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区域协调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创业中华 侨兴辽宁”暨2025侨商边疆(丹东)行活动举行
辽宁日报· 2025-09-18 01:16
活动期间,侨商走访了边疆特产销全国展销中心、丹东全德高科技包装有限公司、丹东药业有限公 司等地,深入了解当地科技研发、民族医药传承、老字号产业发展情况,并与当地企业家进行座谈交 流。来访侨商侨团与丹东市侨商会、侨商侨企以及元宝区企业签约8个项目,达成长期合作共识。 本次活动由省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省归国华侨联合会、中共丹东市委、丹东市人民政府联合主 办,是服务国家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具体实践。60余位侨商走进丹东,汇聚侨智、发挥侨力,推 动丹东边疆特色产业加速融入全国大市场,助力打好打赢决胜之年决胜之战。 9月17日,"创业中华 侨兴辽宁"暨2025侨商边疆(丹东)行活动在丹东举行。 ...
这些城市,正在集体“降门槛”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16:47
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加速落地 - 国务院批复10个地区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重点引导人力资源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3] - 试点地区包括苏南重点城市 杭甬温 长株潭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 重庆市 福厦泉等[3] - 福厦泉将根据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全面放开落户限制[3] 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 - 苏南重点城市 杭甬温 长株潭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 重庆市探索开展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3] - 7地试点方案提及"以常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安排 包括苏南重点城市 杭甬温 合肥都市圈 福厦泉 郑州市 重庆市 成都市[3] - 以常住地登记户口制度是户籍制度最终改革目标 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按常住人口配置[3] 城市落户政策差异化实施 - 城区常住人口100万至300万的Ⅱ型大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5] - 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Ⅰ型大城市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 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5] - 惠州城区人口266.9万人属Ⅱ型大城市 但全市常住人口达604.29万人 城区人口占比不高[7] - 厦门城区人口436.4万人属Ⅰ型大城市 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6580.6人 高于广州(6377.1人)和上海(3923.1人)[8] 常住地登记户口制度推进 -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12] - 公民在非超大城市连续居住半年以上并满足就业或住所条件可申请户口迁移[12] - 郑州市在放宽中心城区落户条件同时试点以常住地登记户口[13] - 制度覆盖范围不包括北京 上海等个别超大城市[13] 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明确不抢挖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合同期内高层次人才[18] - 深圳通过高薪酬全球引进高端人才 哈工大深圳校区录取分数线高于本校[18] - 人口流动推动区域提升公共服务标准 形成"用脚投票"机制约束地方政府低效问题[20] - 通过全国统一规范的公共服务政策标准降低地区间政策协调难度[20]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新疆各项事业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之富民兴疆篇
新华网· 2025-09-17 01:23
经济发展 - 新疆地区生产总值达20534.08亿元 同比增长6.1% [6] - 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 带动新增就业人数超2万人 [2] - 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成为重要民生产业和支柱产业 预计每年带动地区工业产值30多亿元 [3] 就业与收入 - 就业人数达1391万人 比2012年增加145万人 [3]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820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27元 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3] - 纺织企业提供3000多个就业岗位 员工月均工资3500元 [3] 基础设施建设 - 建成铁路、公路、航空等"十张网"系统布局 和田至若羌铁路通车缩短出疆路程1000多公里 [4] - 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全线贯通 总长4197公里 [6] - 累计建成农村安居工程273万户 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179.72万套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6888个 [4] 能源与产业 - 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国家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 形成煤制气、煤制甲醇、可降解材料等产业链 [2] - 加快油气生产加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绿色矿业及粮食食品加工等产业建设 [2] - 全面完成煤改电工程163.03万户 [4] 对外开放 - 喀什自贸片区81%改革试点任务落地 新增注册企业1168家 备案境外投资企业9家 [6] - 喀什经济开发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 [6] - 喀什综保区进出口贸易额连续3年保持全疆第一 [6] 民生保障 - 每年财政支出75%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4] - 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成 [4] - 天山北坡城市群优良天数比例达90% PM2.5和PM10平均浓度分别下降19.7%和14.9% [5] 区域发展 - 乌鲁木齐城市圈、天山北坡城市群和喀什城市圈加速成型 [6] - 南疆通过"五环"基础设施补齐短板 南北疆发展差距逐渐缩小 [6] - 环塔克拉玛干绿色阻沙防护带工程助力南疆发展 [6]
人才“浓度”成就发展“高度”
经济日报· 2025-09-14 22:36
