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治理
icon
搜索文档
破解村居并行治理难题 门头沟永定镇解决589件民生问题
新京报· 2025-06-04 10:54
社区治理模式创新 - 永定镇惠康、惠润地区作为门头沟区最大回迁安置社区,汇集13个行政村、6个城市社区的2.6万居民,曾因城乡混居导致治理混乱[1][2] - 地区大党委模式通过整合村委会、居委会、物业等主体,累计解决589件民生问题,入选2024首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1][6] - 统一决策后实现停车位整合,新增3万平方米停车场,车位配比从1:0.14提升至1:0.4[8] 数字化治理体系 - 构建四级网格体系(1个一级网格至2000余个四级网格),通过"智慧永定"平台集成7大功能模块,实现95%问题办结率[14] - 接入1145路实时视频监控,自动识别火情等4类隐患,"永定有我"模块实现未诉先办[14] - 数字治理覆盖特殊人群动态数据库,提升反诈宣传效率,强化基层风险防控能力[15] 服务效能提升 - 物业共管账户推动273套房屋漏水维修、51部电梯大修,物业服务费缴纳率从62%跃升至99.5%[9] - 大党委综合体整合物业办公、文化服务(书苑、体验区等)功能,形成一站式社区服务中心[11] - 群众诉求响应时效提升300%,通过舞台剧等形式展现治理成果[9][11] 城乡融合实践 - 解决混居社区典型矛盾:如楼宇外墙颜色分歧、分段道路维护差异、跨村维修难题[4][6] - 通过党建共同体打破原有行政村管理模式,实现"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的精细化治理[14][15] - 结合城乡特征探索绿色高质量发展路径,数字化手段降低治理成本[15]
郭元强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强调:牢固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 持续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长江日报· 2025-05-27 12:19
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战略 - 核心观点为持续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以高效能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1] - 武汉作为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 需全方位推进城市经济 社会 空间 安全等各方面治理 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 [1] 基层治理与风险防控 - 强调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推动资源 服务 管理向基层下沉 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 [2] - 需源头化解矛盾纠纷 提高信访工作法治化水平 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 [2] 城市管理与技术赋能 - 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加大市容环境薄弱区域整治 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 [2] - 强化数字赋能 运用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技术 建强城市运行管理平台 实现智能高效精准治理 [2] 文化建设与群众参与 - 加强城市文化建设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英雄城市精神 提升市民文明素养 [2] - 完善群众参与治理机制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3] 机制创新与责任落实 - 深化机制创新 总结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 固化为制度措施 [3] - 需压紧压实责任 密切协同配合 确保治理工作落地见效 [3]
上城绘就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杭州日报· 2025-05-09 02:57
基层治理创新 - 上城区通过"最美红巷"品牌推动基层治理创新 小营巷社区已免费发放1.7万余份公益午餐和9万只手工公益馒头 惠及超过95%的社区居民 [5] - 采荷街道四季青服装特色街区创新"社区化"治理模式 日均客流量达10万人次 通过设立功能型产业社区和"共治联盟"提升治理效能 [5] - 上城区构建"11353"工作体系 推出2878个共治单元与1.7万余人的共治队伍 社区建群数量从124.1个降至55.2个 降幅达55.5% [6] 新就业群体服务 - 上城区建立164个"尚小驿"服务站点 提供6大类24项服务 打造10分钟可达的温馨"港湾" 快递小哥可入住月租700元的新公寓 [7] - 推出"十大暖心关爱礼包"3.0版 整合教育、医疗、住房等10大类30项服务 全面服务新就业群体的职业成长和子女教育需求 [7] - 成立全省首家"直播人才学院"和全市首个直播电商党群服务中心 推动党建覆盖电商行业 [8] 志愿服务与数字治理 - 上城区"最美人墙"志愿服务已持续10年 吸纳31.2万名志愿者 成立6201支志愿服务队伍 形成"最上城、益起来"品牌 [9] - 推出"AI网格助手"与"AI社工老师傅"双智能系统 构建覆盖基层治理全链条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推动区域治理进入"智能体"时代 [10] - 实施"社区工作者-专业社工-志愿者"三级人才架构 通过"专业社工+志愿者"模式帮助流动人口融入城市 如九堡社区案例 [9]
民间河长如何激活河湖治理新动能?
中国环境报· 2025-03-31 03:26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重要流域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作为河湖治理的重 要制度创新,河长制自2016年全面推行以来成效显著。当前,河长制已进入深化发展阶段,需要从突击 整治转向长效治理,从关注工程建设转向更加注重精细管理。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民间河长的补充 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各地实践经验,就如何完善民间河长机制提出建议。 四是完善制度保障。民间河长多为兼职,有可能缺乏必备的业务素质及持久的投入动力,参与巡河或其 他治水公益活动的时间及频次也难以保障。为确保民间河长持续有效参与,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 要制定民间河长管理办法,规范准入、培训和考核机制,引导其认真履职,提升专业性,增强责任感; 建立行政河长与民间河长的定期沟通机制,交流心得体会,分享经验教训;完善问题处理反馈机制,提 升民间河长的参与效能;建立健全激励表彰机制,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方式,增强民间河 长的获得感和荣誉感。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为民间河长参与治水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一是健全组织体系。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愿日益增强。水环境质量 与民生息息相关,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