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上市

搜索文档
果然财经|鲁花集团股改完成,估值达209亿元,剑指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7-02 07:24
公司股份制改革与资本运作 - 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革并更名为山东鲁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从约10 91亿元增至20亿元 增幅达83% [1] - 公司股东架构调整 新成立的山东鲁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64 19%持股成为第一大股东 实际控制人仍为创始人孙孟全 [2] - 鲁花控股整合家族资产 包括鲁花道生集团有限公司等三家资产平台 并成立全资子公司山东鲁花投资有限公司 涉足投资领域 [4] 战略投资与股权结构 - 金龙鱼及其关联方香港嘉银以55亿元增资鲁花集团 获得26 64%股权 其中金龙鱼持股10 9536% 香港嘉银持股15 6864% 公司估值达209亿元 [4] - 增资后股权结构优化 形成孙孟全家族控股64 19% 金龙鱼系持股26 64%的格局 [4] 管理层调整与人事变动 - 公司监事团队调整 三位元老级监事退出 新增三位成员 [4] - 执行总裁宫兆海曾因借款合同纠纷被下达限制消费令 可能为人事调整原因之一 [4] 公司发展历程与行业地位 - 公司成立于1983年 从地方小厂发展为高端食用油引领者 以"5S纯物理压榨工艺"实现技术突破 [5] - 业务版图覆盖食用油 调味品 米面等行业 食用油年产能150万吨 调味品30万吨 米面50万吨 [7] - 全国拥有47个生产基地 400多家销售分公司 超20000名员工 [7] 市场竞争格局与细分领域优势 - 中国包装食用油行业呈"一超多强"格局 益海嘉里占39% 中粮15 3% 鲁花6 7% [7] - 高油酸花生油细分市场中 鲁花以34%市占率居首 胡姬花19% 金龙鱼15% [7] 行业竞争与上市预期 - 行业竞争白热化 金龙鱼已上市 中粮福临门推进IPO 鲁花若上市将形成"金龙鱼+福临门+鲁花"新格局 [7] - 上市需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 消费者需求变化等挑战 并解决业绩增长与产品竞争力问题 [8]
融资、上市、高新认定...“软著”才是隐藏的加速器!
搜狐财经· 2025-07-01 05:20
软件著作权的重要性 - 软件著作权作为"加速器"常被企业忽视,但在关键时刻能发挥重要作用,如提升系统效率 [2] - 在融资过程中,"自主研发"配合软著证书编号比口头强调技术实力更具说服力,被视为真金白银的技术壁垒 [2] - SaaS公司在融资时将软著证书放在资料最上方,成功引起投资人对技术储备的关注 [2] 软件著作权对上市的影响 - 企业在IPO前夕补办软著可能导致上市进程延误,如某科创板公司因临时补办6个软著而推迟上市半年 [4] - 提前布局软著的企业可在招股书中突出亮点,如某创业板上市公司凭借30多项软著将市盈率提高20% [4] 软件著作权在高新认定中的作用 - 软著在高新认定中价值显著,一个软著可抵多个实用新型专利 [4] - 某客户研发费用不足但凭借15个软著成功通过高新认定,评审专家直接认可其技术实力 [4] - 高新企业的税收优惠可直接转化为纯利润,软著在此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4] 软件著作权的性价比 - 相比专利的高费用和长周期,软著具有低成本、快速获批的优势,如某电商团队花几千元一个月内获得5个软著 [4] - 软著可快速用于申请政府补贴,如上述电商团队通过软著净赚十几万,回报远超小项目 [4] - 软著被视为性价比最高的知识产权,兼具便宜、快速、实用的特点 [4]
又一家区域乳企北上IPO,年近八旬董事长的终极一搏?
