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供应链
icon
搜索文档
波音:希望沙特成为F15EX供应链的一部分。
快讯· 2025-05-13 12:32
波音:希望沙特成为F15EX供应链的一部分。 ...
为何选择中国?她的说法让美国人意外
搜狐财经· 2025-05-13 11:36
行业现状与挑战 - 服装行业竞争激烈且利润微薄 销售存在窗口期 过季商品需等待下一销售时机 [3] - 关税超过10%将导致盈利困难 对行业伤害显著 [3] - 美国企业曾因关税恐慌抢购货轮空间 导致运输资源紧张 [3] 中国供应链优势 - 中国制造质量卓越 尤其在丝绸领域具备从养蚕到加工的完整成熟供应链 [3] - 东南亚国家丝绸工厂多为中国人运营 难以替代中国供应链 [3] - 中国工厂提供优质工人福利 包括美丽宿舍 免费午餐及自营农场供应新鲜蔬菜 [5] 美国制造业认知差异 - 美国制造实际条件与高端认知存在错位 仅少数高成本工厂能提供理想劳工待遇 [5] - 纽约时装区工厂基础福利缺失 如厕纸需工人自备 [5] - 美国劳动力普遍缺乏服装制造基础技能 难以支撑产业回流 [5] 中美企业合作应对 - 中美企业共同应对关税成本 中国合作伙伴提议通过中国市场消化库存 [5] - 中国供应链灵活性与市场潜力为美国品牌提供替代解决方案 [5]
纺织业回流美国,为什么这样难?
环球时报· 2025-05-12 22:47
美国纺织业现状 - 美国纺织业空心化严重 目前仅存约100家棉纺厂 相比1893年的近900家减少89% [1][2] - 生产线大量闲置 产业转移路径清晰 从美国→日韩→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东南亚 [1][4] - 南卡罗来纳州等传统纺织工业区在20世纪90年代末彻底衰落 [5] 产业回流障碍 - 劳动力成本过高 2023年美国制造业平均时薪27美元 是越南的6倍 [8] - 缺乏熟练工人 年轻一代不愿从事纺织工作 现有工人年龄普遍偏大 [6][7] - 供应链断裂 97%服装鞋类依赖进口 布匹棉纱等原材料需从国外采购 [7][8] - 自动化替代困难 机器人难以完成缝纫等精细操作 误差率较高 [6] 政策争议 - 财政部长贝森特称纺织业是"过去式" 应聚焦精密制造业 引发行业抗议 [1][5] - 部分政客主张通过关税保护振兴纺织业 但经济学家普遍不认可该方案 [4][7] - 行业组织指出美国缺乏劳动力 技能 材料和基础设施支撑产业回归 [7] 全球影响 - 强行回流将冲击东南亚和拉美纺织业 马达加斯加可能流失6万个岗位 [9][10] - 破坏现有全球供应链体系 导致贸易报复和区域经济失衡 [9][10] - 跨国公司或采取"双轨制" 在美设厂满足本土需求 在南方国家保持规模生产 [9] 专家观点 - 产业回流需重建供应链 培训工人 政府补贴 发展绿色技术等多重条件 [7][8] - 纺织业具有游牧特性 20世纪70年代留不住的产业现在更难回归 [1][4] - 短期可能增加就业 但长期加剧南北产业分化 无法解决铁锈带问题 [9]
中美关税战结束?关税大降91%?特朗普让步!美国没能得到稀土!
