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本土化运营
icon
搜索文档
引入本地投资、推4款新能源车型 大众汽车捷达品牌将成立新公司
中国经营报· 2025-08-30 16:37
合资合作与公司架构 - 中国一汽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 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捷达事业发展合作协议》筹备成立捷达品牌新公司 [2] - 新公司将引入本地投资 作为大众汽车旗下子品牌运营 保持与大众汽车集团及一汽-大众最大化协同效应 [2] - 新公司将全面整合捷达现有资源 依托中国本土研发与成熟供应链体系 获得更充分的自主决策权与运营灵活度 [4] 产品战略与市场布局 - 捷达品牌计划2028年推出4款面向入门级市场的新能源车型 首款车型计划2026年上市 [2][3] - 新车将配备面向入门级市场的电动化 数字化及高级驾驶辅助(ADAS)功能 保持强劲价格竞争力 [2][3] - 至2030年紧凑级车型有望占据新能源汽车市场约50%份额 售价10万元左右入门级车型是重要增长驱动因素 [2] - 通过捷达电动化转型 大众汽车集团将实现新能源汽车主流细分市场的全面覆盖 [3] 技术研发与本土化 - 捷达新能源车型将整合本土开发平台技术 合资企业技术创新实力 [2] - 持续推进本土化商品定义及商品研发 以更具竞争力 更贴合本土市场 [4] - 凭借中国在生产制造方面优势 捷达品牌计划以中亚为起点开拓海外市场 [4] 集团战略与行业趋势 - 捷达产品规划是大众汽车集团在华史上最大规模新能源产品攻势组成部分 至2030年计划推出约50款新能源汽车(含约30款纯电动车型) [4] - 合资车企正积极调整战略 放开中国市场产品开发权限 采用本土企业技术 将中国方案反哺全球市场 [2] - 成都作为全国汽车保有量最高城市 拥有强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是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重要力量 [4]
四川省汽车产业提速换挡,三方领导见证捷达品牌立下军令状
中国青年报· 2025-08-30 14:33
合作协议签署 - 中国一汽、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与成都经开区管委会签署《捷达事业发展合作协议》并筹备成立捷达品牌新公司 [2] - 四川省汽车产业迎来新"生力军" [2] 产品与市场规划 - 捷达品牌计划2028年前推出5款全新产品 其中包含4款新能源汽车 [2][4] - 首款新能源车型计划于2026年上市 [4] - 品牌将发力布局入门级新能源汽车市场以服务更广泛客户群体 [3] 战略定位与运营模式 - 新公司将全面整合现有资源 依托中国本土研发与成熟供应链体系 [3] - 获得更充分自主决策权与运营灵活度以实现快速市场响应和深度本土化融合 [3] - 目标打通产销一体化链路 从商品创新到市场服务全方位满足客户需求 [3] 本土化与技术创新 - 一汽-大众将融合中德双方优势提升本土化运营效率并加强自研自创能力 [3] - 打造合资技术新高地为四川汽车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注入新动能 [3] 海外拓展战略 - 依托成都国际铁路港和本地化产业优势多元化布局海外生态 [4] - 以中亚市场为起点实施"深耕本土 辐射海外"战略 [4] 产业协同效应 - 成都市拥有强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和全产业链协同优势 [5] - 捷达品牌有望构建千亿级汽车产业生态体系 贯通研发创新到销售服务的全链条 [5] - 一汽-大众以捷达模式开启合资品牌本土化运营新范式 [5]
