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首发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杭州消费焕新挖潜力
杭州日报· 2025-07-29 03:05
消费市场总体表现 - 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585亿元 同比增长6% 消费持续修复成为经济稳增长关键支撑 [2] - 杭州1-6月社零增量对全省贡献率达30%以上 位列全省第一 [2] - 耐用品升级与民生消费呈现"双轮驱动"特征 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97.5% 通讯器材类增长40.9% 粮油食品类增长9.3% [2] 政策驱动消费升级 - "以旧换新"政策带动家电销售爆发式增长 杭州建立市级家电扩品目录 覆盖宠物烘干机等特色产品 [3][4] - 补贴政策显著降低消费门槛 例如洗烘套装通过国补和商场优惠后价格从14000元降至10750元 [3][4] - 新能源汽车销售表现突出 蔚来杭州地区销量环比增长44% 主力车型为ES6和ET5T [5] 民生消费提质扩容 - 杭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4万元 推动有机食品等高端需求增长 华润万家引入盘龙云岭有机蔬菜等特色商品 [6] - 商超行业进行"胖改"升级 永辉超市计划孵化10个销售额超1亿元的自有品牌单品 目标占比整体销售额40% [6][7] - 进口食品消费扩大 野生阿根廷红虾等原欧美市场专属产品进入本地超市 [7] 高端消费与品牌经济 - 杭州大厦年中庆总销售额达4.2亿元 同比增长37.45% 香奈儿西湖大秀款、格拉夫高珠作品等奢侈品拉动销售 [8] - 首店经济效应显著 第一季度引进39家首店 包括泡泡玛特全国首展、阿嬷手作杭州首店等 引发排队消费热潮 [11] 消费场景创新 - 来福士面包节吸引100+全国品牌参与 首日客流打破开业8年纪录 冯村里柴窑面包等品牌首次走出原产地 [9] - 数字化消费场景加速落地 遥望X27、文三路智慧商圈构建"平行商圈" 武林商圈实现线上线下融合 [10] - 沉浸式体验成为新增长点 "今夕共西溪"夜游、"梦之岛乐园"元宇宙等标杆项目带动文旅消费 [10]
方大集团中兴商业培育新场景引领消费新潮流
辽宁日报· 2025-07-28 22:10
业绩表现 - 上半年交易笔数、提袋率等业绩指标同比增长,运营质量稳步提升 [1] - 会员消费人数同比上升1.6%,会员消费金额同比上升8.3%,会员纳新人数同比上升6.3% [3] - 相关销售突破3200万元 [5] 营销策略 - 推出10档促销活动,活动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65% [1] - 围绕"三引三来"营销策划思路,将文化、餐饮、艺术、体育等内容嵌入商业场景 [1] - 母亲节活动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引流,设置玫瑰花墙情感化场景吸引打卡 [1] - 高密度、短周期的活动节奏和全渠道协同发展推动客流量持续攀升 [2] 数字化与全渠道 - 强化短视频内容矩阵、迭代抖音店铺运营、升级"中兴大厦+"小程序 [2] - 线上消费红包大放送、品类券免费抢等活动打造线上线下同频共振模式 [2] - 构建"线上全域流量引流,线下互动场景体验"的社交新生态 [2] 服务升级 - 践行"好感化"服务理念,开展"十大服务专家"评选 [2] - 推进导购员队伍向"服务顾问"整体晋升,全员服务意识与服务品质提质升级 [2] - 构建精细化服务全新生态,品牌知名度、市场美誉度显著提升 [2] 会员运营 - 丰富"金领结"权益、强化社群运营模式提升会员尊崇感 [3] - 各年龄层、各卡种会员消费金额均同比上升,存量会员"含金量"提高 [3] - 实现精准社群营销与体验升级,增强消费者黏性 [3] 业态创新 - 引入新产品、新业态、新服务,不断完善业态组合 [4] - 沈阳·中兴恐龙博物馆开创"文博商旅"融合新模式 [4] - 引进"朱炳仁·铜"等辽宁首店,扩充品类宽度与体验深度 [5] 政策红利 - 推出"国家补贴+商场补贴+品牌折上折"优惠组合拳 [5] - 放大政策效应,直接降低消费者消费门槛 [5] - 显著提升门店客流量与销售额 [5] 行业趋势 - 首发经济以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激发消费热点 [3] - 供给端与需求端协同发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重要引擎 [3] - 公司通过多元化举措培育新型消费场景,引领实体零售新潮流 [5]