搜狐财经· 2025-07-01 02:13
上市历程 - 公司自2017年起在深交所谋求IPO,历经7年5次尝试均未成功,主要受财务指标制约[3] - 2024年转战北交所并通过上市辅导验收,正式获得IPO申报资格[3] - 创始人童恩文现年78岁,推动公司40年发展,上市被视为品牌全国化的重要途径[5] 业务结构 - 含乳饮料(酸乐奶)为核心产品,2024年营收占比58.2%,毛利率超40%且呈上升趋势[9] - 四川地区收入占比76.03%(2024年),区域集中度较2023年的77.4%略有下降但依然显著[8] - 电商渠道2024年同比增长73.81%,成为新兴增长点[8] 财务表现 - 2020-2024年营收从9.94亿元增至16.41亿元,五年累计增长65.09%[8] - 同期归母净利润从1.3亿元增至2.32亿元,净利润率从13.08%回升至13.58%[8] - 2019-2021年净利润率曾从13.39%下滑至11.12%,近年逐步修复[8] 创新布局 - 将牦牛奶作为未来20年重点产品,已注册3家子公司布局产业链[11] - 2023年国内牦牛奶市场规模26.24亿元,年产量超90万吨,但受高海拔养殖条件限制[11] - 行业面临健康饮奶趋势对含乳饮料市场的潜在冲击[10] 市场定位 - 公司成立于1985年,深耕西南乳制品市场40年,酸乐奶覆盖四川98%县域[5] - 含乳饮料收入从2016年4.59亿元增至2018年5.5亿元,占总收入比重达70.06%[5]
浙大学霸夫妻创业,干出个龙头!如今要上市!
IPO日报· 2025-06-28 12:19
公司概况 - 长光辰芯成立于2012年,源自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是国产高性能CMOS图像传感器龙头企业,专注于机器视觉、科学仪器和专业影像领域 [2] - 公司提供九大产品系列超过50种标准产品,覆盖工业成像、科学成像、专业影像和医疗成像等领域,并提供定制传感器解决方案 [2] - 截至2024年底,公司员工401人,其中博士20人、硕士181人,研发团队占比50.1% [7] 市场地位 - 2024年全球CIS市场规模预计1391亿元,2029年将达2103亿元,复合增长率8.6% [2] - 2024年工业成像领域,长光辰芯全球市场份额15.2%,中国排名第一;科学成像领域全球份额16.3%,中国排名第一 [2] 财务表现 - 2020-2022年营收分别为1.98亿元、4.11亿元、6.04亿元,但同期净利润连续两年亏损(-3316.85万元、-8314.81万元) [3]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6.04亿元、6.05亿元、6.73亿元,2023年扭亏为盈(净利润1.7亿元),2024年净利润增至1.97亿元 [4] - 面阵传感器产品占收入比重66.5%(2022)、67.7%(2023)、61.6%(2024) [4] - 毛利率从2022年76.2%降至2024年59%,主要因高性能CMOS和定制传感器毛利率下滑 [4] 上市历程 - 2023年6月申请科创板上市,经历两轮问询后于2025年1月撤回申请,半年后转战港交所 [2][3] - 问询涉及业绩可持续性、关联交易、公司治理等问题 [3] 股权与管理 - 控股股东王欣洋、张艳霞夫妇合计持股49.53%,两人均为浙江大学校友并拥有海外博士学位 [6] - 王欣洋任董事长兼CEO,张艳霞任副总经理兼COO,均有国际半导体企业工作背景 [6] - 早期股东包括上市公司奥普光电、凌云光,后期引入高瓴裕润、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等投资方 [7][8] 募资用途 - 计划将港股IPO资金用于四大方向:主要应用场景研发、CMOS图像传感器研发中心建设、封装测试产线扩展、国际业务布局 [8]
天风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庞介民当选湖北省上市促进会会长
搜狐财经· 2025-06-27 02:14
湖北省企业上市发展促进会年度活动 - 湖北省企业上市发展促进会2025年会员代表大会暨首届湖北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论坛在武汉成功举办 [3] - 过去一年促进会开展专题培训、走访调研、座谈沙龙、论坛讲座、投融资路演等活动 服务会员单位并推动企业上市 [3] - 打造"资本市场领军人才计划""董秘专委会""走进沪深北港资本市场"等服务品牌 [3] 组织工作与财务报告 - 秘书长王长海作《2024年工作报告及2025年工作计划》 总结工作并规划未来方向 [3] - 监事长单位北京兴华会计师事务所湖北分所负责人施薇作《2024年财务收支报告》 确保财务管理规范透明 [3] 领导层变动与战略方向 - 天风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庞介民当选新一任促进会会长 [4] - 庞介民表示促进会将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 助力湖北建设"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 [4] 政府期望与会员发展 - 湖北省委金融办希望促进会拓宽上市指导、政策分析、投融资对接等服务范围 [5] - 政府期待天风证券推动更多企业利用境内外市场上市融资 [5] - 鼓励投资机构聚焦早期科技企业 实现与企业协同发展 [5] - 呼吁会员企业夯实管理基础 通过高质量申报实现高质量发展 [5]
