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三产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庆祝农民丰收节,今年广东主会场为何定在肇庆高要?
南方农村报· 2025-09-20 04:05
庆祝农民丰收 节,今年广东主 会场为何定在肇 庆高要?_南方 +_南方plus "万物春分而 生,秋分而 成。"秋分将 至,第八个中国 农民丰收节如期 这里的实力,源 于"一粒米"的坚 实根基。作为丝 苗米优势产区, 高要全区粮食播 种面积超56万 亩,粮食保供稳 产24.28万吨, 连续多年实现稳 中有升。水稻耕 种收综合机械化 率达87.78%,稳 今年,广东省庆 祝2025年"中国 农民丰收节"主 会场设在肇庆市 高要区金渡镇铁 岗社区,以"庆 农业丰收,享美 好生活"为主 题,充分展现全 省上下以头号力 度实施"百县千 镇万村高质量发 展工程"推动农 业农村发展的喜 人成绩、农村面 貌喜人变化、农 民生活喜人景 象。 岭南庆丰收,为 何主会场落子高 要? 仓廪实,天下 安;鱼虾满,百 姓富。高要的丰 收画卷,正是千 家万户幸福生活 最生动的注脚。 而来,礼赞丰 收,致敬农民。 居肇庆市首位、 广东省前列,牢 牢端稳了百姓 的"饭碗" 。 田间水稻颗粒饱满、稻香四溢。区若琳摄 这里的优势,来 自"一只虾"的产 业传奇。高要作 为"中国罗氏沼 虾之乡",养殖 规模、产量、产 值均稳居全省首 位。2024年 ...
走近石泉池河养蚕故事 外国记者感叹中国乡村振兴新进程
环球网· 2025-09-19 13:22
一枚1984年出土于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池河镇的汉代鎏金铜蚕,曾静静地诉说着千年前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如今,池河镇这个西北第一蚕桑大镇,正通过 数字技术与传统蚕桑产业的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创新路径。 在明星村集约化养蚕室,记者们看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智慧养蚕",物联网环境监测系统、石墨烯变频地暖、超声波加湿、空气质量传感检测等先进技术被 广泛应用。 这枚曾经见证古丝绸之路辉煌的鎏金铜蚕,正在见证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9月18日,2025"走读中国"国际媒体交流项目记者团抵达石泉县,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格鲁吉亚等11个国家的12位外媒记 者与国内主流媒体记者组成联合采访团,走进石泉县明星村及相关蚕桑产业园区,实地探访传统产业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的新图景,感受到中国乡村振兴的 强劲脉动。 石泉县池河镇明星村是本地产业升级的典型代表。全村面积11.6平方公里,人口3426人。近年来,明星村紧扣农旅融合、文旅融合、三产融合的发展思路, 把蚕桑、养殖和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驱动的乡村振兴之路。 眼下的明星村,已建成西北规模最大的蚕桑产业园区 ...
山东沂南:特色农业片区化发展奏响乡村振兴“丰收曲”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19 07:48
放眼整个孙祖小米特色农业片区,小米产业向着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发展,正继续擦亮"孙祖小 米"金字招牌,描绘强镇富民新"丰"景之宏图。片区内发展6处规模化种植基地、2600亩,成立"孙祖镇 米宝宝农产品种植联合社",建立"村集体+"利益联接机制,开展小米、小米粉和米油等精深加工,提升 附加值30%,带动村集体年均增收10万元。 来到浮来山脚下的湖头镇薄店子村,在成千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印有"福""平安"字样的苹果红彤彤的 一串串挂在枝头,令人欣喜不已。 在这弥漫着果香的900亩苹果园中,有一处室内长着两颗粗壮苹果树的田间学校,这让果园的底蕴一下 子更深厚了一些。据了解,沂南县在推进田间学校建设过程中,重点选取产业基础较好、设施条件完 善、特色优势明显、示范引领作用较强的经营主体。通过新型经营主体特色产业发展的示范带动,帮助 更多周边小农户掌握新技术、新技能,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到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中。 "我们着力于老产业的新发展,通过'稳面积、强质量、强品牌、强效益'的思路,加快'产、贮、销'全产 业链协同发展,建成这家浮来红田间学校。"产业头雁于成千介绍,"技术的生命力在于应用与传播,基 于合作社长期实践,我们 ...
