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

搜索文档
长三角议事厅·周报|长三角文旅协同:从机制破壁到价值共创
新浪财经· 2025-05-26 08:08
长三角文旅一体化合作机制 - 沪苏浙皖32个市(区)旅游协会代表签署《长三角城市旅游协会一体化合作机制协议》,发布《共同推动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宣言》,通过文旅产业"黏合效应"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新模式 [1] - 长三角地区占全国2.3%国土面积,通过突破行政壁垒、重构交通网络、深度融合文旅资源实现价值共创 [1] 制度创新与同城待遇 -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文旅专项规划》落地,实现跨省旅游"同城待遇",建立"标准互认、数据互通、监管互动"协作机制 [2] - "高铁旅游年卡""一票通"覆盖200余家景区,"上海迪士尼-苏州园林-杭州西湖"黄金线路2024年游客量同比增长28%,带动周边消费增长35% [2] - 2025年启动《入境旅游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优化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预计使入境游客停留时间平均延长2.3天,带动区域旅游收入增长15% [2] 区域规划与资源整合 - 沪苏浙皖编制上海大都市圈陆上旅游圈规划,江苏聚焦景区提质与度假区升级,浙江实施"交旅融合""数智赋能"战略,安徽推动"徽风皖韵"嵌入长三角大市场 [3] - 联合打造30条长三角特色旅游线路、8条杭黄世界级廊道黄金游线,形成"文明探源之旅""江南水乡风情之旅"等特色产品 [5] 品牌联动与交通网络 - 以上海旅游节、江苏乡村旅游节为牵引,形成覆盖四地的联动节庆矩阵,2024年"中国旅游日"带动相关文旅消费同比增长22.5% [4] - 总长突破6500公里的高铁网络形成"米"字形辐射格局,构建"1小时都市圈、3小时城市群、5小时全域游"的旅游圈 [4] - 2024年沪苏浙赴皖游客达1.03亿人次,占省外游客的56.3%,黄山、九华山等景区客流增长超40% [4] 文化融合与价值共创 - 长三角地区集聚12项世界文化遗产、600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65个5A级景区,从"拼盘式整合"迈向"系统性耦合" [7] - 苏州博物馆徽派展陈由安徽团队设计,杭州良渚文化与南京博物院推出联合展览,上海迪士尼与浙江工坊合作开发定制文创产品 [7] 重点项目建设 - 上海乐高乐园完成竣工验收,将为长三角新增世界级文旅地标 [8] - 无锡微纳星空中标8.04亿元"环天卫星星座建设"项目,将研制10颗遥感卫星,形成"造箭用星"完整产业链 [10] - 合肥获批国家级金融科技试点,重点推动大数据、云计算、AI、量子信息等技术在金融领域创新应用 [10] 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 - 浙江大胜达包装获批国家级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项目,推动传统包装产业智能化升级 [8] - 国仪量子发布纳米级量子传感器,可应用于芯片无损检测、心脑血管疾病早期诊断等领域 [10] - 盐城签约3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额超百亿元,涵盖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10]
15家银行长三角业务PK: 工农建全面领跑,近半数银行利润贡献度超30%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6 03:55
长三角地区银行表现概览 -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活跃、对外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地位举足轻重 [1] - 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实施为商业银行带来了丰富的客户资源、重大项目和广阔市场 [1] - 15家银行在2024年年报中披露了长三角地区相关数据,涵盖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资产规模、存贷款规模等指标 [1] 资产规模 - 工商银行在长三角地区的资产规模达12.44万亿元,是唯一一家资产规模过十万亿元的银行 [1] - 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分别以8.77万亿元、7.13万亿元位列第二、第三 [1] - 浙商银行、广发银行长三角地区资产总额占比最高,分别达89.69%、49.46% [2] - 浦发银行、工商银行在长三角资产规模占比也超过25%,分别为30.44%、25.5% [2] 存款情况 - 农业银行以6.98万亿元的存款规模位居长三角地区榜首 [4] - 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分别录得6.66万亿元和5.24万亿元存款 [4] - 交通银行在长三角存款占比最高,达27.65% [4] - 中信银行、农业银行存款占比分别为25.7%、23.5% [4] 贷款情况 - 工商银行以6.18万亿元贷款规模位列长三角第一,占全行贷款总额21.8% [5] - 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分别以6.03万亿元、5.24万亿元贷款规模紧随其后 [5] - 浙商银行长三角贷款占比最高,达53.62% [6] - 恒丰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在长三角信贷投放占比均超过30% [6] 经营效益 - 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在长三角区域营业收入超千亿元 [8] - 浙商银行、交通银行、广发银行长三角营收占比最高,分别为57.69%、36.7%、30.47% [8] - 农业银行以1159亿元利润总额稳居榜首,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分列二、三位 [9] - 广发银行、浦发银行、浙商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5家银行长三角利润占比均超35% [10] 资产质量 - 在10家披露不良率的银行中,6家不良率在1%以下 [11] - 中信银行长三角不良率最低,为0.53% [11] - 恒丰银行、浙商银行、民生银行、交通银行不良率在1%以上 [12] - 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不良率分别为0.82%、0.77%、0.84%,处于良好状态 [12]
钱塘高铁新城驭潮声奔富路 揽山水入画屏
杭州日报· 2025-05-26 03:19
钱塘高铁新城战略定位 - 作为杭州八大重点发展区块之一,是"东智造、西科创"产业走廊核心支撑点,战略价值体现在区位交通与产业定位融合性 [3] - 通过空间重构、要素集聚与制度创新,深度重塑杭州产业经济地理格局,成为驱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关键引擎 [3] - 同步规划建设28.36平方公里国际化高铁新城,推动杭城东部空间和价值重塑 [5][6] 交通枢纽规划 - 钱塘站是杭州机场高铁全线面积最大新建车站及长三角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重要枢纽,杭州第五座铁路枢纽 [5] - 站房设计6台11线高铁动脉与3台6线城际轨道交织,实现高铁、城际铁路和地铁无缝换乘 [5] - 长三角"超级地铁"水乡旅游线城际铁路江苏段将经过钱塘区并接入钱塘枢纽 [5] - 5分钟直抵杭州机场T4航站楼,40分钟到达上海虹桥,形成一小时生活圈 [5] 产业发展规划 - 以创智产业为核心,结合品质居住与田园乡村特色,形成"一带两心、两轴四片"空间格局 [6] - 重点发展科创服务业与智造服务业,形成服务性总部高地产业社区,承担产业发展升级"超级加速器" [7] - 打造"城站融合+创新生态+产居一体"的未来产业社区,实现全方位"职住融合"生态系统 [7] 城市建设进展 - 锚定"路网贯通、安置提速、配套升级"目标,全力冲刺7条道路年底贯通 [3] - 青创路已正式通车,宏图路、义蓬东一路等7条道路雨污水管道铺设完成超80% [12] - 站房高架路全面开工,计划三季度开启承台施工作业 [12] - 首宗宅地已完成收储,两宗商业用地及42亩村级留用地计划年底前收储 [13] 生态与文化特色 - 首个地块绿地项目启园预计今年三季度开工,打造融合生态、休闲与文化示范公园 [10] - 重点依托南沙大堤与水网体系打造环状景观生态带,构建"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绿色城市 [10][11] - 站房采用绿色建筑三星标准,应用自然通风采光、可再生能源等技术建设低(零)碳枢纽 [10] - 创新设计12米挑高星空站厅,植入文化场景,将传统交通空间转为城市文化载体 [9] 招商与开发策略 - 坚持"边建设边招商"策略,采用"靶向招商+链式招商"双轮驱动和"脸谱画像"精准招商模式 [14] - 总体目标为"三年重点项目出形象、五年重点区块成片成势、八年产城人融合发展基本成熟" [15]
他们出生在江苏,却生来就有上海户口
虎嗅· 2025-05-23 02:57
上海飞地历史与功能 - 上海拥有11块飞地,占全国飞地总量的三分之一[6][10] - 大丰农场是上海最早的跨省飞地,1950年为解决粮食危机设立[9][12][18] - 飞地功能分为农业型(大丰农场)和工业型(梅山炼铁基地等)[25][26] - 60年代约8万上海知青参与大丰垦荒,形成主副食品供应体系[22][23] 大丰农场经济贡献 - 总面积300平方公里,相当于上海徐汇区的5倍[32] - 年产粮食20万吨,占上海粮食最低保有量20%[35] - 生猪存栏100万头,占上海供应量40%[36] - 鲜奶年产量13万吨,占上海需求50%[38] - 淡水鱼产量5万吨,占上海需求31.25%[41] 产业转型与生态建设 - 光明集团整合大丰农场形成种养循环产业链[30][44] - 开发沼气发电、有机肥等生态技术处理废弃物[43] - 建成麋鹿保护区和荷兰花海等生态旅游项目[45][46] 长三角协同发展 - 盐通高铁使盐城至上海车程缩短至2小时[55] - 盐城承接上海产业转移项目182个,协议投资超800亿元[60] - 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采用"上海总部+大丰基地"模式[59] - 600多家上海企业在盐城落地,占规模以上企业合作量三分之一[57]
长三角10城代表“City Walk”上城区
杭州日报· 2025-05-20 03:08
