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沉市场

搜索文档
200亿,山东夫妻在上海干出一个奶茶IPO
36氪· 2025-05-08 04:16
沪上阿姨上市概况 - 沪上阿姨于5月8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首日开盘价190 6港元 较招股价上限113 12港元溢价68 5% 总市值达200亿港元[1] - 公司成为2025年第四家上市的奶茶企业 前三大为古茗、蜜雪冰城、霸王茶姬[1] - IPO引入盈峰控股和华宝股份作为基石投资者 后者为沪上阿姨爆爆珠原料供应商[1] 公司发展历程 - 创始人单卫钧、周蓉蓉2013年在上海人民广场开设首家25平米门店 首创"奶茶+五谷"概念 首月营业额突破30万元[4] - 2015年开放加盟 2017年启动全国化布局 2019年转型水果茶赛道 2020年完成A+轮融资[5][6] - 2023年门店数量达7789家 年增长46 8% 2025年上市时门店总数达9176家[6][7] 市场定位与竞争优势 - 主打7-16元中端价格带 聚焦下沉市场 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超60%[6][7] - 差异化产品策略包括五谷茶、鲜果茶系列 2021年鲜果茶单月销量突破100万杯[6] - 供应链与加盟体系优势显著 2023年B轮融资获知壹投资、金鼎资本等机构支持[8]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现制茶饮市场规模从2019年4748亿元增至2024年8189亿元 CAGR达11 5% 其中现制茶饮CAGR达21 7%[9] - 2024年行业新融资事件频发 包括蓉小茶、茉莉奶白等品牌 头部企业加速资本化[9] - 2024年行业闭店数超20000家 较2023年增加 100-500家规模品牌成唯一开店增长区间[10] 上海资本市场动态 - 截至2025年3月上海上市公司447家 占全国8 26% 新三板挂牌公司415家占6 81%[2] - 2025年5月连续诞生沪上阿姨、博雷顿两家IPO 后者为新能源工程机械企业 2024年收入6 35亿元[12][13] - 上海2023年新增独角兽数量全国第一 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硬科技领域[14][15] 上海政策支持 - 2024年出台《促进股权投资行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浦东创投集团计划三年直接投资200亿元[15] - 2024年设立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 首批生态基金总规模250亿元 2025年推出100亿未来产业基金[16]
沪上阿姨登陆港交所:高增长背后的隐忧与下沉市场的突围战
新浪证券· 2025-05-08 03:32
上市表现与募资用途 - 沪上阿姨于2025年5月8日登陆港交所 成为第六家上市的新茶饮企业 暗盘收盘价较发行价暴涨62 48%至184港元/股 首日开盘涨幅达68% 市值一度突破184亿港元 [1] - 公司以每股113 12港元发行241 134万股H股 募资净额1 95亿港元 资金将用于数字化升级 供应链优化及门店扩张 [1] - 基石投资者盈峰控股与华宝股份参与认购 凸显市场对其下沉市场定位的认可 [1] 下沉市场与供应链优势 - 截至2024年底门店总数达9176家 较2022年增长73% 其中50 4%位于三线及以下城市 差异化布局中端价格带10-18元 [2] - 2023年下沉市场茶饮GMV增速20 9% 远超一线城市的12 5% 公司通过"轻享版"和"茶瀑布"降低加盟门槛至17万元 2024年新店51 6%位于低线城市 [2] - 供应链覆盖12个大仓储基地 8个农产品仓库及15个前置冷链仓库 食材周配送2-3次 损耗率低于行业均值 2024年在线销售额同比激增12 3倍至6400万元 [2] - 32%加盟商开设多家门店 现有加盟商新店贡献率达48 8% 反映加盟支持能力较强 [2] 产品创新与细分市场拓展 - 年均推出超100款新品 覆盖鲜果茶 轻乳茶 咖啡等品类 子品牌"沪咖"和"茶瀑布"拓展细分市场 [3] - 2024年现磨咖啡GMV达1 92亿元 市场份额0 1% 提供未来增长潜力 [3] 单店效益与加盟模式隐忧 - 整体GMV从2022年60 68亿元增至2024年107 36亿元 但单店日均GMV从2023年1917元降至2024年1717元 主品牌单店GMV同比下滑10 31% [4] - 单店年均GMV137万元 显著低于古茗的236万元 2024年营收下滑1 9%至32 85亿元 净利润下降15 2%至3 29亿元 [4] - 99 7%门店为加盟店 2024年上半年闭店531家 闭店率6%高于行业均值4 5% 加盟商原料成本占销售成本97 9% 利益分配问题频发 [4] - 97 2%收入来自加盟商 若其盈利能力持续下滑可能引发闭店潮 [4] 市场竞争与品牌定位 - 核心价格带10-18元面临古茗 茶百道直接竞争 低价子品牌"茶瀑布"难敌蜜雪冰城 2023年市场份额4 6%排名第五 [5] - 早期差异化"五谷奶茶"定位模糊 产品线扩展导致品牌认知分散 [5] 战略规划与行业挑战 - IPO资金分配:25%用于数字化升级 20%投入供应链建设 15%用于门店扩张 [7] - 未来突破路径:供应链降本 精细化运营 品牌分层 避免内部竞争 [7] - 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2024年全国奶茶店净闭店1 78万家 需在区域密度 健康化产品及跨界合作构建壁垒 [7] - 当前市盈率50倍显著高于古茗38倍和茶百道20倍 短期破发风险较高 长期需提升单店效益并缓解加盟商矛盾 [7]
新一轮低价之战,京东胜算几何?