把一粒种串成一条链,广东种业绘就鲜食玉米产业新图景
南方农村报· 2025-09-17 10:00
把一粒种串成一 条链,广东种业 绘就鲜食玉米产 业新图景_南方 +_南方plus 阳光洒落广东湛 江的鲜食玉米 地,工人们已开 始忙碌。湛江自 1998年起规模化 种植甜玉米,目 前全市鲜食玉米 年种植面积约70 万亩次,种植面 积和产量均位居 全省首位。 近年来,鲜食玉 米产业步入发 展"快车道",全 国种植面积突破 2500万亩,年消 费量达750亿 穗。然而,产业 仍面临种质资源 挖掘不足、生产 资源约束趋紧、 自然灾害与病虫 害加重等多重挑 战。 围绕鲜食玉米协 同攻关 鲜食玉米口感鲜 美、营养丰富, 兼具粮、果、蔬 三类特性,不仅 是富民兴村的重 要作物,也是保 障国家粮食安全 的重要补充。 我国鲜食玉米育 种虽取得显著进 步,品种类型日 益丰富,但仍存 在种质资源挖掘 不足、品种创新 引领消费的潜力 尚未充分发挥等 问题。 境,促进产业健 康快速发展。 产量与品质兼顾 仍是育种方向 广东省农业科学 院作物研究所首 席科学家胡建广 中国种子协会会 长张延秋指出, 面对新形势,科 研单位和种子企 业应强化协同攻 关,深化科企合 作,加快突破性 种质创新。他建 议浙江持续在早 熟优质甜玉米、 耐热甜糯玉 ...
宁夏固原:“百美村庄”靓丽答卷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中国新闻网· 2025-09-15 23:35
"百美村庄"项目由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于2013年启动,通过整体规划、民居改造、生态整治,以乡村旅 游促进三产融合,目标打造"产业强、生态美、文化兴、机制活、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示范村。从传统村 落蜕变而成"百美村庄"的薛庄村2024年9月开村,如今已成为游客沉浸式体验乡村诗意、触摸乡土温度 的地方。这家手工醋坊,也焕发了新的生机。 这家醋坊名为池淋老土醋,据醋坊员工赵苗苗介绍,醋坊主理人有超过60年酿醋经验,已将手工醋的酿 造技艺传授给年轻一代。凭借地道的手工酿造工艺,池淋老土醋带着独特的醇厚风味,成了村民餐桌上 的常客和游客争相购买的伴手礼。"这醋吃着有小时候的味道,每天的销量超过200斤,年销售额超过了 19万元。"赵苗苗说,老手艺成了"金疙瘩",在乡村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 中新网银川9月15日电 (李佩珊 鲁治平)9月15日,在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官厅镇副镇长朱丽娇带领下,记 者走进宁夏首个"百美村庄"——薛庄村,一股醋香味便直冲鼻腔,醇厚的香气逐渐弥漫开来,带着粮食 发酵后的特有气息。寻香而去,发现这股香气源自村里的一家手工醋坊,这也勾起了记者对这个村子的 好奇。 数据显示,自薛庄村开村至今,已累计接 ...
农产品新消费观察丨小小绿植缘何成网红
人民日报· 2025-09-12 07:57
行业趋势与市场变化 - 花卉绿植零售市场总规模近2200亿元 其中观叶植物市场规模约135亿元 同比增长约12% [3] - 电商成为增长主引擎 2024年花卉电商消费约1200亿元 占零售市场总规模的54.5% 连续3年保持增长 [5] - 消费场景从节庆仪式性消费转向日常悦己型消费 非节日期间销售额持续走高 [3] - 热带植物和个性特色绿植消费占比持续攀升 小型观花观叶盆栽表现新活力 [3] - 行业从观赏经济向健康经济延伸 绿植被视为情绪调节品和空间美学元素 [3] 产品创新与价值重构 - 情绪价值成为核心定价维度 创意产品如"禁止蕉绿"水培香蕉、"放青松"香松盆栽引爆市场 [2][3] - 农产品价值标尺重构 除传统功能性价值外 审美价值、情绪价值、社交价值影响购买决策 [4] - 绿植产品需满足"高颜值"与"好养活"双重诉求 降低养护门槛以提供可持续情感反馈 [2] - 福建省平和县"禁止蕉绿"产品日销峰值达1.5万单 45天累计销售香蕉300多万斤 [3][4] 新农人与经营模式变革 - 新农人群体崛起 具备懂技术、懂市场、懂互联网特征 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新渠道销售 [5][6] - 河南省鄢陵县花农通过短视频普及蜡梅知识 积累数万粉丝 带动全村开展电商销售 [6] - 山东省青州市热植产业年产值5.07亿元 占全国45%市场份额 实施"花二代"培育工程支持创新 [6] - 经营模式从一次性销售转向长期服务 如提供全流程盆景养护服务以提升附加值 [10] 产业链升级与三产融合 - 成都园艺品牌"海蒂和噜噜的花园"年销售额过亿元 通过免费开放花园、出品纪录片等方式强化品牌 [8][9] - 江苏沭阳推动花木种植与文旅文创结合 打造集研学、婚礼、团建于一体的综合园区 [9] - 产业融合催生新业态 如低空航线观光、木质文创玩具开发 实现"点木成金"的价值提升 [9][10] - 生产端标准化程度提升 企业投入数百万元自建溯源系统 操作手册厚度达一米多高 [8] 产业规模与就业结构 - 全国花卉种植面积达125万公顷 行业从业人员516万人 [5] - 生产端人员(花农和种植工人)占比50%-60% 零售端从业人员占比30%-40% 服务端及其他人员占比10%-20% [5] - 电商平台成为小型观叶观花植物重要销售渠道 零售端从业人员数量持续增加 [5]
