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

搜索文档
【环球财经】东盟秘书长:东盟10年专利申请量增七成
新华社· 2025-09-24 14:23
高金洪说,东盟正加紧将知识产权作为推动经济增长、创新驱动和区域一体化的重要战略支撑,助力本 地区加快向高价值、创新驱动型经济转型。知识产权也将继续作为东盟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有望推动 东盟到2045年建设成为一个具有韧性、创新型和以人为本的区域组织。 马来西亚投资、贸易和工业部长扎夫鲁尔当天说,随着东盟不断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并提升在日益知识 驱动的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期待东盟国家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将其作为推动创新、包容和可持续增长 的"催化剂"。 (文章来源:新华社) 新华财经吉隆坡9月24日电(记者王嘉伟毛鹏飞)东盟秘书长高金洪24日说,过去10年,东盟国家专利 申请量增长70%,显示区域内国家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快速增长。这一趋势主要得益于东盟各成员国创新 能力的显著提升。 高金洪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出席第57届东盟经济部长会议及相关会议期间说,目前已有3个东盟成员 国跻身世界领先创新国家行列。此外,近10年来,东盟工业设计专利申请量增加了80%,商标申请量增 加超过10%。他说,如今东盟有超过50家独角兽企业。 ...
“反内卷”的风终于刮到了集采市场,低价中标事件还会再现吗
华夏时报· 2025-09-24 12:34
第十一批集采对此作出重要调整:不再简单以最低价为锚点,而是引入"入围均价50%"作为新的价差控 制基准。当某企业报价低于"入围均价的50%"时,将以该"锚点价"作为价差计算基准,而非最低价本 身。 华夏时报记者 杨燕 北京报道 近日,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正式发布《全国药品集中采购文件》,尽管中选结果尚未揭晓,但 此次集采在规则设计上的多项调整,已引发医药行业广泛关注与深度讨论。 此前集采的媒体通气会上,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下称"联采办")相关工作人员重申"集采非 新药,新药不集采"原则,被市场解读为创新药不会被纳入集采,在资本市场创造了一波小高峰。 此次推进集采进程中,更多细则公布,从"按厂牌报量"机制的首次引入,到复活机制、报价规则的优 化,再到对供应保障与临床用药稳定性的再平衡,更释放出中国医药产业从"仿制低价"向"创新驱动"转 型的强烈信号。 引导理性竞价,申明"反内卷" "这次规则的变化,信号非常明确,集采不再只是'灵魂砍价',更要'理性砍价'。"一位长期参与集采政 策研究的专家在仔细阅读完最新文件后,对《华夏时报》记者如是说。 与前十批集采相比,本轮集采在规则设计上呈现出明显转向:一方 ...
皖维高新: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3.4亿元~4.2亿元,同比增长69.81%~109.77%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4 08:51
业绩预告 - 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亿元至4.2亿元 同比增加1.4亿元至2.2亿元 同比增长69.81%至109.77% [1] - 业绩变动主要原因是主营业务影响 包括销售策略调整和外贸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1] 出口业务表现 - PVA出口量同比增长40%以上 [1] - 醋酸甲酯出口量同比增长30%左右 [1] - VAE乳液出口量实现大幅增长 [1] 产品与研发进展 - 公司聚焦PVA下游高附加值新材料领域 持续增强研发投入 [1] - 持续攻关高端产品工艺技术壁垒 部分产品打破国外垄断 [1] - PVA光学薄膜等新材料产品产销两旺 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1] 成本与毛利率 - 煤炭 醋酸 PTA等原材料价格同比大幅下跌 [1] - 导致PVA 聚酯切片等产品毛利率提升 盈利能力增强 [1] - 公司强化成本管控 稳步推进降本增效 企业运行效率持续提升 [1] 营业收入构成 - 化工行业占比61.32% [1] - 新材料行业占比22.99% [1] - 建材行业占比7.75% [1] - 化纤行业占比4.1% [1] - 其他业务占比3.84% [1] 公司市值 - 截至发稿 公司市值为117亿元 [2]
“久”则远 欣旺达持续提升电池容量密度与续航
上海证券报· 2025-09-24 00:18
