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陷阱

搜索文档
所谓的川菜大师私房菜 谨防忽悠了消费的你
搜狐财经· 2025-05-12 15:22
餐饮行业消费陷阱现象 - 城市餐饮行业存在明显的消费陷阱现象,尤其以高端川菜馆为代表,通过"川菜大师掌勺"、"必吃榜单"等营销手段吸引消费者,但实际体验与宣传严重不符[1] - 成都高端私房川菜馆人均消费达500-1800元,最贵达到人均1800元,远高于普通川菜馆水平[1] - 这些餐厅普遍采用"仅限预定"的营销策略,制造稀缺感,实际却存在"又贵又难吃"的问题[1] 高端餐饮经营特点 - 高端川菜馆普遍选址偏僻,外观普通,但通过"私房菜"概念和大师背书进行溢价[3] - 菜品多为改良品种,强调"某某川菜大师亲手制作",但实际可能使用预制菜,分量少而价格昂贵[3] - 餐厅通过"不要不请自来"等特殊规则营造高端形象,满足消费者社交展示需求[1] 消费者行为分析 - 消费者存在炫耀性消费心理,愿意为"发朋友圈的虚荣心"支付高溢价[3] - 不同消费群体需求差异明显,类似汽车消费,有人追求面子消费,有人注重实用性[3] - 高端餐饮消费已超出正常餐饮范畴,演变为社交货币和身份象征[1][3] 行业影响 - 名不符实的高端餐饮正在损害川菜这一传统美食名片[3] - 行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部分餐厅通过营销手段获取超额利润,而非依靠菜品质量[1][3] - 消费者需警惕餐饮消费陷阱,根据实际消费能力理性选择[3]
发现没?一个“残酷事实”正在悄然上演,关系到每个普通人!
搜狐财经· 2025-05-06 21:28
网络直播行业影响 - 网络直播成为热门行业 推动大量网红涌现 通过吸引观众为精致生活方式宣传 [1] - 网红影响力导致部分人群追求超出经济能力的奢华生活 表面生活水平上升但实际存款持续消耗 [1] 消费行为分析 - 直播带货通过"限量抢购"等话术刺激冲动消费 借贷工具(花呗 信用卡)便利性加剧非理性支出 [5] - 工资收入被债务吞噬现象普遍 部分人群需借新还旧维持现金流 凸显消费观念调整必要性 [5] 就业市场现状 - 经济动荡引发企业裁员降薪 公务员成为热门职业选择但稳定性面临挑战 [9] - 固定支出(房贷 教育等)持续攀升 与收入不确定性形成矛盾 普通人群储蓄难度加大 [9] 投资理财趋势 - 财富增值需求旺盛 但高收益投资伴随高风险 盲目追求可能导致本金损失 [11] - 建议选择熟悉领域进行投资 警惕"专家推荐"和跟风行为 避免陷入理财陷阱 [11]
凉凉!正式封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17 13:02
文章核心观点 3·15晚会曝光兑吧集团旗下兑捷网络手机抽奖套路,兑吧集团商业伦理缺失且业绩下滑,此次曝光对其商业模式是严重打击,公司股价大幅下跌,经营发展陷入困境 [1][4] 分组1:3·15晚会曝光事件 - 3月15日3·15晚会曝光手机抽奖行业乱象,“诺诺网”页面自动跳转“大转盘”游戏诱导消费被点名 [3] - 兑捷网络通过手机抽奖模式为消费者“挖坑”,单日流水高达20亿元,其母公司为兑吧集团 [4] - 兑吧集团官方微信公众号因“过度营销与骚扰用户行为”被封禁 [1] - 3月16日凌晨兑吧集团发布致歉声明,启动内部应急响应机制,成立专项小组配合核查处置,对问题零容忍 [4] 分组2:抽奖游戏陷阱 - “诺诺网”等电子发票平台操作界面,用户提交信息后会被强制跳转“大转盘”抽奖页面 [6] - 抽奖“大奖”如“200元话费券”有诸多限制,实际折扣率仅5%,与宣传相差甚远 [7] - 兑捷网络负责人称投入100万元当天可回款150万元,客户群体“疯狂” [5][7] - 兑吧集团还将抽奖游戏植入扫码停车、视频会员续费等场景,如“19.9元领会员”默认开启自动续费 [8] 分组3:公司股价表现 - 3月17日,兑吧集团股价跌9.57%,收盘价0.208港元/股,较发行价6港元/股下跌逾96%,市值跌至2.2亿港元 [10] 分组4:公司经营与业绩情况 - 兑吧集团主要从事用户运营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业务、互动式效果广告业务及其他业务 [4] - 2019年公司上市当年现金分红1.08亿元,此后业绩低迷,股价走低 [14] - 2021 - 2023年,公司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3.15亿元、16.17亿元和10.9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 - 1177.3万元、 - 4589.7万元和3045万元 [14]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总收入4.62亿元,同比下降34.75%,净利润 - 1907.8万元,同比下滑186.39% [15] - 业绩下滑与广告业务收缩有关,广告客户预算收紧,业务规模缩减,成本上升 [15] 分组5:公司人员变动 - 2021年以来,公司员工总数从935人下滑至2022年的748人,2023年骤减至437人,2024年上半年减少至424人 [16]