搜狐财经· 2025-05-12 10:46
期待已久的中美关税战彻底结束!从结果来看,中国取得了非常大的胜利! 中美关税战暂时结束!细节曝光 今天下午3点,中国和美国发布《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这是周六和周日谈判结果的一个胜利果实,也是中国在关税方面的胜利! 直接来看谈判的结果。美国表示:将修改4月2日关税制裁的禁令、保留10%的加征关税,并且取消4月2日之后制裁措施。 而中国方面表示,修改相应的关税税率,同时也保留对这些商品加征剩余10%的关税。暂停或取消4月2日之后对美国的制裁措施。 彭博社对于关税税率的解读 这意味着中美之间的关税税率回溯到之前非常低的水平。但依然保持20%的关税差距。考虑到美国实在是不能打,20%的关税差额在我们可接受范围之内。 双边关税降低细节文本。 很多人可能看不懂,这些条例到底说了什么,直接上结论: 1美国将对中国商品的关税从 145%降至 30%;中国将降低对美国商品的关税从 125%至 10%。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也确认,本次中美经贸会展大幅度降低双边关税水平。美国取消91%加征关税,中国也相应取消91%关税。而中美两国也暂缓24%的 反制关税。这个关税后续中美之间会继续讨论。 商务部网站:《中美日内瓦经贸会 ...
财报会说话:真实的茶饮出海现状
FBIF食品饮料创新· 2025-05-11 16:14
行业趋势 - 全球现制饮品市场预计2028年突破1.1万亿美元,2023-2028年复合年增长率7.2% [4] - 东南亚茶饮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201亿美元增至2028年495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19.8%,为全球增长最快地区之一 [4] - 中国茶饮品牌出海进入深水区,面临供应链、文化适配与商业模式的对决 [5] 核心观点 - 蜜雪冰城通过规模化扩张和供应链优势打造茶饮帝国,海外门店年增564家至4895家 [10][11] - 奈雪的茶采取高端化策略,海外门店复购率达45%,但2024年亏损9.19亿元 [7][19][21] - 茶百道以差异化产品(如水果茶)切入韩国市场,古茗专注国内下沉市场 [7][31] - 资本市场态度分化:蜜雪冰城市值达1900亿港元,奈雪的茶股价跌超90% [37] 蜜雪冰城 - 海外扩张速度:2024年海外门店达4895家,平均每周新增10家 [10] - 供应链优势:核心饮品食材100%自产,柠檬采购成本降低25%,商品销售毛利率31.6% [13] - 本土化营销:雪王IP在各国差异化设计(如日本传统头饰、韩国RAP形象) [17] 奈雪的茶 - 高端定位:泰国门店单日营业额突破30万泰铢,旗舰店三日销售额近100万泰铢 [20] - 价格策略:海外售价平均比国内高25%-30%(马来西亚15.9-19.9林吉特,新加坡5-7.7新元) [21] - 直营模式痛点:单店人力成本为加盟品牌2-3倍,2024年净利率-18.64% [22] 茶百道 - 韩国市场:开发本土化产品(如汉拿峰水果茶),建立茶饮师培训体系 [27] - 供应链调整:韩国市场改用南美苹果芒果替代台农芒果,调整冰块量 [28] - 海外布局:2024年海外门店14家(韩国7家、马来西亚2家等) [28] 古茗 - 国内策略:80%门店位于二线及以下城市,暂缓出海计划 [31] - 未来规划:优先渗透已布局的17个省份,对海外市场保持观望 [32] 行业挑战 - 环保法规:东南亚多国禁用一次性塑料,纸吸管成本是塑料吸管5倍 [34] - 本土竞争:印尼品牌Tehbotol通过降价20%对抗中国品牌 [35] - 供应链瓶颈:需平衡本地化采购与产品一致性,建立跨国物流体系 [36] 资本市场表现 - 蜜雪冰城市值最高达1900亿港元,古茗市值翻倍至600亿港元 [37] - 奈雪的茶股价跌超90%,茶百道股价下跌46% [37] - 沪上阿姨港股上市首日涨40%,超额认购3400倍 [37]
所有出海话题的根本点,就是中美博弈
吴晓波频道· 2025-05-10 17:04
