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不良资产处置
icon
搜索文档
民生银行(01988)发布中期业绩 归母净利润213.8亿元 同比减少4.87%
智通财经· 2025-08-29 08:45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707.01亿元 同比增长7.79% [1][3] - 归母净利润213.8亿元 同比下降4.87% [1][3] - 每股基本收益0.45元 [1] - 利息净收入492.03亿元 同比增长1.28% [3] - 非利息净收入214.98亿元 同比增长26.41% [3]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96.85亿元 同比增长0.41% [3] 资产负债结构 - 总资产77689.21亿元 较上年末下降0.59% [2] - 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44698.74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0.44% 占总资产比例57.54% [2] - 一般性贷款占比56% 较上年末上升1.85个百分点 [2] - 总负债70666.09亿元 较上年末下降1.28% [2] - 吸收存款43110.02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1.46% 占负债比例61.01% [2] - 个人存款占比31.96% 较上年末上升1.40个百分点 [2] 经营策略 - 信贷资源集中于国民经济重大战略领域和薄弱环节 [2] - 通过支付结算、代发和供应链金融业务提升低成本存款规模 [2] - 生息资产日均规模71224.47亿元 同比增长579.32亿元 [3] - 净息差1.39% 同比上升1个基点 [3] - 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应对风险 [3] 资产质量 - 不良贷款总额660.52亿元 较上年末增加4.42亿元 [4] - 不良贷款率1.48% 较上年末上升0.01个百分点 [4] - 拨备覆盖率145.06% 较上年末上升3.12个百分点 [4] - 持续完善"三道防线"风险防控机制 [4]
深度参与金融改革与房地产纾困 中国信达上半年盈利增长5.78%
经济观察网· 2025-08-28 02:41
核心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资产总额达1.6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62%负债总额1.46万亿元同比增长2.80%归属于公司股东权益1972.90亿元较年初增长1.60% [2] - 报告期内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81亿元同比增长5.78% [2] - 金融服务板块实现税前利润35.1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3.87% [5] 不良资产业务 - 不良资产经营业务总资产达9382.2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51%收入总额184.91亿元同比增长0.30% [3] - 上半年新增投放其他不良资产业务达304.15亿元同比增长88.19% [2] - 新增收购金融不良债权资产255.06亿元同比增长56.80% [3] - 新增收购个贷不良34.2万户涉及本金47亿元 [4] 金融服务子公司业绩 - 南洋商业银行实现税前利润20.14亿元同比增长22.68% [6] - 信达证券税前利润达11.38亿元同比增长82.37% [6] - 金谷信托税前利润6.02亿元同比增长60.45% [6] - 信达金融租赁税前利润7.09亿元同比增长69.93% [6] 重点领域风险化解 - 收购54家地方中小银行不良债权本息近600亿元同比增长85.4% [8] - 落地房地产风险化解项目19个投入资金54亿元实现保交房1.4万套带动货值超757亿元项目复工复产 [8] - 能源及基础设施、不动产、新质生产力转型、央地国企改革四类领域新增投放占比分别为32.7%、17.8%、21.5%、27.8% [9] 业务创新与能力建设 - 推出"资产直通车"系列直播活动打造"踏浪前行"资产推介品牌探索线上线下一体化处置路径 [4] - 围绕非住宅类物业、存量资产盘活等场景发起设立4支房地产纾困基金 [8] - 通过提供智力支持、设计重组方案、引入产业投资者等方式协助地方政府破解债务困局 [9]
多家银行大力度转让信用卡不良贷款
证券日报· 2025-08-27 16:13
核心观点 - 银行业正在大规模、低折扣转让信用卡不良贷款 以快速优化资产质量和应对风险释放 同时推动行业从增量扩张向存量经营转型 [1][2][4] 转让规模与折扣情况 - 华夏银行转让7期个人信用卡不良贷款 未偿本金总额44.83亿元 未偿利息总额63.05亿元 未偿本息总额107.89亿元 起始价合计2.45亿元 约为未偿本息总额的0.23折 [1][2] - 2025年一季度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成交规模达370.4亿元 较去年同期43亿元增长7倍有余 其中信用卡透支不良贷款转让规模为51.9亿元 [2] - 多家银行转让规模达百亿元 部分项目起始价低至未偿本息总额的0.2折左右 [2] 转让原因与行业痛点 - 信用卡业务过度依赖增量扩张 风控能力薄弱 催收效率偏低 此前发卡竞赛导致客户质量良莠不齐 [4] - 信用卡作为无抵押贷款 催收高度依赖司法程序 回收效率难以匹配高风险客户实际价值 [4] - 逾期时间长 借款人资质弱 分布分散 法律追偿难度大 银行急于出清 [3] 银行动机与行业转型 - 批量转让兼具短期清库存与长期调风控的双重作用 [4] - 短期优化资产质量应对前期过度授信导致的集中风险释放 [4] - 长期体现行业发展逻辑从增量扩张向存量经营的关键转变 聚焦优质客户 [4] 处置方式创新 - 商业银行探索多元化处置路径 包括不良资产证券化 债务重组 AI技术赋能催收 催诉调一体化合作处置机制 不良资产跨境转让 [5] - 银行需从源头减少不良贷款产生 优化客户筛选 搭建动态授信模型 强化场景风控 完善高风险客户退出机制 [5]
这家银行再现大额罚单!信贷业务屡次违规,资本“渴求症”难解?
