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新牛
icon
搜索文档
午评:三大股指小幅普涨 北证50指数涨逾3% CPO概念延续强势表现
新华财经· 2025-08-19 04:52
市场表现 - 沪深三大股指19日开盘涨跌不一,沪指微幅高开,深成指微幅低开,创业板指小幅低开,午间收盘时普遍小幅上涨,上证指数报3739.26点涨幅0.30%,深证成指报11871.35点涨幅0.30%,创业板指报2616.33点涨幅0.39% [1] - 北证50指数高开高走,午间收盘时涨逾3%报1626.47点 [1] - 宠物经济、中船系等概念涨幅居前,数据中心电源、创新药、稀土永磁、CPO概念等板块相继走高,天孚通信、新易盛等多只CPO概念股再创历史盘中新高,工业富联涨逾6% [1] 机构观点 - 中金公司认为A股当前整体估值处于合理区间,沪深300动态市盈率12.2倍处于2010年以来69%分位数,A股市值/GDP比值在全球主要市场中处于中等偏低位置,沪深300股息率2.69%相比国债收益率仍有吸引力 [2] - 东吴证券提出本轮"慢牛"是宏观政策、资本市场政策、资金结构和科技产业四重创新趋势叠加的"创新牛",融资余额超2万亿创历史新高,市场风格将沿金融板块和科技产业方向延伸 [3] 行业动态 - 国家体育总局数据显示全国体育场地面积达42.3亿平方米较"十三五"末增加11.31亿平方米,体育产业总规模近五年年均增速超10%,冰雪经济、户外运动政策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4] - 上海发布《AI+制造实施方案》,提出推动消费终端智能化升级,支持电子信息、汽车、装备等行业部署工业机器人,推动钢铁、船舶等行业打造人机协同智能制造单元 [5][6]
东吴证券晨会纪要-20250819
东吴证券· 2025-08-19 02:03
宏观策略 - 2025年"创新牛"本质是政策引导下资本定价后产业落地的正向循环,四重"创新"带来流动性和估值的双重改善 [1] - 宏观政策通过财政货币工具锚定产业方向,资本市场通过制度创新实现价值发现,增量资金提供流动性支撑,最终产业趋势通过技术突破兑现盈利 [1] - 当前A股成交额再次突破2万亿元,融资余额超过2万亿创历史新高,保险资金持续增持金融股 [1] - 市场风格大概率沿着长线资金偏好的金融板块和科技产业有趋势的板块继续延伸,包括机器人、海内外算力、创新药等方向 [1] - 科创综指年内涨幅27.21%,显著跑赢沪深300,科创板动态PE从2024年的45倍修复至2025年的65倍 [36] 海外经济 - 美国7月核心CPI环比结束连续五个月的弱于预期,但数据并未超预期,市场加码押注降息 [2] - 7月PPI在批发贸易服务推动下大超预期,反映关税的影响仍在进行之中 [2] - 预计美联储今年2次降息,分别发生在9、12月;悲观情形下今年或于10月仅降息1次 [2] - 2026年5月美联储新主席上台后,货币政策将更宽松,预计明年将分别有4、5和6次降息 [2] - 美国《大美丽法案》将让未来30年美国经济产出增长较此前基准预期高出+1.21%,2026-2028年美国GDP将分别较此前基准水平高出+1.2%、1.36%、1.51% [39] 中国出口 - 受益于东盟和非洲等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韧性,以及欧美关税不确定性下中欧贸易的改善,中国下半年出口有望继续超预期 [38] - 预计三、四季度出口增速分别录得5.9%和1.0%,全年出口增速有望录得4.6%,高出市场预期约1.6个百分点 [38] - 对东盟、非洲等地区的出口高增长由新兴市场经济体实际需求所驱动,前7个月新兴市场经济体制造业PMI整体明显高于发达国家 [38] - 美欧贸易摩擦下中欧贸易关系缓和,下半年中国对欧盟出口仍有望保持一定韧性 [38] 固收市场 - 7月基本面数据显示内生动能依然疲弱,但债市对基本面信息显示出"脱敏"特点 [4] - 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从1.691%上行5.4bp至1.745%,央行保持对流动性的呵护态度 [4] - 预计三季度结构性政策工具或"替代"总量型政策担纲宽松主线 [45] - 