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预付式消费
icon
搜索文档
“成都预付保”即将上线!平台差额监管,若遇商家“跑路”可启动保障机制
搜狐财经· 2025-07-10 01:35
预付式消费行业现状 - 预付式消费模式在健身卡、培训课程等领域常见,但商家跑路事件导致行业面临信任危机 [1] - 社会办医疗领域对预付式消费依赖较强,正常履约时可让消费者享受价格优惠,商家提前锁定客户和灵活使用资金 [3] - 近年来部分经营不善机构突然关门跑路,导致消费者退款无门,行业遭遇信任危机 [3] 成都预付保平台解决方案 - 成都预付式消费综合服务平台"成都预付保"即将上线,采用"政府牵头+专业运营+银行存管"模式 [3] - 平台通过线上宣传推介和线下门店专属信用标识消除信息隔阂,帮助诚信商家提高消费者信任度 [3] - 采用差额监管模式,入驻商家可通过白名单支用30%-70%资金用于日常经营,信用良好机构资金灵活度更高 [4] - 平台联合金融机构提供低息开户贷、经营贷等专属金融产品,并通过统一谈判降低交易手续费率 [4] - 出现医疗机构倒闭时,平台将启动服务转接或协助退款机制,保障消费者持续医疗服务需求 [4] 试点实施与政策支持 - 成都市五部门联合印发《支持部分预付式消费领域健康发展实施方案》,拟对重点领域开展综合服务治理 [6] - 社会办医疗、青少年艺术、体育培训等行业将在四川天府新区、锦江区、都江堰市、彭州市先行试点 [6] - 试点重点为口腔和妇产领域,将事后追责转为事前防控,解除预付费后顾之忧 [6] - 平台上线后将通过数字化管理提升行业整体效率,解决商家获客难、融资难等问题 [6]
预付式消费司法解释实施两个月消费者体验如何?记者调查
北京青年报· 2025-06-30 22:40
预付式消费新规实施效果 - 最高法《解释》明确消费者7日内可无理由要求返还预付款本金,且经营者不得以"已发提成"等理由拒绝退款[2][3] - 连锁健身房优化转卡流程,从需满足"新卡新用户"条件改为仅需提供新手机号即可转卡,退款时扣除10%违约金[4] - 个体商家在退费转卡方面限制较少,但连锁店在服务优化和合同明确性上更优[4] - 部分商家因《解释》出台改为线上团券促销模式,取消预付卡并开放转卡退费限制[4] 消费者维权案例 - 健身机构以"已设计训练计划"为由仅愿退50%费用,法院依《解释》判令全额退款1万元[2] - 消费者因教练更换要求退2万元课程被拒,法院认定"过期作废"条款无效并判赔12240元及利息[6][7] - 消费者发现原教练实为公司股东,通过《解释》明确可追索利息等权利[7] 行业合同条款变化 - 《解释》明确7类霸王条款无效,包括"收款不退""限制转卡"等制式合同条款[8] - 经营者单方提价或降质行为被认定为违约,消费者可主张按原合同履行[10] - 转卡需遵守诚信原则,禁止消费者滥用债权转让权利[10] 企业经营模式调整 - 部分养生店取消预付卡模式转为线上团券促销[4] - 商场需审核租户资质,未尽义务需承担连带责任[10] - 经营者通过关联公司"套娃式"代付行为被规制[13] 消费结算规则 - 消费者自身原因退款时,已消费部分按原价计算[13] - 非消费者原因退款则按折后价计算已消费金额[15] - 经营者不得要求消费者补足按原价计算超出的差价[15]
预付式消费困局破题!“广信预”平台首发亮相金交会
搜狐财经· 2025-06-26 14:54
预付式消费行业痛点 - 预付式消费领域存在"办卡容易退卡难"现象 包括健身卡未开卡遇门店跑路 美发卡充值后服务缩水 餐饮储值卡因商家倒闭血本无归等问题 [1] -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消费信心 成为困扰多个行业的"老大难"问题 [1] "广信预"平台解决方案 - 广州数字科技集团联合国有银行共建数字人民币"广信预"预约消费保障服务平台 并在金交会首发亮相 [1] - 平台与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签署战略协议 共同探索数字人民币在预付消费领域应用新模式 [1] - 平台由广州数科集团开发建设运营 依托央行数研所提供的数字人民币APP"元管家"预付资金管理模板 [3] - 