海尔智家(600690):25H1表现优异,国内国外维持稳健增长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8-29 07:33
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OUTPERFORM) 目标价36.16元人民币 [2] 核心观点 - 25H1营收1564.9亿元同比增长10.2% 归母净利润120.3亿元同比增长15.6% [5] - Q2单季度营收773.8亿元同比增长10.4% 归母净利润65.5亿元同比增长16.0% [5] - 中期分红0.269元/股 分红比例达归母净利润21% [5] 财务表现 - 25H1毛利率26.9%同比提升0.1个百分点 净利率7.69%同比提升0.36个百分点 [6]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3034.68/3147.44/3317.91亿元 增速6%/4%/5% [4]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211.84/238.14/267.06亿元 增速13%/12%/12% [4] - 预计2025-2027年EPS为2.26/2.54/2.85元 [4][7] 国内业务 - 25H1国内营收774.2亿元同比增长8.8% [6] - Leader品牌增长超15% 卡萨帝收入增长超20% [6] - 卡萨帝厨电增长超40% 洗衣机增长超30% 热水器和净水产品均增长超20% [6] 海外业务 - 25H1海外营收790.8亿元同比增长11.7% [6] - 新兴市场高速增长:南亚增33% 东南亚增18% 中东非增65% [6] - 成熟市场稳定增长:美洲增2% 欧洲增24% 日本增7% [6] 估值分析 - 采用2025年16倍PE估值 较原2024年18倍PE有所下调 [7] - 当前股价26.00元对应2025年预测PE为13倍 [4] - 同业对比:美的集团2025年预测PE13.03倍 格力电器7.48倍 [10] 竞争优势 - 全球化布局明确 本土化运营优势显著 [7] - 多品牌多品类矩阵完善且协同效应明显 [7] - 国内龙头地位稳固 受益于国家补贴政策推动需求 [7]
一口清凉 火遍多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11 22:01
核心观点 - 中国冰淇淋品牌通过产品创新、供应链升级和本土化运营成功拓展东南亚、中东及非洲市场 海外业务营收实现双位数增长并突破国际品牌垄断 [6][8][16] 市场表现与销售数据 - 印度尼西亚市场单日最高销售3.5万支冰淇淋 沙特销售点超3000家且月销量达50万支 [8] - 伊利Cremo冰淇淋近三年年均销售额实现双位数增长 覆盖泰国等14个国家地区 [8] - 伊利冷饮业务2024年财报显示海外营收增长13% [8] 产品与品牌策略 - 针对年轻消费群体推出热带水果口味产品 包装采用当地文化元素设计 [15] - 通过免费提供冰柜策略渗透10余城市中小型零售终端 [15] - Joyday品牌定位"热情活力、快乐分享" 产品具备抗化性技术改良 [12][15] 供应链与物流创新 - 采用陆海联运及大功率冷机冷链车 运输时效缩短至15天内抵达中东 [10][11] - 海关通关时长由6-8小时压缩至2小时内 东盟原产地证书享受30%关税优惠 [10] - 海外自建工厂覆盖印尼、泰国 配套完善分销网络与冷链体系 [11] 行业生态拓展 - 国产冰淇淋机海外订单增长20% 1-7月产量超8000台同比增30% [12] - 海外公益活动覆盖百万人次 包括儿童关爱、体育赛事支持等领域 [16]