白云电气集团科技创新与产业孵化 - 公司从乡村打铁铺发展为国内电力装备制造领军企业 产品电压等级覆盖0.4kV至1100kV [2][3] - 白云电气科技大厦建成"光储直柔"新型配电网示范项目 光伏转换效率从15%提升至近30% 年发电量从不足总用电量10%提升至具备反向供电能力 [2][3] - 项目突破电力电子变压器直接接入10千伏电网技术 应用凝胶 矩阵式储能系统 直流配电保护 直流电缆等新技术 [2] - 大厦配备机器人运输技术 实现无人值守智能运维 实时采集设备温度 湿度 振动数据 结合电力大数据模型实现故障预警与精准检修 [3] - 设立1个公共服务平台 6大实验室和3个工匠工作室 截至2024年累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项 一等奖1项 二等奖1项 中国专利奖1项 [3] - 孵化器累计培育企业170家 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超25家 专精特新企业超10家 [4] - 创新"楼上研发 楼下生产"模式 建设广州轨道交通装备创新园 形成"大厦孵化 园区扩产"协同发展格局 [4] 多宝电缆集团质量坚守与战略发展 - 公司从边陲小厂发展为行业标杆 成为大型央企核心供应商 [5] - 2010年因报价失误亏损五百多万元仍坚持履约 最终赢得客户信任并打开更广阔市场通道 [7][9] - 产品服务于三线工程 白鹤滩水电站等国家级重大项目 突破高端特种电缆技术领域标准垄断 [9] - "十四五"期间投资10亿元建设昆明新产业园 "十五五"计划加大研发投入 筹建博士后工作站和国家级实验室 [9] - 产品服务"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 覆盖电力 交通 园区建设等领域 [10] - 经营哲学强调"慢就是快" 以质量为本 目标打造百年企业 [5][9] 欣旺达技术创新与业务布局 - 第一代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超300Wh/kg 体积和重量比传统电池减少一半 第三代全固态电池实现400Wh/kg级方案验证 [17] - 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69.85亿元 其中电动汽车电池收入76.04亿元 [11][19] - 1997年从镍铬电池OEM/ODM起步 2000年通过康佳订单切入高端市场 2013年营收超20亿元 2014年营收增至42.79亿元 净利润首次突破1亿元 [18][19] - 与理想汽车以50:50出资比例成立山东理想汽车电池公司 自研电池计划2026年上车 [11] - 针对移动储能痛点推出2MWh液冷一体式移动储能车 循环寿命6000次 全周期运行成本较柴油方案降低15%-20% [21] - 发布"欣·云霄2.0"低空飞行器电池 能量密度达360Wh/kg 适用于城市通勤 农林植保 紧急救援等场景 [21] - 形成消费类电池 动力科技 能源科技 智能硬件 创新与生态五大业务板块 [21]
E目了然 | 创新驱动与国际崛起下的医药投资机遇
搜狐财经· 2025-09-23 06:03
引言: 医药行业,始终是一条充满韧性又孕育惊喜的黄金赛道。它既承载着人类对健康最本真的渴望,又汇集 了科技突破与政策变革的时代浪潮。回顾过往十五年,医药板块历经多轮牛熊转换,每一次低谷都在为 下一次爆发蓄力,而每一次崛起,都伴随着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 当前,随着中国创新药在国际舞台频频"破圈",政策利好层层释放,人口老龄化带来需求长周期扩张, 医药行业正再次站在时代的聚光灯下。 ●复盘十五年行情:医药板块的周期轮动与涨跌逻辑 医药行业从来都不缺故事,更不缺行情。回顾过去十五年,医药行业经历了多次显著的市场周期,每一 轮牛市都有其独特的驱动因素与市场表现。 ※2009-2010年,"四万亿"政策推动市场反弹,叠加医药行业整改完成、医保目录扩容与支出扩张,行 业上市公司业绩大增,中证申万医药生物指数飙涨148.46%,远超同期上证指数涨幅54.22%,成为当时 市场中的"领涨先锋"(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09.1.1-2010.12.31。中证申万医药生物指数代 码:000808.CSI,基日:2004-12-31,发布日期:2012-02-17,成份数量:100,发布机构:中证指数有 限公司;上证指 ...
【发展之道】 央企变革正重塑中国产业基因
证券时报· 2025-09-22 21:33
王志高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国务院国资委近日披露"十四五"央企成绩单:资产总额突破90万亿元,研发投 入连续三年超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年均增速超20%,6组企业重组、9家新央企成立……这些数 字不是简单的"成绩汇总",而是一份关于中国经济"产业基因"的进化报告——央企正以重组为刃、创新 为种,在传统与未来的接榫处,悄然改写中国产业的底层密码。 曾经被贴上"大而不精"标签的央企,正在打破这一刻板印象。2024年,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突破11 万亿元,近两年贡献度提升8个百分点;474个国家级研发平台、97个原创技术策源地,串起了"从0到 1"的创新链条;更有中试验证平台开放、千亿元创投基金等新机制,让"实验室成果"加速走向生产线。 这场变革标志着央企体系正从"规模驱动"向"创新驱动"系统性跃迁。 重组整合的逻辑,远不止于"物理合并"的量变。6组企业重组、9家新央企成立,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 的"产业拼图":中国星网统筹卫星互联网布局,中国电气装备整合电力装备产业链,这些举措实则是国 家战略资源的重新排兵布阵。这种整合通过资源重构激活创新生态,让"化学裂变"替代"物理相加",使 企业从"单打独斗"转向"协 ...
