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方资金占用

搜索文档
瑞贝卡频收警示函 “二代”接班4年遭遇增长瓶颈
中国经营报· 2025-06-21 19:54
公司治理与内控问题 - 公司在2024年收到两张警示函,涉及信披违规、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高管薪酬未经股东大会审议等问题 [2] - 2024年大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累计发生金额约10.54亿元,其他关联资金往来累计发生金额超23亿元 [2] - 公司未在会计年度结束后一个月内披露2024年度业绩预告,违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 [2] - 2023年年末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不充分,且在相关财报中未披露与关联方的资金往来 [3] - 公司存在虚增货币资金、调减其他应收款等会计差错,2022年调减货币资金2.285亿元,2023年调减3.097亿元 [4] - 控股股东旗下地产、水业、酒店等18家公司涉及其他关联资金往来,2024年累计发生金额超23亿元 [5] - 与自然人宋丹丹相关的3家公司存在其他关联资金往来,涉及金额分别为6.68亿元、5.51亿元和10.86亿元 [6] 财务表现与经营状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39亿元,同比微增1.1%,净利润亏损1.18亿元,第四季度亏损1.28亿元 [3] - 公司上市21年以来首次出现亏损,2024年净利润亏损1.176亿元 [3][8] - 2021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15.66亿元缩水至12.39亿元,较巅峰期22.64亿元下滑超四成 [8] - 2021年净利润为6021万元,2023年缩水至1230万元,2024年亏损超过郑文青掌舵后的盈利总和 [8] - 2024年销售费用为2.26亿元,同比增长61.87%,广告宣传费从462万元增至7060万元,服务费从1803万元增至2552万元 [9] 市场与业务布局 - 公司销售主阵地集中在海外,2024年境内营收占比仅23.5%,非洲、美洲、欧洲营收占比分别为36%、28.7%和2.3% [9] - 2024年非洲市场营收同比下滑17.8%,因非洲多国货币剧烈波动导致消费者购买力降低 [10] - 公司加强跨境电商新渠道宣传推广,但初期投入大、培育周期长,对现金流构成压力 [9] - 全球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包括国际贸易政策变化、关税壁垒提高及汇率波动等风险 [10] - 物流成本上升和配送效率提升是公司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10]
深物业高管遭留置 国企资产流失曾被查
凤凰网财经· 2025-06-06 13:01
管理层变动 - 深物业A副总经理陈鸿基因涉嫌职务违法被深圳市监察委员会采取留置措施并辞职[3] - 2025年5月陈鸿基卸任旗下物业工程建设监理公司法定代表人职务 同月董事会证代丁名华辞职[3] - 2024年9月独立董事梅永红辞职 2025年1月董事长刘声向(54岁)和财务总监沈雪英辞任 目前董事长职位空缺[3] - 陈鸿基1998年加入深圳市建设投资控股公司 2004年转岗深投控 2020年12月"空降"深物业A 2022年2月升任副总经理[5] - 陈鸿基分管工程管理、质量安全等核心板块 兼任物业工程建设监理公司法定代表人[6] 经营与财务问题 - 2024年营业收入27.34亿元同比下降7.79% 归属净利润亏损11.15亿元同比下滑340.24% 扣非净利润亏损13.29亿元同比暴跌670.78%[12] - 2024年末资产负债率高达79.81% 有息负债率39.16% 2022-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连续为负 2025年一季度达-2.71亿元[12] - 货币资金仅覆盖流动负债的31.47% 负债和现金流压力持续变大[12] - 公司年报未详细披露存货减值依据以及土地、在建工程估值等是否合理[12] 历史争议与资产问题 - 2023年8月证监会就深物业出具境外上市反馈意见 要求说明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或其他关联方资金占用的情形[9] - 2019年多次给荣耀地产提供担保涉及34.9万元 2018年给深圳皇城地产提供100万元担保 2015年多次提供担保涉及6000万元[9] - 2006年卓见投资拟收购深物业股份交易被中央国资委紧急叫停 涉及土地资产、商业物业、车牌牌照的交易价和市场估价差额合计达20亿元[10] - 未开发土地账面价值750元/m²市场估值3000元/㎡差额≥10.0亿元 国贸商场账面948元/m²市场20000元/㎡差额4.0亿元[11] - 天安裙楼账面3860元/㎡市场16250元/㎡差额1.33亿元 深圳车牌账面22.7万元/个市场70万元/个差额1.36亿元[11]
先因关联方资金占用,后因不披露去年业绩预告 瑞贝卡董事长一个多月被警示两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4 16:10
