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振兴
icon
搜索文档
金融活水润泽积石山 重建家园焕发新生机
金融时报· 2025-08-08 07:57
住房重建金融支持 - 中国人民银行临夏州分行联合住建和财政部门出台专项政策 提供原址重建户每户不超过5万元5年期财政全额贴息贷款 集中安置户每户不超过10万元10年期财政全额贴息贷款 [3] - 农业银行积石山县支行作为金融重建排头兵 持续投放农户灾后重建贷款5698万元 累计投放2.89亿元 惠及2907户受灾家庭 [3] - 积石山县农信联社创新推出灾后住房贷等专属信贷产品 累计发放灾后重建类贷款10668户 金额8.04亿元 信贷支持覆盖面达60%以上 [3] 产业振兴信贷支持 - 邮储银行积石山县支行为志刚养殖合作社办理20万元极速贷信用贷款 后增信10万元 支持养殖场重建和发展 [4] - 农业银行向农资经销商马艾有布发放180万元惠农e贷抵押贷款 保障春耕备耕期间农资供应 [4] - 11家金融机构与县域21家企业现场签约授信7.74亿元 推动产业振兴 [5] 央行政策工具运用 - 中国人民银行临夏州分行开辟再贷款审核绿色通道 采用线上审核+线下发放方式 地震以来向积石山县农信联社发放(含展期)再贷款17.64亿元 [5] - 再贷款资金撬动农信联社累计发放涉农贷款38.65亿元 普惠小微贷款3.6亿元 [5] 创新信贷产品与服务 - 金融机构推出抗震复市惠商贷、抗震复工支持贷、复兴E贷、富民贷等10余款信贷产品 [6] - 农业银行临夏分行累计投放富民贷等农户贷款2.99亿元 支持牛羊养殖、餐饮经营等小微商户 [6] - 邮储银行临夏州分行发放三农贷款1.6万笔、金额21.38亿元 小企业贷款247笔、金额2.73亿元 [6] - 工商银行临夏分行推出抗震复市复商贷 累计发放贷款117笔、金额3.5亿元 [6] 融资成本优化措施 - 金融机构累计下调存量贷款利率816笔、金额2.82亿元 平均下调幅度50个基点 [8] - 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地震前下降近100个基点 [8] - 减免支付业务收费项目 包括评估费、保险费、抵质押手续费等 累计让利1300余万元 [8] 普惠金融服务延伸 - 农业银行积石山县支行组建流动服务队 提供开卡、转账、贷款咨询等基础金融服务 [8] - 邮储银行积石山县支行通过移动展业设备为偏远地区群众提供上门服务 [8] - 积石山县农信联社创新推出乡村振兴畜禽贷 采用活畜抵押+保证方式 为鑫农养殖合作社提供80万元贷款 [7] 整体信贷投放成效 - 截至6月末积石山县各项贷款较2023年末增加35.64亿元 增长73.59% [1] - 地震以来金融机构累计发放贷款57亿元 助力1.7万户受灾群众重建家园 [1]
技能型村干部“持证上岗”
人民日报· 2025-08-06 22:49
村干部技能转型 - 福建莆田市城厢区东海镇坪洋村70%青壮年外出务工 留守人口主要为老人和儿童 [1] - 近五成村干部持有农机驾驶证 无人机执照 农业技术员证等技能证书 [2] - 村干部通过持证上岗成为农业生产新技术新装备的实践者和推广者 [1] 农业振兴措施 - 当地推进技能型干部队伍建设 鼓励村干部考取各类职业技能证书 [1] - 技能型干部队伍推动农业增效益和农民增收入 [1] - 持证村干部逐渐成为当地产业振兴的领头雁 [2]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盐田”变“气田” 革命老区崛起千亿方大气田
新华网· 2025-08-06 09:42
