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

搜索文档
上海印尔固标识技术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20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9-15 21:16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上海印尔固标识技术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詹成兵,注册资本200万人 民币,经营范围为一般项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互联 网销售(除销售需要许可的商品);办公设备销售;办公设备耗材销售;包装专用设备销售;复印和胶 印设备销售;油墨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包装材料及制品销售;包装服务;电力电子元器件销售; 光电子器件销售;电子产品销售;电子专用设备销售;电池销售;电池零配件销售;储能技术服务;电 气设备销售;机械设备销售;机械零件、零部件销售;物料搬运装备销售;塑料加工专用设备销售;日 用化学产品销售;集成电路销售;集成电路设计;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销售;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 备零售;物联网设备销售;电子、机械设备维护(不含特种设备);信息咨询服务(不含许可类信息咨 询服务);物联网技术研发;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物联网技术服务;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 (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
智能机顶盒芯片龙头,重要收购
中国证券报· 2025-09-15 16:16
收购交易概述 - 晶晨股份拟以现金3.16亿元收购芯迈微半导体100%股权 [1][2] - 交易使用自有资金 芯迈微将成为全资子公司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2] 交易战略意义 - 收购助力构建"蜂窝通信+光通信+Wi-Fi"多维通信技术栈与产品矩阵 [2] - 形成以"端侧智能+算力+通信"为主干的泛AIoT解决方案 [2] - 推动公司从智能家居静态场景向物联网 车联网移动场景扩展 [4] 标的公司财务状况 - 芯迈微2025年上半年营收67.93万元 净亏损4005.95万元 [2] - 资产总额4592.55万元 尚未实现盈利且经营规模较小 [2] - 属于轻资产高研发投入公司 核心能力为人才团队和技术专利等无形资源 [3] 技术整合与市场拓展 - 芯迈微在物联网 车联网领域拥有6个型号芯片完成流片 [4] - 已有芯片产品在物联网模组 智能学生卡等场景实现收入 [4] - 通过整合将拓展广域网AIoT应用场景 包括智慧城市 智能农业及公共安全领域 [4] - 多维通信技术栈可满足汽车领域高智能化 高数据量通信需求 [4] 公司近期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3.30亿元 同比增长10.42% [5] - 归母净利润4.97亿元 同比增长37.12% [5] - 公司在端侧智能 高速连接 智能汽车等重点领域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 [5]
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上周连续“吸金”,今日再获超2.5亿份净申购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5 14:02
指数表现 - 中证智能电动汽车指数上涨2.6% [1] - 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上涨0.9% [1] - 中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上涨0.1% [1] - 中证物联网主题指数下跌0.3% [1] 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资金流动 - 全天获超2.5亿份净申购 [1] - 上周连续5日获资金净流入合计近20亿元 [1] - 最新规模约88亿元创历史新高 [1] 中证物联网主题指数特征 - 由信息传输和物联网应用领域公司股票组成 [4] - 当前市盈率32.2倍 [4] - 管理费率0.15%每年 [4] - 托管费率0.05%每年 [4]
2025中企500强出炉:营收规模稳增,北京地区上榜企业最多
贝壳财经· 2025-09-15 12:39