刚刚!央视3·15曝光九大行业乱象!涉及这家A股公司,上交所火速出手→
证券时报· 2025-03-15 15:36
文章核心观点 3·15晚会曝光多个行业消费陷阱和违法侵权行为,涉及母婴、卫生用品、家电维修、水产、金融、信息、营销、抽奖、五金等领域,相关企业存在质量、欺诈、违规等问题,晚会引发各方关注和调查处理[1][2][3] 各问题分组总结 劣质卫生巾、婴儿纸尿裤问题 - 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回收正规企业残次品、下脚料,挑选“二等品”翻新售卖,剩余垃圾制成回收料再销售,涉及麦酷酷、自由点、嫚熙等品牌[4][5][7] - 该公司成立于2022年3月,法定代表人刘成乾,2024年7月注册资本由100万元减至1万元[8] - 护舒宝回应未涉曝光,严格销毁残次品,市售产品安全高品质[9][10][11] - 济宁市成立联合调查组查封涉事企业,开展专项整治行动[11][12] 一次性内裤不灭菌问题 - 商丘多家服饰加工企业生产的一次性内裤不卫生、不杀菌,面料“货不对板”,还喷强力速干去污剂[14] - 健芝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部分产品不杀菌消毒,涉及初医生、贝姿妍、浪莎等品牌[15] - 涉及深圳欧诗罗兰服饰、商丘市梦阳服饰等多家公司[16][17] - 浪莎股份收到上交所监管工作函,商丘市查封涉事企业[18][19] 维修刺客啄木鸟问题 - 啄木鸟家庭维修平台投诉量超6000条,维修师傅为提高收费有多种套路,平台抽成比例高[22][23][24] - 该公司官网显示业绩情况,已向港交所递表,官方微博道歉并彻查[24][25][26] 磷酸盐超标、包冰增重问题 - 部分水产企业加工虾仁时违规超量添加保水剂,包冰二次增重,外包装不标注,长期摄入有健康风险[28][30][32] - 涉及湛江尚方舟食品、湛江良基冷冻食品等多家公司[33][34][35] “砍头息”再现问题 - 洪先生、王女士在借贷宝、人人信平台用电子签借款遭遇“砍头息”和高利贷,平台放款方用假账号规避风险[38][39] - 涉及人人信(天津)科技、人人行科技股份等多家公司,借贷宝注册用户达1.4亿人,登记借条1.1亿笔[40][42] 偷个人信息的获客公司问题 - 云企智能科技、绿信科技等公司用软件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部分公司还能利用三网通信大数据获客,每日处理数据量达100亿条[45][46][48] - 涉及辽宁云企智能科技、天津企腾网络技术等多家公司[49][50] 骚扰电话产业链问题 - 外呼公司用AI智能机器人拨打营销电话,从虚拟运营商购买“小号”,形成电话销售产业链[52][54][56] - 涉及上海销氪信息科技、合众易联(成都)科技等多家公司[57][58] 手机抽奖疯狂敛财问题 - 电子发票第三方服务平台“诺诺网”抽奖有消费陷阱,兑捷网络科技等公司利用话费券、自动续费等业务敛财,日流水约20亿元[60][61][64] - 涉及深圳市顺易通信息科技、杭州兑捷网络科技等多家公司[64][65][66] 剑指非标电线电缆问题 - 南宁科德国际五金市场、贵阳金石五金机电城部分商家售卖“非标线”,金明阳电线电缆、润雄电缆集团等公司生产非标电线[68][70] - 涉及贵州金明阳电缆(集团)、南宁科德五金机电城等多家公司[71][72]
"3·15"晚会官宣
券商中国· 2025-03-14 03:42
文章核心观点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3·15”晚会将于3月15日20点播出,聚焦“共铸诚信 提振消费”主题,关注多领域侵害消费者权益违法行为,推动构建公平诚信消费环境 [1] 分组1 - 晚会聚焦食品安全、公共安全、金融安全、数字经济等领域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 [1] - 晚会将揭秘相关行业消费陷阱和违法侵权行为,如食品企业非法添加、危害健康商品流入市场、大众消费品违规翻新产业链等 [1] - 晚会将揭秘互联网盗取个人数据信息源头并曝光屡禁不止真相 [1] - 晚会将展示金融消费中隐藏的新型消费骗局 [1] 分组2 - 晚会由最高人民法院等多部门机构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