企业出海与供应链战略 - 外贸出海与企业出海的核心区别在于前者是单要素出海,后者是全要素出海,涉及设备、技术、人才、资本和商业模式的全面迁移 [6] - 企业出海面临供应链配套不足的挑战,在中国习以为常的高效供应链在海外可能成本畸高,以越南为例,劳动力便宜但综合成本因配套不足而上升 [17][20] - 出海战略需平衡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包括合规、供应链协同和文化适应等内生因素 [25] - 中小企业比大企业更有理由先出海,全球供应链洗牌阶段原有市场地位不再重要,关键在于能否抓住重新上牌桌的机会 [29] - 企业出海应选择最低代价路径,而非全盘迁移,需在满足政策法规前提下优化资源配置 [42] 供应链能力建设 - 供应链本质是工厂间的协同关系,核心在于零部件齐全性和供应及时性 [13] - 供应链韧性成为新战略课题,需要提前投入资源建立恢复能力,类似不倒翁原理 [62][67] - 提升韧性需解决三大问题:沉没成本、现金流和备胎方案,但对中小企业而言最终都归结为成本问题 [68] - 企业可通过建立最小规模海外生产单元(如车间)来增强供应链韧性,这是立足国际市场的关键 [75] - 人才被定义为供应链的肌肉,是支撑体系运转的核心要素 [46] 产业转移与空心化 - 产业空心化分为区域经济空心化和核心要素空心化两种类型,后者涉及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流失 [44] - 产业转移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现象,即产能占比被其他区域取代但未伤及根本 [50] - 空心化本质是供应链能力断链,企业需保持核心优势溢出与区域竞争力平衡 [54][57] - 制造能力仍是中国企业家的核心优势,在全球化过程中会保留N代技术在国内,仅外溢N-1/N-2代技术 [48] 全球化战略视角 - 当前出海本质是中美博弈下的全球供应链重塑,是中国企业完成全球化的历史机遇 [36][79] - 企业战略应从本土化转向全球化,办公室悬挂世界地图而非中国地图成为全球化意识的重要标志 [64] - 转口贸易等规避制裁的出海方式不可持续,应选择难而正确的市场深耕路径 [38] - 双循环战略需要顶层设计:既要激发内需市场又要推动企业出海,形成协同效应 [60] 技术叠加与产业趋势 - 实体企业面临AI技术与企业出海双浪潮叠加的战略机遇,需同步布局两大方向 [10] - 供应链敏捷性需应对客户差异化需求,而韧性建设则需前置性战略投入 [62] - 外贸转内销并非简单路径转换,其难度不亚于二次创业,两者面临不同挑战 [81]
金十图示:2025年05月10日(周六)新闻联播今日要点
快讯· 2025-05-10 13:51
中国与巴西外交关系 - 巴西总统卢拉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将于5月10日至14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3] 中国宏观经济数据 - 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由上月下降0.4%转为上涨0.1% 主要受居民旅游、出行等需求回暖带动服务价格回升影响 [3] - 4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下降0.4% 降幅与上月相同 [3] 印巴军事冲突 - 巴基斯坦称印度向巴境内三处空军基地发动导弹袭击 巴方拦截大部分导弹且空军基地装备未受损 [4] - 巴基斯坦宣布对印度采取军事行动作为回应 并关闭领空 [4] - 印度军方称打击了巴基斯坦的技术设施、武器库和多个军事基地 [5] - 印巴双方军事行动指挥官级别官员进行了通话 [5] 美国经济政策影响 - 美联储理事警告美国关税政策可能推高通胀 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上升 [6] - 更高关税可能导致全球供应链中断 并对通胀造成持续上行压力 [6] - 部分供应商尤其是小企业可能倒闭 进一步加剧供应链混乱 [6]
财报会说话:真实的茶饮出海现状
36氪· 2025-05-09 10:08
