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自主可控

搜索文档
从集中到分布式,联通云如何以“算网融合”破局大模型时代的算力挑战
凤凰网· 2025-07-21 12:33
战略定位与核心优势 - 公司战略定位源于"算力即国力"的国家层面考量,作为云计算领域"国家队"承担国家算力自主可控需求 [1] - 构建独特技术优势:国产化容器引擎CSK Turbo是运营商中唯一入选"北京市2025年第一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目录"的成果 [1] - 技术性能指标:实时在线容器规模达40万个,单服务器Pod规模支持1000+,内存占用减少70%,资源利用率提升50% [2] 算力网络融合创新 - 依托"联通星罗"平台实现全网算力统一编排和分级调度,融合训练与推理资源 [3] - 通过"智算算力+智算设施+算力智联网"实现全网算力一键通达 [3] - 当前技术难点:大模型训练需攻克广域无损网络构建与数据流转安全两大挑战 [3] 智能体市场布局 - 推出"数智产品超市"解决智能体市场供需不平衡问题,平台汇聚超百款精选智能体 [3][4] - 平台差异化优势:运营商级网络整合能力+一站式安全服务(内置安全品类产品) [4] - 智能体分类体系:问答、问术、问策等类型满足企业多层次需求 [4] 差异化竞争壁垒 - 安全能力:构建八大内生安全产品,实现安全能力与容器运行时态"同开同停" [6] - 属地化服务:营销/交付/支撑能力直达区县一级,显著优于其他云服务商 [6] - 行业渗透优势:深入基层的服务网络为政务、医疗、金融等关键行业拓展提供保障 [6] 技术自主创新成果 - 在K8s等智算底层技术实现自主创新,采用通过CNCF认证的自主可控云原生底座 [1][2] - 容器引擎CSK Turbo突破国外开源技术垄断,解决"卡脖子"问题 [1] - 算力架构创新:打破传统集中式架构,推动推理场景算力靠近用户侧 [2]
中科曙光与海光信息复牌高开;龙头合并背后有“生态”目标
广州日报· 2025-06-10 03:10
合并交易概况 - 中科曙光与海光信息复牌后股价表现强劲 中科曙光一字涨停且封单金额超168亿元 海光信息高开超8%后涨幅达5.69% [2] - 合并方式为海光信息通过换股吸收合并中科曙光并募集配套资金 交易被视为突破算力自主可控瓶颈的关键布局 [2] 合并战略动因 - 双方管理层强调"补短板、锻长板"战略目标 通过技术互补与产业链协同实现AI全栈能力整合 [3] - 中科曙光在高端计算、存储及云计算领域积累深厚 海光信息专注CPU/DCU芯片设计 合并将形成从芯片到系统的完整产业链闭环 [3][5] 公司业务与协同效应 - 海光信息CPU国内市占率53.6%排名第一 GPU市占率超30%位列第二 深算系列DCU性能达英伟达A100的70% [4][5] - 中科曙光主营服务器、超算系统及算力服务 2024年与海光信息关联交易金额达36.89亿元 存在"芯片-整机"共生关系 [4][5] - 双方存在股权关联 中科曙光持有海光信息27.96%股份为第一大股东 [4] 合并主体选择逻辑 - 海光信息市值3164亿元远超中科曙光905.62亿元 市场认可度与融资前景更优 [6] - 海光信息2023年营收91.62亿元且增速超50% 中科曙光营收131.48亿元但同比负增长 前者成长性更受资本市场青睐 [6] 行业影响与对标案例 - 合并后形成类似英伟达"GPU+生态"模式 覆盖芯片设计、服务器制造到云计算的全产业链能力 [7] - 2024年深市半导体行业并购重组金额达3797亿元 同比增长111% 产业并购占比近八成 [8]
港股科技50ETF(513980)涨近2%,成交额超5亿元!依然看好港股相对全球市场的收益表现
金融界· 2025-06-09 05:18
港股市场表现 - 周一港股集体高开 大型科技股和医药股多数走高 截至11:30 港股科技50ETF(513980)涨1.69% 成交额达5.07亿元 盘中最高涨超2% 年内至今已涨超32% [1] - 热门个股方面 创新药概念股活跃 金斯瑞生物科技涨超14% 三生制药涨超7% 信达生物等涨超6% 快手-W等涨超5% 美团-W和中芯国际涨超4% 理想汽车-W涨超3% 百济神州涨超2% 阿里巴巴-W等跟涨 [1] 资金流向 - 港股科技50ETF(513980)近三月区间净流入额46.87亿元 年初至今区间净流入额62.05亿元 [1] 机构观点 - 华泰证券指出 中美元首通话释放积极信号下关税摩擦影响或进一步减弱 出口链压力缓和下中国增长预期或抬升 人民币及人民币资产均有补涨空间 短期市场风险偏好提振下看好港股相对全球市场的收益表现 [1] - 兴业证券表示 6月市场主线有望再度偏向科技成长 成长板块已自底部蠢蠢欲动 科技板块位置自底部抬升 整体仍处于高性价比区间 建议以AI产业链为抓手 关注上游算力自主可控与中下游应用创新 [2] 港股科技50ETF(513980)概况 - 紧密跟踪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 权重股包含中概股互联网 新能源汽车以及生物医药龙头企业 能较好反映港股核心科技企业表现 前十大权重股权重合计超70% [2] - 当前基金规模135.99亿 在跟踪同指数ETF基金中规模第一 [2]
AI产业持续精彩