中国潮玩IP能走多远?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03:35
核心观点 - 中国潮玩行业依赖爆款IP驱动增长但面临可持续性挑战 行业需通过内容生态建设和多元IP组合构筑护城河 同时需应对估值定位与出海本土化等关键问题 [1][2][4][5][6][7][8] 行业现状与挑战 - 中国潮玩市场频现爆款案例:TOP TOY三丽鸥系列、52TOYS机甲盲盒、泡泡玛特Labubu系列(2024年贡献公司近一半收入)但爆款生命周期差异显著 短期爆红与长期存续并存 [1] - 行业面临核心问题:爆款退潮后如何维持业绩增长 资本市场重新审视成长逻辑 新消费板块股价普遍回调 [1][2] 护城河构建策略 - 持续变现能力依赖两种路径:社交平台事件驱动型IP(生命周期2-3年)与多渠道内容输出型IP(如Hello Kitty、万代高达) [2] - 内容生态建设是关键:通过电影、游戏、卡牌(如宝可梦)、短视频、联名活动、主题乐园、门店体验等多媒介触达消费者 维持连接 [2][3] - 中国IP品牌积极尝试内容深化:泡泡玛特推出主题乐园、珠宝店、跨界咖啡店 通过生活场景渗透延长IP生命周期 [3] - 多元IP组合策略可分散风险:避免单一IP审美疲劳(如消费者更换品牌鞋类案例) 迪士尼模式证明多元IP对利润波动的缓冲作用 [4] 估值体系分析 - 兼具成长性与盈利能力的消费企业在稳定成长期适用20-25倍PE估值 中国市场对"零售"标签谨慎(估值打折) 欧美高质量零售企业估值达25-30倍PE [6] - 玩具公司(如美泰、孩之宝)估值波动大 多维持在15倍PE 游戏公司因依赖爆款与周期性 估值集中在15-20倍PE [6] - 抗周期能力体现在财务指标:存货周转率、毛利率、ROE等检验供应链管理与消费者偏好洞察能力 [6] 出海发展路径 - 欧美市场具备潜力:美国因人均消费力高与文化趋同被视为重点 欧洲因文化差异运营成本更高 [7] - 本土化是关键成功因素:泡泡玛特Crybaby系列(泰国设计师打造)成为2024年仅次于Labubu的热门IP 证明文化亲近感的重要性 [8] - 需建立本土化运营体系:对海外资源整合与管理能力提出高要求 同一IP在不同市场的受欢迎原因可能不同 [8] 行业风险概述 - 资本市场高预期与高估值可能忽略商业模式需长期验证 业绩增速放缓或短期压力会加剧股价波动 [8] - 竞争加剧导致新玩家涌入 IP同质化、价格战、营销过度造成审美疲劳 长期存活企业稀少 [8] - 舆论风险:抽签概率、黄牛囤货等问题处理不当可能引发市场情绪反噬 影响品牌口碑与发展 [8]
阿迪达斯二季度主品牌收入增长12%,大中华区营收连续九季度攀升
搜狐财经· 2025-08-01 01:58
区域市场分化明显,欧洲受高基数拖累 二季度,阿迪达斯在欧洲市场因2024年欧洲杯高基数效应,营收同比仅增长11%(剔除Yeezy影响), 而北美、拉美、新兴市场及日本/韩国等地区均实现双位数增长。上半年所有区域剔除Yeezy影响后均保 持双位数增长,其中拉丁美洲以25%的增速领先。大中华区作为战略市场表现稳健,上半年贡献营收 18.27亿欧元,同比增长13%,持续验证本土化战略成效。 服装品类增速领先,跑鞋业务贡献显著 分品类看,二季度服装收入同比增长17%,显著高于鞋类的9%及配饰的7%。跑步业务成为鞋类增长核 心驱动力,以ADIZERO系列为代表的跑鞋收入同比增长超25%,其中ADIZEROEVOSL单款产品贡献全 球跑鞋业务近30%的增量。大中华区跑鞋上脚率在无锡、武汉马拉松中较2023年分别提升14.08%和 26.15%,专业产品与大众市场协同效应凸显。 渠道均衡发展,批发增长领先 渠道方面,二季度批发收入按不变汇率增长14%,自营零售及电商分别增长9%,延续全渠道均衡扩张 趋势。公司上半年新开设60-70家门店,并推进门店现代化改造,强化线下体验。管理层强调,全价销 售策略及与零售商的深度合作是渠 ...
上过《歌手》的海外歌手,现在怎么样了?