中国企业500强整体规模 - 2025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达110.15万亿元 较上年有所增加[2] - 资产总额为460.85万亿元 同比增长7.46%[2] - 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总额为4.71万亿元 增长4.39%[2] - 收入净利润率为4.27% 提高0.17个百分点[2] 千亿级企业规模扩张 - 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企业数量达267家 较上年增加14家[5] - 千亿级企业占比达53.4%[5] - 15家企业营业收入超万亿元 其中国家电网营收39459.28亿元接近4万亿元[6][7] 企业入围门槛变化 - 2025年入围门槛达479.60亿元 提升5.79亿元并实现23连升[4] 产业结构优化趋势 - 先进制造业入围数量增长 新能源设备制造/电池/通信设备/半导体等领域从23家增至32家[9] - 传统房地产业入围数量从56家降至32家[9] - 39家新入围企业中汽车零部件与物流供应链企业增加最多共6家[8] 研发创新投入 - 研发总投入1.73万亿元 研发强度创1.95%新高且连续8年提升[11] - 持有有效专利224.37万件 同比增长10.54%[13] - 发明专利103.96万件 同比增长16.86% 占比达46.33%[13] - 研发强度前十企业中有五家属于通信设备制造业[11][12] 区域分布特征 - 企业分布前五地区为北京(79家)/浙江(56家)/广东(54家)/山东(52家)/江苏(38家)[14][15] - 北京地区在创新100强中占22家 仅次于广东的25家[27] 跨国经营表现 - 跨国公司100大平均跨国指数15.56% 同比提升0.21个百分点[20] - 海外营业收入90687亿元 同比增长5.20%[20] - 海外资产总额119594亿元 海外员工117.47万人[20] - 国有控股企业占59家 民营企业占41家[22]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 战新企业100强入围门槛459.21亿元 同比提升64.07亿元[23] - 战新业务收入14.31万亿元 同比增长11.88%[23] - 49家企业战新业务收入超千亿元 较上年增加8家[23] - 战新业务收入与利润占比双双超40% 分别达40.23%和40.58%[25] 人均效能提升 - 人均营业收入349.38万元 连续九年提升[16] - 人均净利润14.93万元 较上年增长0.98万元[16] - "十四五"以来人均营业收入增长29.89% 人均净利润增长22.48%[16] 行业协同发展 - 制造业/服务业/其他行业对营收增长贡献率分别为40.48%/40.29%/19.23%[17]
晶晨股份:拟收购芯迈微100%股权
证券时报网· 2025-09-15 11:36
收购交易概况 - 晶晨股份拟以现金方式收购芯迈微半导体100%股权 收购对价为3.16亿元 [1] - 交易完成后芯迈微将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 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1] 标的公司技术实力 - 标的公司在物联网、车联网、移动智能终端领域拥有丰富的技术积累和完整的产品与解决方案 [1] - 在上述领域已有6个型号的芯片完成流片 [1] 标的公司业务进展 - 其中一款芯片产品在物联网模组、智能学生卡、移动智能终端场景已在客户端产生收入 [1]
中国检验检测认证行业「十五五」展望:如何以智能化技术重构行业生态?
搜狐财经· 2025-09-15 10:34
战略定位 - 智能技术成为检验检测认证行业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 从可选项变为必选项 是应对变革的战略性抉择[4] - 智能化转型旨在夯实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数字化底座 政策层面提出到2027年实现百项关键校准技术突破 推动计量检测从实验室静态校准向产线动态监测转型[4] - 中国TIC行业超80%为小微机构 市场高度分散 为大市场小企业格局 为智能化整合提供广阔空间[4] 技术赋能价值 - 智能化突破时空限制 通过物联网传感器与实时数据分析 实现从抽样检测到全量监控的跨越 对新能源汽车和半导体等精密制造领域质量稳定性至关重要[5] - 推动标准动态进化 借助AI算法实时追踪全球技术法规 自动更新检测指标 帮助企业快速适配国际市场准入要求[5] 落地路径 - AI驱动检测流程革新 成为数字化转型核心驱动力 尤其在破解报告审核环节效率与精度痛点上作用显著[7] - 物联网推动实时监测网络建设 通过传感器网络与边缘计算协同 实现检测流程与生产过程时空耦合 从滞后性检测向实时动态监测范式跨越[8] - 区块链构建数据安全体系 凭借分布式账本和非对称加密等核心特性 解决跨境贸易中检测认证数据信任壁垒与流通效率问题 推动从纸质凭证信任向技术契约信任转型[9] 典型案例 - 云南孔雀码通过联盟链实现全流程数据上链 种植加工检测等300余项数据实时写入 节点参与共识且数据不可篡改 欧盟监管方直接调取验证 无需重复检测[10] - 信测标准通过DeepSeek大模型与检测机器人联动 实时采集多模态数据 动态分析机理模型 智能生成合规报告 检测机器人实现物理量毫秒级采集[20] - 粤港澳大湾区智能汽车检测联盟整合比亚迪测试能力腾讯车联网技术和中检集团认证资质 推动车联网通信安全标准互认 标准统一度从2023年75%提升至2025年92%[22] 核心挑战 - 技术标准碎片化与跨境合规壁垒构成首要障碍 