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化转型

搜索文档
坚持电动目标,兼顾市场差异:奥迪宣布灵活动力组合战略
中国经营报· 2025-06-20 10:54
跨国车企电动化战略调整 - 多家跨国车企放缓电动化步伐,转向多动力组合战略,涵盖纯电动车型(BEV)、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PHEV)以及内燃机(ICE)车型 [1] - 奥迪公司宣布未来几年内以灵活方式提供差异化产品组合,基于PPE豪华纯电动平台和PPC豪华燃油车平台开发新车型 [1] - 本田汽车将2030年前在电气化和软件技术领域的投资总额从原计划的10万亿日元缩减至7万亿日元 [3] - 本田预计2030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占比将从原定的30%降至20%左右 [4] 全球新能源市场差异 - 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超过50%,进入第二阶段,而北美、欧洲、日韩等地电动车普及明显滞后 [2] - 北美地区电动化"拐点"明显后移,而中国市场已于去年达成"拐点" [1] - 增程/插混技术在中国市场预计仍有约10年发展窗口期,全球周期可能更长 [2] - 消费者对电动车体验与初期期待存在落差,部分转向混动和节能型燃油车 [5] 车企产品战略调整 - 奥迪将2026年后继续维护内燃机车型吸引力,直到各自产品生命周期结束 [3] - 奥迪原计划2026年发布最后一批燃油车,2033年实现全面电动化 [3] - 燃油车、混动车和纯电动车将共同构成奥迪未来三大产品支柱 [5] - 混动车型用户呈现"用电偏好"趋势,"长纯电续航"将成为混动产品核心发展方向 [5] 区域发展策略 - 奥迪推进因地制宜的区域策略,强化在中国和美国市场的地位 [6] - 奥迪与中国一汽合作的长春生产基地已投产奥迪Q6L e-tron,2025年将投产多款中国市场专属车型 [6] - 奥迪与上汽集团深化合作,联合开发面向中国市场的纯电动智能网联车型 [6] - 2025年底前将在美国市场推出奥迪Q6 e-tron、A6 e-tron等多款新车型 [6] 财务展望 - 奥迪预计2025年将是充满挑战的财务年度,全球经济增长将略微放缓 [7] - 奥迪集团预计2025财年销售收入介于675亿至725亿欧元之间 [7] - 经营销售利润率预计在7%到9%之间 [7]
卷产品、卷价格,新别克E5“搏击”15万元级纯电市场
中国经济网· 2025-06-20 06:32
产品发布与定价 - 新别克纯电E5于6月19日焕新上市,推出3款车型,官方一口价分别为620KM尊享版16.99万元、545KM智享版15.99万元、515KM先享版14.99万元 [1] - 相比2023年上市初期的20.89万-27.89万元售价区间,新车型价格大幅下调至14.99万-16.99万元,降幅达28%-39% [4] - 公司采用"一口价"营销模式,强调产品性价比优势 [1][4] 产品力升级 - 新车基于奥特能2.0多元驱动平台打造,进行47项改进与提升,覆盖设计造型、性能表现、智能交互与舒适便利等多个维度 [1] - 空间表现突出:车身尺寸4892mm×1905mm×1683/1681mm,轴距2954mm,后排纯平地板设计,座椅靠背可调节至27°"黄金仰角" [2] - 安全性能升级:搭载七重电池防护体系,满足IP68防尘防水和IP6K9K高压喷水防护等级,可实现2毫秒高压断电,累计行驶超10亿公里零自燃 [3] 技术配置与豪华体验 - 采用五连杆后悬架和VMC智能底盘技术,支持单踏板模式两种动能回收力度,配备能量回收拨片 [4] - 全系标配别克图书馆级静音科技,车内噪音仅22分贝,配备14扬声器BOSE豪华音响系统 [3] - 搭载健康恒温剧院座舱,采用高性能电机声学包裹技术和5mm双层声学玻璃 [3] 市场定位与竞争策略 - 产品定位15万元级别纯电市场,成为该价格区间的有力竞争者 [4] - 公司通过产品力提升和价格策略,加速电动化转型,应对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攀升的竞争格局 [1] - 作为别克品牌首款基于奥特能电动平台打造的产品,承担品牌转型重任 [1]
都市车界|奥迪撤回全面电动化计划为哪般?