中伦助力周六福珠宝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6-26 11:03
公司上市情况 - 周六福珠宝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6月26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 股票代码为06168 HK [2] - 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约为12 92亿港元 超额配售权行使前 [2] 法律顾问团队 - 中伦律师事务所担任发行人中国法律顾问 全程参与上市及H股全流通过程 [3] - 项目由合伙人陈利民负责 签字律师包括合伙人许志刚 刘春城及非权益合伙人李紫薇 [3]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是中国珠宝行业领先企业 专注黄金珠宝产品及钻石镶嵌珠宝 拥有20余年行业经验 [5] - 截至2024年底 线下销售网络覆盖4 129家门店 包括加盟店和自营店 分布于中国31个省份及305个地级市 另有4家海外加盟店 [5] 行业地位 - 2017至2024年连续八年保持中国珠宝市场前五大品牌地位 按门店数量计算 [5] - 2024年度在中国黄金珠宝公司中 商品交易总额排名第六 黄金珠宝产品收入排名第十 [5] 律师背景 - 项目负责人陈利民为深圳办公室合伙人 专注中国内地资本市场 债务重组和不良资产处置领域 [8] 行业分类 - 公司所属行业涉及信息和智能技术 医药和生命科学领域 [9]
速冻调制食品市场排名第一,「安井食品」即将赴港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6-26 10:05
公司上市计划 - 安井食品计划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全球发售3999.47万股H股,其中香港公开发售占10%,国际发售占90% [1] - 假设最高发售价为每股66港元,公司预计募集资金净额约24.96亿港元 [1] - 募集资金用途分配:35%用于销售及经销网络扩张,35%用于供应链优化,15%用于业务数字化,5%用于产品开发,10%用于营运资金 [1] 公司业务与规模 - 安井食品成立于2001年,是国内速冻食品行业标杆企业,主营速冻调制食品、速冻菜肴制品和速冻面米制品 [3] - 公司在全国布局12大产销研一体化生产基地,拥有56个驻外营销机构和超过2000家一级经销商 [3] - 品牌矩阵包括旗舰品牌"安井"及多个自有和收购品牌,如"冻品先生""洪湖诱惑"等 [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21.06亿元、139.65亿元、150.30亿元人民币,同期净利润为11.18亿元、15.01亿元、15.14亿元人民币 [4]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36.00亿元,归母净利润3.95亿元,同比下降10% [5] - 2024年前九个月未经审计收入为109.95亿元,净利润为10.62亿元 [6] 市场份额与行业地位 - 按2024年收入计算,安井食品以6.6%的市场份额位居中国速冻食品行业第一 [7] - 细分市场中,速冻调制食品份额13.8%排名第一,速冻菜肴制品份额5.0%排名第一,速冻面米制品份额3.2%排名第四 [7] - 中国速冻食品行业前五大企业合计市场份额仅为15.0% [7] 产能与研发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运营13个生产基地,年产能超百万吨 [6] - 实施"产地研"策略,产品种类超400种,为行业最丰富之一 [6] - 2024年前九个月研发费用为7133万元 [6]
7年冲锋5次,四川这家老牌乳品企业要上市了→
搜狐财经· 2025-06-26 06:24