公司违规与监管警示 - 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郑文青、董事会秘书胡丽平、财务总监朱建锐因未披露2024年年报业绩预告被监管警示 [1][2] - 上述责任人一个多月内两次被警示,4月底因多份财报未披露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往来问题被警示 [2][3] - 河南证监局查明公司存在5项违规:未披露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往来及资金占用事项、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不充分、内幕信息登记不规范、部分董事监事薪酬未经股东大会审议 [3] 财务表现与业绩变动 - 公司2024年度净利润亏损1.18亿元,未按规定在会计年度结束后一个月内披露业绩预告 [2] - 2023年公司净利润为1230.23万元,2024年营收12亿元同比增长1.1%但营销费用增长62%导致亏损 [2] - 控股股东2024年期初资金占用余额3亿元,全年累计发生额10.5亿元,偿还总额13.6亿元,期末余额为零 [4][5] 关联方资金占用问题 - 控股股东通过第三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2024年期初余额3.09亿元,资金用途为贷款周转 [5] - 年审会计师已出具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专项说明,确认占用资金已全部清偿 [5] - 公司承认内控缺陷,表示已完成整改并加强相关人员证券法规学习 [4][5] 行业与业务背景 - 公司主营业务为假发制造,2024年加强跨境电商独立站等新渠道推广导致营销费用大幅增加 [2] - 公司表示已收回全部被占用资金,并对内控缺陷进行整改 [4][5]
上市公司实控人被刑事立案!仅一周内,核心管理团队几乎“清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31 06:12
公司事件 - 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闫春雨等人因涉嫌挪用资金案被武汉市公安局立案侦查 [1] - 闫春雨未担任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该事项不会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1] - 公司将积极配合公安机关调查工作并持续关注案件进展 [1] 高管变动 - 5月8日至14日期间,公司经历高管"离职潮":董事长杨海涛、实控人艾迪、副总经理兼财务负责人张艳菊、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万骏相继离职 [3] - 仅剩董事兼总经理邬亚文代为履行董事长职责 [3] - 公司另一实控人艾迪已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需给付约1.5亿元及后续利息 [3] 历史问题 - 闫春雨曾未履行用章流程,使用公司公章签署担保协议,导致公司于2024年1月29日起被"戴帽" [3] - 2024年度财务报表因"疑似关联方资金占用"问题被审计机构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被"披星" [4] - 审计机构无法与闫春雨充分沟通,难以判断是否存在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情况 [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收仅0.45亿元,同比大跌86.5% [4] - 净利润亏损0.4亿元,同比下降947.9% [4] - 截至5月30日收盘,股价报4.18元/股,日内跌幅1.88%,市值缩水至18亿元 [4] 市场数据 - 公司股本4.30亿,市盈率-4.4,市净率1.68 [5] - 当日成交额3134万元,换手率1.74% [5]
*ST沐邦: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江西沐邦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违规使用募集资金及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事项的专项现场检查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5-23 12:20
核心观点 - 沐邦高科存在控股股东及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和违规使用募集资金的情况,涉及金额累计达26,144.01万元,其中2024年度发生额为22,967.63万元 [1][2] - 违规使用募集资金的主要方式包括通过供应商预付款项后资金转入关联方,再回流至上市公司用于偿还借款和日常经营等非募投项目 [2][5] - 截至检查结束日,关联方已将大部分被占用资金回流至上市公司或用于上市公司经营,但仍有部分违规使用募集资金的情况持续存在 [2][6][11] 资金占用具体情况 募集资金违规使用及占用 - 2024年2月:通过施工单位预付工程款和商业承兑汇票方式,2,000万元最终转入控股股东,形成资金占用1,047.63万元 [3] - 2024年7-11月:子公司向施工单位预付工程款10,194.00万元,其中2,700万元用于代偿借款,2,100万元转入控股股东 [3] - 2025年2月:子公司从募集资金账户向供应商预付1,500万元后转回上市公司补充流动资金 [4] - 2025年4月:因终止协议导致违规使用募集资金1,676.38万元 [4] - 2024年3月:子公司从募集资金账户向供应商预付14,720万元,其中12,480万元违规使用,2,264.31万元阶段性滞留关联方 [5] - 2024年10月:子公司从募集资金账户向供应商预付4,640万元,全部违规使用,1,940万元阶段性滞留关联方 [6] 其他资金占用 - 