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创新

搜索文档
第二批长三角创新联合体名单发布
中国新闻网· 2025-06-07 08:30
长三角创新联合体建设 - 第二批长三角创新联合体建设试点数量为12个 [2] - 联合体由长三角区域内科技领军企业或重大科技平台牵头 高校院所支撑 各类创新主体协同 [3] - 联合体以重大科技创新任务为牵引 开展产业重大前沿(关键)技术协同攻关 [3] 牵头企业及联合体名称 - 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牵头"长三角海洋信息传输技术创新联合体" [2] - 江苏奥赛康药业有限公司牵头"长三角抗微生物感染药物研究创新联合体" [2] - 南京美辰微电子有限公司牵头"长三角低轨卫星通信集成技术创新联合体" [2] - 中电金信数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牵头"长三角人工智能源网协同能管创新联合体" [2] - 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长三角同位素技术创新联合体" [2] - 上海御渡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牵头"长三角电测设备创新联合体" [2] - 浙江晶盛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牵头"长三角集成电路大硅片抛光技术创新联合体" [2] - 杭州申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长三角智能机器人创新联合体" [2] - 宁波吉利罗佑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牵头"长三角绿色智能动力总成创新联合体" [2] - 埃夫特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牵头"长三角机器人高速高精技术创新联合体" [2] - 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长三角无线微创手术系统创新联合体" [2]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牵头"长三角汽车低碳与智能技术创新联合体" [2] 联合体目标与规划 - 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布局建设未来产业 [3] - 联合体将进一步完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 发挥牵头单位行业影响力和带动性 [3] - 凝聚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创新力量 开展前瞻性协同研究 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 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 [3] - 提升长三角重点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3]
12家市直单位现场宣讲:牢记嘱托、建成支点、当好龙头,武汉加油干
长江日报· 2025-06-06 03:17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武汉攻克20余项"卡脖子"关键技术,助力成为全国第5个中小企业总量破百万的副省级城市,4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特色产业集群 [5] - 光谷三代科技工作者实现从光纤技术(赵梓森)、卫星遥感(李德仁)到生物制药(杨代常)的突破,奠定"中国光谷"科技基石 [4] - 徐卫林院士团队八年攻关研制月球织物国旗,独创微纳米粉体色浆技术解决"红黄串色"难题,实现该领域从"跟跑"到"领跑"跨越 [4][5] 民生保障与城市治理 - 武汉人社局通过社保兜底、工伤赔付等政策升级,实现服务从"被动响应"到"主动破题"转变,单笔工伤赔付达20余万元 [6] - 农村公路建设10年铺就4000余公里道路及57座桥梁,以"畅安舒美实"标准推动城乡融合 [7] - 垃圾分类日均处理1.3万吨,全分类可减少碳排放96吨/日并制造氧气67吨/日 [8] 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 - 长江生态修复成效显著:江豚数量从1012头增至1249头,47%再生水利用率配合1842个排污口管理构成"武汉密码" [8] - 湿地保护推动青头潜鸭从20只繁衍至400多只,戴家湖公园煤灰堆改造为绿肺,建成1024座公园的千园之城 [9] - 武汉获"国际湿地城市"称号,通过扩绿兴绿护绿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9] 文化创新与区域联动 - 武汉文学季、书法季等活动通过文艺作品立体呈现城市风貌,强化文化引擎作用 [6] - 政协提案推动"双休日"制度全国破冰,并创新提出汉绣与社会疗愈结合建议 [12] 数据驱动与政策优化 - 2023年江汉路夜市人流量增长38%,2024年武汉游客量达3.33亿人次,体现"小数据"驱动"大民生"逻辑 [11] - 经济普查中个体经营数据与宏观政策联动,如"1块钱汇聚14亿"的统计模型 [11]
科创综指ETF国泰(589630)涨近0.9%,科技板块分化中关注TMT与AI催化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4 03:06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专题 - 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联合《中国科学院院刊》推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专题 系统探讨融合发展的战略方向与对策 为新质生产力提供理论支撑 [1] - "科创中国"创新创业投资大会集中展示超50项前沿成果 推动产业对接 [1] 科创综指相关行业表现 - 5月科创综指相关行业表现分化 软件开发等科技领域亏损企业占比较高 行业集中度与总资产周转率处于低位 显示产能出清压力较大 [1] - 信息技术领域集成电路出口金额同比增幅扩大 但LCD出货量增速放缓 [1] - 结合盈利预测 6月科创领域企业盈利改善或集中在TMT制造业等板块 [1] 谷歌AI生态升级 - 谷歌AI生态升级推动技术迭代 AI视频生成工具Veo 3 图像工具Imagen 4等创新产品落地 或对科创产业链形成催化 [1] - 行业配置需关注外部关税不确定性 围绕自主可控主线布局 [1] 科创综指ETF国泰(589630) - 科创综指ETF国泰(589630)跟踪的是科创综指(000680) 该指数由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 旨在反映科创板整体市场表现 [1] - 指数主要偏向中小盘及处于早期创新阶段的公司 行业配置侧重于硬科技领域 如信息技术 生物医药等 [1]
持续优化数字产业生态