上半年南京新开首店超200家
江南时报· 2025-07-28 14:12
首店经济规模与结构 - 南京上半年开出首店超200家 其中江苏及以上能级首店占比超43% 形成多层次首店生态[1] - 首店业态分布呈现"餐饮主导 多元协同"格局 餐饮首店占比近52% 涵盖中式特色品牌与创新餐饮[1] - 服饰 零售 文化旅游和生活服务类首店通过沉浸式体验 社交场景延展等方式满足个性化消费需求[1] 区域分布特征 - 首店覆盖南京近70家商业综合体 体现"核心商圈集聚 新兴区域崛起"特点[2] - 秦淮区与玄武区作为核心区贡献大量高能级首店 德基广场形成首店集群效应[2] - 建邺区 江宁区等新兴区域依托差异化主题实现首店数量稳步增长[2] 政策支持与发展规划 - 南京印发《关于促进首发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 已兑现支持政策资金超千万元[2] - 南京跻身"中国首发经济引力城市TOP4" 政策精准度与文化融合力获认可[3] - 计划开展"首创金陵"行动 打造新兴消费品牌展示窗口 加强文旅体育资源整合[3]
拱墅 青春武林起新声
杭州日报· 2025-07-28 02:36
文体活动带动商圈经济 - 杭州市商务社区街头篮球武林争霸赛("楼BA")决赛阶段吸引大量年轻人聚集武林广场,周边餐饮、咖啡馆、潮牌店营业额激增[9] - 赛事联动"运閤集""武林吨吨冰饮节"等主题消费场景,集结60多种特色冰饮及网红品牌,发放"首店体验券"形成一站式消费体验[10] - 文艺赋美工程在商圈设立常态化演出点位,通过民乐、越剧等表演延长观众停留时间,形成"赛事核心区+商业辐射区"联动模式[11] 文商旅体融合战略 - 拱墅区通过"文化+"战略打造文商旅体融合成果,下半年计划举办115场促消费活动并配套发放餐饮、商超消费券[11] - "运閤集"市集品牌差异化推出5大子主题,武林夜市26%摊位为原创品牌(含非遗、手作),西湖文化广场引入国潮、动漫等元素提升体验[12][13] - 杭州女子半程马拉松期间武林商圈客流增30%达1.1亿元销售额,电竞赛事单日微博话题量6.4亿拉动消费近千万元[14] 商圈升级与首店经济 - 武林商圈2024年引入108家首店居杭州首位,杭州大厦突破奢侈品定位引入Grid Coffee等网红餐饮,国大城市广场B2层聚集30余家特色餐饮[16] - 2025年上半年杭州中心将迎来红椛全国首店等餐饮品牌入驻,恒隆广场等高端项目开业将进一步拓宽消费层级[16][17] - 中山北路200余家特色店铺形成"City Walk一条街",与核心商圈互补推动"后街经济"繁荣[16] 商业空间与客流数据 - 武林广场周边聚集杭州大厦、武林银泰等高端商业体,2023年上半年商圈客流量达9772.89万人同比增长3.8%[15][16] - 拱墅区商务社区建设覆盖621幢楼宇,通过体育赛事串联商务楼宇与商业综合体,打造"文商旅体"融合示范区[13][15] - 恒隆广场、嘉里城二期等新商业地标将重塑区域格局,强化"年轻、潮流、运动"的商圈标识[17][18]
向新而行汇动能
新华网· 2025-07-28 01:56
上海上半年经济表现 - 上海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222.15亿元,同比增长5.1%,经济运行稳中有进[1] - 外贸进出口总额2.15万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出口9527亿元增长11.1%,二季度进出口1.14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9] - 国际旅游入境人数超410万人次,同比增长37.6%,离境退税申请单6.4万票同比增长1.4倍[4] 首发经济与消费活力 - 1-5月上海新增首店365家,其中全球/亚洲首店10家,全国/内地首店62家,高能级首店占比19.73%[3] - 路易威登"路易号"项目从启动到开业仅用6个月,1600平方米复合空间融合展览/零售/餐饮业态[1][2] - 首发进口消费品检验便利化措施实施后,单票货物通关效率提升80%,长周期产品节省时间达2周[3][4]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人工智能规上企业394家,营收超1180亿元同比增长29%,利润增长65%,人才占全国总量1/3[6] - 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总产值同比增长6.7%,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增13.9%/新能源增12.5%/人工智能制造业增12.3%[7] - 