公司IPO进程 - 公司于2024年6月26日停牌,拟向境内证券交易所申请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 [4] - 这是公司第五次冲刺IPO,此前曾四次冲击深交所IPO未果 [4][5] - 公司2017年12月首次递交招股书拟登陆深交所中小板,后因材料不齐于2018年3月撤回 [6] - 2019年8月第二次递交申请,因公司问题遭证监会警示函而失败 [6] - 2020年6月第三次冲击因财务审计问题受监管问询折戟 [6] - 2022年7月第四次IPO更换保荐机构为中信建投证券,2024年6月撤回申请终止审核 [6] - 2024年9月公司改道北交所,完成3期上市辅导历时9个月 [6] 公司经营业绩 - 2020-2024年公司营收持续增长,分别为9.94亿元、14.21亿元、14.72亿元、15.62亿元和16.41亿元 [7] - 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亿元、1.58亿元、1.72亿元、1.96亿元和2.32亿元 [7] 公司背景 - 公司起源可追溯至1966年成立的成都化学制药厂 [7] - 1996年正式进入乳制品行业,主营含乳饮料及乳制品 [7] - 是国内较早的一批乳企 [7]
时隔三年再冲击IPO 同富股份向资本求解“贴牌软肋”
北京商报· 2025-06-24 15:27
公司上市计划 - 公司拟募集资金8.20亿元用于产能扩建和研发中心建设,生产模式将从"外协生产"为主转向"自主生产"为主 [1][3] - 公司曾于2022年尝试沪市主板上市未果,2024年转战北交所 [4] - 募投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年产7000万只不锈钢器皿产能,解决当前产能利用率接近饱和的问题(2024年利用率达95.65%) [3][7][8] 业务模式与品牌结构 - 公司90%收入来自贴牌产品,自有品牌仅占10% [1][5] - 2024年不锈钢器皿产量中65.56%依赖外协生产,自主生产占比34.44% [5] - 公司承认在欧美日韩市场难以突破品牌壁垒,需借助资本力量转型 [5] 财务与经营数据 - 2024年总资产20.37亿元,股东权益11.77亿元,资产负债率16.35% [2] - 2022-2024年营收从19.73亿元增长至27.60亿元,CAGR达18.3% [3] - 同期净利润从2.18亿元增至2.31亿元,2023年出现下滑 [3] 行业前景与竞争格局 - 国内保温器皿需求量从2020年1.376亿个增至2024年1.7817亿个,预计2030年达2.2044亿个 [7] - 行业正从制造向品牌转型,资本将加速整合,头部企业有望扩大市场份额 [1] - 外协生产模式存在供应商替代风险,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和交付周期 [5][6] 产能与供应链 - 2022-2024年实际产量从1220万只增至2152万只,产能利用率从87.8%提升至95.65% [7] - 当前产能无法满足订单需求,部分订单依赖外部工厂加工 [7] - 募投项目将新增3500万只不锈钢器皿和1500万只塑料器皿年产能 [3]
前次IPO因违规转贷折戟 莱恩精工转战北交所上市:“85后”实控人去年初离婚并涉及股权变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3 12:10
每经记者|陈晴 每经编辑|董兴生 三年前因财务内控问题创业板IPO(首次公开募股)折戟后,苏州莱恩精工合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莱恩精工")重整旗鼓,转 战北交所。 公开资料显示,莱恩精工2021年冲刺创业板时,曾因违规转贷问题收到深交所监管函;其第一大客户Tricam(即美国公司Tricam Industries Inc.)的资信状况亦遭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保")质疑。 如今,莱恩精工虽声称已完成转贷清理,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财务内控不规范情形背后是公司股权高度集中,公司实际 控制人张建元、张秀卓父女掌控着公司100%表决权。 作为二代接班人,"85后"张秀卓已经完成对公司的接班。不过,其于2024年即公司上市关键期离婚,且离婚前后涉及一系列股权代持 及赠与行为。 还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至2024年,莱恩精工对Tricam的销售占比仍然超过40%,且美国市场收入在2024年占公司主营收入比例超过 六成。公司招股书特别提示"主要客户所在国家贸易政策调整的风险"。 上市关键期实控人离婚并涉及股权变动 莱恩精工主营业务为精密铝合金制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产品聚焦登高器具,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