国盛证券· 2025-06-08 10:5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AI产业持续精彩,海内外大模型持续迭代,字节火山引擎Force原动力大会即将召开,国产算力产业链垂直整合强化自主可控能力 [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海内外大模型持续迭代 - DeepSeek R1模型升级至DeepSeek - R1 - 0528,后训练投入更多算力,提升思维深度与推理能力,蒸馏思维链后训练的8B模型数学测试表现优秀,还提升多方面能力,幻觉率降低45 - 50% [1][9][10] - 6月5日谷歌对Gemini 2.5 Pro模型重大更新,低价格下编码、推理等能力超越o3等,综合性能LMArena基准1470分居首 [1][11] 字节火山引擎Force原动力大会召开在即 - 6月11 - 12日字节在北京召开大会,11日主论坛有新品发布等,行业分论坛涉及多领域,12日为开发者交流日,涉及多领域企业合作伙伴 [2][15][17] 国产算力产业链垂直整合,强化自主可控能力 - 5月26日中科曙光和海光信息筹划换股吸收合并并募集配套资金,股票停牌,海光信息处于中科曙光业务上游 [2][18] - 整合消除产业链上下游沟通壁垒,构建完整技术闭环,提升研发效率,降低试错成本,推动国产芯片规模化应用,完善信息产业生态圈 [21] 建议关注 - 算力:寒武纪、海光信息等众多公司 [3][22] - Agent:金山办公、泛微网络等众多公司 [3][22] - 垃圾发电:旺能环境、盈峰环境等 [6] - 互联网大厂AI链:寒武纪、恒玄科技等 [6] - 军工AI:能科科技、品高股份等 [6]
美国AI芯片新规重构博弈局势 中国算力突围战打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6 12:34
美国AI芯片出口管制政策调整 - 美国商务部撤销拜登政府时期的《AI扩散规则》并启动新规加强AI芯片出口管制 [1] - 原规则将全球分为三个等级:美国18个盟友可自由采购但需监督 约120个经济体受限采购 中国俄罗斯伊朗等被禁止获取高级芯片 [1] - 政策调整被视为全球AI霸权争夺战的延续 对A股算力产业链既是供应链安全压力测试也是技术突围机会窗口 [1] 市场即时反应 - 英伟达概念股迅速拉升 均胜电子涨停 华勤技术鸿博股份涨超4% [3] - 新措施限制华为昇腾芯片全球应用 但长期看将加速国产算力芯片自主可控进程 [3] 中国企业应对策略 - A股算力企业加速构建内外循环体系 如中际旭创在泰国建设光模块生产基地 [4][5] - DeepSeek大模型开源策略降低部署成本80% 带动国产AI芯片需求激增 [5] - 阿里腾讯等云厂商接入DeepSeek推动寒武纪海光信息等企业营收增长 [5] - 国产GPU厂商迎来发展契机 华为寒武纪海光信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品迭代 [5] 全球算力竞争格局 - 2024年亚马逊谷歌微软Meta四大云厂商资本开支合计超2300亿美元 Q4达7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6] - 阿里字节跳动等国内头部云厂商2025年资本开支达千亿量级 [6] - 2024Q4全球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860亿美元同比增长20% 全年达3213亿美元 [7] - 2024Q3中国大陆云支出102亿美元同比增长11% 阿里华为腾讯占70%市场份额 [7] - IDC预测2028年AI基础设施支出将达1070亿美元 [7] 技术路径创新 - DeepSeek通过开源与成本优势降低AI应用门槛 引发推理需求指数级增长 [8] - 模型轻量化降低对绝对算力依赖 国产芯片通过架构优化形成比较优势 [8] - 中国AI产业从依赖进口硬件转向算法-算力协同创新 重塑全球竞争格局 [8]
中芯国际(688981):短期波动不改成长趋势,产能释放驱动营收提升
民生证券· 2025-05-09 11:5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芯国际2025年一季报显示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虽短期有波动但成长趋势不变,产能释放将驱动营收提升 [1] - 产品ASP短期受影响,后续有望修复,产能出货稳定增长,资本开支保持大力度投入 [2] - 2025年Q1业绩在多领域实现高效营收效益,下游需求有望改善驱动产业链回暖 [3] - 少数股东当期损益同比大幅改善,先进制程盈利逐步释放,成长前景向好 [4] - 考虑晶圆价格及市场短期波动下调归母净利润预测,但维持“推荐”评级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表现 - 2025年1Q公司实现营收163.01亿元,同比增长29.44%;归母净利润13.56亿元,同比增长166.50%;销售毛利率23.10%,同比+8.91pct;销售净利率为14.24%,同比+10.67pct [1] ASP与产能情况 - 2025年Q1营收环比实际增长1.8%略低于预期,产品ASP下跌,25Q1折合8英寸ASP为933.25美元/片,环比-8.95%,后续有望下半年修复 [2] - 25Q1月产能折合8英寸共计97.33万片,同比增长19.47%;产能利用率升至89.6%,同比+8.8pct;晶圆总出货量达229.21万片,同比大幅增长27.70%;本季度资本开支为101.57亿元 [2] 营收领域分布 - 消费电子端政府补贴拉动需求,占比达40.6%,较去年+9.7pct;汽车行业进入补库周期,收入占比9.6%,较24年同期+2.4pct;电脑平板领域营收占比平稳,为17.3%,同比-0.2pct;智能手机、互联与可穿戴设备营收占比稍有回落,分别为24.2%和8.3%,同比-7.0pct和-4.9pct [3] 产品与地区结构 - 按晶圆尺寸划分,12英寸产品占比提升至78.1%,同比+2.5pct;地区结构上,中国区营收占比升至84.3%,同比+2.7pct,美国与欧亚区占比分别下滑至12.6%和3.1%,同比-2.3pct与-0.4pct;关税扰动影响有限,预计对行业直接影响不超1% [3] 少数股东损益与先进制程 - 2025年Q1公司少数股东损益1.35亿美元,较2024年Q1 -0.08亿美元大幅改善并维持高位;中芯南方负责先进制程工艺产线,盈利释放凸显进展明显,Q2先进制程需求有望进一步放量 [4] 盈利预测调整 - 下调公司25/26/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664.07/759.03/862.26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134/103/91倍 [4] 财务指标预测 |项目/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57,796|66,407|75,903|86,226| |增长率(%)|27.7|14.9|14.3|13.6| |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百万元)|3,699|5,097|6,635|7,501| |增长率(%)|-23.3|37.8|30.2|13.1| |每股收益(元)|0.46|0.64|0.83|0.94| |PE|185|134|103|91| |PB|4.6|4.5|4.3|4.1| [5]
中兴通讯2024年报点评报告:无线业务承压,AI驱动增长新动能
浙商证券· 2025-03-05 14: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经营承压,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主要因5G网络建设进入成熟期,国内运营商投资整体下降且结构变化 [1] - 运营商网络市场承压,加速“连接 + 算力”转型;政企业务服务器翻倍增长,有望规模起量;消费者业务AI持续赋能,有望延续稳健增长态势 [1][2] - 国产自研算力芯片优势显著,2025年中兴智算全面升级,深化算力布局有望驱动价值重估 [3] - 考虑到2025年国内无线投资仍将承压,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7、93、101亿元,分别同比 +2.8%、+7.2%、+8.5%,对应PE分别为20、19、18x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摘要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121299|127048|136268|145189| |(+/-) (%)|-2.38%|4.74%|7.26%|6.55%|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8425|8657|9282|10072| |(+/-) (%)|-9.66%|2.76%|7.22%|8.51%| |每股收益(元)|1.76|1.81|1.94|2.11| |P/E|21.01|20.45|19.07|17.58|[5] 三大报表预测值 - 利润表:涵盖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等多项指标在2024 - 2027年的预测值及变化情况 [11] - 资产负债表:包含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等项目在2024 - 2027年的预测值 [11] - 现金流量表:展示经营活动现金流、投资活动现金流、筹资活动现金流等在2024 - 2027年的预测值 [11] 主要财务比率 - 成长能力: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等指标的同比变化情况 [11] - 获利能力:毛利率、净利率、ROE、ROIC等指标在2024 - 2027年的情况 [11] - 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净负债比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指标在2024 - 2027年的情况 [11] - 营运能力: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应付账款周转率等指标在2024 - 2027年的情况 [11] 每股指标 - 每股收益、每股经营现金、每股净资产在2024 - 2027年的预测值 [11] 估值比率 - P/E、P/B、EV/EBITDA在2024 - 2027年的情况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