人才战略实施案例 -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山区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开展政校企合作 引入26名博士和硕士深入街道及煤矿一线跟岗锻炼[1] - 支持辖区企业建立研发飞地 实现技术研发在异地进行而成果转化落地于宝山[1] - 陕西平利县采用周末工程师和专家蹲点等柔性引才模式 邀请茶产业学者教授驻村攻克难题 助推全县茶产值达22亿元[1] 人才引进的重要性 - 高端人才带来先进技术理念和管理经验 助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例如为煤矿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推动改造升级[2] - 人才集聚提升区域知名度和影响力 吸引更多资源投入形成良性循环[2] -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缩小城乡和区域发展差距 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2] 人才引进面临的挑战 - 地理位置偏远和交通不便导致对人才吸引力较弱[2] - 资金匮乏造成人才待遇和科研设施投入不足 服务体系不完善难以解决后顾之忧[2] - 产业结构单一和发展平台有限 难以满足人才职业发展需求甚至造成流失[2] 人才引进对策建议 - 加强政策引导 出台住房补贴和人才公寓等优惠政策解决生活难题[3] - 依托当地特色产业打造产学研合作平台 实现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3] - 优化人才服务 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并提供高效便捷服务 开展交流活动营造良好生态环境[3]
暨军民赴淳安调研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民增收暨“联乡结村”帮扶工作
杭州日报· 2025-09-08 02:45
产业发展重点 - 加强中药材原生品种保护与良种选育 以科技创新推动中药材种植 加工 研发及市场开拓全链条升级 [1] - 借助专业大模型构建现代化中医药产业体系 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和生态工业 [1] - 深化农文旅融合 将发展动能凝聚到企业 项目和产业链上 [2] 区域经济战略 - 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度融入强城 兴村 融合三篇文章 [2] - 加快构建基础设施 城乡产业 公共服务 生态环境和科技创新等体系 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融合高质量发展 [2] 特色农业项目 - 威坪镇西山村香榧基地 临岐镇半夏村山茱萸谷 梅口村国家储备林种苗示范基地开展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 [1] - 范村村三叶青基地 浙江中医药大学共富产业园发展中药材规模化培育与精深加工 [1] - 叶家畈村古谷百草生物科技公司 百草临岐小镇会客厅推动淳六味品牌建设和林下经济发展 [1] 帮扶工作机制 - 坚持扶资 扶志与扶智相结合 以精准帮扶实效助力共同富裕 [2] - 优化联农带农机制和村集体经济壮大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1]
暨军民赴桐庐调研区县协作帮扶工作时强调 抓住关键完善机制 全面提升协作质效
杭州日报· 2025-09-04 06:24
公司动态 - 环球新材国际在桐庐县建设亚太总部及表面性能材料研发生产基地 项目进度与生产工艺获政府关注[1] - 企业被鼓励延伸产业链条 重点关注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领域[1] - 公司需增强在基础支撑 中游转化和细分市场环节的竞争力[1] 区域发展规划 - 桐庐县定位为杭州市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和全域高品质美丽标杆示范地[2] - 横村镇构建"一核两翼"共富格局 发挥中心镇核心作用[1] - 通过强镇建设推动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和乡村人才引育回归[1] 产业战略 -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抢抓产业新赛道[2] - 做强"文化+"引擎 发挥生态优势培育新发展动力[2] - 制定产业链强链补链清单 强化开发区和高新区功能作用[2] - 壮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统筹规划布局和产业体系建设[2] 协作机制 - 深化区县协作帮扶工作 置于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大局中推进[1] - 完善协作方式 注重互利共赢和精准对接[2] - 压实各方责任 提升协作帮扶质效[2]
暨军民赴桐庐调研区县协作帮扶工作
杭州日报· 2025-09-04 01:52
产业发展与区域协作 - 环球新材国际亚太总部及表面性能材料研发生产基地项目聚焦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 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增强在基础支撑 中游转化和细分市场环节的竞争力 [1] - 横村镇构建"一核两翼"共富格局 通过强镇建设推动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和乡村人才引育回归 [1] - 制定产业链强链补链清单 强化开发区和高新区功能作用 激发中心镇发展动力以壮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2] 战略规划与创新驱动 - 锚定建设全市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和全域高品质美丽标杆示范地目标 科学制定指标体系并谋深抓细具体路径 [2] - 坚持创新驱动抢抓产业新赛道 做强"文化+"引擎并发挥生态优势 以特色禀赋为发展培育新动力 [2] - 统筹规划布局 产业体系 基础设施 公共服务和人才支撑 加快产业发展进程 [2] 协作机制与融合发展 - 深化区县协作帮扶工作置于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大局中统筹推进 [1] - 通过强城提能 兴村提质和融合提速推动城乡生产生活协同发展 实现共同富裕实质性进展 [1] - 完善互利共赢协作方式 强化精准对接并压实各方责任以提升协作帮扶质效 [2]
应届生就业地图大变局!一线城市月薪 7885 元背后
搜狐财经· 2025-09-01 15:16
应届生就业地图大变局!一线城市月薪7885元背后,这些趋势值得关注 最近看到一份挺有意思的报告,麦可思研究院8月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近五年应届本科生就业地图正发生微妙变化:一线城市 就业比例从2020届的17%降至2024届的15%,新一线城市从27%微降到25%,而二线城市从19%升至21%,三线及以下城市从37% 涨到39%。这个"两降两升"的趋势,背后藏着毕业生择业观的深层调整。 二三线城市凭什么留住年轻人? 逃离北上广?其实是更理性的双向选择 二三线城市吸引力提升,产业转移是核心驱动力。合肥2024年新招引高校毕业生超35万人,今年一季度又新增6万人,新能源汽 车、光伏等新兴产业贡献了大量岗位。西安的新能源汽车产量2024年增长14.3%,充电桩产量增长26.3%,这些产业直接带动本地 高校毕业生留陕就业。武汉的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65万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30.4%,为本地大学生提供了近半数就业 岗位。 很多人以为年轻人"逃离北上广",但数据显示一线城市吸引力依然强劲。2024届本科生在一线城市月薪达7885元,比全国平均水 平(6199元)高出27%。北京、上海的外省籍毕业生占比分别 ...