创新中国隆起西部高地
经济日报· 2025-09-21 22:05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发布的《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报告》显示,中国首次跻身全球前十,在 全球中等收入经济体中保持领先地位。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5全球创新集群百强榜中,中国共 有8个创新集群入选前30位,其中西部地区占2个。 知识产权保护是激发创新活力、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保障。 截至今年6月,西部地区有效发明专利量达到53.1万件,有效注册商标量达到700.6万件,累计认定地理 标志产品978个,数量均保持稳步增长。这充分表明西部地区创新能力在持续提升,已成为我国知识产 权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板块。 在中国创新大步流星向前迈进的过程中,快速崛起的西部力量正悄然改变着国家创新的地域格局。西部 热土,如今正通过知识产权全链条的系统性突破,逐步成长为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重要支点,为中国经 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专利转化跑出加速度 打通知识产权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是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关键。依托西安、成都、重庆等西部城市 雄厚的高校与科研资源,西部地区正全力推动专利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释放商业价值。 西北工业大学李贺军院士团队的转化案例就是其中的代表。该团队长期从事高性能摩擦材料与陶瓷隔热 ...
中国制造向“新”而行拥抱全球
广西日报· 2025-09-21 16:01
新华社记者 马姝瑞 汪海月 入围门槛较上年提升3.03亿元,营收总额增长至51.68万亿元;研发强度同口 径对比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拥有有效专利、发明专利数量分别较上年增加11.34%、12.07%;"十四 五"以来,榜单企业海外营业收入占比从17.39%提高至19.10%…… 9月20日,在安徽合肥举办的2025世 界制造业大会上,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202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一连串数 字记录下"中国制造"的成长轨迹。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驻会副会长李冰表示,以"500 强"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业企业依靠创新,不断提升效益、优化产业结构,为夯实实体经济发展底座,推 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梳理这份榜单,可以看到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三个特点: —— 规模跃升,"稳"与"进"是关键词。 入围门槛是衡量"500强"整体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2025中国制造业 企业500强"入围门槛达到173.65亿元,较上年提升3.03亿元。榜单显示,"十四五"以来,"中国制造业企 业500强"门槛与"十三五"末相比,已提高62.74亿元。同时,营业收入总额从"十三五"末的40. ...
创新、提升、竞争力……借助关键词解锁202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亮点
央视网· 2025-09-21 05:58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入围门槛较上年提升3.03亿元[1] - 500强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1.68万亿元[1] - 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19.10%[1] 研发创新投入 - 500强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2.45%[3] - 拥有有效专利超过166万件[3] - 发明专利占比近50%[3] 细分行业表现 - 通信设备制造和计算机及办公设备行业平均收入增长均超10%[3] - 半导体集成电路及面板制造行业平均利润增长超过100%[3] 产业结构优化 - 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升级并加大研发投入[8] - 战略性新兴产业稳步增长[8] - 先进制造业入围企业数量持续增加[7] 创新驱动发展 - 创新性企业成为新质生产力重要力量[5] -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7] - 新质生产力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8]
创新中国增势强劲 全球创新指数首次跻身前十名
经济日报· 2025-09-21 03:07
全球创新排名突破 - 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提升至第十位 较2013年第三十五位累计上升25位 首次跻身全球前十 [1] - 该突破标志着创新能力整体跃升 为全球中等收入经济体树立标杆 [1] 研发投入与产出 -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2015年1.42万亿元增至2024年3.61万亿元 占GDP比重超过多数发达国家 [2] -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多年居全球首位 形成高投入高产出高效循环 [2] - 重大科技成果覆盖航天 深海 量子计算 人工智能 高端装备等领域 [2] 高科技产业竞争力 -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高科技产品出口国 在5G通信 新能源汽车 数字经济领域全球领先 [3] -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 品牌在国内国际市场均取得优势 [3] - 完整产业链与技术能力支撑出口扩张 改变全球技术贸易与产业分工格局 [3] 创新体系与生态 - 构建覆盖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 [2] - 形成国家实验室 新型研发机构 科技领军企业 专精特新企业的协同创新网络 [3] - 后期风险投资和企业研发融资规模均排名全球第二 私营部门作用凸显 [4] 创新集群发展 - 拥有24个全球百强创新集群 数量居世界首位 [4] - 深圳—香港—广州集群跃居全球第一 北京第四 上海—苏州第六 [4] - 创新集群成为全球专利申请 科技创新及创业投资密集区域 [4] 创新主体特征 - 政府通过战略规划 产业政策 国家专项提供制度保障与方向引导 [4] - 华为 腾讯 比亚迪等民营科技企业崛起 形成国家队与企业队并进格局 [4] - 企业在国际标准制定和技术竞争中扮演重要角色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