雪豹财经社· 2025-05-07 13:36
京喜自营业务战略 - 京喜自营定位下沉市场,以高性价比商品为核心,前身为京东拼购,2023年11月重启后整合白牌供应链和自营模式[2] - 公司推出"厂货百补"计划,每年投入100亿资金用于用户体验、物流升级和工厂效率提升,目标打造1000个百万单爆品和10000个十万单爆品[3] - 2025年目标通过该业务获取1.5亿新用户,并重点提升用户复购留存率[11] 出口转内销计划 - 京东推出"出口转内销2000亿计划",京喜派出数百人团队与工厂合作选品,案例显示兴业陶瓷积压的10万件盘子11小时售罄[5] - 部分商家订单量从1-2万增长至3-5万,计划2025年扶持10万家外贸工厂转内销[5] - 该计划为京喜提供了吸引产业带商家和扩大供给的机会窗口[5] 全托管运营模式 - 2024年5月推出全托管模式,商家仅负责生产,平台承担选品、运营、物流等环节[8] - 该模式降低中小工厂电商运营成本,有商家表示此前电商渠道投入占毛利润50%[8] - 平台利用消费数据帮助工厂调整产品规格和功能点,优化成本结构和定价策略[9] 用户获取与留存策略 - 截至2024年12月京东月活5.5亿,低于淘宝9.45亿和拼多多7.16亿,京喜承担用户增长重任[11] - 2025年1月"特价"升级为一级入口,京喜自营商品获得更多流量支持[11] - 平台商品转化率高于大盘平均水平,累计用户达2.6亿,包含部分京东存量用户[13] 产业带竞争格局 - 各平台自2018年起争夺产业带商家,京喜推出三项扶持计划覆盖244个产业带[16] - 双11单日订单突破1000万单,预计今年规模增长5倍,合作商家超百万[16] - 对比同行,淘天提供半托管服务,拼多多推出1000亿扶持计划,抖音开设绿色通道[17] 品质与价格平衡 - 平台探索消费分级策略,通过丰富商品品项和价位段满足不同层级需求[13] - 鼓励工厂在不同规格和品质区间优化产品,在利润率不变情况下提升利润额[14] - 考虑为京东Plus会员提供专属权益以拉动核心用户复购[14]
五一回乡,我看到了县城生活的另一面
虎嗅· 2025-05-07 05:18
下沉市场消费趋势 - 乡镇中老年人成为直播电商主力用户 日均在线时间长 通过抢福袋和购买低价日用品形成持续消费习惯 商品涵盖纸巾 绿植 厨具等品类 [2] - 运营商推出低价流量套餐 月费80-100元提供近乎无限流量 推动下沉用户高频使用短视频平台进行本地生活消费 包括团购餐饮券和机票预订 [3] - 保健品和养生类直播内容在下沉市场渗透率高 主播通过迷信话题吸引中老年用户并实现高转化 [4] 县域经济结构特征 - 乡镇人口结构呈现空心化 常住人口以中老年和体制内人员为主 青少年人口流失严重 国家电网等国企成为当地主要就业单位 [2] - 汽车普及改变县域生活半径 以乡镇为中心形成200公里生活圈 通过自驾游和车队活动带动区域性消费 [7][8] - 体制内岗位成为县域优质就业选择 专科毕业生通过村官等途径进入系统 家庭资源投入对职业发展影响显著 [15][16] 民间金融风险 - 县域民间借贷年化利率达60%-120% 主要用于小微企业短期资金周转 依赖熟人信用体系进行无抵押借款 [22] - 资金链断裂导致连环违约 暴雷主因包括投资被骗和经营失误 但多数债务人仍滞留当地 仅合同诈骗类案件进入司法程序 [24][25] - 高利贷和赌博相关借贷成为刑事犯罪高发区 部分案例已进入司法惩治阶段 [25] 县域新兴服务业态 - 线上宗教服务兴起 代拜佛业务收费500-600元/次 叠加元宝焚烧等增值服务 毛利率超90% 主要货源来自拼多多平台 [30] - 沿海地区开创的"开光手串"商业模式被复制到内陆 通过短视频传播形成标准化服务流程 [31] - 先发优势构成行业壁垒 早期从业者通过积累客户资源建立护城河 后入者难以复制其业务网络 [31] 县域消费升级表现 - 拼多多平台成为县域家庭日用品主要采购渠道 低价策略有效激活下沉市场消费潜力 [2][30] - 中老年旅游市场快速发展 通过平台团购低价老年旅行团 带动跨省旅游消费 [3] - 消费观念从储蓄型转向享受型 汽车和休闲娱乐(钓鱼/麻将)成为标配消费 反映县域居民可支配收入提升 [33]