物流运行稳中有进,物流总额保持增长——透视前7个月我国物流发展
新华网· 2025-08-31 09:00
物流总额增长态势 - 1至7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01.9万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 7月当月增长4.9% [1] - 工业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5.7% 35个行业物流需求实现同比增长 增长面超过85% 335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 增长面超过50% [1] - 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6.2% 较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1] 新兴领域物流需求 - 高端制造领域物流需求增长显著 7月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物流需求同比增长9.3% 模拟芯片/3D打印设备/工业控制计算机等高端产品物流量增速均超20% [2] - 数字智能领域物流需求增长8.4% 机器人产业相关物流量增长均超10% [2] - 绿色低碳领域新能源产品物流量增长强劲 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等物流量增长均在20%左右 [2] 物流市场表现 - 1至7月物流业总收入8.2万亿元 同比增长4.9% [2] - 7月业务总量指数50.5% 保持扩张态势 新订单指数52.5% 显示企业经营回暖 [2] - 中西部地区增长动能增强 西部业务总量指数52.3% 中部50.9% 分别高于全国水平1.8和0.4个百分点 [2] 国际物流与民生保障 - 国际物流成为新增长点 中亚班列开行8526列同比增长23.2% 中老铁路发送跨境货物344.1万吨同比增长6.4% [3] - 国际航线完成货邮运输量38.8万吨 同比增长21.5% [3] - 民生消费领域电商物流总业务量指数130.9点 农村电商物流业务量指数131.5点 较上月回升1.1点 [3] - 基础能源保障有力 1至7月国家铁路发送煤炭11.96亿吨 其中电煤8.16亿吨 矿建材料/冶炼物资/粮食运量同比分别增长13.6%/8.2%/12.7% [3] 新型消费模式驱动 - 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6.3% 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5个百分点 [1] - 即时零售/直播带货等新型消费带动仓储会员店相关物流需求增速持续超过30% [1] -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物流保持较快增长 为物流需求注入新活力 [2]
总投资近500亿,每周签一个项目!对口帮扶的“佛茂速度”
南方都市报· 2025-08-29 03:00
产业协作成果 - 累计推进签约项目127个 计划总投资498.68亿元 落地项目74个 总投资179.80亿元 已投产项目28个 预计达产年产值120.56亿元 [2] - 佛茂合作园规划总面积18200亩 已完成土地整备超4600亩 建成标准厂房36万平方米 在建20万平方米 形成装备智造/现代农业与食品/电子轻工/新材料专业片区 [2] - 创新五大招商模式:国企定制开发+先租后买/场景招商/跨区域招商/产业链靶向招商/资本招商 其中万洋集团在高州投资20亿元建设产业园 产业协作引导基金规模10亿元 [3] 项目落地效率 - 申菱环境粤西生产基地总投资10亿元 创"两个月净地交付 200天建成竣工"的当地工业项目落地纪录 [1] - 形成"每周签约一个项目 每两周落地一个项目"的佛茂速度 [6] - 反向飞地机制实现双向互动 茂名五个区(市)在佛山建立飞地 高州·三水产业合作园已落地项目14个 投产运营项目9个 [3] 民生协同发展 - 佛山组织100个经济强村和100家企业与茂名100个特色村结对 高州市20条典型村获超1亿元投入 实施121个综合品质提升项目 [8] - 荷垌村建成大头菜加工产业园 投资3800万元 预计提供200个就业岗位 年产值超2000万元 [8] - 教育医疗领域深度协作:103所中小学校和职业学校建立协作关系 互派教师375人次 市级医院结对 联合招聘活动提供2.08万个岗位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