国产原油、管输俄油、海上进口原油等多源头原油的省份 [1] - 大连长兴岛(西中岛)是国家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 [3] 企业技术与产能 - 恒力石化产业园是全球PTA产能领先基地之一,工艺技术和装置能效水平行业领跑,是首批国家级绿色工厂 [3] - 长兴岛精细化工创新园孵化32家企业,多个项目填补国内空白,包括可降解塑料、新能源电池溶剂等绿色产品 [3] - 康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展示先进拉膜工艺和聚酯合成技术,使节们深入车间体验 [3] 国际合作与产业升级 - 13国驻华使节参观辽宁石化产业,关注高端化、绿色化转型实践 [1][3] - 阿根廷驻华大使认为两国化工行业合作潜力巨大,辽宁高效产业链设计值得借鉴 [1] - 巴基斯坦驻华使馆参赞对自动化水平印象深刻,计划分享工业自动化与绿色生产经验 [3] - 圭亚那驻华大使寻求与辽宁在石化产业规模、技术储备与环保理念方面的合作 [4] 绿色化与智能化发展 - 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成为各国使节关注的高频词 [4] - 活动搭建跨国技术协作、产业链融通、发展成果共享的石化合作平台 [4]
智能化、全球化、绿色化三大趋势重塑可选消费板块竞争格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1 03:11
市场表现 - 6月11日上证指数高开0.02%,创业板指涨0.34% [1] - 汽车配件、智慧农业、AI医疗概念股走强,种业、新消费题材走弱 [1] - 可选消费ETF(562580)早盘涨1.73%,成分股立中集团涨逾9%,老凤祥涨超7% [1] 政策支持 - 2025年以旧换新补贴资金规模翻倍至3000亿元,覆盖品类从8类扩展至12类 [1] - 新增微波炉、净水器、洗碗机、电饭煲等品类,首次纳入3C数码产品 [1] - 强调"线上线下平权",激活下沉市场消费潜力 [1] - 五一假期家电换新销售突破5500万台,空调、扫地机器人等品类表现亮眼 [1] 消费趋势 - 一季度社零同比+19.3%,增速略逊于2024年四季度 [1] - 消费支出从食品、服装等向交通、医疗、消费电子等方向转变 [2] - 可选消费板块投资价值凸显,汽车和家电占比合计超78% [2] 行业转型 - 家电板块投资逻辑从"总量增长"转向"结构升级" [1] - 短期看内需换新政策托底,出口链风险逐步定价,板块估值进入合理区间 [1] - 长期智能化、全球化、绿色化三大趋势将重塑行业竞争格局 [1] 成分股构成 - 可选消费ETF前五大成分股包括美的集团、比亚迪、格力电器、海尔智家等消费龙头 [2]
蒋艳:我国产业转移呈现智能化、绿色化特点 内蒙古积极赢得发展先机
新华财经· 2025-06-10 11:02
中国产业转移特点 - 产业梯度转移有力促进区域协同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态势凸显,智能化、绿色化为产业国内转移注入新动能 [1] - 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类型由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有效拉动产业升级和价值链攀升 [1] - 西部地区承接钢铁、有色、石化、食品加工及新能源等产业转移态势明显,动力电池、智能算力、绿电铝等值得关注 [1] 内蒙古产业优势 - 内蒙古资源优势显著,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基地,风能、太阳能资源国内领先,煤炭资源丰富,稀土储量全国领先 [2] - 内蒙古具有绿电优势、电力优势、发展口岸经济的通道优势,体现为光伏、煤化工、电解铝、生物医药(中蒙药)等行业的综合成本优势 [2] - 内蒙古是13个粮食主产区和8个粮食规模调出省区之一,乳肉绒薯等7条重点产业链产值突破7000亿元,生物制造产业以生物发酵、原料药、化学药、中药和蒙药为特色 [2] - 内蒙古空域资源丰富,年平均适航天数超过300天,高标准建设呼和浩特、鄂尔多斯低空经济示范区,构建低空产业集群 [2] 内蒙古承接产业转移方向 - 内蒙古可积极融入国家战略,立足自身发展逻辑和产业基础,明确重点承接方向,做强沿边优势,促进贸易-物流-产业协同布局 [3] - 完善园区、配套设施、新型基础设施等硬件,增强承载能力,推进政策、制度、规则、标准衔接,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3] - 提升承接能力,深化京蒙等协作机制,借鉴共建、飞地、托管等产业转移合作模式 [3]
本钢板材(000761) - 2025年6月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09 07:46
资产置换情况 - 交易方案需进一步论证和协商,交易标的资产范围、价格等未确定,确定后将再次召开董事会审议,存在方案调整、中止或取消的可能 [1] 原材料自给率 - 铁矿原材料在集团采购比例约为 60%,焦煤焦炭以国矿长协煤采购为主,补充来源为地方煤、统购统销,产地包括山西、黑龙江、内蒙、河北等 [1] 销售网络布局 - 国内销售布局覆盖东北、华北、中西部、华东、华南五大区域公司和沈阳、大连、本溪、天津四家剪切加工配送中心,销售网点覆盖主要经济发达地区;外销由本钢国贸公司代理,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 [2] - 未来将发挥差异化、装备和品牌优势,将汽车钢、能源用钢、金属制品用钢(线材)、高端特钢作为战略产品,家电用钢、集装箱用钢、高强钢等作为重点产品,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转型 [2] 中高端市场培育进展 - 成立产销研技术服务组,深入区域和重点企业,为新产品开发提供渠道支撑 [2] - 与高校、研究院合作,提早介入新产品新技术,提供技术支撑 [2] - 利用鞍钢集团战略合作资源,进入全新领域和行业,为新品种开发创造条件 [2]
全球快消品市场格局演变白皮书-RUNINDA&LI
搜狐财经· 2025-06-09 02:30
今天分享的是:全球快消品市场格局演变白皮书-RUNINDA&LI 3. 渠道融合与多元化:O2O模式普及(美团闪购30分钟达服务),即时零售(2023年规模850亿元)与兴趣电商(抖音快消品GMV年增120%)崛起,传统 商超转型"双核驱动"(如盒马销售额增长34%)。 四、竞争格局:头部优势与新兴力量 全球快消品市场规模从2023年的12.8万亿美元预计2030年达17.5万亿美元,中国增速显著,2023年市场规模68072亿元。增长动力来自消费者购买力提升、电 商崛起,而传统品类饱和与需求变化导致部分领域波动。区域市场差异显著:亚太地区增长迅猛,中国消费者偏好健康化(如元气森林"0糖0卡"气泡水年营 收破百亿)和电商渠道;欧美市场成熟,注重品质与环保,即时零售逐步渗透。 消费需求呈现三大特征:健康化(低糖、低盐产品占比55%)、个性化(欧莱雅定制化护肤品销售额占比15%)、便捷化(即饮咖啡增速12%,美团闪购快 消品占比超60%)。 三、发展趋势:技术驱动与模式创新 1. 健康化与绿色化:企业加大健康产品研发(如农夫山泉"东方树叶"无糖茶年销超60亿元),推广可降解包装(玛氏箭牌承诺2030年实现100% ...