核心观点 - 盐池县从传统盐业基地转型为天然气产业枢纽 探明大型气田并加速开发 带动区域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 [2][5] 资源储量与开发进展 - 青石峁气田钻井平台每日钻进速度达50米至100米 当前深度超2000米 预计20余天后产气 [1] - 盐池县探明两座千亿方级气田 已探明储量2244亿立方米 预测远景储量4000亿立方米 [2] - 累计开发天然气井487口 覆盖全县8个乡镇 投运气井267口 [2] - 天然气年产能13亿立方米 日产气量190万立方米 [2] - 2023年计划新增气井200口以上 加速勘探开发 [2] 基础设施与产能释放 - 建成4座集气站和160公里外输管道 同步建设320公里集输管网连接气井与集气站 [3] - 宁一集气站处理周边86口气井的天然气 经净化后输送至工业园区 [3] 产业链发展与绿色转型 - 引进5家天然气深加工企业 推动精深加工产业发展 [5] - 总投资16.5亿元的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在建 涵盖净化、提氦、制单细胞蛋白、碳纳米管及裂解尾气利用 [5] - 创新"一气多产"模式 降低碳排放 支持地区绿色发展 [5] - 对接周边化工园区 形成产能共建、产品互补的融合格局 [5]
巡察“利剑”破瓶颈 芡实产业焕新颜
新华日报· 2025-08-04 21:59
核心观点 - 金湖县吕良镇孙集村通过巡察整改推动芡实产业规模化、绿色化和品牌化升级 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提升 [1][2][3][4][5] 产业发展模式 - 创新"中心村党委+合作社+党支部+农户"联动模式 打破村域壁垒实现资源整合 [2] - 建成500亩核心种植基地 示范带动4000余亩种植区技术升级 [2] - 年加工能力提升至400吨 年产值突破6000万元 [2] 经济效益 - 带动150余名村民本地就业 人均年增收超过2万元 [2] - 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增加40万元 [2] - 通过生态种养技术实现亩均增收300元 [3] 生态治理 - 全面升级加工点污水处理设施 铺设污水收集管网并引进预处理设备 [3] - 推广"鱼菜共生"生态种养技术净化水质 [3] - 应用精准水肥管理和绿色防控技术降低农业化学品投入 [3] 品牌与市场 - 打造"苏芡"区域公用品牌 产品价值提升2.35倍 [4] - 与头部渠道商合作拓展全国市场 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 [4] - 引进速冻保鲜生产线将鲜芡保鲜度提升至95% [4] 产品创新 - 开发芡实糕、饮品及功能提取物等40余种精深加工产品 [4] - 通过产学研融合成功实现产品多元化 [4] - 形成区域品牌矩阵带动周边协同发展 [4]
群众的“心上事”就是我的“上心事”
中国能源网· 2025-08-01 08:14
2024年5月,带着组织的嘱托,国网巴河发电公司派驻墨脱县德兴乡易贡白村第一书记 兼驻村工作队队长张伟,踏上了前往"云端村落"的征程。穿过蜿蜒的山路,越过海拔4700米 的嘎隆拉隧道,汽车最终停在了雅鲁藏布江右岸的易贡白村——这个被云雾环绕的边陲村 落,成为了张伟驻村工作的新起点。 张伟立即展开调查。由于当时没有签订正式合同,只有村民自己记录的务工天数表,维 权难度很大。虽然施工单位负责人承认欠款,但总是以"即将拿到工程款"为由拖延支付。 初到云端:从陌生到信任的破冰之旅 初到易贡白村,张伟和队员们满怀热情地开展"百日大调研"入户走访。然而,接连走访 几户村民后,得到的都是"没有问题、挺好的"这样客套的回答。这让张伟意识到,村民们对 这支新来的工作队还保持着距离。 "如果不能了解村民的真实需求,我们的驻村工作就失去了意义。"张伟立即联系上一批 驻村工作队取经。在得知需要先建立信任后,他调整了工作方法:带着村干部和专干入户, 不再拿着问卷生硬提问,而是与村民拉家常、聊生活;主动参加村里的集体劳动,在清扫村 道、整理环境的日常中拉近距离。 渐渐地,村民们开始向这支工作队敞开心扉。在一次次的茶话家常中,张伟摸清了村 ...