小小绿植缘何成网红(农产品新消费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9-11 22:21
行业趋势与市场变化 - 花卉绿植零售市场总规模近2200亿元 其中观叶植物市场规模约135亿元 同比增长约12% [4] - 电商连续3年成为增长主引擎 2024年花卉电商消费约1200亿元 占全国花卉零售市场总规模的54.5% [5] - 消费场景从节庆仪式性消费转向日常悦己型消费 热带植物和个性特色绿植消费占比持续攀升 [4] 产品创新与消费驱动 - 情绪价值成为核心定价维度 创意产品如"禁止蕉绿"水培香蕉日销达1.5万单 单日销售香蕉近10万斤 [4][5] - 消费需求聚焦"高颜值"与"好养活"特性 绿植作为情绪调节品和空间美学元素推动行业向健康经济延伸 [3][4] - 农产品价值标尺重构 审美价值、情绪价值与社交价值显著影响购买决策 [5] 产业链与从业人员结构 - 全国花卉种植面积达125万公顷 行业从业人员516万人 其中生产端人员占比50%-60% [5] - 零售端从业人员占比30%-40% 服务端及其他从业人员占比10%-20% 反映消费升级与行业多元化发展 [6] - 电商平台成为小型观叶观花植物重要销售渠道 新农人通过直播与短视频拓展市场 [5][7] 区域发展与产业升级 - 山东省青州市热带观叶植物年产值5.07亿元 占据全国约45%市场份额 [8] - 江苏省沭阳县推动花木种植与文旅文创结合 通过"花谷里花园"实现从卖风景到卖服务的转型 [10] - 河南省鄢陵县通过新农人电商推广蜡梅 带动全村参与电商销售 [7] 商业模式创新 - 从一次性销售转向长期服务模式 如提供全流程养护服务提升产品附加值 [11] - 通过大数据定制爆款产品 如果蔬盆栽日均订单突破500单 [9] - 建立品牌标准化与售后保障体系 如"30天不活包赔"服务解决消费痛点 [9]
2024年全国花卉零售市场总规模近2200亿元 热带植物和个性特色绿植的消费占比持续攀升 小小绿植缘何成网红(农产品新消费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9-11 21:59
行业趋势与市场变化 - 花卉绿植消费从节庆仪式性消费大规模转向日常悦己型消费 非节日期间销售额不断走高[3] - 电商连续3年成为增长主引擎 2024年花卉电商消费约1200亿元 占全国花卉零售市场总规模的54.5%[5] - 行业从观赏经济向健康经济延伸 消费者将绿植视为情绪调节品和空间美学元素[3] 市场规模与增长数据 - 2024年全国花卉零售市场总规模近2200亿元 观叶植物市场规模约135亿元 同比增长约12%[3] - 热带植物和个性特色绿植消费占比持续攀升[3] - 青州热植产业年产值5.07亿元 占据全国约45%市场份额[6] 产品创新与消费驱动 - "禁止蕉绿"水培香蕉、"放青松"盆栽等创意产品通过谐音梗结合情绪价值创造新消费场景[1][3] - 消费者需求聚焦"高颜值"与"好养活" 低门槛陪伴和可持续情感反馈成为核心购买因素[2] - 水果盆栽如蓝莓日均订单突破500单 兼具观赏性和参与感[9] 产业链与就业结构 - 全国花卉种植面积达125万公顷 行业从业人员516万人[5] - 生产端人员占比50%-60% 零售端占30%-40% 服务及其他从业人员占10%-20%[5] - 新农人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积累数万粉丝 带动全村开展电商销售[6] 商业模式转型 - 从"产什么卖什么"转向"市场需要什么就种什么" 通过大数据定制爆款产品[7][9] - 提供长期养护服务替代一次性销售 提升产品附加值[9] - 三产融合趋势明显 绿植产业延伸至文旅、研学、婚礼服务等领域[8][9] 区域发展案例 - 福建省平和县"禁止蕉绿"45天卖出300多万斤香蕉 稳定产地行情[4] - 河南省鄢陵县通过短视频普及蜡梅知识 实现线上直销[6] - 江苏沭阳开发木质玩具文创产品 实现"点木成金"[9]
揭阳揭西:解锁现代农业发展“密码”
南方农村报· 2025-09-10 13:05