行业趋势 - 全球现制饮品市场预计2028年突破1.1万亿美元,2023-2028复合年增长率7.2% [1] - 东南亚茶饮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201亿美元增长至2028年495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19.8%,为全球增长最快地区之一 [1] - 中国茶饮品牌出海呈现差异化策略:蜜雪冰城规模化、奈雪的茶高端化、茶百道差异化、古茗区域深耕 [3] 蜜雪冰城 - 截至2024年底海外门店达4895家,较2023年增加564家,平均每周新开10家店 [4] - 海外定价维持"极致性价比"策略:越南3-6元/杯,印尼3.7-4.6元/杯 [6] - 供应链优势显著:核心饮品食材100%自产,2023年柠檬采购量11.5万吨,采购成本低于行业25% [6] - 商品销售毛利率从2023年28.8%提升至2024年31.6%,远超行业均值25% [7] - 营销本土化:雪王IP在各国进行形象改造(如日本传统头饰、韩国RAP造型) [9] 奈雪的茶 - 海外采用"奢侈品化"策略:泰国Centralworld旗舰店开业三日营业额近100万泰铢 [11] - 海外定价高于国内:泰国90-145泰铢/杯,马来西亚比国内高25%,新加坡高30% [13] - 2024年营收49.21亿元同比下降4.7%,经调整净利润由盈2090万元转亏9.19亿元 [11] - 直营模式成本压力大:海外单店员工数为加盟品牌2-3倍,2024年净利率-18.64% [13] - 2025年战略调整为"扭亏",计划在泰国新增20家门店 [10][16] 茶百道 - 韩国市场成功关键:开发3-5款本土化SKU,如汉拿峰水果饮品 [19] - 建立茶饮师培养体系,解决韩国无专业茶饮师问题 [19] - 供应链本土化调整:韩国用南美苹果芒果替代台农芒果 [19] - 截至2024年底在5个海外地区共开设14家门店 [19] - 2025年明确将"出海"列为首要战略 [20] 古茗 - 专注下沉市场:2023年底二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79%,2024年9月升至80% [22] - 出海态度谨慎:年报表述为"持续评估机会",优先关注增长潜力市场 [23] - 国内战略为提升17个已布局省份的门店密度 [23] 行业挑战 - 环保法规增加成本:泰国/马来西亚/印尼推行限塑令,可降解吸管成本比塑料高5倍 [25] - 本土品牌反击:印尼Tehbotol推出价格低20%的同类产品 [26] - 供应链难题:需平衡本地化采购与产品一致性,建立跨国物流体系 [27] - 资本市场分化:蜜雪冰城市值最高达1900亿港元,奈雪的茶股价跌超90% [29]
美联储理事巴尔:关税可能通过扰乱供应链,持续对通胀施加上行压力。
快讯· 2025-05-09 10:01
美联储理事巴尔:关税可能通过扰乱供应链,持续对通胀施加上行压力。 ...
丰田面对特朗普关税仍坚持在日本生产300万辆
日经中文网· 2025-05-09 03:31
丰田全球战略调整 - 公司提出"300万辆生产体制"以维持日本国内制造技术和就业岗位 [1][3] - 日本国内产量占全球33%,出口占比达60%(194万辆/323万辆) [4] - 美国市场占出口总量28%(54万辆),主要出口高利润车型如雷克萨斯和混合动力车 [4] 财务表现与汇率影响 - 2024财年日本营业利润3.1587万亿日元,占全球总利润60%以上 [4] - 汇率因素贡献5900亿日元利润,1-3月营业利润率9%超越通用(7.6%)和大众(3.7%) [4] - 未完成订单积压支撑当前日本生产体系,暂不调整国内体制 [4] 特朗普关税冲击 - 关税政策可能导致年营业利润减少1.7万亿日元,需转嫁成本至售价 [5][7] - 美国对发动机等核心部件加征25%关税,影响约6万家日本供应链企业 [7] - 零部件厂商捷太格特考虑调整供应链以应对各国税率差异 [7] 本地化生产与供应链挑战 - 公司计划增加美国本地生产,同时维持日本供应链 [6][7] - 中小企业面临压力,模具厂商预警3-4年内可能无法维持运营 [7] - 电装副社长强调行业需协同应对价格转嫁问题 [8] 出口经济价值 - 汽车出口为日本创造20万亿日元外汇,抵消24万亿日元能源进口逆差 [8] - 考虑通过调整出口目的地(如减少美国占比)实现供应链多样化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