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政府债务管理
icon
搜索文档
全国财政科技支出增长34%(权威发布·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人民日报· 2025-09-13 01:37
财政实力与支出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达106万亿元 比"十三五"增加17万亿元增长19% [2] - 地方财政收入显著增长 2024年16个省份比2020年增长20%以上 7个省份超5000亿元其中2个超1万亿元 [2]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超136万亿元 比"十三五"增加26万亿元增长24% 民生领域支出占比超70% [2] 民生保障投入 -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10.7亿人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3.27亿人 领取基本生活救助群众4500多万人 [2] - 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580元增至700元 农村和城市低保标准均提高20%左右 [2] - 均衡性转移支付规模从2021年1.9万亿元增至2025年2.7万亿元 年均增长9.6% [3] 公共服务建设 - 全国50多万个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 快递服务覆盖率超95% 自来水普及率94% 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比例超90% [3] - 安排资金超800亿元支持临床重点专科和区域医疗能力建设 [3] -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5.6亿人次 减少群众垫付资金5900亿元 [3] 财政政策工具 - 赤字率从2.7%提高至3.8% 今年进一步提高到4% [4] - 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19.4万亿元 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10万亿元 [4] - 一次性安排6万亿元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4] 扩大内需措施 - 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3186亿元 比"十三五"增长29% 城镇累计新增就业超5000万人 [5] - 安排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9.4万亿元支持建设项目15万个 中央预算内投资3.33万亿元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5] - 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1.5万亿元推进"两重"建设 42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销售额超2.9万亿元 [5] 科技创新投入 - 全国财政科技支出预计达5.5万亿元 比"十三五"增长34% 其中基础研究累计投入7300亿元年均增长12.3% [6] - 研发投入强度从"十三五"期末2.41%提高到2024年2.68% 研发投入规模稳居世界第二位 [6] 债务风险管理 - 中央财政5年安排对地方转移支付近50万亿元 [7] - 政府全口径债务总额92.6万亿元 其中国债34.6万亿元 地方政府法定债务47.5万亿元 隐性债务10.5万亿元 负债率68.7% [7] - 超六成融资平台实现退出 60%以上融资平台隐性债务清零 [8]
财政部:未来财政政策发力空间依然充足 将提前下达部分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
上海证券报· 2025-09-12 18:42
◎记者 李苑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9月12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财 政政策统筹考虑防风险和促发展,始终留有后手,未来财政政策发力空间依然充足。 创新运用财税政策工具,开发好内需这座"富矿" "十四五"时期,财政部认真落实扩大内需战略,从供需两侧协同发力,打出一系列"组合拳",推动消费 和投资良性互动,更好发挥内需的主动力和稳定锚作用,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比如,大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截至今年8月底,国家财政一共拿出约4200亿元,带动各类商品销售 额超2.9万亿元。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开展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引导释放乡村消费潜能,"十四五"以 来,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了24%。 为了扩大有效投资,财政部这两年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1.5万亿元,推进"两重"建设。五年来,共安排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9.4万亿元,支持建设项目15万个;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3.33万亿元,支持水利、交 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创新运用财税政策工具,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 效益的投资,开发好内需这座'富矿',发挥好牵引力作用,为高质量发展添动能、增活力。 ...
中国财长: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逐步收敛
中国新闻网· 2025-09-12 13:51
地方政府债务化解进展 - 截至2024年末中国政府全口径债务总额92.6万亿元 其中国债34.6万亿元 地方政府法定债务47.5万亿元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10.5万亿元 政府负债率68.7% [1] - 截至2025年6月末超六成融资平台实现退出 60%以上融资平台隐性债务清零 [2] - 截至今年8月底一次性增加的6万亿元专项债务限额已累计发行4万亿元 债务平均利息成本降低超2.5个百分点 节约利息支出超4500亿元 [1] 债务风险与资产质量 - 中国政府债务对应大量优质资产 政府负债率处于合理区间且风险安全可控 [1] - 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得到改善 风险显著降低 对实体经济信贷投放意愿和能力明显增强 [2] - IMF报告显示G20国家平均政府负债率118.2% G7国家平均政府负债率123.2% 中国68.7%的负债率低于国际主要经济体平均水平 [1] 债务管理政策与资金运用 - 2023年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78万亿元 其中8000亿元用于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并专项支持地方化债 [1] - "十五五"期间将推进隐性债与法定债"双轨"合并管理 建立统一长效监管制度 依法加大债务信息公开力度 [2] - 科学安排债券规模结构 合理把握发行节奏 保障重大项目资金需求 提升债券资金使用绩效 [2] 长效机制与监管措施 - 严格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 保持"零容忍"高压监管态势 落实举债终身问责和债务问题倒查机制 [2] - 提前下达部分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 多措并举化解存量隐性债务 [2] - 健全专项债券偿债备付金管理机制 防范兑付风险 [2]
庆阳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全市政府债务管理情况监督调研
搜狐财经· 2025-09-12 11:33
调研组指出,近年来,全市各级政府在债券项目谋划储备、债券资金支出管理、债务风险防范化解等方 面做了大量工作,有序推进债务管理工作,极大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要牢固树立高质量发 展的政绩观,正确处理眼前发展与长远发展、发展速度与财力可能、债务规模与偿债能力之间的关系, 大力培植财源,夯实财政基础,通过加快发展提升综合实力,有效化解政府债务。要积极主动争取债务 限额以内的债券资金,千方百计争取上级投资和转移支付力度,以大项目好项目的有效实施推动地方经 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作者:李洺锐 张仁舜) 调研组一行查看了合水县黄河象大剧院、西峰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等8个项目的建设情况,并 分别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债券资金来源、债务期限、还本付息等情况汇报,就做好政府债务管理工作 进行交流。 9月10日至11日,庆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连锴带领调研组在合水县、西峰区对全市政府债务管理情况 开展监督调研。 ...