文章核心观点 - 揭西县通过土地流转、科技赋能和电商拓展等系统性措施 成功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2024年农业总产值突破53亿元 土地流转率达54.87% 培育3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形成山区县城乡融合发展特色路径 [4][5][110][112] 土地流转与灭荒复耕 - 创新出台土地流转实施意见 推行"农户委托、村集体统一储备、政府搭台和奖励扶持"模式 累计流转农村承包地16.56万亩 流转率54.87% [12][13][32] - 每年安排3000万元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对参与灭荒复耕的经营主体给予倾斜支持 2024年新增流转土地4362.76亩 完成撂荒耕地复耕复种918亩 任务完成率100% [14][33] -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完成3个水稻集中育秧设施和1个稻谷烘干中心建设 为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 [36][37] 科技赋能与生产效率 - 植保无人机成为病虫害统防统治主力 2024年完成飞防面积6.15万亩 大幅减少农药用量并提升防治效率 [51][52] - 科技全链条应用使优质稻亩产达1500多斤 较去年提升约200斤 [48][49] - 2024年粮食播种面积44.80万亩 产量17.6万吨 蔬菜产量43.79万吨 水果产量24.18万吨 较三年前粮食产量显著增长 [38][39] 电商拓展与市场开发 - 搭建揭西农业综合服务电商平台 2024年助力农产品线上销售额突破3亿元 [69][71] - 大统农业通过直播电商推动油柑种植面积从几十亩扩展至300亩 年产量达100万斤 带动周边村民种植积极性 [74][75] - 开发油柑茶饮等深加工产品 结合线上直播实现产品快速销售和市场拓展 [64][65][73] 产业链建设与品牌培育 - 打造4条市级和4条县级农业产业链 创建2个省级、6个市级和22个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形成梯次发展格局 [80][81] - 培育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5家、示范家庭农场19家 2024年新增省级标杆合作社7家和家庭农场4家 [91][92] - 获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3个、"粤字号"区域公用品牌1个 拥有有机认证产品20个和绿色认证产品13个 [93][94] 三产融合与价值提升 - 发展集观光农业、休闲旅游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延伸农产品价值链条 [97][98][100] -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供应基地 形成跨村蔬菜产业链 带动村集体增收和村民就业 [106][107] - 通过品牌化和精细化运营 提升农产品竞争力 实现经济效益和乡村多元价值激活 [89][90][105]
浙北小蜗牛“爬”出共富链撬动西餐市场
中国新闻网· 2025-09-07 01:07
行业概况 - 蜗牛在世界美食界享有盛誉 被赞为肉中黄金 在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和地区尤为受欢迎[1] - 蜗牛日渐成为中国西餐厅 高档酒店的常见菜品[1] - 嘉兴市南湖区被誉为蜗牛之乡 当地自1987年开始养殖中华白玉蜗牛 至今其蜗牛产量占据中国蜗牛市场的70%以上[1] 养殖模式 - 南湖区蜗牛多为粗放养殖 未形成规模效应[3] - 生态大棚与菜畦 葡萄架错落分布 田中种满空心菜 成为蜗牛的遮阳伞与自助餐 菜叶喂蜗牛 粪便还田 实现零污染[3] - 室内养殖区安装空调 温度控制在25℃上下 一年四季都可以育种 养殖[4] - 蜗牛需要生活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 从孵化到成体 要经历4个月至5个月[4] 产业规模 - 依托龙头企业建立蜗牛合作社 南湖已有500多户农户养蜗牛致富 户年均增收7万元人民币以上[4] - 通过养殖培训 授课等渠道将共富链条延伸至安徽 河北等地[4] 加工与品控 - 食品加工车间内 从养殖户处收购来的蜗牛 经静养 清洗 去壳 烹饪 包装等一系列程序[4] - 加之抗生素 金属检验层层把关 摇身从农产品变为精加工食品 身价倍增[4] 产品与销售 - 法式红酒焗蜗牛 奶香芝士蜗牛 即食香辣蜗牛等都是明星产品[6] - 蜗牛美食包含蜗牛炒饭 蜗牛罐头 蜗牛料理包等多个品类[6] - 借助网店销售 直播带货等新形式 不但收获国际餐饮品牌青睐 还爬上千家万户的日常餐桌[6] 产业链发展 - 南湖区以蜗牛为纽带 构建养殖 加工 农旅结合的三产融合产业链[4] - 余新镇正在建设的蜗牛现代化产业园 将利用智慧感知 数据采集 智能监测等设备 推动蜗牛养殖全过程数字化 平台化管理[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