虎嗅· 2025-07-30 07:41
有没有发现,《歌手》舞台上的国际面孔越来越"卷"了? 自茜拉在《我是歌手第二季》上一鸣惊人,跃上这块"跳板",企图吃上内娱这块流量蛋糕的海外歌手日益密集,角逐也愈发白热化。 去年,凡希亚(Faouzia)和香缇·莫(Chanté Moore)"神仙打架",让那英等资深歌手"压力山大",引爆"五旬老太守国门"等一系列热梗;今年,节目中的 海外歌手数量持续加码,米奇·盖顿(Mickey Guyton)、格瑞丝·金斯勒(Grace Kinstler)、艾莉西亚·伊芙琳(Alexia Evellyn)等多位实力唱将的同台竞 技,更是成为了驱动节目话题与流量的核心引擎之一。 然而,当我们跳出节目本身,回溯《歌手》系列舞台上海外歌手的事业发展轨迹时,会发现聚光灯熄灭后的故事并非总是圆满。 从迪玛希的后续影响力未能兑现初期的爆红潜力,到凡希亚的热度经历明显的回落……这不禁让人疑问:节目中的"神仙打架"和光鲜数据,究竟能在多大 程度上转化为他们在华发展的"硬通货"?剥开海外歌手来华"淘金热"的表象,《歌手》系列节目恰恰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观察切片,揭示出一场高淘汰率 的"幸存者游戏"。 其中,KZ·谭定安和MISIA的Spoti ...
山姆光环黯淡,国民超市永辉等如何乘势赢得消费者心?
搜狐财经· 2025-07-26 10:29
山姆会员店品牌危机 - 消费者对山姆会员店的品牌认知发生显著转变 主要源于商品品质和服务体验的争议而非直接的质量下滑 [1] - 好丽友产品在店内销售引发广泛争议 被视为品牌形象自毁行为 [1] - 商品新鲜度存疑 生产日期模糊 配料表不透明等问题加剧信任危机 [1] - 社交媒体负面讨论升温 微博热搜出现"山姆面包含转基因配料"、"有机大豆降级"等话题 [1] - 小红书平台"山姆退卡教程"成为热门搜索内容 消费者重新评估会员价值 [1] 本土超市竞争优势 - 胖东来 永辉等本土超市抓住机遇 以贴近需求的服务和商品赢得消费者 [2] - 本土超市推出"不卖隔夜肉"承诺 满足新鲜食材需求 [2] - 提供海鲜现场加工 免费产品处理等便民服务 提升购物满意度 [2] - 永辉与伊利等本土品牌合作 推出符合欧盟标准的鲜牛奶等高品质商品 [4] - 胖东来采用"人心红利"策略 通过贴心服务获得消费者认可 [4] 山姆会员权益与策略问题 - 会员福利持续缩水 从茅台优惠券 洗车洗牙等服务减少至几乎无权益 [4] - 选址偏远增加消费者购物成本 引发时间精力投入过多的抱怨 [4] - 大包装策略忽视中国家庭人数较少的现实需求 [4] - 下沉市场拓展中选品和服务未能因地制宜 导致品牌形象受损 [4] 消费者行为转变 - 中国消费者逐渐摆脱对洋品牌盲目崇拜 转向理性评估品牌差异 [5] - 市场竞争加剧背景下 关注消费者需求和认知变化成为关键成功因素 [5]
山姆品质滤镜破碎,国民超市永辉乘势崛起
搜狐财经· 2025-07-25 13:56
山姆超市消费者态度变化 - 中国消费者对山姆超市的态度发生显著变化 源于认知觉醒而非产品质量或服务体验的直接下滑 [1] - 山姆超市曾以精选商品和高品质形象赢得中产家庭青睐 消费者愿意支付高昂会员费 [1] - 近期事件导致山姆"品质神话"褪色 包括上架争议性好丽友产品 被指"自降身价" [1] - 商品不新鲜 生产日期模糊 配料表不透明等问题相继曝光 加剧消费者信任危机 [1] - 社交媒体负面讨论升温 微博热搜出现"山姆面包被指隐藏含转基因配料表"等话题 [1] - 小红书平台"山姆在线退卡教程"成为热门攻略 消费者转向本土国民超市 [1] 国民超市竞争优势 - 国民超市如胖东来 永辉等更接地气 严格控制商品品质并提供优质服务体验 [2] - 推出"不卖隔夜肉"承诺 满足中国消费者对新鲜食材的偏好 [2] - 提供海鲜现场加工 免费产品加工处理等便民服务 提升购物体验 [2] - 永辉与伊利等本土品牌合作 推出符合欧盟标准的鲜牛奶等高品质商品 [4] - 胖东来采用"人心红利"策略 通过贴心服务赢得消费者广泛赞誉 [4] 山姆超市经营策略问题 - 会员权益缩水引发不满 从茅台优惠券等服务减少到几乎空无一物 [4] - 选址偏远增加消费者购物成本 被吐槽"相当于短途差旅" [4] - 大包装策略忽视中国家庭户均人数少的现实需求 [4] - 下沉市场时选品和服务未能因地制宜 导致品牌形象受损 [4] 行业消费趋势变化 - 中国消费者逐渐摆脱对洋品牌盲目崇拜 更加理性看待品牌差异 [4] - 市场竞争加剧 品牌需重视消费者需求和认知变化 [4]
中国供应链“横扫”非洲:低价之外,还能靠什么站稳脚跟?