欧盟GDPR第45条要求数据跨境传输需认定 全球仅16个国家地区获认定 中国未被纳入[14] - 中国在AI检测量子计量等领域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占比不足20% 导致高端制造企业需为适配欧美新规支付高额改造费用[14] - 复合型人才供给存在结构性缺口 市场供给量仅满足约40%需求 优质资源高度集中于头部检测机构[15] - 智能化设备高投入成为中小企业拦路虎 新能源电池智能检测系统购置成本约500万元 核心算法授权费用占比达35% 相当于中小机构年均营收15%-20%[16] 未来趋势 - 技术融合从单一工具应用到机理级耦合 通过AI与传统工业机理深度耦合 实现数据驱动向机理驱动质变[19] - 服务生态从区域服务到全球化信任网络 依托区块链技术与标准互认体系 构建全球可信协作网络[21] - 价值升级从检测服务到数据资产运营 通过数据确权与流通机制 将检测数据转化为可交易生产要素 单位数据收益比单一服务模式提升三到五倍[23] 企业应对策略 - 分阶段推进AI部署 中小企业可先引入智能审核系统 大型企业可直接布局全链条智能化[24] - 构建数据安全体系 建立数据分类机制 对核心数据加密存储 非核心数据匿名化处理[24] - 短期与专业机构合作开展AI基础培训 中期与高校共建智能检测专业方向 长期建立内部技术认证体系[25] - 采用轻量化模式租赁智能检测设备按次付费 参与产业协同平台加入区域检测数据共享平台[28]
中国企联答贝壳财经提问:我国具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
贝壳财经· 2025-09-15 10:28
中国企业500强财务表现 - 2025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达110.15万亿元 较上年有所增加 [1] - 资产总额为460.85万亿元 增长7.46% [1] - 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总额为4.71万亿元 增长4.39% [1] - 收入净利润率为4.27% 提高0.17个百分点 [1] 企业发展环境挑战 - 地缘政治摩擦加剧导致企业发展不确定性显著增加 [2] -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 个别国家对我国先进企业实施技术围堵 [2] - 国内需求收缩 供给冲击 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持续 [2] - 企业面临需求疲软 成本上升 资金链紧张等现实困难 [2] 企业自身发展短板 -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卡脖子"痛点依然尖锐 [2] - 盈利能力有待增强 价值创造能力仍需提升 [2] - 产业层次需提升 全球价值链地位有待攀升 [2] - 品牌影响力不足 国际话语权有待加强 [2] 企业发展机遇与优势 - 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产业体系完备 宏观政策连续稳定 [3] -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数字技术日趋成熟 [3] - 人工智能 大数据 物联网等技术支撑生产方式转变 [3] - 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3]
调研速递|龙利得接受多家投资者调研 透露转型与发展要点
新浪证券· 2025-09-15 10:22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正从传统运输包装制品提供者向面向终端消费者的包装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 重点拓展彩箱 彩盒 杯(袋) 布袋 精品盒等产品结构 [1] - 公司目前尚未明确是否有并购及向非包装行业延展的计划 [1] 技术应用与产能建设 - 安徽明光绿色智能文化科创园(一期)即将投产 预计将提升公司数字技术应用能力 催生产业新业态 增强生产智造与服务能力 [2] - 公司积极推进大数据平台 区块链 物联网等数字技术的整合与筹备工作 [2] - 上海龙利得文化科创园持续发力 聚焦主营业务拓展 夯实包装印刷综合解决方案提供者市场地位 [2] 研发与人才投入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聚焦纸包装及其他容器的技术创新与新产品开发 [3] - 优秀人才选聘重点引进研发 营销 管理等领域的专业人才 [3] 营销体系建设 - 营销体系建设围绕客户资源拓展 加强市场渠道搭建与客户服务能力提升 [3] 产品优势与认证 - 公司环保纸袋具有基材品质高和综合性能优的核心优势 广泛应用于多个社会消费领域 [4] - 子公司纸杯产品取得两项重要国际认证 提升了国际认可度 [4] - 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构筑技术与产品壁垒 体现为提升产品技术含量与质量水平 拓展产品应用场景 提升行业技术认可度 [4] 财务表现与盈利驱动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20.71% [5] - 营收增长主要驱动因素包括发挥自身优势 加大研发和营销投入 拓展客户资源以及上海科创园的助力 [5] - 通过产品结构升级 智能制造与产能扩张 抓住下游需求机遇 强化成本控制 加大研发投入 提升高端产品占比等六大方式增强盈利能力 [5]
