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

搜索文档
ST广网: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6 13:14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4.58%至6.47亿元,净亏损3.60亿元,同比减亏0.85%,主要由于传统有线电视业务持续下滑及财务费用高企,但通过降本增效和业务结构调整部分缓解亏损压力 [7] - 公司持续推进"有线+5G"融合转型,在广电5G用户发展、文化数字化、融媒体平台建设等领域取得进展,但面临用户流失、技术迭代及财务风险等多重挑战 [3][6][7] - 股票自2024年7月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需在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满12个月后申请撤销 [2][24]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6.47亿元,同比下降24.58%,主要因有线电视用户流失及商品销售业务收缩 [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0亿元,同比减亏0.85%,降本增效措施部分抵消固定成本压力 [7]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00亿元,同比下降33.27%,因销售回款减少 [7][19] - 总资产105.28亿元,较上年末下降2.11%;净资产17.13亿元,下降17.39% [3] - 财务费用1.24亿元,同比增长7.43%,因有息债务利息支出增加 [7][19] 业务运营 - 有线电视主终端488.89万个,其中"秦岭云"智能终端125.20万个;个人宽带终端128.37万个 [12] - 广电5G用户达81.77万户,上半年新增25.10万户;5G共享基站总量14.04万个 [12] - 专网专线新增1471条,数据业务及云网类收入占比提升 [13] - 应急广播覆盖全省89个区县、1.4万余个行政村,在灾害预警中发挥关键作用 [13] - 文化数字化业务新落地项目30个,文化专网接入近60家单位,数据库资源超100GB [15] 战略与转型 - 围绕"一二三四"工作部署(聚焦利润、提升业务统筹与内控能力、三条主线、四项重点),推动传统广电向融合媒体运营商转型 [7] - 布局低空经济、算力网、微短剧等新赛道,制定低空经济发展规划并筹备无人机平台建设 [16] - 完成5个市级融媒体平台建设,推进数字乡村平台功能升级 [14] - 对8家子公司拟定"关停并转"方案,完成1家子公司注销,优化投资结构 [17] 行业环境 - 全国有线电视实际用户2.06亿户,基本稳定;广电5G用户超3500万户,进入"质态提升"阶段 [6] - 行业受IPTV、互联网视频冲击,用户收视习惯向移动端、短视频转变,传统广电面临普遍竞争压力 [3][24] - 政策要求加快有线电视网络整合,推进广电5G建设一体化发展,推动"全国一网"整合 [3][6] 风险与挑战 - 传统业务下滑与转型新业务接续不足,导致连续亏损 [23] - 应收账款余额及账龄增长,资产负债率高,财务压力显著 [7][19] - 技术更新迭代加快,基层技术团队能力与转型要求存在差距 [24] - 股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需待2025年10月后申请撤销 [2][24]
小县城如何撬动大市场——县域消费新趋势观察(新视窗·新供给引领新消费新需求)
人民日报· 2025-08-20 22:23
县域消费市场总体表现 - 县域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上半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达32409亿元 同比增长49% 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389% [1] -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2014年8383元增长至2024年19280元 复合增长率达87% 上半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36元 实际增长62% [17] 新型商业载体发展 - 供销大集集团打造"星悦茂"地下商业街区 采用"平急两用"人防工程开发模式 构建韧性商业基础设施 [2][3][4] - 通过业态革新引入精品咖啡 潮流买手店 体验式娱乐等新兴业态 填补县域消费空白 [4] - 全国14省份21城"星悦茂"商业街区客流量达135亿人次 同比增长8% [4] 智慧物流体系建设 - 平江集采集配中心采用智能仓储分拣系统 分拣速度达每小时23万单 实现统一管理分拣配送 [8] - 城乡"客货邮"模式整合客运货运物流资源 连接23个乡镇设立434个站点 村庄覆盖率近100% [9] - 物流成本显著降低 村民寄递成本下降约50% 快递企业成本降低02元/件 [9] 商业模式创新 - 即时零售模式快速增长 2024年县域即时零售订单同比增长超50% 线上活跃商户数增长489% [12] - 连锁品牌加速下沉 锅圈食汇县域及乡镇门店占比超40% 总计104万家门店 [13] - 品牌商户县域新开门店数同比增长587% 线上有效交易商户数增长339% [13] 文旅消费发展 - 县域特色文旅目的地兴起 博尔塔拉酒店预订热度同比增长近2倍 伊犁 海东 迪庆等地热度均翻倍增长 [14] 基础设施建设 - 