财政贴息式"降息"落地,与一揽子金融政策协同配合,从供需两端扩大消费 [45] 行业与公司 科技行业 - 瑞芯微25H1营收20.46亿元,yoy+63.85%,归母净利润5.31亿元,同比增长190.61% [8] - 禾赛科技25Q2营收7.1亿元,同比+53.9%,归母净利润0.44亿元,同比+161.2% [9] - 道通科技25H1营收23.5亿元,同比+27.3%,扣非归母净利润4.7亿元,同比+64.1% [10] - 联想集团各项业务将持续受益于AI浪潮,AIDC、AIPC产品、个人及企业智能体将推动业绩稳健增长 [24] 新能源与材料 - 华友钴业预计25-27年归母净利润为60/67.5/82.4亿元 [11] - 中伟股份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7.2/20.2/27亿元 [16] - 东方电缆25H1营收44.3亿元,同比+9.0%,归母净利润4.7亿元,同比-26.6% [29] - 思源电气25H1营收84.97亿元,同比+38%,归母净利润12.93亿元,同比+46% [30] 消费与医药 - 卫龙美味25H1业绩超预期,预计2025-2027归母净利14.6/17.2/19.6亿元 [31] - 小菜园预计未来3年门店数以年化复合增速19%扩张,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7.10/8.78/11.19亿元 [26] - 昆药集团25H1营收33.51亿元(-11.68%),归母净利润1.98亿元(-26.88%) [17] - 网易云音乐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28.9/23.2/27.5亿元 [19] 高端制造 - 绿的谐波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相关产品,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03/1.44/2.10亿元 [13] - 奥比中光受益于机器人行业订单持续增长,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10.62/15.1/22.34亿元 [20] - 北特科技25H1营收11.13亿元,同比+14.71%,归母净利润0.55亿元,同比+45.14% [32] - 继峰股份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5.21/9.84/13.38亿元 [21]
北证50指数创历史新高 “慢牛”格局下全年行情是否依然可期
新京报· 2025-08-18 15:33
北交所市场表现 - 北证50指数大涨6.79%创历史新高 北证专精特新指数盘中创2766.76点新高 [1] - A股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 上证指数创十年来新高 [1] - 北交所行情呈现放量上攻态势 被市场人士称为第三波大牛行情 [1] 市场驱动因素 - 政策预期满满 近一年资本市场政策利好频出 临近北交所设立4周年改革预期较浓 [1] - 资本市场整体红火氛围 京沪深三市总市值突破100万亿元 创业板科创板创反弹新高 [1] - 市场信心满满人心思涨 投资者对北交所牛市充满憧憬 交易热情火热积极做多 [1] 行情性质与结构 - A股市场4月以来走出慢牛格局 由宏观政策、资本市场政策、资金结构和科技产业四重创新趋势叠加驱动 [2] - 本轮慢牛实质是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孕育的创新牛 具有产业趋势背景 [2] - AI、科技产业迭代、新质生产力科技叙事及并购重组政策支持使北交所科技中小企业获成长性及估值溢价 [2] 市场估值与流动性 - 微小盘股与大盘股估值比值未达历史极值 换手率比值处于高位附近 [2] - 北证50指数与中证2000指数在平均总市值、成交量、换手率、行业分布等数据逐步接近 [2] - 杠杆资金加速进场 融资余额突破两万亿元 接近2015年牛市峰值水平 [5] 投资逻辑与风险 - 高成长、高稀缺、高股息成为北交所投资核心逻辑 