闭店率超30%,商场的餐饮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虎嗅APP· 2025-05-06 09:30
商场餐饮撤离潮现状 - 大批餐饮店加速撤离商场,闭店率超30% [3][4][11] - 典型案例包括成都大魔方火锅店、黑龙江凯德广场儿童餐厅、北京"奈斯椰"、青岛"银棠·新中餐"、西安"宽炉烤肉"等品牌撤出多个商场 [3] - 行业专家预计撤离潮将持续至少2年才能看到拐点 [6] 商场餐饮困境原因 - 商场数量过剩导致客流稀释:全国3万方以上购物中心达6700个,2024年新开业370个 [9][10] - 商场老旧模式吸引力下降:传统布局使餐饮与娱乐业态互动不足,高层餐饮受影响更大 [11] - 招商同质化严重:品牌重复率高导致消费者体验下降 [14] - 租金调整滞后:2024年百MALL商铺平均租金27元/平方米/天,同比仅降0.06% [16] 经营成本压力 - 上海白玉兰广场案例:年租金220万,需日均82位顾客(人均150元)才能覆盖成本 [19] - 成都大魔方案例:人气不足导致多家知名餐饮撤出 [19] - 中小餐饮商家在商场议价能力弱,面临与街边商铺相似的困境 [20] 下沉市场机会 - 商场内部下沉:B1/B2层租金为地上层的65%-80%,且客流稳定 [22] - 典型案例:烤匠、祐禾、海底捞等品牌选择商场地下层开店 [22] - 县域市场潜力:江苏东台吾悦广场日均客流2.7万,春节期间达6万 [23] - 下沉市场优势:商业地产开发滞后、竞争小、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强烈 [24]
被90% CEO误读的学习能力
搜狐财经· 2025-05-06 05:55
CEO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 学习能力的核心包括获取信息、落地执行和产生结果,但每一步都可能被误读或执行不到位 [3] - 未来一两年市场将发生巨变,CEO缺乏学习能力将面临重大挑战 [3] - 一位硬科技CEO因关注下沉市场信息而找到新方向,并花费大半年验证模型 [3] 学习能力的误读与纠正 - 大部分CEO倾向于在自身领域做纵深学习,但未来市场由一线到下沉城市、多样文化、多元需求构成,需要关注更宏观、多维的信息 [3] - 看似无关的领域信息可能成为关键,例如历史、地理、军事等非商业内容也能影响商业决策 [3] - 通过实践案例(如遵义四渡赤水、新生儿数量下滑、出海人才策略)说明跨领域学习的重要性 [3] 学习能力的实践与沉淀 - 学习不仅来自书本,更来自长期实践,例如与创业者、农民、外卖员等不同人群的接触 [3] - 地域对创业者基因有影响,例如中原古战场地区盛产枭雄型CEO [3] - 经验积累帮助CEO看清趋势并接地气,例如通过多年实践筛选和培养CEO [3] 未来方向 - 将继续坚持"山海严选",选拔有潜力的CEO并长期辅佐 [4] - 鼓励CEO通过跨领域学习打开新视野 [4]
龙头业绩韧性凸显,餐饮板块何时等来估值拐点?