长三角楼宇经济合作 - 长三角10个城市中心城区代表齐聚杭州上城区 通过City Walk形式感受楼宇经济活力并探讨一体化发展 [1] - 参与城区包括上海黄浦区 杭州上城区 南京鼓楼区 苏州姑苏区 宁波鄞州区 合肥庐阳区/蜀山区 无锡梁溪区 南通崇川区 常州新北区 [1] - 2023年底提出构建"七个一"品牌工程 楼宇互访体验是核心项目之一 [1] 杭州楼宇经济定位 - 杭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创新活力之城 楼宇发展推动城市经济转型 塑造从古典到现代的城市天际线 [1] - 上城区副区长强调区域兼具千年历史底蕴与现代国际范 是展示杭州形象的核心窗口 [2] - 代表参观钱江新城中央商务区 考察富春路"百亿大道"及华联UDC时代大厦 探讨楼宇品牌化建设 [2] 区域联动发展 - 活动旨在强化长三角中心城区辐射作用 通过交流合作探索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新路径 [2] - 上城区以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等场景为载体 推动文旅融合与城市温度提升 [2]
苏北县域崛起第二潮
搜狐财经· 2025-05-19 23:28
苏北县域经济崛起 - 苏北县域经济在"十四五"期间加速崛起,成为长三角地区新增长极,县域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形成"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竞争格局 [1] - 2024年苏北县域第一梯队GDP在1190亿元至1560亿元之间,第二梯队GDP在700亿元至1027亿元之间,16个县(市、区)组成"十六罗汉" [2] - 新沂在2024年率先突破千亿GDP目标,跻身全国千亿县排行榜第62位,预计未来4年"十六罗汉"均将跻身千亿县行列 [3][4] 新沂经济发展 - 新沂2020年GDP为692.33亿元,2024年达到1027亿元,连续跨越5个百亿台阶,工业开票收入从551亿元增长至1159亿元 [4] - 新沂拥有"公铁水空管"立体交通网络,物流成本比周边低10%~20%,2024年港口吞吐量突破1000万吨,铁路货运量突破900万吨 [6][8] - 新沂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提升至47.4%,2024年落地30亿元以上项目7个,制造业投资增长13.5%,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3.1% [7][8] 新沂产业升级 - 纺织产业形成高端纺织新材料产业链,45家规上纺企2024年总产值达128.86亿元,明新梅诺卡公司成为汽车供应链"隐形冠军" [6] - 江苏易初新材料公司自主研发真空电弧熔炼技术,将稀有金属纯度提升至99.99%,填补国内高纯度氧化锆空白 [7] - 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0.2%,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213家,引进高端人才57人、高校毕业生3700人 [7] 淮安区经济发展 - 淮安区2024年GDP(初核)为853.46亿元,预计同比增长7.5%,近5年年均增速近8% [10] - 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投资增长30%,高端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开票销售收入之和增长超20% [10][12] - 淮昆台资合作产业园承接产业转移项目37个,2024年实际使用外资5600万美元,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增长280% [13] 淮安区产业升级 - 文盛电子2024年营收逾5亿元,自动化生产率超95%,在国内汽车电感产品市场占有率逾35%,成为多家知名车企供应商 [11] - 淮安蓝·数字文旅产业园以"数字文化+文旅休闲"为核心,将老旧厂房改造为文化产业创新空间 [12] - 2024年新开工10亿元以上项目16个,其中总投资100亿元的库比森项目实现当年开工、部分投产 [13]
两市半日窄幅震荡,证监会副主席:A股配置价值进一步凸显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9 05:08
资金面上,央行今日开展1350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为1.4%,与此前持平。 消息面上,今日,在深交所2025全球投资者大会上,深交所理事长沙雁致辞称,将持续优化深港通机制,积极推动REITs纳入深港通标的,稳步拓展跨境 ETF产品互联互通和指数产品交叉挂牌,为境外投资者了解中国市场、投资中国市场建立更丰富的渠道,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全球投资者"加码"提供更便 利的服务。 英伟达CEO黄仁勋在2025台北电脑展上发表演讲时表示,我们正处于繁荣未来的边缘,芯片产业的价值已达3000亿美元,而数据中心的机遇正在转变为近万 亿美元的市场,这一切受到人工智能工厂和基础设施的推动。 今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明在2025全球投资者大会上表示,目前,A股估值水平仍处于相对低位,沪深300市盈率12.6,明显低于境外市场主要指数,配置 价值进一步凸显。 据国家统计局,4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8391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出口22645亿元,增长9.3%;进口15745亿元,增长0.8%。1-4月份,货物进出口 总额141389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出口83938亿元,增长7.5%;进口57452亿元,下 ...