平台借助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技术 构建对预付资金 履约行为与支付结算的闭环管理机制 实现资金"一笔一清 实时清算" [3] 平台运作机制 - 消费者支付时 预付资金由"元管家"产品保障 进入加载智能合约的数字人民币钱包 [3] - 消费前资金归消费者所有 消费时智能合约按预设条件计算应付金额并自动划转 消费后遇异常情况可保障资金安全退还 [3] - 商户支持提现零手续费 实现与其他支付平台互联互通 银行提供低息融资产品降低经营成本 [4] - 所有预付资金由智能合约控制 杜绝资金挪用风险 [4] 平台推广成效 - 金交会现场设立专题展区吸引众多市民与商户咨询体验 20余家商户代表现场签约入驻 [4] - 平台核心目标是构建"政 银 企 民"多方协同共治的预付消费新生态 为广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注入新动能 [4] 平台研发背景 - 2024年广州数科集团与广州市社科联共同牵头组建广州数字人民币与金融创新重点实验室 [3] - "广信预"平台是该实验室孵化的首个重大应用成果 在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等单位支持下开发 [3]
预付式消费新规落地一个多月,成都多家舞蹈机构仍然办卡容易退费难
搜狐财经· 2025-06-19 14:07
最高人民法院新规实施情况 - 最高法《解释》于5月1日实施 针对预付式消费中卷款跑路 霸王条款 收款不退 举证难等痛点提出系统性规制 [1][2] - 《解释》共27条 明确经营者卷款跑路需承担惩罚性赔偿甚至刑事责任 赋予消费者灵活退出权 限制转卡的霸王条款无效 [2] - 要求经营者承担消费记录等证据提供责任 否则可按消费者主张认定事实 解决举证难问题 [2] 预付式消费市场现状 - 新规实施后 舞蹈机构 瑜伽馆等仍普遍存在办卡容易退费难现象 消费者维权困难 [1][21] - 记者走访发现 部分机构退费需扣除5%-30%手续费 转卡也需支付高额费用 [21][25] - 商家推销课程时以量大划算为由诱导消费者多囤课 但课程卡售出后概不退费或设置高退费门槛 [25] 典型案例分析 - 成都消费者何女士花费1364元购买舞蹈课程 一节课未上却被拒绝退费 并被踢出课程群 [3][4][16] - 舞蹈机构单方面开卡并拒绝协商 消费者维权受阻 [4][20] - 律师指出 机构3个月内自动开卡条款属无效格式条款 消费者有权要求全额退款 [26] 消费者权益保护建议 - 消费者应查验经营者资质 避免轻信口头承诺 签订书面合同前仔细审阅退款条件等条款 [27] -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短期卡种 避免大额充值 保存合同 发票等凭证 [27] - 遇商家拒绝退款或经营异常 可向消协 12315平台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 涉嫌诈骗的可报案 [27]
杭州网红品牌欢牛蛋糕倒闭,影视飓风数万元储值金难退
经济观察网· 2025-06-18 22:47
公司经营状况 - 欢牛蛋糕屋宣布经营12年后倒闭,原因包括成本激增、市场竞争激烈及自身管理失误 [1] - 倒闭前7天公司曾公开否认"跑路"传闻,并透露计划通过加盟模式在全国新开100家门店 [1] - 2025年5月19日公司被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111.42万元,6月6日法定代表人被限制高消费 [2] - 公司称被执行事件为早期遗留债务,不影响顾客使用充值卡或到店消费 [2] - 2021-2024年开店数分别为12家、15家、31家和9家,同期关店数分别为1家、1家、7家和17家 [3] 融资与扩张 - 2022年获得顺为资本近千万美元A轮融资 [3] - 创始人曾表示希望资本指导品牌走向全国,坚持连锁化经营及产品创新 [3] - 2025年计划通过加盟模式新开100家门店,加盟费从8.8万元降至2万元 [3] - 6寸蛋糕售价178元,成本约40元 [3] 消费者影响 - 消费者储值金额从数十元至数万元不等,普通用户余额多在数百元 [4] - 知名机构"影视飓风"持有数万元蛋糕卡,成为单户损失最大消费者之一 [4][5] - 退款方案未明确,部分门店已张贴退卡及纠纷通告 [4] - 杭州市钱塘区市场监管局已收到投诉并正在跟进处理 [5] 品牌发展历程 - 2013年创始于杭州,创始人邓周虹从私房蛋糕小店起步 [3] - 2015年成立杭州欢牛食品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万元 [2] - 2023年存量门店数达67家,为历史最高 [3] - 品牌初期注重产品质量与口碑,后期被指"用质量换声誉" [3]