财政部重磅发声:财政政策始终留有后手,未来财政政策发力空间依然充足|政策与监管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9-12 11:09
财政实力与支出成效 - "十四五"时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达106万亿元,较"十三五"增长19%[4] - 地方财政实力显著增强,16个省份2024年财政收入较2020年增长超20%,7个省份超5000亿元[4]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五年超136万亿元,较"十三五"增长24%,支出结构持续优化[4] 财政政策特点与空间 - 赤字率从2.7%提升至3.8%,政策空间进一步扩大[11] - 综合运用政府债券、税收、财政贴息等工具强化政策协同[12] - 政策发力注重精准性和灵活性,确保早落地早见效[13][14] 民生保障投入 - 民生领域财政投入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以上[50] - "十四五"期间教育支出20.5万亿元、社会保障就业支出19.6万亿元、卫生健康支出10.6万亿元[6] -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10.7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3.27亿人[50] 科技与教育发展 - 全国财政科技支出预计达5.5万亿元,较"十三五"增长34%[25] - 持续优化科技经费管理模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26][27] - 建成世界最大规模教育体系,教育投入质效显著增强[29][33] 政府债务管理 - 专项债务限额增加6万亿元,累计发行4万亿元,债务利息成本降低超2.5个百分点[35] - 节约利息支出超4500亿元,政府负债率处于合理区间[35] - 建立全生命周期债务管理机制,推进隐性债与法定债"双轨合并"[36] 内需扩大措施 - 财政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投入约4200亿元[22] - 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1.5万亿元推进"两重"建设[22] - 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近40%,2024年达17522元[39] 国际财经合作 - 负责26个多边双边财经对话机制,担任18个国际组织窗口部门[8] - 亚投行融资总规模超600亿美元,成员达110个[8] - 关税总水平降至7.3%,深化"一带一路"投融资体系建设[8][45] 财税体制改革 - 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加强资金资源资产统筹[7] - 建立高质量发展转移支付激励约束机制[7][18] - 制定财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和分年度工作计划[18]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 - 中央财政衔接资金规模从1565亿元增至1770亿元,五年总量8505亿元[38] - 较"十三五"时期增加3200亿元,增幅达60%[38] - 每个脱贫县均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农村基础设施显著改善[39] 财会监督机制 - 深入开展财经纪律专项整治,确保决策部署落实[47] - 健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加强预算执行监督[48] - 强化与其他监督体系贯通协调,形成监督合力[48]
财政部:超六成融资平台实现退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11:01
记者丨周潇枭 编辑丨陈洁 9月12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以及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副部长 王东伟、副部长郭婷婷,介绍"十四五"时期财政改革发展成效,并答记者问。 蓝佛安回应记者提问表示,去年四季度,我国推出了一揽子化债举措。总的来看,各项措施如 期落地并持续显效。截至今年8月底,一次性增加的6万亿元专项债务限额,已累计发行4万亿 元。各地置换以后,债务平均利息成本降低超2.5个百分点,可节约利息支出超过4500亿元。 今年以来,全国已发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78万亿元,其中安排8000亿元,补充政府性基 金财力,专门支持地方用于化债。这一系列举措,叠加前期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推动地方政 府债务风险逐步收敛。 蓝佛安表示,截至2024年末,我国政府全口径债务总额为92.6万亿元,包括国债34.6万亿元、 地方政府法定债务47.5万亿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10.5万亿元,政府负债率为68.7%。根据 IMF今年4月发布的报告,G20国家平均政府负债率118.2%,G7国家平均政府负债率123.2%。 同时,我国政府债务对应着大量优质资产。总体看,我国政府负债率处于合理区间,风险安全 可控。 ...