江苏海滨投资集团项目落地南京江北新区
中国经济网· 2025-05-17 08:17
战略合作签约 - 南京江北新区与江苏海滨投资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围绕液化天然气贸易 制氢装备 新能源研究院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1][3] - 合作旨在深化产城融合发展 立足双方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 [3] - 江苏海滨投资集团将推动相关产业资源迁入新区并打造氢能产业创新研究院 [7] 江苏海滨投资集团业务概况 - 公司主营业务包含液化天然气国内外运贸一体化 石油产业以及储能 氢能等清洁能源产业 [3] - 2024年集团LNG贸易销售额超百亿 [3] - 公司先后与中国石油 中国三峡集团和长江航道工程局等央国企成立合资公司 [3] 合作重点领域 - 聚焦氢能链条 推动集群发展 立足新区产业基础 科教人才资源和海滨集团能源产业领域专业能力 [5] - 深化产业协同 聚焦天然气储备 智能电网等重点领域 拓展应用场景 助推区域绿色转型发展 [5] - 发展能源+科技平台 推动能源技术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 打造"产业+能源"协同发展标杆项目 [7] 合作背景与意义 - 江苏海滨投资集团是能源领域领军企业 在成品油 天然气 清洁能源开发与运贸等领域成果斐然 [5] - 此次签约是落实长三角一体化 绿色低碳发展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 [7] - 双方将加快项目落地 实现合作共赢 [5]
从滁州到马鞍山,皖东经济是如何崛起的?
36氪· 2025-05-16 07:35
高质量发展与区域经济表现 - 滁州和马鞍山人均GDP均超过10万元 成为安徽经济最活跃地区 [1] - 皖东地区用不足全省11%国土面积创造25%规上工业产值 [3] - 区域产业升级带动经济腾飞 形成激光装备、光伏储能、食品工业等智造样本 [3] 企业案例:东海裕祥 - 从300万元创业起步 2023年销售额达6.05亿元 产品销往全球100多国 [7][8] - 完成从仿制进口设备到自主研发的转型 切割精度达头发丝直径1/5 [7] - 带动周边企业共同出海 实现钣金智能装备领域突破 [7][8] 产业集群与区位优势 - 马鞍山形成"1小时供应链半径" 工业用地价格仅为苏州1/3 [11] - 蓝黛科技项目实现当年签约/投产/上规 受益于政府专班服务 [11] - 2024年马鞍山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200家 研发强度超长三角平均水平 [11][12] 新能源产业布局 - 天合光能滁州项目投资超百亿 11个月实现量产 [14] - 建成全球首个量产314Ah储能电芯产线 形成50公里完整光伏产业链 [16] - 滁州集聚900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 其中483家为规上企业 [16] 政府政策与营商环境 - 滁马地区推进政务服务改革 提供"一站式"企业服务平台 [23] - 2024年滁州新签约442个亿元项目 马鞍山签约54个5亿元以上项目 [24] - 两地通过产业链协同+营商环境优化 加速"制造"向"智造"转型 [24] 长三角一体化效应 - 企业选址考虑长三角产业集群协同 如蓝黛科技对接南京整车厂 [9][11] - 天合光能垂直整合"石英砂-储能系统"全链条 形成生态优势 [16][20] - 区域形成"成本洼地+创新高地"双重竞争力 [11][17]
工行宁波市分行积极参与构建长三角一体化金融生态圈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5-13 09:07
战略合作与协议签署 - 工行宁波市分行协同长三角区域分行与上海江苏安徽浙江宁波苏州等地商会及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新发展建设有限公司签署服务长三角民营经济战略合作协议和银企战略合作协议[1][6] 总行战略部署与政策支持 - 中国工商银行党委将助力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作为重要战略部署 明确要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并提升服务辐射能级[2] - 总行牵头印发《服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工作方案》《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信贷政策》等文件 不断完善分行一体化协同推动工作机制[2] 宁波分行业务表现 - 前三季度存贷款总额实现千亿级增长 存款增加409亿元为去年同期1.65倍 贷款增加627亿元为去年同期3.75倍[3] - 贷款余额和增量在同业中连续三个季度排名第一 同比增幅在系统中排名第一[3] 区域协同实践 - 对内加强与区域内兄弟行及驻沪机构合作 包括与上海市分行合作支持优质走出去项目 与上海自贸区分行交流创新经验 与浙江江苏分行合作开展跨区域服务[4] - 对外为宁波融入长三角提供高质量金融供给 在交通建设领域累计提供融资131亿元 在城市建设领域累计提供融资162亿元 在乡村振兴领域累计提供融资115亿元[4] 产业专项贷款增长 - 前三季度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贷款同比增长32% 港航经济相关产业贷款同比增长68%[4] - 重点外贸企业融资同比增长41%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同比增长24% 普惠贷款净增160亿元几乎达到前三年增量之和[4] 未来发展方向 - 公司将深入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加快从好邻居向好伙伴转变 强化高质量金融供给并做深做精五篇大文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