市场回归业绩主线 [4] - 26家北交所公司中报显示收入增速中值17% 归母净利润增速中值27% 23家公司收入正增长 19家利润正增长 [4] - 北交所股票具市值小、估值高、流动性弱特点 在主板上涨时扮演情绪放大器角色 [5] - 部分被热炒公司基本面与估值明显背离 缺乏业绩支撑个股存在调整风险 [5] 机构观点与展望 - 开源证券指出北交所行情有产业趋势背景 科技型企业通过技术迭代和产业链拓展获成长性 [2] - 华源证券认为市场已区间震荡3个多月 高质量扩容、代码切换、指数基金发行持续推进 [3] - 全市场基金布局北交所增多 专精特新指数基金有望提供增量资金 全年行情乐观 [3] - 市场上涨驱动力从基本面修复转向资金流动性驱动 资金寻找价值洼地与催化剂导致热点轮动 [4]
北证50指数创历史新高,“慢牛”格局下全年行情是否依然可期
新京报· 2025-08-18 15:30
北交所市场表现 - 北证50指数大涨6.79%创历史新高 北证专精特新指数盘中创2766.76点新高 [1] - A股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 上证指数创十年来新高 [1] - 北交所行情呈现放量上攻态势 被市场人士称为"第三波大牛行情" [1] 行情驱动因素 - 政策预期浓厚 临近北交所设立4周年改革预期强烈 [1] - 资本市场整体红火 京沪深三市总市值突破100万亿元 [1] - AI、算力、人形机器人等"新质生产力"科技叙事推动科技中小企业估值溢价 [2] - 杠杆资金加速进场 融资余额突破2万亿元 接近2015年牛市峰值水平 [5] 市场结构特征 - 北交所股票普遍具有市值小、估值高、流动性弱的特点 在牛市中扮演"情绪放大器"角色 [5] - 北证50指数与中证2000指数在总市值、成交量、换手率等指标上逐步接近 [2] - 微小盘股与大盘股的估值比值未达历史极值 但换手率比值处于高位 [2] 业绩表现 - 26家北交所公司披露中报 23家收入同比正增长 6家增速超30% [4] - 19家归母净利润同比正增长 11家增速超30% 收入增速中值17% 净利润增速中值27% [4] - 高成长、高稀缺、高股息成为北交所投资核心逻辑 [4] 后市展望 - 市场已区间震荡3个月 将回归业绩主线 关注高质量扩容和专精特新指数基金发行 [3] - 全市场基金加速布局北交所 专精特新指数基金有望带来增量资金 [3] - 需警惕基本面与估值背离个股的风险 重点关注业绩验证和政策持续性 [4][5]
高质量发展孕育“创新牛”
东吴证券· 2025-08-18 06:51
宏观政策创新 - 财政政策新增“准财政”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覆盖科技创新、消费升级、外贸稳定等领域[2] - 专项债投向改为“负面清单”管理,资本金适用范围扩大至新兴产业基础设施,各省资本金使用上限从25%提升至30%[17] - 货币政策创设新结构性工具,引导资金流向科技创新领域,实施适度宽松政策并适时降准降息[15] 资本市场政策与资金结构 - 2024年4月国务院发布新“国九条”,启动资本市场改革,完善上市、交易及退出规则[3] - 权益类ETF规模突破3万亿元,2025年新发产品212只,中长期资金入市方案要求险资每年新增保费的30%定向投资A股[23] - 中央汇金提出类“平准基金”定位,保险资金权益投资比例上限提升至40%[23] 科技产业创新与市场表现 - 2023年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12.76万亿元,占GDP比重9.9%[30] - 科创板动态PE从2024年45倍修复至2025年65倍,接近纳斯达克估值水平[5] - 科创综指年内涨幅27.21%,显著跑赢沪深300指数(+6.80%)[5] - 中国人形机器人技术专利累计申请量达6618件,全球占比超50%;中国动力电池专利占全球74%[32] 市场流动性及风险 - 2025年8月13日A股成交额再次突破2万亿元,融资余额超过2万亿创历史新高[7] - 风险包括企业盈利上行幅度不及预期、外需超预期下行及结构化行情演绎趋向极致[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