研判2025!中国集装箱制造行业产业链、产量、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展望:集装箱市场稳步复苏,产量超810万标准箱[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09 02:02
行业概述 - 集装箱制造行业专门设计、生产和销售各类标准化或定制化集装箱 主要用于全球范围内的海运、陆运及多式联运[4] - 中国生产的标准干货集装箱占世界产量的95%以上 集装箱产销量多年来保持世界第一[1][18] - 行业产品类型包括干货集装箱、冷藏集装箱、罐式集装箱及其他特种集装箱 其中干货集装箱占据主导地位[1][4] 行业发展历程 - 集装箱制造业经历四个发展阶段:1801-1955年萌芽期、1955-1966年启动期、1966-1980年高速发展期、1981-2023年成熟期[8] - 集装化运输已占整体货运行业的80%以上 成为物流业最主要运输手段[8] 政策环境 - 2024年6月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的意见》 提出推进重要集装箱港区建设[9][12] - 2024年11月交通运输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动计划》 建立健全内贸集装箱多式联运体系[9][12] - 政策支持内外贸集装箱同船运输 推行集装箱外贸内支线进出口双向运作模式[12] 产业链结构 - 产业链上游为钢材、玻璃钢、铝合金、涂料、木材等原材料[13] - 产业链中游为各类集装箱生产供应环节[13] - 产业链下游为水路运输、公路运输、铁路运输与航空运输等集装箱运输行业[13] 原材料供应 - 钢材是制造集装箱最主要材料 具有高强度、耐腐蚀、抗震性好等优点[14] - 2024年中国钢材产量达14亿吨 2017-2024年年复合增长率为4.2%[14] - 2025年1-4月中国钢材产量4.8亿吨 同比增长6%[14] 生产规模 - 2024年中国集装箱总产量超过810万标准箱 同比增长268.2%[1][18] - 国际标准干货集装箱市场份额达91.3% 冷藏集装箱占比3.8%[1][18] - 2024年中国金属集装箱产量29895.6万立方米 同比增长193.42%[17] 出口表现 - 2024年中国集装箱出口量545万个 同比增长135.93%[21] - 2024年出口金额170.39亿美元 同比增长105.83%[21] - 2025年1-4月出口量167.37万个 同比增长24.33% 出口金额48.89亿美元 同比增长29.5%[21] 竞争格局 - 行业集中度高 中集集团市场份额40.18% 中远海运25.35% 新华昌集团14.76%[23] - 富华机械、胜狮集团、浙江泛洋市场份额分别为7.02%、4.46%、3.72%[23] - 形成以长三角和珠三角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区[25] 重点企业 - 中集集团2024年集装箱制造营业收入622.05亿元 同比增长105.89%[27] - 中远海发2024年集装箱制造营业收入236.61亿元 同比增长188.8%[29] - 新华昌集团拥有五大生产基地 年产能标准集装箱120万TEU 特种集装箱10万台[26] 发展趋势 - 行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注重节能环保材料研发和自动化生产线推广[32] - 应用场景向建筑、能源、农业等领域拓展 推动产品多功能化发展[33] - 数字化转型从生产环节向全价值链拓展 区块链技术提升物流透明度[34]
研判2025!中国公路建设行业相关政策、发展现状、竞争企业及未来前景分析:公路固定资产投资额有所下滑[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09 01:56
公路建设行业概述 - 公路建设涵盖公路、桥梁、隧道、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和公路渡口的全流程活动,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和后评价 [1][3] - 资金来源包括国家和地方投资、专用单位投资、中外合资、社会集资、贷款、车辆购置附加费和部分养路费 [1][3] - 《公路建设监督管理办法》明确了政府和企业投资公路建设项目的实施流程,为投资建设提供了指引 [5] 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公路固定资产投资额为25774亿元,同比下滑8.7%;2025年一季度投资额为4679亿元,同比下滑8.4% [12] - 投资下滑主要由于地方政府和建筑类央企面临较大财务压力 [12] - 截至2024年末,中国公路里程约55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19万公里,覆盖98.8%人口20万以上的城市 [16] 地区投资分布 - 2024年四川省公路固定资产投资2545.4亿元,占全国9.9%,位居首位 [14] - 浙江省投资2278.1亿元,占全国8.8%,排名第二 [14] - 广东、湖北、山东、安徽、广西、江苏、河南等7地投资额超千亿元 [14] 行业政策 - 交通运输部2023年9月发布《关于推进公路数字化转型加快智慧公路建设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全面实现公路数字化转型 [9][11] - 2025年3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路规划建设和环评工作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通知》,推动公路设计绿色低碳发展 [9][11] - 2022年1月发布《公路"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公路交通运输体系 [11] 产业链分析 - 上游为原材料供应商和机械设备制造商,提供水泥、钢材、沥青等材料和挖掘机、压路机等设备 [7] - 中游包括公路设计、施工和监理企业,负责方案制定、工程施工和质量监督 [7] - 下游为公路运营和维护机构,负责日常维护、修理和升级 [7] 运输数据 - 2024年公路货运量418.80亿吨,同比增长3.8%;客运量117.81亿人,同比增长7.0% [18] - 2025年一季度货运量94.92亿吨,同比增长5.4%;客运量28.66亿人,同比增长0.5% [18] 竞争格局 - 2023年度公路建设市场全国综合信用评价涉及公路设计企业366家、施工企业946家、监理企业512家 [20][22] - AA级企业占比:设计65.30%(239家)、施工50.32%(476家)、监理43.16%(221家) [22] - A级企业占比:设计33.88%(124家)、施工47.15%(446家)、监理54.69%(280家) [22]
更好发挥生态环保督察利剑作用
经济日报· 2025-06-08 22:09
政策法规框架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全面规范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并夯实制度基础 [1] -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党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体现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 [1] - 环保督察制度推动解决陕西秦岭北麓违建别墅和云南昆明滇池长腰山违建等突出问题成效显著 [1] 制度发展与战略定位 - 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需根据新情况新问题不断调整完善向纵深发展以更好发挥利剑作用 [2] - 持续完善生态环保督察制度可倒逼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并促进绿色产业加快发展 [2] - 必须建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督察制度体系形成从问题发现到主动履责的治理闭环 [2] 执行与监督机制 - 制度生命力在于执行需有效治理能力和执行能力以避免落实搞变通打折扣 [3] - 坚持问题导向和严的基调敢于动真碰硬持续发现问题并认真解决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3] - 督察结果和整改情况作为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选拔任用管理监督的重要依据 [3] 公众参与与民生导向 - 环保督察坚持人民至上将群众身边小问题作为督察关注的大事情 [4] - 坚决查处破坏生态环境重大典型案件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 [4] - 强化督察信息公开激发公众力量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环保合力 [4]
研判2025!中国玻璃钢渔船行业发展历程、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渔船更新改造已迫在眉睫,玻璃钢渔船成为行业新宠[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07 02:04
玻璃钢渔船行业概述 - 玻璃钢渔船采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FRP)制造,具有高强度、轻质、耐腐蚀等特性,通过不饱和聚酯、环氧树脂等基体提升性能 [3] - 全球渔业发达国家玻璃钢渔船占比达80%-90%,而中国目前仅占2%,木质渔船仍为主流但50%已严重老化 [1][14] - 玻璃钢渔船采用整体成型工艺,表面光滑使航速提升0.5-1节,横摇周期缩短2-3秒,抗风能力显著增强 [3] 经济与性能优势 - 节能表现突出:导热系数仅为钢材1%,节冰率20%-40%,同马力下节油率10%-15% [4] - 使用寿命达50年(钢质船10-15年),30米渔船年均维修费仅为钢质船1/10 [4][5] - 压载重心更低,起浮性和回复能力优于钢质船,适合恶劣海况作业 [3] 行业发展历程 - 1974年天津建成首艘玻璃钢渔船,80年代因技术/材料限制发展受阻 [7][8] - "九五"期间国家启动研发项目,"十五"期间给予20%造船补助但2004年事故导致停滞 [7][8] - 2018年自主设计的大洋性金枪鱼延绳钓船投产,标志技术突破 [7][8] 产业链与上游供应 - 上游原材料:液态合成树脂(2024年产量1.2亿吨,CAGR4.35%)、玻璃纤维(2024年产量756万吨) [8][10][12] - 中游制造企业分为国有(主导)、军工和民营三类,代表厂商包括江龙船艇、中复西港等 [16][17][19] - 下游应用于海洋捕捞、养殖、科研等领域,辽宁等沿海省份已出台政策推动老旧渔船更新 [1][14] 市场现状与政策驱动 - 2025年中国玻璃钢渔船数量预计达1.2万艘(+20%),辽宁省2024年10月发布设备更新政策 [1][14] - 相关上市公司涵盖材料/制造环节:中国巨石(玻璃纤维)、江龙船艇(船艇制造)等 [1] - 江龙船艇2025年Q1营收1.5亿元(-58%),亏损261.83万元,主营公务/旅游/特种船艇 [17] 未来趋势 - 需求增长:海洋经济开发带动渔业/旅游/工程领域应用,成本优势加速替代木质船 [21] - 智能化:集成导航/健康监测系统,自动化成型工艺提升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22] - 绿色化:采用可回收材料、太阳能/风能辅助动力,降低碳排放 [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