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通缩
icon
搜索文档
贸易战虽然赢了,但还是要发展内需啊!
集思录· 2025-05-14 13:51
关税谈判影响 - 关税谈判结果使中美双方回到4月初的起点 中国避免了出口断崖式下跌 美国避免了恶性通胀 [1] - 但中国出口萎缩和美国通胀的总体预期未改变 反映在股市上为美国股市大涨 中国股市高开低走 [1] - 中国近期已出台降息降准等刺激内需政策 效果需时间验证 预计年中可见迹象 [1] 内需不振原因分析 - 提振内需多年未见效 说明以往方法无效 沿用旧方法难有成效 [2] - 人均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低 福利不足 普通人不敢消费 此前消费依赖房价泡沫拉动 [4] - 结婚率和人口下降进一步压制内需 年轻人躺平现象实为无声抗议 [4] - 产能过剩 内需无法消化 维持产能是为避免失业 陷入两难境地 [14] - 房地产和基建下行导致内需不振 可能已存在超前消费和举债消费问题 [19] 刺激内需建议 - 增加假期实行4天工作制 或可催生假日经济 [3] - 加大消费贷力度以刺激消费 [5] - 砍掉无效低效基建 将节省的几万亿补充养老金及医保金 增强居民消费信心 [7][12] - 刺激楼市 因买房是最大消费 举例显示新业主首付300万 贷款550万 30年月供2.3万 利息总额近300万 [9][10] - 需培养数量庞大的高收入中产群体以提振内需 [18] 经济体制与资源配置 - 中国经济问题核心在于市场与计划资源配置之争 产业规划和地产限制导致效率低下拖累增长 [8] - 本质是效率与公平的权衡 改开以来效率优先拉大贫富差距 需在效率与公平间寻找平衡点 [16] 潜在风险 - 美国补足库存后可能再次翻脸 对贸易形势构成威胁 [15]
分析师:4月CPI数据没有改变美联储今年只会在12月降息一次的预期
快讯· 2025-05-13 13:24
分析师:4月CPI数据没有改变美联储今年只会在12月降息一次的预期 金十数据5月13日讯,分析师安娜·王和斯图尔特·保罗表示,4月份的CPI报告显示,受特朗普关税影响 最大的消费领域的通胀呈现加速态势。然而,旅游相关类别和其他娱乐服务的通缩压力抵消了商品价格 的部分涨幅。该报告表明,在评估特朗普关税政策对通胀的影响时,必须同步考量其对服务业的间接冲 击。鉴于服务业在CPI中有着相对较高的重要性,正如4月份的报告所显示的那样,服务业的通缩可能 会抵消商品价格的上涨。尽管如此,美联储可能不会从4月份的CPI报告中得到太多信号,因为他们的 预测表明,未来几个月通胀将会上升。我们维持我们的基准预期,即美联储今年只会降息一次,即在12 月的会议上降息25个基点。 ...
美国关税通胀的五个思辨
华创证券· 2025-05-13 09:12
通胀趋势 - 美国商品实际消费占比1993 - 2024年从27.5%升至34%,服务占比从72.5%降至66%,难现商品通胀+服务通缩[3] - 若特朗普关税致美国深度衰退,或商品通缩+服务微通胀;类似大萧条则商品与服务全面通缩;经济缓速或小幅衰退,可能“滞胀”[4] 批零环节 - 美国企业利润率约20 - 25%,理论可“吃掉”10 - 20%关税涨价,但批零环节大概率仍向消费者传导[5] - 2023年23个农业和制造行业中,贸易环节加价幅度大于30%的有14个,大于50%的有5个,加权加价幅度为30%[5] - 标普500指数29家批零贸易上市公司市值加权毛利率38%、净利率8.2%,低于指数均值45.5%、22.2%[6] 库存情况 - 一季度美国商品进口折年数约3.31万亿美元,环比折年率50.9%,批发环节补库明显,环比增速平均0.6%[36] - 多数行业库销比1 - 2个月,库销比低且净进口依赖度高的行业如服装、电子产品等可能更快涨价[7][9] 企业应对 - 美国制造商协会4月调查显示87%制造商可能提价,达拉斯联储4月调查显示制造商、零售商和服务业传递关税成本比例分别为76%、76%、47%[10] - 学界研究表明产成品进口关税存在加价或竞争效应,10%关税上升或使典型行业PPI 12个月内上涨1%[54] 关税差异 - 1930年关税法案落地时美国已衰退,当下未如此;1930年法案引发全球关税战,1929 - 1933年全球贸易量降约30%[11] - 1930年代美国是工业供给国,现是消费需求国;1930年初金本位制限制货币和利率工具,当下无此限制[12]
美国港口数据初现隐忧
国金证券· 2025-05-12 08:15
进出口情况 - 5月4 - 10日美国洛杉矶港口船舶停靠数量降至16艘,4月均值21.3艘,集装箱进口吞吐量环比下滑 - 124%,当周同比增速降至32.1%,4月末同比为56%,5月预计抵达船只20%被取消,已取消6月13个航次[3][5] - 韩国5月前10日出口同比增速从13.4%降至 - 23.8%,家用电器、汽车零件、钢铁制品出口降幅明显,4月对中国、美国、越南、欧盟出口降幅分别为 - 20.1%、 - 30.4%、 - 14.5%、 - 38.1%[3][8] - 5月4 - 10日中国20大港口离港船舶数量均值199.9艘,同比1.1%,离港载重100.1万吨,同比6.4%[13] 价格走势 - 4月CPI同比和核心CPI同比 - 0.1%、 - 0.5%,PPI同比降至 - 2.7%,模型估算GDP平减指数或降至 - 0.8%左右[16] - 5月第一周焦煤、焦炭、螺纹钢、水泥价格分别下滑5.7%、6%、2.4%、2.4%,5月PPI同比增速或降至 - 3.2%左右[3][16] GDP增速 - 5月初预计GDP同比增速回升至5.1%,主要因服务业好转,5月第一周地产销量、地铁出行人数同比正增长,服务业生产指数估算值上行至6%左右[3][19] - 5月第一周工业产需偏弱,PTA、聚酯切片、江浙地区涤纶长丝、半钢胎开工率分别下滑3.7、3、0.3、14.1个百分点,预计工增5月下滑5%以内[19] 风险提示 - 美国国内需求走弱拖累中国出口增速[4][23] - 全球和国内需求不足致国内价格下行,通缩持续[4][23] - 外需走弱时部分行业产能利用率或下行[4][23]
