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术制造业

搜索文档
高技术制造业宏观周报:国信周频高技术制造业扩散指数保持不变-20250822
国信证券· 2025-08-22 02:59
核心指数 - 国信周频高技术制造业扩散指数A录得0,指数B为51.4,与上周持平[1][10] - 六氟磷酸锂价格上升至5.50万元/吨,周涨幅9.3%[2][12] - 动态随机存储器价格上升至1.8140美元,周涨幅4.1%[2][12] - 晶圆价格上升至2.81美元/片,周涨幅1.1%[2][12] - 6-氨基青霉烷酸价格下降至180元/千克,周跌幅15.1%[2][12] - 丙烯腈价格下降至8250元/吨,周跌幅1.2%[2][12] - 中关村液晶显示器价格指数保持91.04不变[2][12] 行业动态 - 新能源与半导体行业景气度上升,航空航天与医药行业景气度下降[1][10] - 工信部等六部门部署光伏产业调控,要求遏制低价无序竞争[2][12] - 2025年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吸引16国280支队伍、500余台机器人参赛[3][13] 宏观背景 - 出口当月同比增速7.2%,M2同比增速8.8%[5]
1—7月辽宁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高技术制造业增长较快
证券时报网· 2025-08-20 08:16
1—7月份,辽宁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3.5%,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 下降1.7%;制造业投资增长22.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37.0%;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5.7%。分 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7.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7.9%,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1.5%。建设项目投 资同比增长1.8%,其中亿元以上建设项目投资增长6.0%。 1—7月份,辽宁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77.2亿元,同比增长5.5%,升级类商品销售增势较好。从限额 以上单位商品零售类值看,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稳定增长,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7.0%,日用 品类增长12.9%,烟酒类增长6.6%。部分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智能手机增长1.3倍,可穿戴智能设 备增长98.2%,能效等级为1级和2级的家用电器增长46.6%,新能源汽车增长17.6%。 据海关统计,1—7月份,辽宁省进出口实现增长,出口增长较快。全省货物进出口总额4376.1亿元,同 比增长0.4%。其中,出口2347.8亿元,增长13.6%;进口2028.3亿元,下降11.5%。从出口商品看,农产 品出口188.5亿元,同比增长9.1%; ...
前7个月北京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5倍
中国新闻网· 2025-08-18 06:23
新能源汽车及高端制造 - 前7个月北京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50% [1] - 锂离子电池产量增长260% 风力发电机组产量增长38.6% 集成电路产量增长17.8% [1]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1% 其中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24.2% 汽车制造业增长11.5% [1] 工业结构与投资 - 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7.2%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 [1] -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8% 设备购置投资大幅增长80.3% [1] - 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58.7% 反映企业产能扩张趋势 [1] 消费市场表现 - 服务性消费额增长4.6% 主要受信息服务交通文体娱乐领域带动 [2]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674.3亿元人民币 [2] - 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增长32.7% 粮油食品类增长12.1% 化妆品类增长8.2% 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6.1% [2]
1-7月北京汽车出口交货值增长33%
北京商报· 2025-08-18 03:36