全国累计建设改造县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2628个 乡镇商贸中心13391个 村级便民商店138万个 [5] - 建成1200多个县级公共寄递服务中心 超30万个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 [10] - 供销大集在"十四五"期间建设运营25个县域商业综合体 涵盖多元业态 [5] 政策支持与发展方向 -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支持新型消费发展和县域商业建设行动 [1] -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化县域商业体系建设 推动冷链配送和即时零售向乡镇延伸 [15] - 重点完善县乡村三级流通体系 打通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通道 [11]
数字赋能乡村 电商助农惠农
人民网· 2025-08-16 15:02
电商助农联盟成立 - 福建电商助农联盟于8月13日在建宁县成立,汇聚MCN机构、助农平台、主播和金融机构代表,旨在打通助农产销链条[1][3] - 联盟由福建省委网信办牵头,联合省农业农村厅、省文旅厅、省妇联共同指导,整合农产品从源头到终端销售各环节资源[10] - 联盟将构建高效网络传播矩阵,畅通农村电商"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推动数字乡村先行区建设[10] 农产品产销情况 - 建宁通心白莲年产4500吨,柘荣太子参年产6000余吨,度尾文旦柚年产5.6万吨,这些特色农产品是当地产业支柱[4] - 2024年福建省农产品网络销售额突破640亿元,同比增长16%,位居全国前列[8] - 福建省十大乡村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已突破2.3万亿元[12] 数字乡村建设 - 2024年8月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决定与福建共建全国首个数字乡村先行区[4] - 推动数字技术深度融入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全链条,贯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延伸产业链[10] - 计划打造"县有直播基地""村有代言主播"的网络传播格局[11] 直播活动成效 - "福农优品·我在家乡等你来"活动已举办15场,吸引百余位网络达人参与,带来亿万级流量[8] - 活动促成千万级销售额,数十家企业搭上电商快车[8] - 活动覆盖漳州、平潭、安溪等地,推介杨桃、鲍鱼等特色农产品[7][8][10] 未来发展计划 - 持续聚力数字驱动,推动"直播卖货"提质增效,擦亮"电商助农"金字招牌[10] - 持续聚力资源整合,联动各级网络媒体资源,协同多元主体[11] - 持续聚力内容提质,创作展现乡村新貌的精品内容[11] - 持续聚力生态营造,加强涉农政策解读,打击虚假宣传[11]
让“赛博故乡”化为“希望田野”(新媒视点)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10 23:18
数字乡村建设的启示 - 村级数字化服务平台意外走红 一位大学生分享的村级服务平台帖子获得40多万点击量 引发大量在外年轻人的情感共鸣 [1] - 平台成功要素包括村庄实拍照片 村支书对民生意见的及时回复 以及真实村民留言 使"乡村振兴"概念具象化 [1] 乡愁的情感价值 - 数字技术构建的"赛博故乡"成为连接城乡的情感纽带 满足城市务工人员对家乡的眷恋与关注需求 [2] - 平台数据显示 许多城市出生的年轻人通过该服务首次直观了解乡村振兴进展 改变对农村的认知 [2] 真实内容的竞争力 - 成功案例显示 数字乡村平台需包含真实乡村生活内容 避免沦为"指尖形式主义"的空洞工具 [3] - 该平台通过包容性设计 数字化村庄事务流程 使村民能放心表达关切 基层干部能可视化落实效果 [3] 年轻群体的关键作用 - 年轻人已成为数字乡村建设主体 在电商运营 智慧农业 基层民主推动等方面发挥核心作用 [4] - 数字技术降低参与门槛 使年轻人实现从"线上围观"到"深度理解"最终"亲身投入"的转变路径 [4] 线上线下协同效应 - 数字平台线上繁荣需与线下治理有效 产业兴旺形成良性循环 二者需深度嵌合并同频共振 [4] - 成功案例表明 线上信息透明与广泛参与必须配合线下组织有力 服务到位的治理实践 [4]
8月10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要闻集锦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10 12:54
数字乡村建设 -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强调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的应用 [1][4] - 各地加快数字乡村建设,目标为提升农业效益、农村活力、农民收入 [1][4] 轻工业发展 - 上半年规模以上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营业收入达11.3万亿元 [2][8] - 行业延续回升向好态势,生产稳中有进 [8] 跨境贸易便利化 - 推出一系列举措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促进外贸稳量提质 [9] 核电建设 - 浙江金七门核电1号机组核岛建设全面启动,采用"华龙一号"技术 [15] - 项目规划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全部建成后年发电量预计550亿千瓦时 [15] 文博旅游 - 暑期文博场所人气高涨,成为文化空间和旅游目的地 [12] - 展览和活动推陈出新,吸引游客学习历史和感受文化 [12] 退役军人服务 - 全国建立6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61万多个,覆盖全域 [13] - 部分地方在开发区、企业等设立服务站点,完善保障体系 [13] 涉企罚款治理 - 多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加强涉企罚款突出问题治理 [14] - 重点纠正大额顶格处罚、无裁量基准处罚等情形 [14] 澳门通关便利化 - 澳门机动车进出横琴备案手续简化,仅需安装内地电子标签 [16] - 8月15日起实施,提升横琴口岸通关效率 [16] 机器人技能大赛 - "智绘光谷·CMG世界机器人技能大赛"闭幕式展示80余个场景运用成果 [17] - 60多款机器人集中亮相中国光谷 [17]
数字乡村建设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
新浪财经· 2025-08-10 12:03
数字乡村建设 -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各地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1] - 数字技术正影响和改变中国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例如通过手机管理农田、农家直播销售农产品、数据进村提升办事效率 [1] 农产品电商发展 - 今年上半年我国农产品电商交易额增长17.2% [1] - 全国30多万个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支撑了农村电商产业链的蓬勃兴起 [1]
陕西佛坪:秦岭深处 乘“网”起飞
新华社· 2025-08-09 03:14
核心观点 - 佛坪县通过数字技术、生态保护和产业升级实现县域经济转型,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 [1][2][8][9] - 中央网信办帮扶下,数字乡村建设带动电商、智慧农业等新兴产业崛起,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从2016年2800万元增长至4700万元 [5][6][7] - 文旅产业快速发展,上半年旅游人次突破百万,携程度假农庄营业额达112万元,新增民宿6家、酒店8家 [2][10][17] 数字经济发展 - 互联网企业扎堆入驻,某互联网数字企业客户体验中心员工108人,平均年龄26岁,提供六险一金 [3][5] - 建成数字智慧物流管理系统,配送效率提高50%,实现县到村快递当天送达 [6] - 电商直播带动返乡就业,特产馆团队40人,返乡青年月收入比外出打工高3000元 [6] - 智慧养蜂产业园通过传感器实现远程监控,村民吴彦君通过电商年销售额超百万元 [7] - 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从2016年2800万元增长至4700万元,"佛坪臻品"区域品牌年销售额超200万元 [7] 文旅产业升级 - 上半年旅游人次突破百万,携程度假农庄营业额112万元,在携程同类型民宿中稳居中上游 [2][10] - 王家湾村环幕飞行影院项目通过创新采购方式降低成本,带动周边农家乐收入增长 [12] - 2024年新增民宿6家、酒店8家,同比增长25%,老街新增餐饮28家,摊主日销售额达1000多元 [17] - 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总投资98.54亿元,建设期预计贡献税收1.26亿元,投产后年发电量14.36亿千瓦时 [14] 生态经济转化 - 森林覆盖率超90%,野生大熊猫密度全国最高(每1.5平方公里1只) [15] - "熊猫村"大古坪村通过生态保护实现人均年收入1.9万元,蜂蜜年产值100万元,山茱萸收入120万元 [15] - 冷水鱼养殖基地年产鲟鱼200余吨,累计出口东南亚395吨,创汇1126.2万元 [16] - 生态旅游带动村民转型,村集体民宿分红增加,村民自发改造院落发展文旅 [16][17]
山东联通以数字科技助力邓集村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齐鲁晚报· 2025-08-05 08:48
核心观点 - 山东联通通过数字技术全面赋能乡村振兴,以党建领航、科技赋能、消费贯通为核心路径,在帮扶村邓集村实现产业升级、治理优化和民生改善 [1][3][13] 党建数字化建设 - 打造数字化党建平台实现村务管理、村民信息全面数字化升级,提升工作效率与透明度 [4] - 党员通过线上学习远程教育便捷充电,村民参与村务渠道多元化 [4] - 协调资金20余万元整修党群服务中心,硬件软件同步提升 [4] 产业振兴实践 - 建立联片黄粉虫养殖产业基地,采用党建联建+资金整合模式,统筹218万元帮扶资金 [6] - 14座5G智能调控恒温恒湿养殖棚使养殖密度翻倍,首批12家养殖户户均年净利润突破30万元 [6] - 带动48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成果被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等媒体报道 [6] 农业智能化升级 - 建设数字大棚为38座大棚安装物联网监测设备,实时采集温湿度光照数据 [6] - 