齐鲁晚报· 2025-06-20 02:55
战略调整 - 奥迪全球CEO宣布撤回2033年停售燃油车计划,不再为内燃机终止设定明确时间表,转而推出新一代内燃机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未来十年将保持灵活性 [1] - 梅赛德斯-奔驰放弃"2030年主要市场全面电动化"目标,改为燃油车与电动车双线并行 [1] - 沃尔沃取消"2030年仅售纯电车"目标 [1] - 丰田构建混合动力、氢能、纯电的三维路线 [1] 销量与财务表现 - 2024年奥迪全球销量同比下跌11.8%,在BBA阵营中跌幅最大,首次被特斯拉超越 [2] - 2024年奥迪纯电车型销量下滑8%至16.4万辆,仅占总销量的9.81% [2] - 2024年奥迪品牌营业利润大跌45.3%,营业利润率降至4.6%的历史低点 [2] - 在中国市场奥迪销量下滑10.9%,减少近8万台,利润贡献暴跌28.8% [2] - 2025年第一季度奥迪品牌利润率仅1.5%,远低于集团整体3.5%的水平 [2] - 兰博基尼凭借27.7%的销售利润率贡献了集团46%的营业利润 [2] 市场分化 - 中国市场新能源渗透率在2024年达47.6%,2025年5月单月突破50% [3] - 奥迪燃油车业务仍贡献超60%的利润 [3] - 奥迪A6L在中国豪华中大型轿车市场以17.7万辆年销量蝉联冠军 [3] - 北美市场电动化进程迟缓,欧洲2024年电动车销量同比下滑5.9% [3] - 德国取消购车补贴后电动车销量暴跌33% [4] - 欧洲电动车市场2024年8月销量同比骤降43.9%,创近三年最低纪录 [4] - 欧洲电动车库存周期达82天,燃油车仅38天 [4] 技术挑战 - 奥迪电动化技术路线依赖PPE平台与SSP平台,但两者均面临量产延迟 [5] - Q6 e-tron因软件问题推迟18个月,固态电池量产时间推迟至2028年 [5] - 大众集团软件子公司Cariad研发拖累导致PPE平台车型多次延期 [5] - SSP纯电平台延迟至2029年方能落地 [5] - 奥迪优化V6发动机让油耗降低15%,采用"两条腿走路"策略对冲技术风险 [5] 竞争格局 - 特斯拉Model X EPA续航达351英里(561公里),奥迪e-tron WLTP续航仅270.9英里(436公里) [6] - 特斯拉Model X销量1.96万辆,捷豹I-PACE和奥迪e-tron合计不足1万辆 [6] - 大众集团、奔驰、通用等纷纷与动力电池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 [6] - 布鲁塞尔工厂面临物流成本高企和生产效率低下问题 [7] - 欧洲高昂劳动力成本使传统制造基地越来越不经济 [7] 行业趋势 - 宝马CEO称"全面电动化不现实且危险" [8] - 奔驰保留AMG燃油性能车血脉,将50%纯电销售目标推迟至2030年 [8] - 福特将电动化投资占比从40%降至30%,优先押注混动皮卡 [8] - 传统车企从"技术崇拜"转向"市场导向",通过差异化产品组合应对区域需求差异 [8] - 奥迪选择保留燃油车作为"护城河",同时通过PPE平台与华为合作开发高阶智驾系统 [8] 战略考量 - 传统车企清醒认识到盈利才是生存之本 [10] - 奥迪放弃廉价电动车聚焦高利润,奔驰采用"油电同智"降本策略 [10] - 电动化马拉松中真正的赢家是最懂得调整呼吸节奏的智者 [10]
尊界品牌将发布两款新车,其中一款为S600;奥迪回应取消全面电动化目标丨汽车交通日报
创业邦· 2025-06-19 09:50
尊界品牌新车发布 - 尊界品牌将发布两款新车 其中一款为尊界S600 尺寸小于尊界S800 [1] 奥迪电动化战略调整 - 奥迪回应取消全面电动化目标 将持续维护内燃机车型矩阵 计划在2026年后继续推出内燃机车型 同时推进向纯电动出行的逐步转型 [2] 江铃汽车资产重组传闻 - 江铃汽车发布声明否认资产重组整合计划 表示目前没有相关安排 并强调正与合资伙伴和经销商提升运营效率和协同作用 [3] 理想汽车充电网络建设 - 理想汽车宣布建成2500座超充站 其中第2500座为全5C超充站 配备3组双枪5C超充桩和6个充电车位 公司董事长李想表示该数量已超过特斯拉国内充电站数量 [3]