36氪· 2025-07-23 00:35
中国对美低价值小额包裹出口下降与非洲市场增长 - 5月中国对美低价值小额包裹出口同比骤降39%,环比下降53%,出口额降至78.4亿元,创2023年初以来最低水平 [1] - 中国小额包裹全球出口总量同比增长42%,非洲市场贡献突出 [1] - 非洲最大电商平台Jumia的1.2万国际卖家中超80%来自中国,贡献平台三分之一GMV,年增长率达60% [4] - SHEIN在南非女装线上零售市场占据35%份额,Temu凭借工厂直销低价模式快速拓展非洲市场 [4] 非洲电商市场低价策略的机遇与挑战 - 非洲电商增速年均14.4%,60%人口在25岁以下,对价格高度敏感,"中国制造"具有天然竞争力 [5] - 中国供应链通过"平价不廉价"定位快速渗透,SHEIN"小单快反"模式满足时尚需求,Temu工厂直销压低价 [6] - 非洲本土电商平台要求提高,Jumia要求卖家商品先送海外仓,Takealot要求3天内入仓,增加中小卖家仓储成本 [6][8] - 非洲市场支付与物流体系存在瓶颈,电子支付普及不足,跨境支付手续费高且到账周期长 [8] - 物流挑战突出,仓储设施陈旧,铺装道路覆盖率不足30%,冷链物流缺失限制生鲜品类拓展 [10] - 低客单价产品生存空间狭窄,部分品类退货率达20%-30%,物流运费上涨和关税调整使部分卖家"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12] 中国卖家在非洲市场的本土化转型 - 头部卖家转向南非、尼日利亚等核心市场海外仓布局,Takealot在南非实现多数地区当日达或次日达 [13] - Jumia在非洲多国布局海外仓,统一配送帮助中国卖家积累口碑 [15] - 品类升级成为重要方向,南非、肯尼亚、尼日利亚构成非洲电商"黄金三角",占据超60%区域市场份额 [15] - 加纳中产阶级年均增速超8%,消费结构呈现品类需求分化、极致性价比导向和"宅经济"长效化特征 [17] - 家电、翻新3C等高客单价、低退货率品类更适合非洲市场,客单价通常在200兰特以上 [18] - 中国卖家通过与本地代理公司合作规避政策合规壁垒,如尼日利亚200万美元保证金要求 [19] 从短期流量红利到长期本土化深耕 - 供应链下沉需从"成品出口"转向"本地化生产",SHEIN和传音等先行者已探索出路径 [20] - SHEIN在南非、肯尼亚和加纳重点布局,通过网红营销和低价策略快速打开市场 [22] - 传音深度本地化,推出双卡双待手机、深肤色拍照算法等功能,线下线上结合营销 [24] - 技术赋能优化非洲商业生态,华新水泥在非洲6国开展制造业务,带动本地就业与产业升级 [25] - 长期发展需摒弃"赚快钱"心态,构建硬实力和软实力双轨并行的战略 [27][29] - 目标是将中国品牌从"便宜"代名词转变为品质可靠、深谙本地需求的生活伙伴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