预付卡背后是信任的“博弈”
每日商报· 2025-06-17 03:26
欢牛蛋糕屋停业事件 - 杭州网红蛋糕品牌"欢牛蛋糕屋"于6月15日深夜发布《致消费者的告别公告》,宣布品牌终结,原因包括成本激增、市场竞争激烈及管理失误[1] - 关联公司及法定代表人徐浩因未履行120.47万元债务于6月初被限制高消费,但品牌在6月8日仍发布公告称正常运营[1] - 事件与五年前杭州烘焙品牌浮力森林突然停业情况相似,均涉及预付卡消费者权益问题[1] 预付式消费行业现状 - 预付卡模式存在信任博弈问题,商家经营愿景与消费者信任易因乱象失衡[1] - 杭州市推出"安心付"模式,为国内首创,包含周期卡"先享后付"和金额卡"先付后享"两类功能,覆盖餐饮、生鲜等20万消费者及4000多家商户[2] - "安心付"帮助商家降低用户疑虑并提升转化效率10%-40%,实现锁客与增收[2] 行业解决方案探索 - "安心付"模式通过监管、商家承诺、消费者信任及第三方守护构建良性消费环境[2] - 该模式被视为预付式消费管理的破冰之举,需更多企业参与以扩大应用范围[2]
培训机构改变培训地点,消费者有权解除合同吗?(以案说法)
人民日报· 2025-06-04 21:56
案件背景 - 黄某与某公司签订舞蹈培训合同,培训费3000元,并一次性支付全部费用 [1] - 合同签订后,公司单方面关闭原培训场所,要求消费者选择新地点继续培训 [1] - 新提供的三个培训地点均远离黄某住所,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 [1] 法律依据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三条规定预收款方式提供服务必须按约定履行,否则应退款并承担利息和合理费用 [2] - 法院认定合同合法有效,但公司单方变更关键条款构成违约 [2] 判决结果 - 法院支持解除合同,判决公司退还黄某培训费2473.97元 [2] - 法官明确培训地点变更是预付式消费合同的核心要素 [2] 行业影响 - 预付式消费在培训领域已成为主流消费模式 [2] - 培训机构的选址便利性直接影响消费者签约决策 [2] - 服务地点变更若显著增加消费者成本(时间/交通),消费者有权解除合同 [2]
预付式消费不能透支信任
经济日报· 2025-05-18 21:55
预付式消费市场现状 - 预付式消费在健身、教育培训、美容美发等多个领域盛行,虽带来优惠和便利,但潜藏服务缩水、退费难、商家跑路等风险 [1] - 乱象频发正透支公众信任,侵害消费者权益并影响市场健康发展 [1] 法律法规与监管措施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于5月1日施行,针对"卷款跑路""霸王条款"等问题划定权益保护红线 [1] - 需完善法律法规,明确监管主体职责,加强合同条款监管 [1] - 建议建立预付式消费监管平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实时监控商家经营状况 [1] - 对违规商家严厉处罚并公开曝光,通过"信用监管+"模式将履约情况与企业征信挂钩 [1] 行业协同与第三方保障机制 - 行业协会需建立黑名单共享机制,平台机构应定期发布商家信用评级 [2] - 引入预付资金托管制度,要求商家将资金存入第三方托管账户 [2] - 鼓励商家为消费者购买预付式消费保险,由保险公司在商家出问题时先行赔付 [2] 消费者教育与市场生态构建 - 需加强预付式消费知识宣传教育,提升消费者风险意识和保护能力 [2] - 通过资金监管技术革新、信用体系重塑、行业自律等多方参与,构建公平透明的消费环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