券商中国· 2025-08-25 05:13
监管处罚与合规问题 - 恒丰银行重庆分行因掩盖不良贷款、投资管理不到位、贷款"三查"不尽职被罚款260万元 [1][2] - 2025年累计被罚1755.68万元,较2024年增幅近80% [2] - 多名责任人被警告或罚款,包括分行负责人及支行行长 [2] - 年内第三次收到百万元以上罚单,涉及反洗钱、信贷业务等违规 [1][3] - 成都分行、南充分行曾因掩盖不良贷款受罚 [3] - 上海分行因固定资产贷款发放不审慎等5项违规被罚370万元 [3] - 中国人民银行对其8项违法行为罚款1060.68万元,包括违反账户管理、反假货币规定等 [3] 不良资产处置与资产质量 - 通过控股股东山东金融资产转让不良资产54.65亿元,占一季度资本净额超1% [5] - 2025年转让债权总额超1亿元的资产包77个,合计236亿元 [5] - 低于1亿元的资产包超290个 [5] - 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1.49%,高于股份行平均水平0.27个百分点 [6] - 不良贷款余额128.73亿元,拨备覆盖率154.4%,低于行业平均水平61.9个百分点 [6] - 信用减值损失86.13亿元,同比增加19.5% [6] - 未分配利润-274.01亿元,历史亏损规模较大 [1][6] 资本充足性与补充压力 - 2024年末资本充足率13.3%、一级资本充足率11.43%、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92% [8] - 2025年一季度末三项指标分别下滑至12.48%、11.07%、8.56% [8] - 2020-2022年发行永续债280亿元,2024年发行二级资本债150亿元 [8] - 近期筹划增资扩股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9] - 核心资本消耗较快,补充渠道受限(未上市) [8][9] - 评级机构指出业务扩张对资本形成持续压力 [6][7] 经营挑战与上市前景 - 宏观经济复苏缓慢及部分行业风险对运营形成压力 [7] - 零售业务基础薄弱,业务结构需优化 [7] - 历史亏损、不良资产压力及内控问题增加上市不确定性 [9] - 为12家股份行中未上市银行之一,2024年启动上市准备 [9]
恒丰银行再领大额罚单:信贷业务多次违规 资本“饥渴症”难解
证券时报· 2025-08-24 21:04
监管处罚与合规问题 - 恒丰银行重庆分行因掩盖不良贷款等多项违规被罚款260万元 三位责任人遭警告处罚 [1] - 年内公司合计被罚超1700万元 较2024年增幅近80% [2][3] - 中国人民银行对公司处以1060.68万元罚款 涉及违反账户管理及反洗钱等8项违法行为 [4] - 重庆分行曾于2023年因授信业务违规被罚180万元 时任支行行长被取消高管任职资格终身 [3] 资产质量与不良处置 - 公司不良贷款率达1.49% 高于股份制银行1.22%的平均水平 不良贷款余额达128.73亿元 [6] - 通过控股股东山东金融资产转让54.65亿元不良资产 占一季度末资本净额超1% [5] - 年内通过阿里资产平台处置77个超1亿元资产包 债权总额合计236亿元 [6] - 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增加19.5%至86.13亿元 不良资产对经营形成明显拖累 [6] 资本补充与上市进展 - 公司计划开展增资扩股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目前已启动会计师事务所采购程序 [8] - 作为未上市股份制银行之一 公司资本补充渠道相对受限 [8] - 未分配利润为-274.01亿元 叠加资本消耗及盈利能力偏弱等问题 为上市带来不确定性 [8]
广发银行一年25次“甩卖”不良资产,谁受益?