北京工业经济总体表现 - 1-7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 [1] 重点行业增长分化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4.2% [1] - 汽车制造业增长11.5% [1]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7% [1] - 医药制造业下降9.3% [1] - 五大装备制造业(含通用设备、专用设备、运输设备、电气机械、仪器仪表)整体增长9.5% [1] 出口与高端制造表现 - 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达1195.9亿元 增长4.6% [1] - 汽车制造业出口增长33.0% 医药制造业出口增长11.3% [1] - 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7.2%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 [1] - 锂离子电池产量增长2.6倍 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5倍 [1] - 风力发电机组产量增长38.6% 集成电路产量增长17.8% [1]
高技术制造业宏观周报:国信周频高技术制造业扩散指数连续三周上行-20250815
国信证券· 2025-08-15 05:16
指数表现 - 国信周频高技术制造业扩散指数A录得0.2,扩散指数B为51.4,连续第三周上行[1][9] - 扩散指数B连续三周上行,显示高技术制造业整体景气度持续改善[1][9] 行业景气度变化 - 丙烯腈价格上升150元/吨至8350元/吨(涨幅约1.8%),航空航天和半导体行业景气度上升[1][2][11] - 动态随机存储器价格上升0.052美元至1.7420美元(涨幅约3.1%),半导体行业景气度上升[1][2][11] - 晶圆价格上升0.06美元/片至2.78美元/片(涨幅约2.2%),反映半导体供应链需求增强[2][11] - 6-氨基青霉烷酸价格下降3元/千克至212元/千克(降幅约1.4%),医药行业景气度下降[1][2][11] - 六氟磷酸锂价格持平于5.03万元/吨,新能源行业景气度不变[1][2][11] - 中关村电子产品价格指数持平于91.04,计算机行业景气度不变[1][2][11] 政策与前沿动态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动力锂电池运输安全国家标准,2026年2月实施,建立运输分级标准[2] - 英伟达推出Cosmos Reason模型,拥有70亿参数,专为物理AI和机器人设计[2] 风险提示 - 高技术制造业指标可能因结构调整和政策干预失灵,经济增速下滑构成风险[3][22]
2025年上半年各省经济成绩单:中西部地区快速增长东部地区韧性仍存
中诚信国际· 2025-08-14 05:45
区域经济表现 - 2025年上半年GDP前五大省份占全国比重40%,前十大省份占61.6%,经济大省稳定发挥"挑大梁"作用[6][13] - 中西部地区GDP增速领先,东部地区韧性仍存:西部5.6%、中部5.5%、东部5.3%、东北5.2%[12][19][23] - 西藏GDP增速7.2%最高,超过全国1.9个百分点;山西3.8%最低,低于全国1.5个百分点[19] 工业与利润 - 中西部工业增加值增速快但利润不佳:西部8.2%、中部7.9%,但利润分别仅增1.4%和降5.1%[31] - 东部工业增加值增7.1%,利润表现亮眼,海南/福建/江苏等省份利润增速超10%[27][30] - 东北工业增加值增5.4%,利润下降13.7%,表现最差[31] 投资与消费 - 西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6.6%领先全国,东部受地产拖累仅增1.7%,东北下降1.3%[44] - 中部社零增速6.2%领跑全国,东部4%最低,海南因文旅经济增11.2%表现突出[49][52] 进出口贸易 - 中西部出口增速超15%,青海/湖北/河南分别增109.8%/38.9%/37.2%[60] - 东部出口仅增1.4%,广东受中美博弈影响增速仅1.1%,上海高技术产品出口亮眼增9.8%[60] - 全国21个省份进口负增长,东部降5.3%,东北降13.5%,甘肃/安徽逆势增30.3%/13.4%[66][70]
2025年上半年各省经济成绩单:中西部地区快速增长,东部地区韧性仍存
中诚信国际· 2025-08-13 09:48
区域经济格局 - 2025年上半年GDP增速呈现“东低西高”格局,东部地区平均增速5.3%,低于中部5.5%和西部5.6%[6][12] - 前五大省份GDP占全国比重达40%,前十大省份占比61.6%,经济大省发挥“挑大梁”作用[13] - 重庆GDP排名超越辽宁升至第16位,延续2020年以来的激烈竞争态势[13][15] 工业表现 - 中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增速领先(中部7.9%,西部8.2%),但利润表现不佳(中部下降5.1%,西部增长1.4%)[7][31] - 东部地区工业增加值稳定增长7.1%,利润表现亮眼(如上海利润增速11.8%)[27][30] - 东北地区工业增加值仅增5.4%,利润大幅下降13.7%,产业升级缓慢是主要痛点[31] 投资与消费 - 中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跑赢全国(西部6.6%,中部3%),东部受地产拖累仅增1.7%[44][48] - 中部地区社零增速6.2%领跑全国,东部地区4%低于全国水平,海南以11.2%增速居首[49][52] 对外贸易 - 中西部地区出口实现两位数增长(中部15.5%,西部17.5%),青海增速达109.8%[60][65] - 东部地区出口受中美博弈影响仅增1.4%,广东对美出口占比最高致增速仅1.1%[60] - 全国21个省份进口负增长,东部下降5.3%,东北下降13.5%[66][70]
区域经济专题:2025年上半年各省经济成绩单:中西部地区快速增长,东部地区韧性仍存