通过云平台分析提供精准种植指导,结合在线专家咨询与市场信息推送 [6] 智慧治理体系 - 部署33套高清智能监控设备及2套高空球机,实现关键区域24小时无死角守护 [7] - 安装3套高效净水设备建立智慧水站,使村民饮水成本直降40%以上 [7] - 便民广场设立2台免费Wi-Fi设备拉近村民与数字世界的距离 [7] 数字化消费帮扶 - 利用AI数智化能力建立靶向营销视觉大模型,构建三维用户画像 [10] - 用户画像显示36%为回味童年型、39%为健康关注型、25%为关爱父母型 [10] - AI驱动的直播数字大脑助力直播占据抖音粮油调味榜第4名,两小时成交100余订单带动销售4000余元 [10] 技术应用成果 - 将5G、物联网、云计算和AI大模型等前沿技术植入乡村发展体系 [13] - 数字乡村平台建设成为关键支点,实现数字红利向村民获得感转化 [3][13]
“数字火种”入乡野:千名乡村网红点燃网络强村引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0 11:19
乡村数字新农人培训项目 - 培训项目"千名数字新农人广东练兵"已收官 旨在将数字基因植入乡村产业肌理 探索"网络强村"时代乡村价值重定义[1] - 培训超越"造星式"短期培育 千名学员作为"数字种子"目标不是成为流量明星 而是成长为"产业路由器"[1] - 数据显示全省平均每10个乡村仅1名掌握数字技能的"网红" 人才短板显著[1][9] 数字技术重塑乡村经济 - 手机成为新农具 直播成为新农活 流量成为新农资 数字技能已成为基础生产要素而非锦上添花[2] - 数字技术推动乡村经济从"经验驱动"转向"数字驱动" 与收割机、无人机等共同构成生产工具组合[5] - 数字工具价值在于让分散乡村资源形成"更有组织的效率" 打破传统农业逻辑定式[6] 培训内容与成效 - 培训覆盖村"两委"干部、返乡青年等多元群体 内容涵盖手机拍摄、AI剪辑、直播话术等硬技能及流量转化策略[5] - 徐闻菠萝通过直播销售半径从区域拓展至全国 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同比增长20%[5] - 首期学员推动上百家餐饮店与200多个农户链接 助力粤西农产品走向长三角及港澳[6] 商业模式创新 - 荔枝预售降低种植风险 贡柑因原产地溯源视频溢价30% 改写农业经济学叙事方式[1] - 废弃农房改造为众创空间 乡村经济从"单一农产品收入"转向"复合价值收益"[11] - "百年叉烧"直播突破地域限制 "黄杨八景"文旅资源借数字曝光吸引投资洽谈[10] 政府与市场协同 - 政府推出"六个100"计划 含100个乡村直播间等 将数字技能纳入人才评价体系[9] - 平台开放流量资源提供定向曝光支持 冷链物流、品控溯源等基建同步推进[9] - 计划推进"乡村网红"职称评审 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与专家跟进辅导机制[9]
提升数字化技能改善农民生活
经济日报· 2025-07-29 22:28
数字乡村发展政策 - 中央网信办等部门印发《2025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明确提出深化乡村数字普惠服务,并部署提升乡村教育数字化水平和培育数字乡村人才队伍 [1] 农民数字化技能提升的影响 - 数字化手段成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实现强农惠农富农目标、推动农业增效、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具有积极作用 [1] - 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农业生产流通领域广泛应用,推动农业生产向智能化、精准化方向发展,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1] - 数字化技能为农民打开更广阔市场,电商直播等数字化销售方式打破传统农产品销售的地理空间限制,农民通过短视频制作、直播带货将农产品推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 [1]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 数字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催生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新业态 [2] - 多地县乡通过互联网宣传推广乡村旅游资源,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吸引游客和消费者,带动农村相关产业发展 [2] 农民参与乡村事务与公共服务 - 农民数字化素养提升使其更便捷参与乡村事务,通过信息化平台使农村政务、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更高效透明 [2] - 农民使用数字工具能力增强,通过手机或网络获取政策信息、参与村务决策的现象普遍 [2] 数字乡村建设面临的挑战与措施 - 数字培训平台建设亟待加强,专业数字人才缺乏 [2] - 需加强对专业"工作队"和专家学者的驻村支持,引导数字人才下乡服务 [2] - 加大农村专业电商人才培养,如乡村文旅人才、巾帼电商人才、农村青年主播等培训 [2] - 优化乡村教育数字化基础设施,支持学校网络设施和"三个课堂"建设,推广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在农村的应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