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出口商用电池,丰田雷克萨斯纯电研发项目动工,半导体企业年增长超25%[7] 高端制造与绿色转型 - 瓦锡兰齐耀工厂百名工人实现年产值近10亿元,船用双燃料发动机订单排至2028年[8] - 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21.7%,运输设备制造业增18.1%,汽车制造业增10.2%[8] - 全球最大低碳智能汽车滚装船"安吉安盛"轮首航,装载7000辆国产车出口欧洲[9] 自贸区与开放枢纽 - 上海自贸试验区1-5月进出口超9000亿元,占全国自贸区总量26%,中转集拼货物比例从12.6%提升至18.6%[10][11] - 国际中转集拼业务使整体作业时间减少50%,洋山港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6.1%[10][11] - DHL采购300台纯电物流车eDELIVER3出口欧洲,海通码头月均发运超10万辆汽车[9]
南京上半年工业投资、限上零售业销售额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新华日报· 2025-07-27 23:55
工业投资与产业布局 - 南京市上半年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4%,限上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4.5%,实现两位数增长 [1] - 机器人产业上半年营收达194亿元,同比增长20%,华天科技等领军企业签约助力"2027年核心产业规模超百亿"目标 [2] - "1+4+6"产业组织体系成型,包括1个统筹机构、4个产业攻坚办公室(人工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信息通信)和6个产业专班(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 [2] - 二季度走访企业协会超600家,获取项目线索310条,筛选104个重点项目联合推进 [3] - 上半年成功招引105个项目,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6月单月增长7.6%) [3] 企业投资与营商环境 - 南京北路智控科技在江宁滨江开发区追加6亿元新项目,东利来光电投入2亿元新项目预计总产值达3.45亿元 [4] - 恒天领锐二期增资8亿元,成为溧水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龙头 [4] - 江宁开发区实现全链审批服务,中储国能项目5天内获5张关键证书,提前1个月开工 [5] - 恒河材料科技10亿元项目审批仅用4个月,已进入施工阶段 [6] 消费市场表现 - "苏超"赛事带动全市60个观赛点吸引25万人次,商品销售额逾3亿元,住宿餐饮营业额增长超30% [7] - 金陵中环开业首日客流量5万人次、销售额破千万元,苏宁MAX超级体验店首日销售额5000万元 [7] - 京东MALL南京首店首月客流量超40万人次,全市累计引进1200家首店,覆盖95%国际一线品牌 [7] - 鼓楼区上半年零售业增长33%至238.9亿元,京东五星电器"以旧换新"订单占比78%,智能家居品类增幅超60% [8]
2025H1商业地产数据解读和下半年展望
2025-07-25 00:52
行业与公司概述 * 行业:商业地产(集中式商业项目、购物中心、奥特莱斯等)[1][2] * 公司:万达、恒泰、新城、世纪金源、浙江恒泰等主导下沉市场的企业[7][38] 市场现状与趋势 项目数量与结构 * 全国集中式商业项目数量达9,201个(2025年),新增120个[2] * 购物中心总数7,315个(新增104个),独立百货1,599个(新增4个),奥特莱斯288个(新增12个)[2] * 轻资产运营和改造项目占比提升至18%(2022年为16%)[2][4] * 中小型项目占比提升(改造难度小、成本低),大型项目(20万㎡以上)稀缺[4] 消费者行为变化 * 消费理性主义盛行:物质消费选择平替,精神消费意愿强烈[5] * Z世代成为主力消费群体,偏好新兴事物和体验需求[5] * 奥特莱斯(平替业态)、潮玩、二次元、宠物等细分品类兴起[5][23] * 情绪消费成为主流(潮玩、宠物、运动、健康餐饮等)[3][27] 区域差异 * 高线城市:竞争激烈,人均商业面积高,依赖文旅/创新主题[7][9] * 下沉市场(三线以下城市):占全国86%面积但仅40%商业份额,偏好中小型项目(占比超70%)[7][8][38] * 典型城市表现: - 增量前三:深圳、北京、广州[13] - 