向现实低头,奥迪撤回全面电动化目标
36氪· 2025-06-19 03:45
战略转向 - 奥迪撤回2033年全面电动化目标,不再为内燃机终止设定时间表,推翻前任管理层计划以保持"灵活性" [1] - 宝马CEO称"全面电动化不现实且危险",丰田章男质疑纯电路线绝对性,奔驰保留AMG燃油车系,显示传统车企集体保守主义回潮 [3] - 奥迪取消"奇偶数命名体系"(奇数燃油车、偶数电动车),被视为电动化战略收缩的隐喻 [4] 市场现实 - 奥迪2024年全球销量同比下跌11.8%,纯电车型销量下滑8%至16.4万辆,仅占总销量9.81% [6] - 德国取消电动车补贴后奥迪本土市场电动车销量暴跌33%,欧洲电动车市场2024年8月销量骤降43.9% [6] - 欧洲电动车渗透率仅20%,中国刚破30%,强行淘汰燃油车被视为市场份额赌博 [6] 技术瓶颈 - 大众集团软件子公司Cariad研发拖累导致奥迪PPE平台车型Q6 e-tron多次延期,SSP纯电平台延迟至2029年 [6] - 大众ID系列软件故障频发,丰田固态电池量产跳票,显示"硬件易改,软件难铸"的行业困境 [6] - 电动车版本成本激增超一倍,在充电基建未普及地区难以普及 [7] 双轨战略 - 奥迪2025年将推出10款插混车型,为A6、Q5等主力车型提供80公里纯电续航的过渡方案 [8] - 借2026年F1赛事之机,奥迪将100%合成燃料技术移植至RS高性能车,打造"碳中和燃油车"概念 [8] - 将SSP平台改为油电兼容设计,保留技术路径切换灵活性 [8] 行业共识 - 奔驰保留AMG燃油车系,宝马为X5延续3.0T六缸选项,丰田构建混合动力、氢能、纯电三维路线 [10] - 丰田测算显示:三台混动车减排效果相当于一台纯电车,成本却更低 [10] - 体量较小品牌如捷豹宣布2025年转型纯电,沃尔沃计划2030年全面电动化但仍预留5年过渡期 [10] 中国市场特例 - 奥迪在中国与华为合作智驾系统,推出轴距加长105mm、电池扩容至107kWh的Q6L e-tron,续航达700公里 [11] - 与上汽集团合作打造专为中国市场定制的新电动品牌"AUDI" [11] - 形成"全球保守、中国激进"的双轨战略 [11] 盈利导向 - 奥迪放弃廉价电动车,集中攻坚高利润的A6、Q7电动版 [13] - 宝马将电动化爆发期押后至2026年,奔驰采用"油电同智"策略 [13] - 丰田用混动车型持续输血,显示成本与收益精密测算后的理性抉择 [13] 技术伦理 - 宝马指出电池生产本身的高碳排被忽略 [13] - 巨头以合成燃料、混动技术等多元化减碳方案,还原碳中和目标的复杂性 [13] - 减排未必等于电动化,可持续性需全生命周期考量 [13]
20万的BBA,不能再降了
创业邦· 2025-06-19 03:16
核心观点 - BBA旗下"34C"车型(宝马3系、奥迪A4L、奔驰C级)终端售价已跌破20万元,但实际落地价仍受金融贷款、保险等附加条件限制 [3][4][6][21] - 价格战导致BBA品牌溢价能力下降,连带影响SUV和高端车型价格体系,部分车型售价"腰斩" [22][23][24] - 销量数据显示2025年奔驰C级和奥迪A4L同比下滑16%和27%,经销商库存压力增大 [31][32] - BBA正通过产品改款、停产低端车型、与中国科技企业合作等方式应对市场挑战 [37][43][49][51] 价格动态 - 奔驰C200L运动版指导价33.48万元,北京地区裸车价降至16.74万元,降幅达50% [7][8] - 奥迪A4L入门款裸车价跌破20万元,部分区域下探至18万元,高配车型降幅近40% [14][15] - 宝马325Li裸车价跌破20万元,但消费者更倾向330Li版本 [19] - 奔驰GLC终端售价从42.78万~53.13万元降至23.78万~34.13万元 [24] - 奥迪A6L从40万元起步价跌至不足30万元,Q5L最低23.79万元 [24] 产品策略 - 奔驰C级2025款升级高通骁龙8295芯片和L2+导航辅助驾驶系统 [38] - 宝马3系2025款取消低功率版本,全系标配2.0T发动机 [39] - 奥迪A4L入门版增配三区空调、30色氛围灯等配置 [40] - 宝马停产1系三厢版,奔驰计划停产A级车系,奥迪将停产A1与Q2 [43] - 奥迪与上汽合作推出AUDI品牌,首款量产车E5 Sportback搭载宁德时代三电系统 [47][48] 市场转型 - 奥迪将推出基于PPC平台的A5L,首搭华为乾崑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47] - 宝马与阿里、华为合作推进AI大语言模型和数字化服务,新世代iX3将搭载第六代eDrive技术 [51] - 奔驰与Momenta合作智能化,计划2027年前发布7款中国专属车型 [51] - 宝马与火山引擎合作的AI营销工具已覆盖全国约300家经销商 [51]
奥迪:确认暂停全面电动化计划!
新华网财经· 2025-06-19 02:18
奥迪战略调整 - 奥迪全球CEO高德诺确认推翻前任管理层计划 撤回原定2033年停止研发和销售内燃机汽车的计划 不再设定明确终止时间表 [1] - 奥迪将在2024年至2026年推出全新内燃机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系列 为未来十年提供更强灵活性 [1] - 奥迪未来将牵头开发大众集团中大型车型平台架构与软件系统 涵盖从A5级别起所有车型 包括下一代SSP平台 首批搭载SSP平台的奥迪车型预计2027年底或2028年上市 [1] - 奥迪原计划2026年全球发布最后一批燃油车 2033年实现全面电动化 现因全球市场发展不均衡 电动车普及速度差异大 实施因地制宜区域发展策略 [1][2] 行业电动化趋势 - 沃尔沃 奔驰等车企调整全面电动化计划 奔驰不再坚持2030年前主要市场全面转向电动汽车销售目标 计划到2027年推出全新内燃机车型阵容 使内燃机持续到2030年代 [2] - 跨国车企处于电动化转型阵痛期 多家车企营收和利润下降 电动化转型需大量研发投入 短期内难实现规模效应和盈利 全球电动车市场需求放缓 燃油车业务利润较高 [2] - 中国电动车市场发展迅速 跨国车企加速在中国市场电动化转型 同时通过不同举措实现降本增效 [2] 奥迪中国市场布局 - 奥迪转型战略聚焦软件定义汽车和高级辅助驾驶技术 自2025年年中起陆续投产多款中国市场专属车型 [3] - 奥迪与一汽生产基于PPE豪华纯电动平台新车型 奥迪Q6L e-tron已开启预售 与上汽联合开发面向中国市场纯电动智能网联车型 新品牌AUDI全新纯电动车型基于奥迪和上汽联合开发的智能数字平台 [3] - 奥迪与华为合作 自2025年起搭载华为高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将应用于新平台产品 [3]
奥迪战略转向:跨国车企电动化转型之困中的破局思辨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9 01:50
奥迪战略调整核心观点 - 公司撤回2033年停售燃油车计划,转向"燃油车-电动车双轨并行"战略,反映电动化转型中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2] - 战略调整映射跨国车企在电动化浪潮下面临的复杂困局与深层挑战,为行业提供思辨样本 [2] 全球市场割裂化影响 - 欧洲环保政策与充电设施滞后并存,电动车普及速度低于预期 [2] - 北美受政策摇摆和燃油车使用习惯影响,电动化进程缓慢 [2] - 中国凭借政策支持、完善产业链和庞大市场成为全球电动车核心引擎,东南亚仍以燃油车为主 [2] - 市场割裂化迫使公司放弃激进电动化目标,采取因地制宜的区域策略 [3] 电动化转型成本压力 - 电池技术、自动驾驶等研发需巨额投入,高能量密度电池研发需长期试验优化 [3] - 电动车生产线建设及工厂改造耗资巨大,充电基建与市场推广成本显著 [3] - 电动车业务短期难盈利,价格战压缩利润空间,燃油车业务仍是现金流主要来源 [4] 