一年少了近4万亿,财政部披露最新隐性债务数据
第一财经· 2025-09-12 10:56
随着一揽子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政策"组合拳"落地,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明显减少。 9月12日,在国新办举办的发布会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答记者问时称,截至2024年末地方政府隐 性债务10.5万亿元。 这是官方披露的最新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余额。此前财政部披露,2023年末全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余 额14.3万亿元。这意味着2024年一年之间,地方政府削减了3.8万亿元隐性债务。 2025.09. 12 本文字数:1622,阅读时长大约3分钟 作者 | 第一 财经 祝嫣然、陈益刊 未来中国在强化政府债务管理上将有何新举动备受关注。 蓝佛安在会上表示,"十五五"期间,我们将继续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加快建立健全与高质量发展相 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在发展中化债、在化债中发展,为经济行稳致远提供有力支撑。 所谓隐性债务,指地方政府在法定政府债务限额之外直接或者承诺以财政资金偿还以及违法提供担保 等方式举借的债务。为了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去年四季度中国推出总额12万亿元化 债"组合拳",其中就包括在2024年至2028年总计发行10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来置换存量隐性债 务。而上述隐性债务余额大幅减少,一定程度上也 ...
财政部:严格落实举债终身问责和债务问题倒查机制,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
搜狐财经· 2025-09-12 09:23
9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 会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去年四季度,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出一揽子化债举措。总的来 看,各项措施如期落地并持续显效。截至今年8月底,一次性增加的6万亿元专项债务限额,已累计发行4万亿 元。各地置换以后,债务平均利息成本降低超2.5个百分点,可节约利息支出超过4500亿元。今年以来,全国 已发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78万亿元,其中安排8000亿元,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门支持地方用于化 债。 蓝佛安介绍,这一系列举措,叠加前期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推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逐步收敛。截至2024年 末,我国政府全口径债务总额为92.6万亿元,包括国债34.6万亿元、地方政府法定债务47.5万亿元、地方政府 隐性债务10.5万亿元,政府负债率为68.7%。根据IMF今年4月发布的报告,G20国家平均政府负债率118.2%, G7国家平均政府负债率123.2%。同时,政府债务对应着大量优质资产。总体看,我国政府负债率处于合理区 间,风险安全可控。 蓝佛安称,坚持化债和发展两条腿走路,有效推动经济发展和债务管理良 ...
财政部:截至今年6月末,超六成的融资平台实现退出
中国新闻网· 2025-09-12 09:20
国新办12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财政改革发展成 效。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会上表示,化债是手段,发展是目的。财政部坚持化债和发展两条腿走路,有 效推动经济发展和债务管理良性循环。 一是增强了地方发展动能。化债打通了资金链条,地方腾挪出更多的资金资源、时间精力和政策空间, 用于解决经济发展的堵点、痛点和难点。 二是推动了融资平台加快退出。截至2025年6月末,超六成的融资平台实现退出,意味着60%以上的融 资平台隐性债务已经清零,融资平台改革转型加快推进。 三是改善了金融环境。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得到改善,风险显著降低,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意愿和能力 明显增强。 第一,在存量上做减法。继续落实好一揽子化债举措,提前下达部分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靠 前使用化债额度,多措并举化解存量隐性债务。 第二,在管理上做加法。严格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确保用得好、还得起、可持续。强化专项债"借 用管还"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进隐性债、法定债"双轨"合并管理,建立统一的长效监管制度。依法加大 债务信息公开力度,提升管理透明度。 第三,在效益上做乘法。科学安排债券规模、结构,合理把 ...
蓝佛安发声,财政政策始终留有后手
财联社· 2025-09-12 09:15
今天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介绍了"十四五"时期财政改革发展成 效。 蓝佛安:未来财政政策发力空间依然充足 蓝佛安介绍, 财政政策统筹考虑防风险和促发展,始终留有后手,未来财政政策发力空间依然充足。 蓝佛安:财政部门将做好政策储备 主动靠前发力 蓝佛安表示,下一步财政部门将继续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加强对形势的前瞻研判,做好政策储备,主动靠前 发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财政力量。 蓝佛安:提前下达部分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 靠前使用化债额度 蓝佛安表示,"十五五"期间,我们将继续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加快建立健全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在发展中化债、在化 债中发展,为经济行稳致远提供有力支撑。 第一,在存量上做减法。继续落实好一揽子化债举措,提前下达部分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靠前使用化债额度,多措并举化解存 量隐性债务。 第二,在管理上做加法。严格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确保用得好、还得起、可持续。强化专项债"借用管还"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进隐性 债、法定债"双轨"合并管理,建立统一的长效监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