人均商业面积:上海首位,南京、苏州紧随[13] - 空置率高城市:成都、西安、天津(空置率超10.5%)[25] 经营数据与挑战 客流与销售 * 购物中心客流增速持续放缓:2023年10% → 2024年22.8% → 2025年14.1%[17] * 销售额增速放缓:2021年20.5% → 2022年-12.7% → 2023年8.5% → 2024年4.2% → 2025年3%-5%[18] * 业态分化: - 中档/中高档购物中心表现较好[18] - 高档购物中心客流增速下降,2025年销售额增长不足1%[18] - 二次元商场日均客流达6.2万人(普通商场2.4倍)[22] 租金与空置 * 首层租金持续下降:2022年565元/㎡ → 2025年515元/㎡(降10%)[26] * 平均空置率上升:2024年8.7% → 2025年10.5%[25] * 闲置项目:全国约600个(购物中心400+、独立百货100、奥莱30)[14] 业态表现与调整 增长品类 * 零售:3C数码、潮流玩具(环比增30%)、会员超市[44] * 餐饮:快餐(增4%)、茶饮/奶茶(增7%),整体餐饮增3.3%-5%[28] * 其他:IP主题店、户外用品、健康餐饮[27][29] 下滑品类 * 传统服装、男装、百货、箱包、大型综合超市[27][29] * 儿童亲子业态(少子化影响,仅儿童游乐场表现较好)[30] 业态调整方向 * 高档购物中心:上调餐饮/儿童亲子比例,拓宽非奢品类(如运动品牌)[33][34] * 中高端项目:增加潮玩、3C数码、运动户外等体验型业态[34] * 中档及以下项目:强化高性价比餐饮和文体娱[34] 企业策略与案例 * 地方型企业表现突出(深耕区域,项目5-10个)[11][12] * 京东奥莱下沉策略:1-3万㎡小型场地聚焦家电,优化坪效[41] * 万达出售资产:珠海万达商馆(运营520个商场)成未来重点[42][43] 风险与机遇 风险 * 客流增长拐点临近,转化能力减弱[16][17] * 空置率超30%的项目将陷入恶性循环[24] * 下沉市场奥莱业态难渗透(低线城市闲置率高)[14] 机遇 * 奥特莱斯业态景气(运动品牌、珠宝品牌加速布局)[23] * 中小城市中小型项目需求旺盛(投资风险低)[6][38] * 创新主题(文旅、二次元、新生活方式)吸引年轻客群[9][22] 其他关键数据 * 购物中心季节性规律:Q3为客流高峰(暑假+假期),Q1/Q4低谷[17] * 同店增长重要性提升(存量时代内生性增长关键)[20][21] * 宠物店扩张快但关店频繁(经营风险高)[32] * KTV转型AI型(结合情绪消费与社交)[31]
上半年消费亮点不断涌现 经济“新引擎”作用持续增强
消费市场整体表现 -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加快 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2% [1] - 服务消费占比提升 文体休闲和交通出行服务消费保持两位数增长 [6] 县域新能源消费崛起 - 贵州龙坑镇汽车城上半年新增5个汽车品牌 客流量增长20% 新能源车销售额占比达45%(15亿元总销售额) [1] - 县域公共充电桩1-5月增量11.9万台 同比激增96.7% 催生"纯电露营"等新消费业态 [2] - 西部省份(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充电桩建设突出 带动户外装备市场规模扩张 [1][2] 城市首发经济爆发 - 成都上半年新增首店395家 总量突破4000家 春熙路商圈平均每2天推出1场首展 [3] - 全国24城上半年新开品质首店2664个(+21%) 上海/成都/深圳/重庆数量领先 厦门/天津/南京增速快 [5] - 成都政府培育60余家首发经济重点企业 推出60余款首发新品 带动锦江区消费增长6.8%(超全国均值) [4][5] 交旅融合新趋势 - 36条"水上黄金旅游线"覆盖23省 内河客运旅游成为消费新引擎 [6] - 上半年新增75条银发旅游专列 累计开行超360列 "五一"期间老年客群酒店预订量增37% [6][7] - 乌鲁木齐/昆明/哈尔滨/三亚成银发族热门目的地 上半年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1499元(+11.8%) [6][7]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4年来取得积极成效