中国市场战略地位 - 中国政策(购车补贴、牌照优先等)推动电动车市场繁荣 [5] - 本土完善的三电供应链和智能制造能力支撑生产保障 [5] - 公司加速在华电动化转型,推出专属车型并加强本土合作以抢占先机 [5] 技术路线灵活性 - 纯电、插混、氢燃料等多技术路线并存,公司新增内燃机与插混车型系列应对不确定性 [6] - 混动车型因兼顾环保与续航焦虑,或成欧洲市场过渡期主力 [6] 跨国车企转型启示 - 需制定多元化区域战略应对市场割裂化 [7] - 强化成本控制以平衡短期盈利与长期转型 [7] - 重视中国市场引擎效应,深化本土合作 [7] - 保持技术路线灵活性以应对市场变化 [7] 行业发展趋势 - 电动化转型需破局与重构,可持续发展依赖战略适应性 [8]
奥迪确认暂停全面电动化计划!
鑫椤锂电· 2025-06-19 00:49
奥迪战略调整 - 奥迪全球CEO确认撤回2033年停止研发和销售内燃机汽车的计划 不再设定明确终止时间表 [2] - 公司将在2024-2026年推出全新内燃机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系列 以增强未来十年灵活性 [3] - 原计划为2026年发布最后一批燃油车 2033年实现全面电动化 现因全球市场发展不均衡而调整 [3] 大众集团技术布局 - 奥迪将牵头开发大众集团中大型车型平台架构与软件系统 涵盖A5级别及以上所有车型 [3] - 下一代SSP平台将首次实现"软件定义汽车" 由大众与Rivian合作 首批奥迪车型预计2027年底或2028年上市 [3] 行业电动化趋势 - 沃尔沃 奔驰等车企已调整全面电动化计划 奔驰将推出全新内燃机车型阵容延续至2030年代 [4] - 跨国车企面临电动化转型阵痛 电动车业务短期难盈利 燃油车仍保持较高利润 [4] - 全球电动车市场需求放缓 车企需根据不同市场需求进行战略调整 [4] 中国市场战略 - 中国电动车市场发展迅速 跨国车企加速在华电动化转型并实施降本增效措施 [5] - 奥迪战略聚焦软件定义汽车和高级辅助驾驶技术 2025年起投产多款中国专属车型 [6] - 与一汽合作PPE平台车型Q6L e-tron已预售 与上汽联合开发纯电动智能网联车型 [6] - 与华为合作自2025年起在新平台产品搭载高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6]
暂停全面电动化计划,奥迪不再设定明确停售燃油车时间表
第一财经· 2025-06-18 11:14
战略调整 - 奥迪推翻原定2033年停止研发和销售内燃机汽车的计划,不再设定明确终止时间表 [1] - 公司将在2024-2026年推出全新内燃机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系列,保持未来十年灵活性 [1] - 奥迪将牵头开发大众集团中大型车型平台架构与软件系统,涵盖A5级别以上所有车型 [1] 产品规划 - 下一代SSP平台将首次实现大众集团全面转向"软件定义汽车",首批奥迪车型预计2027年底或2028年上市 [1] - 自2025年年中起陆续投产多款中国市场专属电动车型 [3] - 奥迪Q6L e-tron已开启预售,基于PPE豪华纯电动平台 [3] 市场策略 - 因全球电动车市场发展不均衡,公司实施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策略 [2] - 加速中国电动化转型,与一汽、上汽联合开发专属电动车型 [3] - 与华为合作,2025年起新平台产品将搭载华为高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3] 行业趋势 - 奔驰、沃尔沃等车企均调整全面电动化计划,转向燃油车和电动车双线发展 [2] - 奔驰计划到2027年推出全新内燃机车型阵容,使内燃机持续到2030年代 [2] - 跨国车企面临电动化转型阵痛,电动车业务短期难以盈利,燃油车仍保持较高利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