新浪财经· 2025-08-18 06:31
广发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情况 - 2024年通过银登网11次转让不良资产收益权 涉及原始不良资产总额327亿元 最终成交21亿元 [1] - 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接盘方均为信托机构 其中粤财信托接盘7次(涉及原始金额267.47亿元/成交14.57亿元/折扣率0.5折) 深国投信托接盘3次(涉及原始金额55.53亿元/成交4.27亿元/折扣率0.8折) 华能贵诚信托接盘1次(涉及个人住房贷款原始金额4.86亿元/成交2.14亿元/折扣率4.4折) [1][2][3] - 同期通过批量转让不良资产债权处置风险资产 涉及原始不良资产本息总计32.27亿元 例如哈尔滨分行个人不良贷款转让予黑龙江国瑞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3] 不良资产处置方式与效率 - 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仅转移收益权而非所有权 银行保留资产统计口径并继续计提拨备 [15][16] - 相比不良资产债权转让 收益权转让更易吸引投资者且实现快速变现 有助于降低账面不良率 [1][14][16] - 2024年前三季度银行业不良贷款转让项目数达598单(同比增54.9%) 挂牌转让本息合计1627.1亿元(为2023年同期两倍) [6] 房地产领域风险暴露 - 广发银行房地产贷款不良率居股份行首位 2023年达6.21%(较2022年降4.5BP) [8][9] - 典型案例包括广州名盛置业欠款本息5.77亿元(抵押物含商铺/住宅/停车场收费权) 上海龙吕物业欠款本息2.88亿元(以7.5折转让) [9][11] - 2023年累计为房地产企业批复贷款展期及期限调整353.59亿元以纾困行业风险 [12] 银行整体经营与资产质量 - 2023年末广发银行总资产3.51万亿元(同比增2.68%) 净利润160.19亿元(同比增3.16%) [13] - 不良贷款实现"双降":不良贷款率1.58%(降6BP) 不良贷款金额326.1亿元(降10.4亿元) [13] - 2021-2023年信用减值准备占营收比例均超30% 同期核销不良贷款金额累计达457.51亿元 [14]
金融监管总局最新发布!释放重要信号→
金融时报· 2025-08-16 04:34
行业资产规模与结构 - 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达467.3万亿元,同比增长7.9% [1] - 大型商业银行资产总额同比增长10.4%,增速领先行业 [2] -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6万亿元,同比增长12.3%;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13.9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1万亿元 [2] 盈利与经营效率 - 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2万亿元 [1] - 商业银行成本收入比为30.2%,较上年全年下降5.3个百分点 [5] - 净息差为1.42%,较一季度仅下降0.01个百分点,降幅收窄 [5] 资产质量与风险抵御 -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49%,较上季末下降0.02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3.4万亿元,较上季末减少24亿元 [1][3] - 资本充足率15.58%、一级资本充足率12.46%、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93%,均较上季末上升0.24-0.30个百分点 [3] - 上半年银行业新计提拨备1.1万亿元,同比多计提579亿元;处置不良资产1.5万亿元,同比多处置1236亿元 [3]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 银行通过融资协调机制走访超9000万户小微经营主体,对"推荐清单"主体新增授信23.6万亿元,新发放贷款17.8万亿元 [2] - 信用贷款在新发放贷款中占比32.8% [2] - 金融资源向小微企业、"三农"等薄弱环节倾斜,体现服务普惠性与针对性 [2] 专家观点与行业态势 - 行业整体呈现"规模稳增、结构优化、风险可控"状态,服务实体经济与风险抵御能力提升 [1][4] - 不良贷款"双降"得益于不良资产处置加速及贷款投放的稀释作用 [3] - 净息差降幅收窄主要源于资金成本压降措施见效 [5]
发力代建、出售资产!数百亿债务压顶,远洋能否突围