2024年度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自有资金最高达2,454.79万元(含募集资金占用1,344.63万元) [4] - 2024年度江西豪安占用上市公司自有资金最高达7,957.72万元(含募集资金占用4,204.31万元) [6] 整改建议 - 要求上市公司统计资金占用情况并测算资金占用费,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鉴证报告 [7] - 督促上市公司在3个月内制定违规使用募集资金的解决方案 [8] - 建议公司全面梳理并严格执行内控制度,完善资金管理和关联交易制度 [8] - 要求公司加强信息披露审核流程,确保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 [8] 检查结果 - 截至检查结束日,上市公司被司法划扣募集资金12,205.88万元,违规使用募集资金25,096.38万元,合计37,302.26万元未返还至募集资金专户 [11] - 若长期未能整改,可能导致10,000吨/年智能化硅提纯循环利用项目无法按计划实施 [11]
安泰集团连续亏损 信披违规被警示
中国经营报· 2025-05-09 20:12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66.76亿元,同比下降33.29%,净利润亏损3.35亿元,较2023年减亏50.57%但仍未扭亏 [2][3] - 2019-2024年营收呈现下滑趋势,2024年营收仅为2021年峰值129.90亿元的一半,净利润从2019年4.57亿元转为连续三年亏损 [3] - 2024年一季度营收10.37亿元同比减少42.53%,净利润亏损0.58亿元但亏损面缩窄 [5] 核心业务分析 - 焦炭业务2024年自产81.05万吨,销售82.16万吨,受托加工94.06万吨,受托加工量超过自产量 [4] - 型钢业务2024年产销分别为123.69万吨和122.56万吨,销量与上年持平但增长乏力 [5] - 焦炭业务模式从自产自销转为受托加工后收入大幅下降,型钢业务受销量和价格双降冲击 [2][4] 行业环境挑战 - 2022年起钢铁行业震荡下行,呈现强预期、弱需求、高产量、低效益特征,钢材价格大幅下跌 [4] - 2024年煤焦钢市场持续供需失衡,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加大 [4] - 型钢市场竞争加剧,高端市场份额拓展面临行业整体低迷限制 [5] 关联方资金占用事件 - 2024年9-10月公司以支付定金名义向关联方转出1.5亿元资金构成违规占用,虽于2025年4月归还但未及时披露 [6] - 实控人代表及高管被证监会山西监管局出具警示函并记入诚信档案 [6] - 事件暴露公司治理缺陷,可能导致资金成本增加和投资者信心受挫 [6][7] 公司应对措施 - 针对资金占用事件承诺加强资金管控和内部控制,提升规范运作水平 [8] - 焦炭业务采用受托加工模式应对原料价格波动,2024年签订不低于68万吨的委托加工协议 [4] - 型钢业务计划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扩大高端市场份额 [5]
董事长上任1个月即“监守自盗”?嘉应制药曝2.35亿资金“黑洞”凸现治理危机
搜狐财经· 2025-05-02 13:27
文章核心观点 嘉应制药因关联方资金占用等问题引发市场关注,董事长李能或因控股的养天和资金需求而占用公司资金,且公司还存在关联交易披露问题,同时公司业绩受集采政策和市场竞争影响有波动[1][6][8] 分组1:关联方资金占用情况 - 2024年9月至2025年1月,公司累计被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约2.35亿元,通过“月初转出、月末前转回”掩盖痕迹,2025年1月23日全部归还[1] - 嘉应湖南向药聚能医药等累计转出约2.35亿元,其中向关联方药聚能医药累计转出约1.7亿元(2000万元次日退回),向非关联方转出6500万元[3] - 除向湖南康尔佳供应链有限公司转出的2000万元外,资金均月初转出月末前转回,转出时未经董事会审批披露[4] 分组2:公司管理层背景及资金占用时间 - 2024年7月9日,养天和以3.55亿元购得嘉应制药7%股份成第二大股东,溢价31.23% [5] - 一个多月后李能携“老将”组建新管理层,李能成为董事长,另有两名非独立董事有养天和背景[5] - 资金占用最早发生在2024年9月,距李能任董事长仅1个月[5] 分组3:养天和资金需求情况 - 养天和成立于2002年,全国超4000家门店,曾2020年创业板IPO折戟,融资金额原计划4.17亿元[6][7] - 2024年营收11.65亿元,净利润4993.67万元,总资产19.66亿元,净资产6.60亿元,与益丰药房差距大[7] - 2024年养天和高溢价收购股权后质押,资金短缺或致李能向关联公司“输血”[8] 分组4:关联交易披露情况 - 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日常关联交易未履行审议和披露程序,总计金额1039.94万元[8] - 嘉应制药及子公司向养天和等销售产品、采购商品,2025年4月补充披露[8] 分组5:公司业绩情况 - 核心产品受集采政策和市场竞争影响,业绩近年下滑[9] - 2024年营收3.76亿元,同比降29.46%;净利润2061万元,同比降39.94%,扣非净利润骤降52.82% [9]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22亿元,同比升28.8%;归母净利润1540万元,同比升197.2%;扣非归母净利润1575万元,同比升315.1%;经营现金流净额 -1183万元,同比降193.7% [9]
突然曝出被关联方占用资金 长园集团2024年年报被“非标”、股票简称将变为“ST长园”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8 18:32
