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黄金梨
icon
搜索文档
到海淀采摘秋梨,品尝甜美的丰收馈赠
中国食品网· 2025-09-16 07:45
海淀梨多数脆嫩清润,甘甜纯粹,果形饱满美观。果皮呈温润浅黄,带着沐浴阳光后的淡淡金晖。还未 走近果园,浓郁的梨香就已飘来,引人垂涎欲滴。果皮薄脆易削,雪白的果肉细腻无渣,令人回味无 穷。 丰水梨:果肉呈黄白色,质地细嫩,汁水丰盈。其糖分含量高,口感甜蜜醇厚,堪比蜂蜜。 黄金梨:口感清脆甘甜,几乎无渣,果肉饱满且汁液充沛。散发着淡雅清新的果香,令人回味。 京白梨:果肉肉质中粗而脆,细腻多汁,风味香甜柔和。 秋实盈仓·梨果垂翘 从"百果称宗品最奇,餐冰咽雪食如饴"的赞誉,到"梨者,利也"的美好寓意,金秋时节品梨已成为迎接 秋天的传统仪式。谁都期盼在这秋日里"梨"享生活,吉祥安康。 九月,海淀的梨园里硕果累累,亲手采摘圆润饱满的秋梨,品尝这份金黄甜美的丰收馈赠,清香浓郁, 甜润入心。 国人爱梨·农耕古果 药食同源·梨果养生 梨果富含维生素与矿物质、膳食纤维促消化,高水分能有效润燥,低热量更健康。吃梨的方式也花样繁 多:可以洗净直接大快朵颐,或是熬制小吊梨汤,还能切块蒸煮成红枣银耳梨羹,暖身又润喉,解锁秋 日梨味甜品。 采摘觅金果,沉甸浓梨香 海淀梨采摘园坐拥京西宝地,毗邻市区,交通便捷,从市中心驱车仅需30分钟即可 ...
太行深处前南峪:荒山“刨”出“金山”来
中国新闻网· 2025-08-29 14:12
核心观点 - 前南峪村通过生态治理和产业转型 从荒山变为绿色经济示范区 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1][4][7] 生态治理历程 - 1963年洪灾摧毁60%土地和山场植被 村民通过爆破整地/水平开沟/构造梯田等方式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 [2][4] - 采用"材林头 干果腰 水果脚"种植模式 结合科学管理技术实现荒山绿化 [4] - 河北农业大学课题组自20世纪80年代起提供技术支持 李保国教授团队持续贡献被誉"太行新愚公" [2][4] 农业产业升级 - 软枣猕猴桃种植总面积达120亩 亩产3000余斤 每亩纯利润超6万元 优果率达90% [5] - 2024年为全镇提供12000余棵优生苗木 计划发展盆栽种植拓展庭院经济 [5] - 黄金梨等果品种植基地形成规模化采收体系 [6] 生态旅游发展 - 依托抗大旧址和生态资源 开发生态观光/果品采摘/抗大观瞻等多元旅游区域 [5] - 2024年接待游客40余万人次 门票收入超600万元 带动村民参与旅游服务 [5] 绿色能源建设 - "风光水储"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工程整合抽水蓄能/太阳能/风能 构建零碳微电网 [7][8] - 绿色电力覆盖全村生产生活用电 余电上传国家电网实现能源外输 [7] 经济效益成果 - 2024年全村总收入突破2亿元 人均收入达18600元 [7] - 生态资源转化为持续经济收益 印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 [7]
把更多农产品变成工业品
经济日报· 2025-06-23 22:03
农产品加工业的战略意义 - 农产品加工业是连接农业和工业的关键纽带 能实现错峰销售 均衡上市 促进减损增收 提质增效 释放农业内部潜力 [1] - 该行业带动资本回乡 人才返乡 科技下乡 激发农村外部活力 形成乡村产业最大体量 [1][3] - 中央政策强调将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需从初级农产品向加工农产品升级 产后加工成为农业主责主业 [1] 行业典型案例与发展模式 - 贵州刺梨 山东金乡大蒜 四川眉山泡菜等典型案例显示 土特产已延伸至加工环节 形成种植-加工-商品交易中心-科研服务的全产业链 [2] - 玉米加工价值链显著:初加工得玉米淀粉/蛋白粉 深加工制胚芽油/果糖 精加工产维生素B12 鲜食玉米需求增长依赖科研攻关 [3]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首批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名单 涵盖乳制品 饮料 酿酒 精制茶等主要门类 [1] 市场机遇与产业升级路径 - 农业规模化经营 消费多元需求 工业技术渗透共同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吸引资本下乡 [3] - 加工深度决定产品附加值:茶叶通过不同加工工艺形成绿茶/红茶/黑茶等品类 传统技艺与现代拼配方式并存 [4] - 产业需差异化发展以避免同质化竞争 初加工适合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 精深加工适合大中型企业 [4] 政策导向与未来重点 - 培育名单推动从田间到车间的转型 重点提升产品质量 优化口感风味 实现循环利用与高值开发 [4] - 产业链需延伸至"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 加工产能向产地集中 与销区对接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