【真灼财经】中美谈判实质性进展;央行设5000亿元人民币额度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搜狐财经· 2025-05-12 02:16
中美经贸谈判 - 中美日内瓦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 双方同意建立经贸磋商机制并将于周一发布联合声明 [2][8] - 市场对中美会谈持乐观态度 推动美元兑瑞郎、日圆和欧元周线上涨 油价创4月中旬以来首次周度上涨 [3][9] 全球金融市场表现 - 美股三大指数接近持平 纳斯达克指数收17928 92点(0 0%) 标普500指数收5659 91点(-0 07%) 道指收41249 38点(-0 29%) [4] - 美国国债收益率基本持平 10年期国债收益率4 3785% 2年期收益率3 8910%(+0 44%) [4] - 恒生指数上涨0 4%至22867 74点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4% 上证综指下跌0 3%至3342点 [4] 大宗商品及外汇市场 - 布伦特原油上涨1 7%至63 91美元/桶 WTI原油上涨1 85%至61 02美元/桶 创4月中旬以来首次周度上涨 [3][11] - COMEX期金上涨1 15%至3344美元/盎司 现货金上涨0 58%至3324 98美元/盎司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超24% [11] - 美元指数下跌 加元在G-10货币中表现最差 因加拿大失业率跃升 [9] 货币政策与经济数据 - 中国央行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年利率1 5% 期限1年可展期2次 [10] - 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成员Rehn暗示若通胀放缓确认 应在6月降息 [7] - 中国4月CPI显示连续第三个月通缩 央行强调将促进物价回升作为货币政策重要考量 [8] 公司动态 - 宁德时代香港IPO最高定价263港元 拟筹资不超过40亿美元 计划限制美国投资者类型 [10] - 碧桂园有担保人民币债券持有人已收到上周五到期的本金和利息 [10] - 特朗普政府调查进口飞机及零部件是否构成国家安全威胁 或为加征新关税铺垫 [6]
永安期货股指早报-20250512
新永安国际证券· 2025-05-12 02:10
市场行情 - A股主要指数大面积走弱,上证指数跌0.3%报3342点,深证成指跌0.69%,创业板指跌0.87%;港股三大指数收盘涨跌不一,恒生指数涨0.4%报22867.74点,恒生科技指数跌0.93%,恒生国企指数涨0.1%;外盘方面,欧洲三大股指集体收涨,美国三大股指多数收跌,道指跌0.29%,标普500指数跌0.07%报5659.91点,纳指持平[1] 企业动态 - 宁德时代今日至周四公开招股,计划全球发行约1.18亿股,招股价最高为263元,预计于5月20日挂牌,集资净额达307.179亿元;引入23位基石投资者,认购总金额约为26.28亿美元(约203.71亿港元)发售股份;限制美国投资者类型,国际发售部分向美国境外投资者发售[10] - 腾讯混元推出并开源全新多模态定制视频产生工具Hunyuan Custom[14] - 百度旗下萝卜快跑在港安全行驶里程超1.4万公里,将继续探索出海更多市场[14] - 中芯国际首季晶圆销售单价下降令收入未符预期,次季续受影响,预计收入环比下滑[14] 宏观经济 - 中美均表示日内瓦经贸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双方周一将发布联合声明[1][8][12] - 4月CPI数据显示关税影响导致中国连续三个月出现通缩,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下降0.1%,工厂通缩连续第31个月持续,生产者价格指数下降了2.7%[1][8][12] - 中国央行设立5000亿元人民币额度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年利率1.5%,期限1年,可展期2次,最长使用期限不超过3年,政策执行至2027年末[12] 行业表现 - 美容护理板块上行,代糖概念股走强;多元金融活跃,香港地产股走强[1] - 恒隆地产旗下香港商场五一黄金周整体客流量按年增长逾两成[14]
泰国央行行长:没有出现通缩迹象。
快讯· 2025-05-09 07:50
泰国央行行长:没有出现通缩迹象。 ...