在火热实践中增本领、长才干(大家谈·选择西部 扎根西部 建功西部⑦)
人民日报· 2025-07-31 22:22
文章核心观点 - 西部地区通过基层实践和资源整合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重点包括农产品销售渠道拓展 产业升级和基层服务优化 [1][3][5] 对口援滇协作模式 - 采用"盐津基地+上海市场"模式 依托电商平台搭建销售渠道 辐射带动300余名农村群众实现就近就地就业 月平均工资约4000元 [1] - 通过沪滇协作渠道对接资源并吸引投资 多家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追加投资5500万元 [1] 基层政策实施方法 - 将政策语言转化为"家常话"以提升群众理解度 通过读懂群众日常关切精准推动政策落地 [3] - 服务1513户村民过程中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实现政策实效化 如社会救助和产业振兴的具体应用 [3] 乡村产业发展实践 - 通过改造葡萄架式 联系农业技术专家指导病虫害防治 以及开拓销售渠道实现全产业链打通 [5] - 推动葡萄产量和产值节节攀升 具体解决"出行难"和技术指导等微观问题以获取群众认可 [4][5]
金融活水润泽积石山 重建家园焕发新生机 甘肃省金融系统全力以“复”支持灾后重建
金融时报· 2025-07-29 01:19
贷款增长与信贷投放 - 截至6月末积石山县各项贷款较2023年末增加35.64亿元 增长73.59% [1] - 地震以来累计发放贷款57亿元 助力1.7万户受灾群众重建家园 [1] - 农信联社累计发放灾后重建类贷款10668户 金额8.04亿元 信贷支持覆盖面达60%以上 [3] 住房重建金融支持 - 原址重建户每户可获不超过5万元5年期财政全额贴息贷款 [3] - 集中安置户每户可获不超过10万元10年期财政全额贴息贷款 [3] - 农业银行积石山支行累计投放农户灾后重建贷款2.89亿元 惠及2907户家庭 [3] 产业振兴信贷措施 - 11家金融机构与21家企业现场签约授信7.74亿元 [5] - 央行向农信联社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17.64亿元 撬动涉农贷款38.65亿元 [5] - 邮储银行累计发放三农贷款1.6万笔金额21.38亿元 小企业贷款247笔金额2.73亿元 [5][6] 特色信贷产品创新 - 推出"灾后住房贷""灾后重建贷""极速贷""惠农e贷"等10余款专属信贷产品 [3][4][5] - 工商银行推出"抗震复市复商贷"累计发放117笔金额3.5亿元 [6] - 创新"乡村振兴畜禽贷"通过活畜抵押+保证方式解决融资难题 [7] 融资成本优化措施 - 累计下调存量贷款利率816笔金额2.82亿元 平均下调50个基点 [8] - 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地震前下降近100个基点 [8] - 减免评估费、保险费等费用 累计让利1300余万元 [8] 金融服务延伸 - 农业银行组建流动服务队提供开卡、转账、贷款咨询等基础服务 [8] - 邮储银行通过移动展业设备为偏远地区提供上门服务 [8] - 金融机构采用线上审核+线下发放方式实现再贷款业务即申即审 [5]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万泉河畔产业兴 五指山下日子甜——琼崖革命老区焕新颜
新华社· 2025-07-23 14:41