经济日报· 2025-06-02 22:05
数字产业一季度表现 - 数字产业一季度业务收入达8.5万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较上年同期提升4.4个百分点 [1] - 利润总额达5721亿元,同比增长7.0% [1] - 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 [1] - 软件业务收入31479亿元,同比增长10.6% [1] 数字技术发展现状 - 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量全球占比超42% [1] - 全球新公开的4.5万件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中我国占61.5% [1] - 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439.5万个 [1] - 算力总规模达到每秒280百亿亿次浮点运算 [1] - 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340家 [1] 产业升级与转型 - 电子信息制造业技术革新、产品创新及产业升级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1] - 工业互联网和工业软件应用促进制造流程智能化 [1] - 制造范式从规模生产转向规模定制 [1] 产业发展挑战 - 部分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 [2] - 原材料、生产设备、操作系统等产业链关键环节自主可控能力需提高 [2] - 产业生态需进一步优化 [2] 创新发展路径 - 需以国际顶尖水平为目标进行原创性科技攻关 [2] - 重点突破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基础软件、通信设备等领域瓶颈 [2] -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2] 产业链建设 - 需构建安全可控、韧性强的产业链供应链 [3] - 提升核心零部件、基础材料和装备国产化水平 [3] - 建设高水平试验验证平台和中试平台 [3] - 加强标准制定推广与产业生态培育 [3]
挥刃向内重塑“温州模式” 老工业基地如何从“新”出发?
中国新闻网· 2025-06-02 11:27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 浙江长江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从传统汽配企业转型为智能制造排头兵,产品包括吸顶屏、三联屏、换挡面板等智能汽配新品 [1] - 温州通过"腾笼换鸟"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企业智能化转型,如康奈集团的"新绿智能工厂"实现AI设计5秒生成鞋样和72小时定制交付 [3] - 红蜻蜓品牌通过校企合作研发中国第一双运动皮鞋,提升国际竞争力 [3] - 温州传统工艺与先进制造结合,如3D打印定制鞋楦、机器人精密焊接、数字孪生瓯绣工艺 [5] 产业集群发展 - 温州电气、通信连接器等五大传统优势产业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 [6] - 鞋服、眼镜与宠物用品产业协同打造"中国时尚产业之都",泵阀等六大细分行业纳入省级"新星产业群" [6] - 新能源产业形成"核风光水蓄氢储"全链条布局,华东深远海风电母港目标2030年千亿级规模 [6] - 前瞻布局合成生物、眼脑健康、低空经济等新赛道,获批全国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 [6] 制度创新与营商环境 - 温州建立"六位一体"服务体系,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评价体系50项制度成果和87项改革举措全国推广 [7] - 电子营业执照"企业码"使用超200万次,办事效率提升60%,"数据得地"机制为587家企业提供13511.7亩土地 [7] - 2024年温州规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成本83.0元,较浙江省平均低2.1元 [7] - 温州连续两年获评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城市,2023年全国地级市营商环境前十 [7] 经济发展成果 - 温州工业增加值突破30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1%,2024年增长10.2%列浙江第一 [8] - 2024年落地超亿元产业项目339个、超10亿元制造业项目40个,制造业投资增速13.7% [8] - 温州拥有规上工业企业9325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0家、省级隐形冠军企业71家,数量浙江前列 [8] - 连续三年获得"浙江制造天工鼎",2024年摘得金鼎 [6][8]
党外人士大调研丨优化企业创新生态,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九三学社中央开展2025年度重点考察调研
新华网· 2025-05-30 08:56
新华社杭州5月30日电 题:优化企业创新生态,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九三学社中央开展2025年 度重点考察调研 新华社记者段菁菁 当前,全球正经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这一背景下,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 融合,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保障高水平安全,才能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 高点,助力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日前,受中共中央委托,九三学社中央主席武维华、常务副主席邵鸿率调研组赴浙江嘉兴、杭州等 地,就"优化企业创新生态,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主题开展年度重点考察调研。 在嘉兴和杭州,调研组走进多家科技型企业和研究院、实验室等各类平台调研,重点关注科技型中 小企业的培育与发展,从政府政策保障、科技服务业支持、金融服务支撑等三个维度了解情况、发现问 题,力求在营造有利于企业创新的生态环境,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方面提出务实有效建议。 头顶轨道交错,一辆辆"天车"稳定运行……在位于嘉兴平湖智创园的华芯(嘉兴)智能装备有限公 司的测试车间,测试员熟练地操作控制系统,监测产品的实时数据和动态。 芯片制造,与"天车"——AMHS系统密不可分。该系统是保障晶圆稼动率及品质一 ...