首套、二套都降,公积金利率下调能省多少钱?
搜狐财经· 2025-05-09 07:33
央行三大政策 - 降准50个基点,释放银行流动性以加大放贷力度 [2] - 商业房贷利率下调10个基点,LPR从3.65%降至3.55%,首套商业房贷利率从3.15%降至3.05% [2] - 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大幅下调25个基点,五年期以上首套房利率从2.85%降至2.6%,二套房利率从3.325%降至3.075% [2] 公积金贷款利率调整详情 - 首套房5年以下(含5年)利率从2.35%降至2.1%,5年以上从2.85%降至2.6% [3] - 二套房5年以下(含5年)利率从2.775%降至2.525%,5年以上从3.325%降至3.075% [3] - 以100万贷款30年等额本息计算,月供减少130-140元,年节省约1600元 [3] 政策背景与影响 - 人民币汇率从7.31升值至7.19,创造了降息空间,降息后汇率将贬值有利于出口 [6] - 4月百城二手住宅均价13892元/平方米,环比下跌0.69%,同比下跌7.23%,楼市面临通缩风险 [8] - 政策组合释放加快政策节奏信号,虽未超预期但对市场信心有修复作用 [10] 未来政策预期 - 下一次降息降准可能等待美联储6-7月动作,国内首套房贷利率大概率降至3%以下 [10] - 长期将维持低利率环境,建议选择短期利率调整周期以更快享受利率下行优惠 [4] 市场现状 - 4月百城二手房价格全面下跌,一线城市无一上涨,市场呈现"以价换量"特征 [8] - 核心城市二手房市场保持一定活跃度,但高挂牌量下价格下行压力显著 [8]
英国央行面临政策转向 贸易风险或迫其加快降息
金投网· 2025-05-08 04:18
英镑汇率走势 - 英镑兑美元暂报1.3345 涨幅0.44% 昨日收盘报1.3287 [1] - 布林带指标显示上轨1.3580 中轨1.3154 下轨1.2728 当前价格在布林带上方区域运行 上升动能强劲 [2] - MACD指标显示DIF线与DEA线轻微背离 MACD值-0.0022 暗示短期动能可能减弱 [2] 英国央行货币政策 - 预计降息25个基点 基准利率降至4.25% 累计降息幅度达100个基点 [1] - 市场预期转向连续降息 SONIA数据显示完全定价5月降息 6月/8月/9月/11月降息可能性较高 [1] - 终端利率可能降至2.75% 若不加快降息速度 周期或延续至2026年 [1] - 6月可能成为转向鸽派立场的时间点 确认连续降息开始 [1] 经济与政策背景 - 贸易战争风险和财政政策路径要求货币政策对冲 未来降息速度可能更快幅度更大 [1] - 英国央行此前强调"渐进和谨慎"降息 但贸易战争和财政风险表明需改变策略 [1] - 经济增长可能进一步放缓 推动更快的通缩 增加连续降息风险 [1]
降息降准正式落地,为何选在这个时候?跟中美经贸谈判有何关系?
搜狐财经· 2025-05-07 13:06
中美货币政策博弈 - 中国选择在美国降息前主动降准降息 旨在缓解市场流动性不足和通缩压力 同时为中美经贸高层对话创造有利条件 [3] - 美联储因通胀问题暂缓降息 而特朗普政府为推动制造业回流施压降息 双方陷入政策博弈 [3] - 中美利差可能进一步扩大 但美债收益率上升反映资金正撤离美国市场 黄金价格突破3400美元显示资金转向避险资产 [4] 中国流动性及资金配置现状 - 银行储蓄规模过高 一季度居民存款增加超9万亿元 人均存款超11万元 总规模达140多万亿元 [4] - M1与M2剪刀差持续扩大 反映大量资金未进入市场流通 降准降息旨在推动资金从储蓄转向市场 [4] - 中国国债收益率呈下降趋势 与美债收益率走势形成反差 [4] 资金流动与市场表现 - 港股恒生指数今年涨幅超20% 成为全球主要资产中表现最佳 反映全球资金正涌入中国市场 [6] - 经济回暖提升风险资产吸引力 投资者从无风险利率资产转向风险资产 [6] - 中国通过主动货币政策争夺全球流动性 引导资金投向港股 A股 房地产及实体经济 [6] 政策动机与经济战略 - 中国降准降息决策基于内部通缩压力与外部关税战双重因素 从被动等待转为主动出击 [3][6] - 美国试图通过关税战扰乱全球经济 逼迫美联储降息以支持制造业回流 [3] - 若中国经济率先反弹 全球资金可能涌入中国市场 形成新的投资洼地 [4][6]