红色旅游发展 - 椰子寨村依托红色娘子军纪念园和白石岭景区等自然资源,吸引旅游公司和酒店投资,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 [1] - 村庄建设多功能综合楼、广场、河边栈道等设施,成为知名红色旅游乡村 [1] - 五指山市毛阳镇毛贵村整合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资源,规划发展红色旅游 [2] - 仁台村建成综合性红色革命教育研学基地,结合旅游观光和亲子度假功能 [3] 乡村产业振兴 - 毛贵村村民通过种植橡胶、槟榔、瓜菜及外出务工增加收入,部分家庭购置小轿车 [2] - 仁台村打造鹧鸪茶、蜂蜜等农业品牌,2024年人均年收入达2.48万元 [3] - 仁台村发展光伏产业、鸽子养殖项目,并谋划火山荔枝王产业 [3] - 番响村发展种桑养蚕特色产业,三亚梅山村民建设海边三层小楼 [3] 基础设施改善 - 毛贵村拆除茅草房,新建黎族风情平房,通水泥路和自来水,配备篮球场、卫生室等设施 [2] - 村邮站启用,村民可网上购物和收发快递 [2] - 椰子寨村完善村居风貌,新增广场、凉亭等公共设施 [1]
邮储银行辽宁省分行:以金融“切磋”千年玉 用服务“琢磨”非遗新篇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20 10:29
岫岩玉雕产业现状 - 岫岩玉位列中国四大名玉之一 素有"古玉之光 万年瑰宝"美誉 [1] - 岫岩玉雕技艺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 - 20世纪末行业低谷期从业者不足百人 部分技艺濒临失传 [2] 金融支持措施 - 邮储银行创新推出玉石产业贷款 解决原料采购占款高 创作周期长导致的现金流压力 [2] - 向非遗传承人马丽凤发放300万元贷款用于筹建艺术馆和采购优质玉石原料 [2] - 启动"千亿送贷"行动 走访800余家玉雕企业商户 累计投放贷款5000万元 [3] - 对个体工商户实施快贷快用 对龙头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抵押"组合贷款 对园区商户给予利率优惠 [3] - 推出"玉文化赋能计划" 协助企业参展提升设计能力 推进"金融+文旅"模式 [4] 产业发展成效 - 单件玉雕作品最高售价达数百万元 河磨玉 岫岩花玉等特色品种价值持续攀升 [4] - 建立中国玉雕大师创意产业园 形成老匠人带新徒弟的传承机制 [4] - 玉雕学院培养创新型人才 盛轩崇雅等企业通过108万元信贷资金提升展品质量并入驻博物馆展位 [4]
科技赋能,市场破局!“双百行动”助力从化荔枝产业跑出振兴加速度
南方农村报· 2025-07-20 05:25
科技创新 - 推广华农自主选育的"仙桃荔""岭丰糯"等晚熟耐储新品种,新品种效益较传统品种提升4-5倍,商品果率从75%跃升至90% [2] - 集成"低温预冷+气调包装+冰温贮藏"技术,将荔枝保鲜期从"一日色变"延长至常温72小时、冷链28天 [2] - 应用"荔知君"AI种植系统、六自由度采摘机器人(损伤率<3%)、北斗无人运输车及5G+空天地监测系统,实现农药减量20%、人力成本降40%、管理效率提3倍 [2] 品牌塑造 - 制定《从化荔枝等级规格》团体标准,特级果均价达25元/斤(溢价100%) [5] - 挖掘"北回归线明珠""荔枝蜜文学"等内涵,举办荔枝包装设计大赛,增加荔枝附加值 [5] - 推动"从化荔枝"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突破68亿元,鲜果均价上涨20% [5] 产销贯通 - 创新探索"二进二出"(进高校、进商区,出境、出海)模式,联动六所高校工会、食堂常态化采购 [7] - 承办青创主播大赛、荔枝直播赛,培训大学生电商团队,推动"线上直播+线下供应链"融合 [7] - 推动荔枝、花卉首次出口,实现"零的突破",助力从化荔枝销售超1.8万吨、金额超2亿元 [7] 人才筑基 - 实施"荔才计划",国家荔枝龙眼体系10名专家驻点从化,开设"田间课堂"培训2000人次,培育"土专家"120名 [8] - 孵化"90后"荔枝种植大户25户、电商运营团队3个,开设乡村振兴专业硕士班 [8] - 培育省级以上龙头企业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带动果农人均增收5000元 [8] 产业成效 - 从化区第一季度农业总产值增速达7.5%,位居广州各区第一 [7] - 持续深化"技、品、销、人"四位一体模式,推动从化农业向科技化、品牌化、国际化跃升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