搜狐财经· 2025-07-24 12:52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成效 - 五个城市社零总额占全国比重超过八分之一 国家级示范步行街数量占全国四分之一 中华老字号数量约占三分之一 消费品进口占全国比重达一半以上 离境退税销售额占全国比重七成左右 [1] - 北京 上海退税商店总数均超过1400家 广州突破500家 带动上半年全国离境退税销售额增长94.6% [1] - 五个城市共引进国内外品牌首店1.2万家 吸引众多国际知名品牌首发首秀首展 [1] 消费环境与创新举措 - 国际消费环境更加友好 优化离境退税政策扩大入境消费 [1] - 五个城市积极探索创新 在扩大优质供给 优化消费环境等方面形成一批典型经验做法 遴选出五方面16条创新举措和12个优秀实践案例进行复制推广 [1] 城市功能与商业规划 - 五个城市对标国际知名城市 加强商业空间规划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商圈 [2] - 聚焦百姓日常消费需求 围绕"一老一小" 加快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2] 未来发展方向 - 持续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 营造国际化消费环境 扩大品质化消费供给 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 [2]
今年上半年成都GDP超12108亿元 经济运行持续向好
搜狐财经· 2025-07-24 07:10
宏观经济表现 - 成都市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2108.2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0.5和0.2个百分点 [1] - 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7%、5.3%、6.0%,第三产业增速领先 [1] -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0%,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3.2和3.3个百分点 [1] 工业与制造业 -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7% [1] - 汽车制造业、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大幅增长23.6%、17.3%、14.4% [1] - 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1.3%,电子信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产业投资分别增长63.9%和33.8% [2] 消费市场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1%,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1.1和0.5个百分点 [1] - 限上新能源汽车零售增长21.0%,家用电器和通讯器材零售分别增长34.5%和64.5% [2] - 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8.5%,房地产市场持续回稳 [1] 重大项目与投资 - 上半年新引进重大项目545个,总投资4722亿元,占全市总量的97% [1] - 950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007.9亿元,超时序进度9.4个百分点 [2] - 京东方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2] 外贸与航空 -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9.4%,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6.5和3.1个百分点 [2] - 国际定期直飞航线增至81条,航空枢纽客货运吞吐量分别达4350.4万人次和57.2万吨,居全国第3和第5位 [2] 就业与收入 - 新增城镇就业17.9万人,同比增长14.7% [3] - 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8%和5.9% [3] 新兴产业与文旅 - 招引落户首店395家,实现营业性演出票房11亿元,带动综合文旅消费50.6亿元 [2] - 大力发展首发经济和"票根经济"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