许昆林在扬州调研时强调守牢实体经济根基 汇聚干事创业力量 为扛好经济大省挑大梁责任多作贡献
新华日报· 2025-05-29 23:33
在上汽大众仪征分公司,许昆林出席帕萨特新车型下线仪式,与上汽集团董事长王晓秋、总裁贾健 旭进行工作会谈。许昆林表示,希望持续深化与上汽大众的全面合作,加快推进各类项目建设,吸引更 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户江苏、更多技术人才集聚江苏,实现更高水平互惠共赢。 5月29日,省长许昆林到扬州市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 精神,按照省委十四届九次全会部署要求,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以"打头阵"的使命担当狠抓科技创 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向新向好,为扛好经济大省挑大梁 责任多作贡献。 许昆林来到西门子机电科技(江苏)公司,看产品、问市场,走进车间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得知企 业深度融入江苏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取得良好发展业绩后,许昆林说,江苏始终敞开怀抱,真心欢迎包 括德资企业在内的外资企业投资落户。我们将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加主动地对接国际高标 准经贸规则,进一步形成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制度环境,做好全方位、全链条服务保障,为企业持续 健康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许昆林来到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扬州协同创新研究院,详细了解发展历程和总体情况,实地察看航 空 ...
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新华日报· 2025-05-29 21:39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多领域接入DeepSeek和人形机器人应用等案例显示两者"双向奔赴"的重要性 [1] - 科技创新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需突破"卡脖子"难题并抢占科技制高点,同时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2] - 产业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市场需求和应用场景,需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与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 [3] 传统产业升级 - 传统产业需运用数智技术和绿色技术改造提升,目标是做精做高做强 [3]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 重点推动新型电力装备、新能源、高端纺织、生物医药、船舶海工等产业集群向世界级迈进 [3] 未来产业布局 - 需在第三代半导体、新型储能、前沿材料、低空制造等新赛道加快发展 [3] - 人工智能技术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需积极赋能千行百业 [3] 创新平台与机制建设 - 需推动高新园区与高等院校"双高协同"发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并健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4] - 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等新平台需以产业需求为牵引,提升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效能 [4]
瞄准“难而正确”的事情 余杭发力向未来
杭州日报· 2025-05-29 02:52
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 - 余杭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数字经济"和"共同富裕"列为核心战略方向,强调通过创新驱动解决发展难题 [12] - 之江实验室主导的"三体计算星座"首次发射成功,建成后总算力达1000POPS(每秒百亿亿次运算),标志着空天计算基础设施进入组网阶段 [8][14] - 2024年余杭区科技创新成果显著:杭州超重力场大科学装置试运行,获国家科技奖3项、省科技奖33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78家,总量全省第一 [15][16] 产业生态与未来布局 - 余杭区构建"五大产业生态圈+四大未来产业"体系,落地钉钉总部、抖音集团浙江创新中心,加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17] - 杭州十大"科技新特产"中余杭占5项,包括强脑科技智能睡眠仪、零零科技飞行相机等,体现硬科技产业化能力 [15] - 计划深化环科创平台生态圈建设,推动南湖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加快未来谷和浙江人才大厦等载体落地 [17] 文旅融合与城市升级 - 良渚文化大走廊上升为省市战略,2024年规上文化企业营收达6099.8亿元(全市第一),新增4家省级重点文化园区 [18][19] - 径山旅游度假区获批省级旅游度假区,良渚博物院晋升国家一级博物馆,文旅品牌"余杭好地方"推动国际影响力 [18][19] - 余杭国际体育中心、杭州未来国际演艺中心等地标加速建设,城市形态向"重要新中心"跃升 [20] 教育与民生工程 - 北航中法未来科技学院获批招生,杭州外国语学校新校区启动建设,2024年新增学位3.05万个 [21] - 浙大一院总部二期、区妇幼保健院等医疗项目推进,民生实事完成率达162%,发放困难救助金1.3亿元 [21][22] - 2025年计划投用17所学校(新增学位2.29万个),实施托育机构试点和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 [22][23]
郭元强到东西湖区调研 更好统筹稳增长和促转型 全力推动经济实现量质齐升
长江日报· 2025-05-29 02:23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武汉江丰电子材料有限公司专注于生产超高纯金属溅射平面靶、管靶、精密钼等新型显示核心材料,郭元强鼓励企业利用武汉科教人才资源加强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新型显示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1] - 中国赛宝(华中)实验室为武汉光电子、通信、生物制药、航空航天等行业提供计量检测和元器件检测服务,郭元强希望实验室发挥平台优势推动重点行业质量可靠性研究及技术服务 [1] - 中石化氢能机械(武汉)有限公司从事氢能装备研发、制造及系统集成,郭元强希望企业加大技术攻关力度研发更有市场竞争力的氢能装备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2] 现代农业与产业融合 - 西湖大农仓项目是东西湖区重点打造的农业现代化及农旅融合综合示范区,郭元强强调要立足特色资源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2] 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 - 郭元强强调要把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突出位置,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并抢占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 [3] - 郭元强要求各区各部门紧盯上半年"双过半"目标强化经济运行分析和调度,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3] - 郭元强提出要做细做实企业服务,"一企一策"解决企业困难为重点企业增资扩产提供要素保障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