智通财经网· 2025-05-06 03:02
消费板块复苏趋势 - 港股餐饮指数(LIST1083)自4月22日反弹超20%至787点附近,呷哺呷哺、九毛九、特海国际等餐饮企业股价上涨 [1] - 一季度中国线下消费热度指数同比增长14.2%,生活服务消费热度指数增长18.3%,餐饮业增长14.5% [1] - 餐饮板块估值吸引力提升,上市公司年报展现业绩韧性 [1] 餐饮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全国餐饮收入55718亿元,增长5.3%,增速较上年提升2.1个百分点,高于GDP增速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2] - 限额以上餐饮收入增速仅3.0%,中小餐饮企业及个体户增长更活跃 [2] - 17家餐饮上市公司2024年整体收入同比增长11%,利润增长10%,经调整净利率为10.2% [5] 细分赛道表现分化 - 咖啡茶饮赛道收入增速最高达22.5%,中式正餐(除火锅外)和快餐增速分别为6.3%和5.6%,火锅增速垫底 [7] - 咖啡茶饮、火锅、快餐和中式正餐(除火锅外)经调整净利润分别增长15%、14%、7%和减少23% [7] - 咖啡茶饮门店数增长24%至10.27万家,正餐(除火锅外)和快餐分别增长15%和14%,火锅门店数下降2% [9] 门店扩张与竞争格局 - 2024年上市餐饮公司整体门店数增长20%至13.35万家,咖啡茶饮门店数占比最高 [9] - 库迪咖啡2024年开店4153家,星巴克中国净新增790家门店,同比增长12% [11] - 快餐企业达势股份连续31个季度同店销售正增长,全年净开240家门店 [12] 行业趋势与战略调整 - 下沉市场加速渗透,三线及以下城市餐饮门店占比增长至52.0% [13] - 海底捞引入加盟模式,7成以上加盟申请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 [14] - 小菜园计划拓展东南亚市场,茉莉奶白已进入5个国家 [14] 新业态与创新模式 - 库迪咖啡推出咖啡便利店业态,根据不同城市级别调整店面模型 [15] - 锅圈转型"社区央厨",推出24小时自助店型覆盖更多消费场景 [15] - 达势股份通过提升门店运营效率,门店经营利润增长48.7%至6.24亿元 [14] 行业展望 - 消费板块呈现低估值高回报特征,大众餐饮有望率先企稳 [16] - 2025年二季度或为消费行业压力见底窗口,餐饮板块估值和基本面有望修复 [16] - 具备强供应链与会员运营能力的餐企及转型中的老牌龙头值得关注 [16]
盒马握紧拳头,挥向山姆的下一个阵地
FBIF食品饮料创新· 2025-05-06 00:31
核心观点 - 盒马在新任CEO严筱磊领导下实现战略聚焦与下沉市场突破,连续9个月整体盈利且增长达双位数,顾客数量增长超50% [3][6][9] - 公司放弃多业态扩张,专注盒马鲜生(中高端)和盒马NB(社区刚需)两种店型,2024年新开72家店创5年新高 [9][12][13] - 下沉战略成效显著:新店1/3布局二三线及县城,长三角6县城新店成"排队王",单店日销帝王蟹超百只 [15][16] - 2025年计划新增100家门店,重点布局长三角/珠三角低线市场,将与山姆等品牌在张家港/中山等7城直接竞争 [17][18][20] - 目标三年GMV破千亿,需应对山姆/大润发M会员店/Costco等多方对手在低线市场的围剿 [22][23][24] 战略调整 - 业态精简:关闭盒马X会员店3家(剩余5家),放弃盒马mini/Premier等业态,重启前置仓模式 [12] - 门店升级:盒马鲜生近半数门店改造灯光/通道,强化会员体系(恢复黄金/钻石卡),全员背负拉新KPI [10] - 加盟探索:盒马NB以30平米自提点形式开放加盟,支持异业合作/团点模式 [12] 下沉市场表现 - 消费力验证:德清店精酿/康普茶销售15万瓶,东营店单日烘焙销售额40万元,中山店首日售帝王蟹105只 [16] - 选址策略:承接永辉/家万佳等退租点位,利用商场换约期进驻唐山/宿州等新城市 [17] - 供应链支撑:华东新店占比高(浙江最密集),依托上海成熟供应链实现"产能释放" [17] 竞争格局 - 山姆威胁:2024财年沃尔玛中国销售额1473亿元(+双位数),新店覆盖东莞/温州等低线市场 [18] - 代购基础:湖北2个月新增50+山姆代购连锁,反映低线市场对品质零售的潜在需求 [18] - 多线作战:大润发M会员店进驻常熟,Costco长三角6店,奥乐齐/胖东来同步扩张 [22] 运营数据 - 开店速度:2024年平均每5天开1家店,盒马鲜生占62家,盒马NB占10家 [9] - 区域分布:新进常州/盐城等6个江苏地级市,安徽计划2025年开5店,浙江覆盖台州/绍兴等 [9] - 用户增长:会员体系重启后,社交平台出现"盒马热"现象,部分门店下午三点即售罄生鲜品类 [15][16]
记者直击豫东庙会经济:烟火气里燃商机 县乡消费“沸腾”进行时|五一促消费观察
华夏时报· 2025-05-05 14:52
下沉市场消费活力 - 河南省商丘市平台镇庙会五一期间吸引周边村镇居民聚集 形成老中青三代共享的消费场景 摊主表示庙会收入远超平时 [1][2] - 海底捞山东莒县门店因旅游客流增加 当月同期客流提升超过10% [3] -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24年一季度县乡消费品零售额占比达40.2% 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 2024年全年占比38.8% 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 [3] 餐饮品牌下沉战略 - 蜜雪冰城通过极致性价比策略在下沉市场建立超30000家门店网络 成为新茶饮赛道头部品牌 [4][6] - 海底捞2024年报显示超70%加盟申请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 呷哺呷哺通过年轻化形象和轻食开发拓展下沉市场 [5] - 茶百道/古茗/沪上阿姨/甜啦啦等新茶饮品牌集体发力下沉市场 呷哺呷哺五一期间新开11家门店覆盖深圳/郑州等5城 [5] 下沉市场竞争格局 - 和府捞面通过降价和开放加盟尝试下沉市场 但绝味食品2024年在其母公司投资亏损1800万元 [6] - 蜜雪冰城已形成规模优势和价格护城河 对其他品牌构成竞争壁垒 [6] - 行业分析指出下沉市场需注重目标人群定位 菜品需具备新鲜感和差异化 否则难以抗衡本土品牌 [6]
闭店率超30%,商场的餐饮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虎嗅· 2025-05-05 12:55
商场餐饮撤离潮现状 - 成都大魔方火锅店投资近300万但持续亏损,准备关店[1] - 黑龙江凯德广场儿童餐厅因人气下降主动撤店[2] - 北京"奈斯椰"、青岛"银棠·新中餐"、西安"宽炉烤肉"等多个品牌撤离商场[2] - 2024年34.9%购物中心新入驻商铺少于关店商铺[3] - 湖南某大型商场2024年客流量同比下降40%,餐饮闭店率超30%[12] 商场餐饮困境原因 - 商场数量过剩导致客流稀释:全国3万方以上购物中心达6700个[9] - 商场老旧设计不合理,高层餐饮尤其受影响[13] - 传统商场布局模式(美妆-服装-餐饮)缺乏互动性[14] - 招商同质化严重,品牌重复率高[17] - 2024年百MALL商铺平均租金仅下降0.06%至27元/平方米/天[22] - 上海某餐厅需日均82位顾客(流水12200元)才能覆盖租金[25] 行业趋势与机会 - 专家预测商场餐饮洗牌期将持续至少2年[5][6] - 商场B1/B2层成为新热点:租金为地上层的65%-80%[29][31] - 烤匠、祐禾、海底捞等品牌已布局商场地下层[30] - 下沉市场表现强劲:江苏东台吾悦广场日均客流2.7万[33] - 县城商场餐饮需求增长,居民消费升级明显[35] - 下沉市场商业地产开发滞后,存在时间窗口期[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