中诚信国际· 2025-08-13 03:3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5年上半年区域经济呈现“中西部地区快速增长,东部地区韧性仍存”特点,GDP增速“东低西高”,中西部工业、投资、消费、出口表现较好,东部受房地产和消费等影响较大;后续需关注中西部企业和投资问题、东部房地产和政策落地效果、东北产业升级情况[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东部省份韧性较强,中西部省份增速较快,经济大省继续“挑大梁” - 2025年上半年经济大省稳定“挑大梁”,GDP规模排名变化不大,前五大省份占全国比重40%,前10大占61.6%,与2024年基本持平;部分省份规模差异有变化,如重庆超辽宁,贵州逼近山西,广东与江苏规模差异缩小[7] - GDP增速“东低西高”,中西部成增长引擎;东部平均增速5.3%,连续两季度落后中(5.5%)西(5.6%)部,但高技术制造业支撑经济;东北增速5.2%,受房地产和产业结构影响[10][11] - 多数省份上半年GDP实际增速高于预期目标,20个省份高于年初目标,11个低于,主要在西部,下半年这11个省份实现目标压力大[11] 中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增速领先,东部地区工业企业利润表现亮眼 - 东部工业增加值稳定增长,上半年增长7.1%,高技术制造业等支撑,部分省份产值和利润增长快,广东受多因素影响仅增长4%[13][14] - 中西部工业增加值增速快,中部、西部分别增长7.9%和8.2%,但利润表现不佳,部分省份“增收不增利”;东北增加值增长5.4%,利润降13.7%,产业依赖传统、升级慢[15] “两重”项目建设支撑下,中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跑赢全国,地产投资下滑对东部地区影响持续加深 - 中西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国,西部增长6.6%,中部增长3%;东部受地产投资拖累,增长1.7%,北京因重点产业投资增长14.1%领跑;东北下降1.3%,房地产开发投资降17%[22][23] - 化债省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于非化债省份0.9个百分点,但约束在减弱[23] 中部地区社零增速领跑全国,东部地区消费疲弱 - 中部社零增速领跑,上半年为6.2%,人口规模和政策支撑,6个省份均高于全国;东北增长5.4%,文旅等带动;西部增速5.2%,各省差异大;东部增长4%,低于全国,海南增长11.2%居首[27][28] 东部地区出口受关税博弈影响较大,中西部地区出口实现两位数增长 - 中西部出口逆势增长,中部、西部上半年分别增长15.5%和17.5%,承接产业转移和“一带一路”契机助力;东北增长8.4%;东部仅增长1.4%,广东受影响大,上海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亮点多[31] - 多数省份进口负增长,21个省份进口增速为负,集中在东部和东北;10个正增长省份集中在中西部,安徽、甘肃增速分别达13.4%和30.3%[35] 展望下半年 - 中国经济承压但实现5%增长目标有支撑;东部高技术制造业支撑有韧性,但需求疲弱掣肘,外需出口压力大,内需房地产和消费难改善,政策或推动消费改善[37][38] - 中西部增长引擎持续,投资需求大,出口对“一带一路”国家或高增,但转口贸易有压力,消费需注意政策接续,关注企业“增收不增利”问题[40] - 东北经济有增量空间,消费有支撑,产业谋求转型,但房地产和人口问题仍施压[40]
高技术制造业宏观周报:国信周频高技术制造业扩散指数继续回升-20250810
国信证券· 2025-08-10 07:33
高技术制造业指数与行业景气度 - 国信周频高技术制造业扩散指数A录得0.4,指数B为51.2,较上周继续回升[1][11] - 丙烯腈价格上升150元/吨至8200元/吨,涨幅1.9%[2][13] - 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价格上升0.072美元至1.6900美元,涨幅4.5%[2][13] - 六氟磷酸锂价格上升0.08万元/吨至5.03万元/吨,涨幅1.6%[2][13] - 6-氨基青霉烷酸价格下降5元/千克至215元/千克,跌幅2.3%[2][13] 政策与市场动态 - 第十一批国家药品集采共480家企业参与,55种药品纳入采购,平均每个品种15家企业竞争[2][13]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将首发100余款新品,国内人形机器人上半年融资39起,总金额近42亿元[3][13] 风险提示 - 高技术制造业指标可能因结构调整失灵,需警惕政策干预及经济增速下滑风险[4][24]
权威数读|上半年经济形势,国家发改委解读来了!
新华社· 2025-08-02 05:55
经济发展质量 - 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3% 较去年同期和全年均提高0.3个百分点 [3] - 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8.8% 进出口规模突破20万亿元 出口增长7.2% [3]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 增速比规上工业整体快73.1个百分点 [3]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 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降至14% 较一季度和上年同期分别下降0.1和0.2个百分点 创统计以来最低水平 [4] - 物流效率提升节约全社会物流费用超1300亿元 [4] 消费市场表现 -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长5% 增速较一季度提升0.4个百分点 [5] - 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2% 以旧换新政策带动商品销售额超1.7万亿元 [5] - 消费环境持续优化 多地开展特色文旅体育活动促进消费 [5] 重大项目建设 - "两重"建设项目清单8000亿元资金已全部下达 中央预算内投资7350亿元基本到位 [6] - 第三批690亿元消费品以旧换新特别国债资金已下达 全年计划完成3000亿元资金投放 [9] 医疗卫生基建 - 启动县域医共体建设 支持600个县域单位配备医疗设备1.1万台(套) [7] - 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累计开展远程医疗服务110万例次 [7] 能源供应保障 - 全国最高用电负荷达15.08亿千瓦 较去年峰值提高5700万千瓦 [8] - 电力系统通过跨区调度等措施保障供应平稳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