龙利得(300883) - 300883龙利得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15
2025-09-15 09:3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20.71% [7] 战略转型与定位 - 公司正从传统运输包装制品提供者向面向终端消费者的包装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 [2] - 转型后重点拓展彩箱/彩盒、纸杯(碗)、纸袋、无纺布袋、精品礼盒等高端包装品类 [2] - 客户拓展重点向终端消费品牌商倾斜,尤其是在美妆护肤、茶饮快消、新能源(光伏)等增长潜力较大的领域 [5] 研发与技术创新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聚焦纸包装及其他容器的技术创新与新产品开发,以构筑技术与新产品壁垒 [3] - 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构筑的技术与产品壁垒,提升了公司产品的技术含量与质量水平,增强了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8] - 公司子公司龙利得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的纸杯产品取得两项重要国际认证:澳大利亚生物塑料协会颁发的符合澳大利亚标准AS 5810的conformity证书,以及通过莱茵旗下DIN CERTCO颁发的可堆肥材料制品认证 [5] 产能扩张与项目建设 - 安徽明光绿色智能文化科创园(一期)即将投产,将进一步提升公司依托大数据平台、区块链、物联网等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力 [3][6] - 安徽明光绿色智能文化科创园投产后,将增强公司整体生产智造与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公司市场地位 [6] - 上海龙利得文化科创园持续发力,进一步夯实了公司作为包装印刷综合解决方案提供者的市场地位 [4][7] 产品与市场优势 - 环保纸袋采用高强度牛皮纸作为主要原料,兼具优异承重性能、结构稳定性,且天然可降解、可回收 [4] - 环保纸袋广泛适用于茶饮外卖、服装服饰、鞋帽箱包、休闲食品、餐饮外卖、商超及百货零售、医药连锁等多个社会消费领域 [4] - 在无纺布袋领域,公司实现了在消费品包装印刷领域首次突破水性无溶剂印刷,无毒无害符合相关标准 [6] 客户覆盖范围 - 公司客户群体已广泛覆盖日化、家化、护肤品、高端食品、茶饮、快消品、户外用品、电子家电、高端器械、家居、农副产品、光伏产品、烟酒、快递及危险品包装等多个领域 [5] 盈利能力提升举措 - 公司主要通过六大方式增强盈利能力:依托环保政策驱动产品结构升级;通过智能制造与产能扩张提升运营效率;抓住下游行业需求增长机遇并优化客户结构;强化成本控制与原材料管理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并推动高附加值产品创新;持续提升高端产品占比 [8] 市场拓展计划 - 针对安徽明光科创园投产后满足下游快消产品等新兴市场客户需求,公司已制定初步的市场拓展计划:依托科创园的数字技术与智能生产能力,开发更贴合快消产品特点的包装产品与解决方案;加强与快消行业内具有增长潜力的企业对接,积极拓展目标客户群体 [7]
服贸会看点:绿色智建赋能 共筑“好房子”
中国经济网· 2025-09-15 08:56
行业转型方向 - 建筑业以绿色化 智能化转型为核心路径 聚焦安全 舒适 绿色 智慧四大导向 [1] - 行业需坚持绿色低碳与智能化深度融合 提升建筑韧性 健康性和资源效率 实现规模扩张向品质引领转型 [3] - 推动三造融合(中国制造 中国创造 中国建造)与四化协同(绿色化 智能化 工业化 国际化)变革 [5] 技术应用与创新 - 北京大力推进BIM 物联网 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应用 [3] - 深化人工智能 物联网等新技术与建筑业融合 加快团体标准编制与服务平台精准供给 [4] - 通过绿色建造降碳 智能建造提效 工业化建造提质 构建好房子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5] 政策与标准建设 - 紧扣国家双碳目标与好房子建设要求 凝聚政府 行业组织 企业及国际嘉宾共识 [1] - 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篇关键节点 推进城市发展向存量提质增效转型 [4] - 系统阐述好房子好社区标准体系与实践案例 提供可复制 可推广实施路径 [5] 企业发展路径 - 引导企业走品质化 品牌化发展道路 加速量降质升的动能转换 [4] - 通过实用 经济 美观 绿色的建材综合应用 根治住房常见问题 支撑高品质住宅建设 [5] - 展示全龄友好人因工程学理论在街区 历史建筑 社区改造中的创新应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