财务报告与审计问题 - 公司2024年度财务报表被年审会计机构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原因是董事长控制的运泰利控股通过第三方占用公司资金 [1] - 截至2023年末和2024年末,公司应收关联方资金占用余额分别为2.94亿元和2.64亿元(含利息) [1][4] - 公司追溯调整了2023年第三季度至2024年第三季度的财务报表及附注 [1] 关联方资金占用 - 公司全资子公司预付给7家供应商的款项被间接支付给董事长控制的运泰利控股,涉及供应商包括珠海源视成科技等7家企业 [3] - 公司自查后将7家供应商及其关联方追认为关联方,因资金占用行为实质为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 [4] - 2025年1月关联方通过第三方非经营性占用2.45亿元,截至年报披露日尚需支付资金占用利息2158.98万元 [5] 股票风险警示 - 因2024年度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意见审计报告,公司A股股票将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简称变更为"ST长园" [2][5] - 公司股票于4月29日停牌1天,4月30日起正式更名 [5]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78.74亿元,同比下滑7.22% [10][12] - 归母净利润-9.78亿元,同比由盈转亏,下滑幅度达1216.44% [10][12] - 利润分配方案为不分配不转增 [10] 历史诉讼风险 - 公司因2016-2017年财务数据虚假记载面临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诉讼,一审被判赔偿3.45亿元,计划上诉 [6]
渤海租赁: 年度关联方资金占用专项审计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4-02 12:06
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关联资金往来 - 2024年度未发现控股股东及其附属企业存在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情况 [1] - 其他关联资金往来中子公司及其附属企业往来金额达人民币10,619,256千元(年初余额11,026,935千元,年度新增1,298,020千元,偿还1,799,671千元) [2] - 其他关联方及其附属企业往来余额为人民币82,443千元(年初余额1,892,032千元,年度新增2,902,040千元,偿还3,950,024千元) [2] 关联方变动 - 原持股5%以上股东兴航融投因股份拍卖持股比例从8.52%降至2.13%,自2023年12月29日起不再对公司具有重大影响 [2] - 与兴航融投受同一最终控制方控制的公司自2024年12月29日起不再列为关联方 [2] 融资租赁项目逾期情况 - 天津市大通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融资租赁项目逾期未收回本金人民币312,500千元,累计应收未收金额134,537千元 [2] - 金海智造股份有限公司融资租赁项目逾期未收回本金人民币540,000千元,累计应收未收金额544,277千元 [2] - 北京首都航空有限公司飞机租赁收入确认人民币133,854千元(2023年为296,899千元),未确认收入金额324,330千元 [2] - 天津航空有限责任公司飞机租赁收入确认人民币52,368千元,未确认收入金额643,322千元 [2] 对外担保情况 - 公司全资子公司天津渤海为云南祥鹏航空提供股权质押担保,金额人民币2,057,500千元,担保期限至2031年10月31日 [2][3] - 天津渤海以持有的香港渤海30%股权为海航控股21.7亿元人民币借款提供质押担保,海航集团提供反担保 [3] - 2023年经董事会批准继续以香港渤海30%股权为中国银行海南分行对祥鹏航空的债务提供担保 [4]
欣龙控股: 年度关联方资金占用专项审计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4-02 10:18
文章核心观点 审计机构对欣龙控股2024年度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其他关联资金往来情况汇总表进行复核,认为该汇总表在所有重大方面与已审计财务报表保持一致 [1]。 各部分总结 审计情况 - 审计机构审计了欣龙控股2024年12月31日的合并及母公司资产负债表等财务报表,并于2025年4月1日签署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1] - 审计机构责任是对汇总表所载信息与已审计财务报表进行复核,认为汇总表在重大方面与已审计财务报表一致,除复核外未执行额外审计或其他工作 [1] 关联资金往来情况 -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附属企业等关联方与公司存在非经营性资金往来,涉及海南欣龙无纺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控股子公司,往来原因多为资金周转 [2][3] - 2024年期初往来资金余额总计4282.53万元,年度累计发生金额(不含利息)12451.78万元,往来资金利息477.70万元,偿还累计发生金额11949.58万元,期末往来资金余额5262.43万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