南方都市报· 2025-08-14 02:05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将代建业务作为重要发展方向 认为不良资产处置规模将在未来两三年快速放大 计划抓住市场机会 [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新拓代建项目33个 签约面积562万平方米 在中指研究院代建新签规模榜排名第八 其中住宅占比70% 多为金融机构委托的盘活出险房企项目 [3] - 公司在昆明 成都 西安等地承接或跟进多个出险项目 为委托方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3] 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进入调整期 传统开发模式难以为继 代建业务成为房企新战场 [3] - 头部企业新签约规模集中度下降 中尾部企业加速项目拓展 行业竞争加剧导致费率持续探底 [3] - 代建管理费率1%-3%的项目占比81.7% 其中1%-2%费率项目占比50.5% 较2024年底增加7.8个百分点 [4] - 绿城管理2024年综合毛利率49.6% 较2023年下降2.6% 净利率22.99% 同比下降6.7% [4] 财务困境与资产处置 - 公司连续多年大额亏损 2022年归母净亏损159.3亿元 2023年扩大至210.97亿元 2024年股东应占亏损186.24亿元 三年累计亏损超550亿元 [6] - 2024年底借贷总额960.14亿元 其中一年内到期债务占比66% 现金资源总额仅48.28亿元 [7] - 公司出售成都太古里 颐堤港二期等优质资产 近期以3.22亿元出售远洋国际中心二期项目23%股权 [7] 债务重组进展 - 境内债务重组方案涉及7笔公司债和3笔银行间债务 总金额180.5亿元 重组选项包括现金回购 股票经济收益权 以资抵债 一般债券展期 [8] - 现金回购和资产抵债覆盖110亿元 占总债务60%以上 现金回购拟以不超过8亿元按面值20%价格购回不超过40亿元债券 [8] - 境外债务重组总规模63.15亿美元 转换为22亿美元新债务及41.15亿美元新强制可转换债券和永续证券 [9] 经营现状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累计合约销售额134亿元 同比下降27% [9]
《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2022》发布——不良贷款处置紧迫性加强
新华网· 2025-08-12 06:26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风险趋势 - 2022年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计小幅上升 50.23%受访银行从业人员持此观点[1] - 不良资产风险尚未完全暴露 金融体系整体风险可控但需持续关注[1] - 房地产行业不良贷款率或上升 民营房企受冲击较大但个别大型房企风险基本可控[1] 中小银行风险状况 - 城商行与农商行不良率显著高于行业 2021年三季度末分别为1.82%和3.59% 远超商业银行整体1.75%水平[1] - 上市城商行需稳妥推进不良处置 需汲取包商银行、锦州银行等高风险案例教训[2] - 规范公司治理是中长期化解风险关键 被视为最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2] 不良资产处置方式 - 不良资产转让成为主流选择 45.58%受访者认为这是最主要处置方式[2] - 其他处置方式占比分别为坏账核销26.05%、清收和债务重组12.56%、债转股3.26%[2] - 转让方式可快速降低不良率但需牺牲回收率 创新方式如资产证券化作用日益凸显[2] 市场化债转股实施挑战 - 转股定价难成为核心障碍 信息不透明导致企业与金融机构价值判断存在分歧[3] - 不良贷款定价遭遇较大折扣 挫伤商业银行参与积极性[3] - 需建立合理定价机制 完善法治化债转股运作框架[3] 机构角色与市场格局 - 全国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仍是处置主力 商业银行更青睐此类买方[2] - 地方AMC和互联网平台扮演补充角色 跨周期逆向调节功能需强化[2] - 疫情多点散发加剧风险暴露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需坚守风险防火墙定位[2]
153亿!甘肃银行,大手笔转让!
券商中国· 2025-08-09 08:11
甘肃银行不良资产处置 - 公司拟以153亿元出售账面余额197.19亿元的资产包,包含本金178.64亿元及应收利息18.55亿元,其中信贷资产40.85亿元(批发零售、房地产、制造、采矿行业为主),非信贷类金融投资资产137.79亿元(信托76.23亿元、资管计划40.98亿元、债券18.59亿元、私募基金1.99亿元)[1][3] - 资产包已计提减值准备47.97亿元,账面净值149.22亿元,转让价略高于净值,交易采用分期付款:首付80亿元,剩余73亿元分三期至2030年付清[3][4] 非信贷类不良资产加速出清 - 行业趋势显示银行业正加快处置非信贷类低效益资产(如信托、资管计划等),此类资产虽非传统信贷但仍拖累银行资产质量与效益[2][7] - 公司本次处置的非信贷资产占比达70%(137.79亿元/197.19亿元),反映其主动优化资产结构的策略[3][7] 历史资产转让情况 - 上市以来累计8次向甘肃资产转让不良资产,本金总额237.89亿元,实际回收162.87亿元,平均折扣率约68.5%[5][6] - 2025年6月后转让节奏加快,5次交易中本次规模最大(197.19亿元),折扣率77.59%显著高于此前16%-30%的水平[5][6] 交易背景与主体 - 甘肃银行为西北首家上市城商行,甘肃资产是省政府控股的地方AMC,注册资金20亿元,专注不良资产管理与处置[5][7] - 市场化定价机制下,不良资产转让价通常大幅低于账面值,但能快速变现并减轻银行资产质量压力[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